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21~23届冬季奥运会赛期运动损伤发生特点

2021-02-12周文琪袁正李彦罗小兵沈海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单板温哥华索契

周文琪 袁正 李彦 罗小兵 沈海

四川省骨科医院运动医学科(成都 610041)

近些年来,国际奥委会依托其伤病监控系统,在各届夏奥会、夏残奥会、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对所有注册运动员的伤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1-8]。本文总结第21~23届冬奥会(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2014年索契冬奥会、2018年平昌冬奥会)赛期参赛运动员的损伤发生情况,为赛期运动员损伤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运动损伤定义与数据收集处理方法

1.1 伤病定义

将运动员的损伤(injury)和疾病(illness)分开统计分析,其中损伤指发生于肌骨系统的损伤、脑震荡和脊髓震荡,以及非肌骨系统创伤,疾病则指与运动损伤无关的任何身体不适。同时,赛期伤病仅统计各届比赛开赛期间(奥运会开幕式起,至奥运会闭幕式结束)发生于比赛和训练中的新发和复发伤病,旧伤未愈不纳入统计范围[1-3]。

1.2 数据收集

在各届冬奥会、冬残奥会开赛前,各国代表团医务人员和奥运村医疗点工作人员经过统一培训,学习相关的伤病报告表,并在各届运动会开赛期间,每日上报注册运动员新发伤病情况。上报工作由各代表团医务官、奥运村医疗中心及定点医院实施完成,并由专人核实是否存在重复上报等情况。

损伤报告表包含运动员专项、损伤发生于赛中或训练中、受伤部位、受伤类型、受伤原因、预计停训(赛)时间等内容。见表1。

表1 损伤报告表相关内容分类[1-3]

1.3 数据统计

均采用损伤发生率和不同种类(如类型、部位、原因、严重程度等)损伤占所有损伤的比例(占比)进行描述。三届冬奥会的统计口径略有不同,如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损伤发生率采用“损伤人次/1000 名参赛人数”表示,而2014年索契冬奥会、2018年平昌冬奥会两届赛事则使用“损伤人次/100 名参赛人数”,同时2018年平昌冬奥会还采用了“运动暴露(athlete-days)”对发生率进行进一步描述,“运动暴露”的计算依据为参赛总人次与该届奥运会举办天数(共17日)的乘积。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损伤统计中所涉及的“参赛人数”和2018年平昌冬奥会损伤统计所使用的“参赛人次”并不等同,参赛人数即为该届赛事注册运动员人数,而参赛人次则是在参赛人数的基础上加上兼项运动员的人数,如索契冬奥会参赛人数为2780,参赛人次为2788,平昌冬奥会参赛人数为2914,参赛人次为2981[1-3]。

本文目的是总结三届赛事损伤发生情况,为避免因统计口径差异造成的偏差,下文中关于损伤发生率的描述,均采用“损伤人次/100名参赛人数”进行描述。

2 三届冬奥会赛期运动损伤发生情况

三届赛事[1-3]共有8261位参赛运动员,合并损伤发生率为12.55%。

如表2所示,第22 届2014 索契冬奥会损伤发生率最高,为14.06%,且该届冬奥会中运动员缺席训练、比赛的损伤发生率也高于其它两届。国际滑雪联合会的报告显示[6],与自然雪场地相比,跳台滑雪、单板滑雪、高山滑雪等雪上项目在人造雪场地进行训练、比赛是发生运动损伤的风险因素[9,10]。因此在未来的比赛中,如气候条件不佳需在人造雪场地进行训练、比赛,需做好防护措施,降低损伤特别是严重损伤的发生率。

表2 第21~23届冬奥会赛期参赛运动员损伤发生率

2.1 不同项目损伤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不同项目运动员呈现不同的赛期运动损伤发生特征。如表3所示,损伤发生率最高的五个项目是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有舵雪橇、高山滑雪和冰球,最低的五个项目是北欧两项、越野滑雪、跳台滑雪、冬季两项和速度滑冰;但从损伤的严重程度分析,缺席伤占本项目运动员所有损伤的比例最高的前五个单项分别为跳台滑雪(69.23%)、北欧两项(50.00%)、单板滑雪(49.64%)、自由式滑雪(45.52%)和高山滑雪(36.31%)。这提示单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损伤发生率较高,且较为严重,而跳台滑雪和北欧两项虽损伤发生率较低,但损伤多会导致运动员缺席训练和比赛,严重程度较高。冰壶运动员损伤发生率虽在跳台滑雪和北欧两项之上,但运动员缺席伤占比仅为4.17%,是所有项目中最低的。

