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衔接视角下连接词过度使用情况分析

2021-02-12潘明霞

黄山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连接词英语专业英语

潘明霞

(南京审计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210029)

引 言

英语写作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其目标是提升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写作实训,也要加强理论指导。写作的最终成果通常以篇章形式展现,因此写作教学离不开篇章建构。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生成的重要原则,对写作训练来说更是如此,它是写作练习的基本内容和指令性标准。学界关于衔接理论对写作指导价值的探索从韩礼德(Halliday)和哈桑(Hasan)的《英语的衔接》一书的面世就已经开始。以学生英语写作中连接词的使用为研究对象,从语用视角对写作过程中连接词的使用情况以及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探析,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为优化写作教学策略提供参考。

一、连接词的过度使用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提交的作文缺乏“连贯”的问题,通常表现为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断裂、意义模糊,因此若想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和时间,最后获得的信息可能仍然与预期有差距。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教师通常会用一定的课堂时间专门讲解衔接与连贯的关系,写作教材在编写的章节上通常也安排这方面的内容。事实上,篇章语言学被认为是最适用于指导二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理论之一,因为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语法和词汇知识以及一定的写作技巧,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语篇知识。

在学生英语写作练习中发现,连接词运用过程中通常会存在以下几种问题:一是用词不当。通常表现为选用的形式不符合语境。例如在文体上只适用非常正式场合的词用在了日常对话中。更严重的是选择一个关联词,传送了与预期不同的意义,导致交际失败。二是需要使用衔接词的地方没有使用,导致语义关系不明。三是不需要使用连接词的地方又大量使用,导致结构冗余[1]。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如果学生已经接受过关于如何使用连接词的训练,连接词使用不足的问题相对比较容易修正,但是大部分学生在掌握了衔接理论的基本知识后会尽可能使用它们,这就导致另一个极端——连接词过度出现。

例(1)...there are behavioral differences be⁃tween a boy and a girl.For example,young girls think of a group of people as one natural unit.In other words,they always want to be considered as one of a group.Therefore,when one of them tries to stand out of the group,she may lose [her]membership[in it].Consequently,she avoids mak⁃ing herself too conspicuous in order to keep her friends.In contrast to that,boys always try to be the best as individuals at any time in the group.Thus,they do not care about a group[in the way that]girls do.In sum,boys and girls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psychologically.

出现上述这种情况是由于学生对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过分关注,语用规则掌握不够。事实上,句子之间的关系既可以通过连接词来呈现,也可以通过内容的相关性、语境、共有知识等来实现。为了进一步了解中高水平学生连接词使用的具体情况,选择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第一组由34名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组成,第二组由30名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组成,即他们一般被认定为具有中高级水平的英语学习者。然后向这两组学生发放例(1)这段内容,并请他们按照所给定的说明进行编辑,说明为“如果可以省略加下划线的连接词而不影响理解力,请用×划掉连接词。”参加问卷的两组学生反馈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中高水平学生连接词使用频率调查

结果显示,非英语专业学生比英语专业学生更急于消除推理连接词(therefore、thus),但不太愿意消除其他连接词。但两组学生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共同点:大多数都认为in other words、therefore和thus是可有可无的,consequently、in contrast和in sum是需要保留的。尽管大家对文章的理解有自己的看法,但较多二语学习者的书面表达上都充斥着过度使用连接词的现象。

二、连接词过度使用的原因分析

逻辑连接词用于表明语篇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语义上的联系。形式上通常由三类语言单位充当:(1)词,如therefore、thus等;(2)短语,如on the contrary、in other words等;(3)分句,如that is to say、what is more等。韩礼德和哈桑将这些衔接手段都归于语法衔接[2],这是长期以来重视句法结构的结果。

目前,语用学理论大多认为传统衔接模式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受格莱斯(Grice)启发,认知导向的语用关联理论认为,像韩礼德和哈桑那样的话语模式是静态的,只把连贯看作是文本本身的一种属性,而不是动态地关注读者与作者或听者与说话者之间的互动。事实上,读者或听者可以通过使用相关的语用原则而不依靠连接词来对句子信息进行加工。

例(2)The family would not be taking a vaca⁃tion that year.The money was simply not coming in as before.

