APP下载

以三大定位引领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02-13张世宇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1年9期
关键词:民族自治云南省全省

张世宇

引言

2015 年伊始,中央在对云南经济调研时,第一次从三个方向来诠释云南的发展方向:民族团结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全省应该以三个方向为引领,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可以更好地融入国家整体的发展战略中。

2020 年,党中央第二次对南省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云南应该深刻把握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内涵的新发展理念,引导三大定位建设不断突破,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理论支撑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概念

王永昌和尹江燕《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及趋向》认为只有环境成本低、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经济效益好以及可持续的发展才是高质量经济。苗勃然和周文《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认为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是注重产业结构优化的发展;发展速度与质量并重;注重发展实体经济;发展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杜人淮和马会君的《深刻把握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认为新发展理念的六大内涵就是高质量经济的主线内容。黄娅娜和邓洲的《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现状、问题和对策》分别从经济高质量的微观、中观、宏观三个方面阐述即:产品和服务质量;工业经济效益;经济成果。

由此总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根本目的,以创新为驱动力,以低投入要素和高质量产出达到绿色可循环发展方式,实现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同时要更加注重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以更优化的方式使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1.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按照《云南省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规划(2016—2020)》的说明,建设的目标是将云南建设成连接中国西南地区与周边国家的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聚集的“集散中心”[1]。打造云南成为国际经贸、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区域性中心。本文聚焦于经济贸易中心的建设来讨论。

2.辐射理论

辐射理论是指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水平不同的地区之间,资本、人才、技术等因素的流动和移动,现代化的思想观念、想法与生活习惯的替代和改变。两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相互开放,其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时,根据要素流向利润率高的地方特点,生产资源会向发达地区转移,帮助发达地区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发达地区会向落后地区转移其淘汰产业从而可以充分调动落后地区的生产要素,并且两个地区通过产业链实现联动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目的。

(三)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1.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2]。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指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式背景下,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3]。

当前,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背景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包括对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殷切渴望。因此人类必须树立尊重、顺应、保护自然为理念,大力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2.以“两山”理论为核心的绿色发展理念

2019 年2 月,《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两山”理论揭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改善生产力,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高质量经济的必然要求。改变传统“大量生产、消耗、排放”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既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又降低污染排放负荷。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4]由此可见,绿色发展理念就是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主题,实现低耗能、低污染、高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升绿色生态经济在整体社会中的占比。

(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1.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云南省的十四五规划指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核心要义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示范区建设和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显著改善,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民族自治地方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各民族和谐发展。

2.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等边缘贫困地区的帮扶程度,建立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可以协调发展的机制;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通过融合交流共同进步成长[5]。

二、三大定位对于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

(一)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建设对于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和越南毗邻,国境线长达 4060 公里,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是中国通往南亚、东南亚的窗口和门户。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是国家充分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提升云南省的开放水平,有利于打造西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使云南成为中国沿边开放发展的新高地,使云南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发挥重要作用。

(二)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对于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必要性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省域生态区位重要,同时云南高原也是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生态系统类型和生态景观多样。2019 年,云南的湖泊资源总面积达1037.2 平方千米,总容水量289.69 亿立方米;森林资源:全省林地面积4.23 亿亩,森林面积达3.59 亿亩,森林覆盖率达62.4%,森林蓄积量20.2 亿立方米,全省造林面积353812 公顷;自然湿地面积40.53 万公顷,占土地调查面积比重1.06%。云南省区内同时具有寒带型、温带型、热带型气候。云南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储备成为了自身独特的比较优势[6]。

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着的环境资源的开发与经济增长的矛盾,这是不可持续的,耗费大量生态资源来换取的经济发展是十分低效并且短暂的,这与强调可持续高效率低污染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是相背离的。而云南拥有如此丰富的自然生态储备资源,根据“两山”理论也就是有了丰富的生产力和经济资源。因此,云南实行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充分考虑本省的省情,充分发挥本省的比较优势,开辟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跨越式绿色发展的道路。在云南的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资源下,可以更容易也更有效地保证绿色产业的发展,实现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清洁化改造,最终整体社会实现绿色经济发展方式。

(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对于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

中国 56 个民族大家庭中,云南有 25 个世居少数民族,15 个独有民族,16 个跨境民族,全国 30 个民族自治州,云南就有 8 个。云南民族自治地区包括8 个民主自治州(其中5 个为边疆自治州)和除此以外的20 个民族自治县,土地面积27.67 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比重70.2 %;2019 年末总人口为2365.88 万人,占全省比重为48.7%。全省129 县市,民族自治地区为78 个,占全省的60.47%。