表3 各项目损伤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续表3)

2.2 高山滑雪、单板滑雪与自由式滑雪损伤发生情况

高山滑雪、单板滑雪与自由式滑雪在项目特点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要求运动员装备不同种类的雪板在不同雪道中进行跳跃、旋转、回转等运动,除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障碍追逐外,各小项参赛运动员的肢体接触、肢体对抗较少,但由于运动速度较快、技术动作难度较高,运动员极易失去平衡,且由于以上项目均在户外进行,受雪质、气温、风速等气象条件影响较大,可能导致该类项目损伤发生率高、严重损伤占比较大。

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落地后摔倒与地面发生的接触性损伤(即跌倒后直接与地面接触)占比较高,2014年索契冬奥会[2],该类损伤占本项目运动员所有损伤一半及以上的项目包括自由式滑雪障碍追逐(63%)、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59%)、单板滑雪U 型场地(50%)、自由式滑雪U 型场地(50%),且占比25%以上的项目也均为高山滑雪、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各小项(由高到低依次为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单板滑雪大回转、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单板滑雪障碍追逐、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技巧和高山滑雪)。此类接触性损伤多为脑震荡、骨折、脱位、挫伤等严重损伤,影响运动员训练、比赛。温哥华、索契两届冬奥会中[1,2],导致运动员缺席训练、比赛7天以上的中、重度损伤多为落地伤,其中占比最高的是骨折。两届赛事所有项目中,骨折共31 例,其中单板滑雪8 例、自由式滑雪6 例、高山滑雪3例;脑震荡共8例,其中自由式滑雪2例、单板滑雪2 例;关节脱位、半脱位共7 例,其中自由式滑雪共2例,单板滑雪共3 例;其余如严重的骨挫伤、肌肉挫伤也集中于这三个大项,占比均超过50%。

此外,高山滑雪、单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项目中,造成严重损伤的另一机制为非接触性损伤[7],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中60%的非接触性损伤均源于这三个大项。在所有非接触性损伤中,绝大部分为膝关节韧带损伤,如2014年索契冬奥会[2]共出现了25例中、重度韧带损伤,其中23 例部位集中于膝关节,其中11 例来自于自由式滑雪运动员,4 例源于高山滑雪,3 例为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和高山滑雪均要求运动员双下肢分别固定于两个雪板上,因此特别是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U型场地等项目运动员完成落地动作时,为增加下肢稳定性,膝关节在冠状面、额状面的旋转增加,导致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等损伤发生风险升高,而单板滑雪双足固定在同一雪板上,膝踝相对固定,旋转动作主要依靠髋关节以上部位完成,因此单板滑雪发生膝关节非接触性损伤的比例相对较低[8]。

由上可见,冬奥会赛期高山滑雪、单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运动损伤以落地伤和非接触损伤等急性伤为主,原因可能为气候、场地等客观因素以及自身运动能力不足等主观因素导致的空中、落地技术动作变形。

2.3 跳台滑雪与北欧两项损伤发生情况

跳台滑雪与北欧两项均属于北欧滑雪,其中北欧两项由跳台滑雪和越野滑雪组成,因此两个项目在损伤的发生规律上存在一定的共性,相较于其它冬季项目,损伤发生率较低,但损伤严重程度较高,仍需引起足够重视。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1],跳台滑雪膝、踝韧带损伤发生率在自由式滑雪和高山滑雪之后,位于所有比赛项目的第三位。结合国际雪联的损伤总结报告,2014~2015 赛季至2018~2019 赛季共5 个赛季中[6],跳台滑雪运动员损伤发生率为14.29%,与自由式滑雪和高山滑雪类似,膝关节也是跳台滑雪运动员最易受伤的部位(占该项目运动员所有损伤的41.6%),多为韧带断裂,这与场地着陆坡密切相关,其客观条件不佳将影响运动员落地时滑雪板稳定性,从而导致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等损伤发生[8],相关机制与自由式滑雪膝关节损伤相似。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中[3],北欧两项出现了2例中重度骨折,占该项目运动员的1.25%,占比高于该届比赛的高山滑雪(0.96%)、单板滑雪(0.76%)和自由式滑雪(0.76%)。

