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台市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2021-02-13姜作真张金浩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1年9期
关键词:烟台市海洋生物制品

李 蕾 姜作真 张金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要求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提高海洋资源开发保护水平。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产业是国家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烟台重点培育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市场前景广阔、增长潜力巨大,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产业符合海洋资源高效开发、高技术应用要求。烟台市作为全国首批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城市、全国首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大力推进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产业发展,对发挥好自身在海洋科技、海洋生物资源上的优势,提升全市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推进海洋经济强市建设意义重大。

一、产业发展基础与优势

(一)海洋资源丰富

烟台市海域面积2.6 万平方千米,是陆域面积的近2 倍。海岸线长1038 千米,海岛230 个,海岛总面积67.98 平方千米,约占山东省全省40%。海洋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有鱼类、虾蟹类、头足类、贝类和其他生物资源5 大类504 种,其中较高经济价值的鱼类70 多种,是全国优势水产品主产区,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二)产业基础雄厚

烟台市是全国及山东省重要的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医用材料和海洋功能食品的产业聚集地,拥有海洋药物、海洋生物材料、海洋功能食品和海洋农用制剂等领域规模以上企业21 家,以东诚药业、万润药业、巨先药业、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为骨干。2020 年,全市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产业实现产值136.9 亿元,“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23%,远高于全市海洋经济年均增速,是烟台市海洋经济领域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目前已形成以烟台市开发区、高新区为核心的两个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产业集聚区。

(三)产业科技水平领先

1.海洋生物医药创新研发能力不断增强

依托龙头企业带动,烟台市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产品研发成效显著。保健食品氨糖软骨素胶囊2021 年成功上市销售,新型抗病毒多糖药物、新型抗癌多糖药物、新型骨关节病多糖药物等Ⅰ类新药进入临床前研究。系列创新型海洋医用材料实现产业化和示范应用推广,现有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系列创新产品9 个,获得Ⅰ类医疗器械注册批文2 项,两项Ⅱ类、Ⅲ类医疗器械已进入审批,两项Ⅲ类医疗器械中试转化完成。

2.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公共服务平台孵化能力不断增强

目前烟台市拥有多个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产业孵化平台。烟台医药与健康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下设“海洋功能产品研究与评价中心”子平台,2019 年正式建成运行,截至目前已为海洋生物医药相关领域的院所、机构和企业提供协同服务约两万余项(次)。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建立“渤海湾海洋微生物药用种质资源库”“烟台市创新型海洋医用材料产业孵化聚集创新与示范项目”获得国家海洋科技一等奖。“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建设顺利推进,着力打造国家生物医药实验室北方基地,为海洋生物医药快速发展提供科技平台支撑。

(四)产业发展政策环境良好

近年来,国家及山东省出台系列规划,设立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板块,推进了海洋医药产业发展,有利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和提质增效。科技部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提出了海洋科技专项发展战略,2003 年由国务院颁发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06 年由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8 年由国家海洋局印发了《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2008-2015 年)》,2012 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2016 年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海洋局编制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016-2020 年)》,2016 年由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部联合印发的《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2016-2020年)》,2018 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海洋经济、海洋科技发展规划中都指明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产业是重要的海洋新兴产业,需要大力发展。

烟台市将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产业列入海洋领域“六个突破”重点产业范畴,出台《烟台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发展烟台市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产业的意见》《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建设国际生命科学创新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将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产业发展写入《烟台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产业重点项目纳入全市《关于推进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重点攻坚,确定了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产业发展目标,明确了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国家、省、市财政加大对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产业的支持力度,多个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产业项目获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烟台市成立医药与健康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资金,“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医药健康产业支持资金2.3 亿元。

二、产业发展面临问题与短板

(一)产业研发人才短缺,产学研融合发展不利

海洋生物多糖类新药研究主要是从海洋来源的活性物质中获得,如从动植物中提取、纯化获得或化学合成获得,活性物质的结构解析与确证、制剂制备研究及质量标准的建立等海洋药物的研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高层次海洋药物研发人才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也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烟台目前此类人才较为欠缺。此外,烟台市现有大学、科研机构在相关科研成果转化方面信息交流不畅、产学研结合不够,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

(二)海洋药物开发难度大,企业研发积极性不高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既为药物和生物制品开发提供了可能,也为药物开发提出挑战。一是虽然现在已有多种海洋高活性化合物被发现,但只有少数能够研发成为最终的上市产品。二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转化为海洋药物的研发过程漫长,研发中除了需要确定海洋活性物质的有效性和安全计量外,还需要克服活性物质提取、集成等一系列技术瓶颈。三是目前我国海洋相关药物研发多集中于海洋初级代谢物开发,目前国内上市的海洋药物多是海洋多糖类,如软骨素、海藻多糖等,存在药理机制和作用靶点不明、以此为原料研究的海洋药物品质不稳定等困难,知识产权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四是海洋药物知识产权不明晰,目前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不足,知识产权申请量低,国际竞争力低。以上因素均导致海产品获取海洋生物有效成份的成本不断增加,也使海洋生物药开发费用不断增加,导致现有药企研发重点聚焦生物药、化学和仿制药,海洋药物较少,作为药物研发的主体的企业积极性不高,影响海洋药物开发。