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在云南全省占有重要的地位,而这些民族地区大部分位于地理位置偏僻、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长期得不到发展,与全省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断拉大。所以当前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着就是在全省的重要地位与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断增大的矛盾。[7]少数民族地区这一经济“短板”严重影响云南省整体经济水平发展情况,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共享问题,社会分配不均最终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整体构建。

三、云南三大定位的建设现状

(一)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现状

表3-1 云南与南亚和东盟国家的贸易情况(万美元)

云南建设“辐射中心”的现状,选择最为关键的贸易指标来分析,采用云南对东盟国家、南亚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量在我国所占的比重来说明。通过表1 数据分析,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贸易往来中,云南不具有比较优势。云南在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中的区位优势尚未转化成经济优势,因此云南建设“辐射中心”仍处于起步阶段。

(二)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1.云南省生态资源

全省森林面积增幅较大:根据云南省统计年鉴,2019年全省森林面积达到2392.65 万公顷全省森林覆盖率有了稳步提高,从2014 年的54.64%提高至2019 年的62.4%,逐年均为正增长。

水资源保护有待增强:2014 年云南省全省水资源总量为1726.63 亿立方米,但2019 年水资源总量下滑到1533.81亿立方米,减少了192.82 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占2014 年水资源总量的11.2%;变化情况方面,2014 到2018 年均呈增长趋势一共增长479.85 亿立方米,但是2018 年到2019年发生了巨大的水资源流失,减少了672.67 亿立方米。由此可见水资源的保护急需放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

云南省的能源储备均保持着较稳定趋势:全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04 亿千瓦;全省铁矿保有资源储量稳定增长,由2014 年的38.61 亿吨上升至2019 年的40.63 亿吨;全省煤矿保有资源储量由2014 年的333.39 亿吨上升至2019 年的344.58 亿吨;全省磷矿石保有资源储量由2014年的44.75 亿吨上升至2019 年的49.32 亿吨。各类能源储备均有了稳定增长。

2.产业生态化(1)能源消费

表3-2 云南历年能源消费总量(亿吨)

云南省的能源消耗量从总体来看在逐年增加,2014 年到2015 年能源消费有了30.143 亿吨的减少,之后从2015年到2019 年能源消费逐年增加,并且增速逐年上升。

(2)污染排放

2014 年至2019 年,云南全省工业废物排放有了显著减少。工业废水方面,从2014 年的4.04 亿吨减少到2019年的2.276 亿吨,减少了1.764 亿吨,达到了2014 年的44%,近三年均保持在2 亿吨左右,但是2019 年呈现反弹趋势。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十分明显,2014 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丢弃量为6.73 万吨,2019 减少为0.041 万吨,减少了6.689 万吨,占比2014 年的99.4%。工业废气排放量治理不显著,除了2018 年的废气排放量较明显地减少到14052.52 亿立方米,其他年份废气排放量均在15000 亿立方米上下波动,甚至在2016 年废气排放量上升到了最高峰的16810.89 亿立方米。

(3)科技投入

加速企业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转变,有利于减少能源的消耗,提升企业对于能源的利用与开发,提高生产效率,转变企业的成本投入结构。从2014 年至2019 年,有研发活动过的规模以上企业数从500 个增加到了1243 个,6 年内增加了743 家企业,是2014 年的1.486 倍。同时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也从13.22% 增加到了28.47%,提升为之前的2 倍多。从事研发的科技人员代表着企业对于知识人才的储备,从2014 年的1.3 万人增长到2019 年的2.94 万人,增长了1.64万人。研发经费的支出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2014 年仅为51.66 亿元增长为2019 年的129.77 亿元,6 年内增涨为初始的2.51 倍。研究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从0.5% 增加到了0.91%。整体看云南省规模以上的企业的科技投入是逐渐提高的。

3.生态产业化

生态产业选取云南省的农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首先,农业总体产值是逐年增加的,从2014 年的3261.30 亿元增加到2019 年的4935.73 亿元,增加了1674.43 亿元,占2014 年的51.34%。这其中,2015 年至2016 年增加321.6亿元,增速为9.5%,2018 年至2019 年增加826.85 亿元,增速为20.12%。这两次变化为农业产值主要增长点。农、林、牧、渔业中,农业一直维持着主要占比,在2016 年和2017 年下降到51%左右,其他年份均在54%~55%之间波动,并且整体产值呈正增长趋势。牧业历年维持在总产值的30%~34%,整体上升趋势。但是林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占比一直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林业常年在8%~9.8%的水平上下,整体变化不明显,说明云南省大力建设的森林资源并没有很好的转变为效益。而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历年占比只有3%~3.4%,只有农业总产值很少的一部分。