2.4 冰道类项目损伤发生情况

三届冬奥会赛期,有舵雪橇损伤发生率仅次于单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且对比另两个冰道类项目(无舵雪橇、钢架雪车),该项目缺席伤的占比最高,是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中损伤发生率最高的项目,也是女运动员中损伤比例最高的项目[1]。损伤多以急性损伤为主,包括在助跑、滑行等各阶段,与场地、设施、装备等相撞导致的脑震荡、骨折等。但需指出的是,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中[2],有舵雪橇有35%的损伤属隐匿起病的过度使用性损伤,可能与助跑阶段高度相关[9],该阶段与夏季项目中的短跑有相似之处,要求运动员全力冲刺,这可能导致下肢肌肉特别是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强力收缩,引起肌腱炎或肌肉拉伤等[10]。

2.5 冰球

冰球是冬季运动中对抗性最强的项目之一,这一项目损伤有别于其它项目的特点是:发生在比赛中的损伤多于发生在训练中的损伤。由于该项目对抗的激烈性,其损伤多为接触性急性损伤,例如,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中[2],发生于冰球项目的各类接触伤占所有接触伤的77%,包括40%与对手或队友相撞导致,23%被球击中,13%因跌、撞导致的与地面、场地设施相接触;而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中[1],该项目81%的损伤均与和对手、队友相撞有关。该项目的损伤类型以脑震荡、骨折、急性肌肉拉伤为主,除脑震荡外,损伤还集中于手、指、足等防护相对薄弱的部位。

2.6 其它

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越野滑雪、冬季两项(由越野滑雪和射击组成)、冰壶六个项目赛期损伤相对较少,且脑震荡、骨折、脱位等易引发中重度损伤的情况亦较少,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可能存在训练比赛中被队友、对手冰刀割伤或与他人相撞等情况。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项目在冬奥会赛期虽损伤较少、程度较轻,但过度使用性损伤在这些项目中占比相对较高,如2014年索契冬奥会中[2],过度使用性损伤隐匿发病占冰壶项目损伤的75%、越野滑雪的26%、花样滑冰的25%。由于此类研究仅观察、统计了冬奥会赛期运动员的损伤情况,而未在赛期发病的损伤或运动会开幕前就已发病的损伤均未统计在内,结合过度使用性损伤的发生特点和发展规律,上述项目运动员中此类损伤的发生率可能更高。

79%的冰壶运动员存在慢性肌骨系统损伤,集中于膝(54%)、腰背(33%)和肩部(20%),损伤多发于刷冰和掷壶环节[11]。花样滑冰运动员则可能由于冰鞋设计不佳、技术动作不合理导致足踝、腰背部的过度使用性损伤[12-16],而双人滑中的男运动员则可能由于反复的托举动作导致肩袖等肩背部损伤[17,18]。对于越野滑雪运动员,由于蹬冰动作时需要大、小腿前侧肌肉持续激活发力,可能导致多种下肢劳损的出现[19]。

3 小结

冬奥会参赛运动员损伤监控系统全面地统计了冬奥会赛期不同项目运动员发生不同种类损伤的情况,藉此可横向比较冬季项目运动性损伤特别是急性损伤的发生情况,为制定相应损伤防护措施、场边急救等提供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单板温哥华索契
为什么大家都想住在索契
单板U型场地滑雪关键技术动作及训练方法
下一站,温哥华!
温哥华 自然倾城
单板层积材带来的内部生产模式
在温哥华坐“老年人专车”
封面人物 单板滑雪凌空飞燕蔡雪桐
温哥华的城市作业本
2014年(第22届)索契冬奥会科技备战工作总结报告
“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