(三)产业规模较小,规模化发展受限

烟台市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产业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作为海洋新兴产业,在全市海洋经济占比仍然较低,2020 年,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产业产值仅占全市主要海洋产业产值的3%,与青岛等城市相比产业规模较小。此外,沿海城市间同质化竞争加剧,与同在胶东经济圈的青岛市相比,烟台市海洋生物医药科研力量较弱,机构数量、整体规模、高水平研究人才队伍等方面都缺乏优势,还不能适应海洋生物药物和制品产业快速发展要求。

三、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为加快烟台市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产业发展,着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大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积极布局产业应用基础平台,实现产业、园区协同发展,形成上下游完备的产业链(图),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聚集地,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一)坚持规划引领,做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

在省、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及专项产业发展意见的指引下,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任务导向,加强产业系统布局。重点突破海洋药物产品,以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为基础,利用组织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新型生物技术,重点开发抗肿瘤、抗感染、防治心脑血管病等海洋药物产品,提升海洋药物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制品,以海洋功能食品、海洋酶、海藻肥、海洋化妆品等海洋生物制品为重点,打造海洋健康食品与生物制品产业链。

(二)坚持龙头带动,引领产业集聚发展

加快产业集聚集群化发展,围绕烟台市生物医药和健康雁阵型产业集群,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园区提档升级,促进要素合理配置、资源集约利用。积极培育产业竞争力强、带动作用突出的龙头企业,支持产业重大示范项目,发挥龙头企业在技术示范、产品辐射、产业链整合等方面的带动作用。推进以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为基础的创新药物、海洋健康食品和功能制品、海洋生物抗菌肽等新产品研发与产业化,打造特色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依托绿叶集团、东诚药业等重点企业,加快医用生物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开发利用,打造海洋药物与医用材料产业集群。依托新时代健康、华康等企业,拓展水产品加工产业链,打造海洋功能食品开发利用产业集群。依托深海生物、五洲丰农业等企业,打造新型海藻生物制品产业集群。

(三)坚持制度创新,构建产业支撑服务体系

发挥好创新在全市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带动地位,瞄准产业创新发展薄弱环境,聚焦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统筹推进源头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全面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完善全市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产业发展财政专项资金、政府引导基金、税收优惠、要素保障、政府采购等产业支持措施,支持辖区内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企业市场化融资及上市,保障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产业项目建设用地。加大对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中小企业申报创新基金的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对海洋生物医药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的支持机制,激励企业自主创新。

(四)坚持研产融合,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瞄准海洋生物药物和制品产业创新发展这一薄弱环节,全面提升技术、人才、资金的供给水平;深入实施产才融合战略,聚焦市内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产业重点企业、平台发展需求,坚持精准育才,创新人才引进培育使用机制,加大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推动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人才体制创新,坚持引育并重,着力打造一支规模较大、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人才队伍。依托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所,搭建校企联合培养平台,建立科研技术人员的双向流动机制。落实改进科技人才评定要求,围绕产业创新发展的总体需求科学设定评价指标,强化用人单位人才评价主体地位。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实施《烟台市“十四五”海洋人才发展规划》,统筹做好产业聚才、平台揽才,吸引优秀产业人才在烟台市的发展。

(五)坚持平台推动,发挥研发平台带动作用

发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烟台分所、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烟台医药与健康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药物开发和服务平台功能,建设全国重要的医药健康产业聚集区。加快建设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园,依托鲁东大学特医食品研究院、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特医食品研发平台,打造海洋功能性食品、特医食品产业化基地。建设科技引领、主导行业标准能力突出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链条,推进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领域新旧动能转换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研发。加强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领域对外科技合作,搭建国际化创新合作平台,高效利用外部创新资源;对内强化协调、包容发展,密切与京津冀、长三角、胶东经济圈等区域产业科技合作,打造产业发展和创新共同体,全面提升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产业发展能力。

(六)坚持产业融合发展,做好海洋生物医药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文章

聚焦创新药物、高端原料药、康复辅具与高端医疗器械、中医药、特医食品与保健食品、医疗健康大数据、医美产品、细胞与基因治疗八大细分领域,实施链主领航、创新平台、临床协同、载体建设、人才培育、金融助力、数字融合、招引扩容、技术攻坚九大工程,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要素融合,全面培育壮大研发体系、生产基地、上市许可持有人、销售使用商、物料供应商、技术服务商等产业主链条,提升物流、人力、数据、资本、政策、监管等关键节点的支撑能力。创制新型海洋生物医药和功能性食品。开发绿色安全的海洋生物制品。推动海洋工业原料和生物材料规模化生产。

猜你喜欢

烟台市海洋生物制品
神奇的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动起来
粮油制品检验工作的思考分析
浅谈食品接触之“竹纤维”制品
《灌木丛篁图》
烟台市苹果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什么样的海洋生物会发光
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教育中的探索——以烟台市博物馆为例
2018年我国眼镜制品进出口规模扩大 增速减缓
看海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