(三)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现状

1.经济整体

首先分析云南民族自治地区的经济整体情况。近六年,云南民族自治地区党的生产总值与全省一道呈连年年上升趋势,2014 年,民族自治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为5109.21亿元,占比当年云南全省12814.59 亿元的39.37%。到2019年,民族自治地区生产总值为9266.97 亿元,占比云南全省23223.75 亿元的39.90%。六年内,云民族自治地区的生产总值平均增速为12.65%,云南全省生产总值平均增速为12.63%,云南省非民族自治地区平均增速为12.62%。由此看出,云南民族自治地区的GDP 总值不仅实现与云南全省同步发展,甚至还带动了全省经济总量的发展速度。

2.产业发展

第一产业方面,民族自治地区常年领先于非民族自治地区。民族地区第一产业总产值占全省第一产业总产值的比例从2014 年的56.33% 下降到了2019 年的55.61%,但总体上还是占据了云南全省大部分的第一产业总值(55%以上)。

第二产业方面,民族自治地区常年落后与非民族自治地区。2014 年,民族自治地区的第二产业总值占全省的比例为36.68%,在2017 年上升到最大40.83%,随后在2019年有降低到37.98%。

第三产业方面,民族自治地区常年落后与非民族自治地区。2014 年,云南民族自治地区的第三产业总值占全省的30.8%,随后上升到最高2016 年的37.62%,之后在2019 年又保持在了37.26%。

3.人口民生

人口规模状况方面,民族自治地区与全省一样逐年增长。6 年内,云民民族自治地区人口规模平均增速为0.49%,云南全省人口规模平均增速为0.61%,云南省非民族自治地区人口规模平均增速为0.498%,人口规模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口规模在全省占比保持稳定。

四、对于三大定位建设的对策

(一)对外开放建设

加快云南辐射中心发展,首先要加强云南全省自身的经济体量,使其在西南省份中具有经济竞争力。持续提高云南经济的增长速度与增长质量,使其可以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占据优势地位。否则南亚、东南亚地区的生产要素便会流向西南其他地区。

通过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云南提供更好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平台,加大对周边国家的招商力度,建立跨国合资企业。利用好边疆地区的优势地区,继续加大铁路公路通道建设,使跨国公司的内部诸多要素联系更便利。并且政府应与跨国企业合作,借助公司内的研究部门了解周边国家的市场状况。从而可以更好地帮助政府决策重点扶持哪些产业,可以和周边国家形成互补共赢的产业链。

(二)绿色发展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在社会中加大对居民珍惜水资源的意识宣传,并对居民和企业的用水标准发布更加准确和严格的规定。对于生产环保设备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补贴,尤其是专门处理工业废气的设备生产商,政府可以带头采购并且低价卖给废气排放量较高的企业进行使用。

对现有的生态产业进行改造。将森林、湿地、湖泊等自然资源改造成适宜人们旅游观光和健康养老的场所,将自然储备转变为经济效益,以绿色经济保护绿色资源。建立生态系统整体意识,关注生物链的作用,丰富生态产业的种类使不同之类资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科技投入是改变生产方式的关键因素。政府应通过政策和投资引导社会资本向科技领域集聚。围绕新能源、健康产业、高端制造业等重点新兴产业布局创新链,培养一批行业内领先的绿色产品和品牌,有效支撑产业优化升级。将创新理念渗透到企业文化中,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有关部门要加大各项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投入。

(三)少数民族地区产业优化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应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民族特色产业。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有着独特的地貌优势以及少数民族文化风情的人文优势。

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要利用好“花卉之都”“中药材宝库”等资源禀赋来继续发展好传统高原农林特色产业,建立农业示范特色园区,进行精加工,延长并完善农业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融合第二、三产业,促进第一产业向综合化、辐射化方向发展。以区块链孔雀码技术为依托,打造自己地区的民族品牌标签。

另一方面,更要在民族文化旅游业、民族工艺制作与销售、民族节庆会展、民族演出演艺等领域进行重点开拓,进一步扩大影响。开发独具优势的民族文化特色小镇,在促进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同时实现多种少数民族的产业聚集,不同民族的产业布局通过民族文化小镇进行整合与协调,降低流通成本,延伸民族特色经济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

五、结语

三个定位是中央对云南省最为贴切的把握。新时期,云南省应以三个定位为统领和奋斗目标,关注本省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积极融入并服务于国家战略,在当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云南省更重要的作用,争取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总的战略目标。

猜你喜欢

民族自治云南省全省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发展型自治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论湘西地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