对照衔接理论,关于衔接手段的相关论述给大家留下不连贯的印象。句与句之间既没有使用代词或连接词这类显性衔接手段,也没有明显的词汇关联来完成句子之间的衔接。读者之所以能理解例(2)不是因为搭配或共同的词汇语义特征,而是因为他们按顺序理解每个词,将这些词投射到更大的语言单位内以得出更多的意义。

布莱克默(Blakemore)在关联框架内写了大量关于连接表达式的文章。在她看来,这些表达式出现在语言中并不是为了“将有意义的各个成分联接在一起”[3],而是为了将它们作为交流捷径的价值体现,这一功能符合成本与回报的平衡原则。人类的认知机制显然能够有效地选择这些捷径。

然而,并不是每组句子都和例(2)那样依据上下文就可以得出它们之间的预期关系的。我们可能会遇到类似于例(3)这样的句子。

例(3)The friends are coming soon.(___,)the rubbish tin is empty.

没有连接词语,句子之间的预期关系就不是很明晰。人们可能会以可接受的方式在空白处插入after all、however、furthermore这样的连接词,每一种插入都会对小句之间的关系产生一种截然不同的理解。

如果插入“after all”,可能会得出这样的推论:“在朋友到来之前,主人可能会把垃圾从视线中移开,所以垃圾桶是空的”。布莱克默认为“after all”引导读者在心理上形成一个“如果X,那么Y”结构——一个前提和结论准逻辑论证命题。

如果选择“however”的话,读者想要知道作者的写作动机就得多付出努力。也许我们会得出这样的理解:那个人正在精心准备一顿晚餐,所以现在废纸篓里很可能已经装满了厨房垃圾。布莱克默称“however”是一个引导我们改变假设的表达方式,即只要给出第一句话中的信息,我们就会得出这种假设:“如果朋友来了,垃圾桶自然就会满了”。

如果我们选择“furthermore”,我们可能会被要求设定一个不同的语境。也许这两句话是在模仿某人的思路,并朝着读者期望的一个方向发展,得到一个类似“朋友快要来了,而且垃圾桶还是空的,所以我当时感觉很乐观”的结论。

在这三个不同选择中,当使用连接词时,究竟能得到什么信息,很可能不仅仅取决于我们听到的或者看到的两个句子;听者选择用来解释话语的心理认知语境通常比句子本身信息更丰富。重要的是,我们的想象力每次都被引到一条特定的思路上,而不是随意的。

基于上述观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布莱克默将这些表达式描述为限制手段:它们限制了两个相邻的句子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布莱克默提出了程序性意义的概念,程序性意义本质上是一种指导性意义,包括对听者或读者的语境化指导。从关联理论的观点来看,每当我们评估交际者可能的背景知识(也可能是注意力)时,我们都会按照设计的方式使用这些表达式并得出结论:需要将参与交际的人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解释上。作者在写作时可能担心,如果没有连接词,读者将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才能建立预期的关联,或者更糟的是,读者将快速得出与此相关的错误理解,所以作者出于良好的语用动机来选择连接词的使用[4]。

如果读者可以自己得出推论时,连接词的使用对作者和读者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写作中加强语用知识的学习和储备,对避免连接词过度使用具有指导价值。

三、连接词的语用关照

随着语用理论的进一步深入,写作教学中的语用关照越发重要。以语用学为导向的方法最初可能会使教师和学生面临的任务难度加大,因为教学中可能会不再局限于向学生罗列一些衔接表达式并告诉他们使用这些表达式可以让自己的文章连贯,教师应从更大的视角来看待衔接与连贯这个话题。大多数写作教材至少有一个章节专门针对读者而论,通常集中在读者熟悉的话题上,如社会问题、工作与生活、个人兴趣等。

在写作教学中,首先要确保在没有衔接词的情况下有的句子也是能理解的,如例(2)所示:小句之间不需要显性的“黏合剂”。但有的时候,读者需要获得明确的指示,否则会得出不同的理解,如例(3)。学生在写作时可以通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来检查结构复杂的段落,并且根据需要进行修改。问题1:按顺序理解每个词;问题2:将这些词投射到更大的语言单位内以得出更多的意义。

例(1)这样充满连接词的段落也是很好的教学材料,在这样的段落中,可以按顺序检查句与句之间是否有过度使用连接词的迹象。绝大多数受访者(其中88.2%为英语专业,90.0%为非英语专业)认为连接词“thus”是可有可无的。

例(4)In contrast to that,boys always try to be the best as individuals at any time in the group.Thus,they do not care about a group[in the way that]girls do.

副词“thus”要求读者从背景知识,包括文章上下文的信息,推导出一个结论。从文中获悉,女孩们非常重视团队成员身份,认为没有必要鹤立鸡群。继续阅读会发现,男孩们却试图脱颖而出。基本的三段论是:

a.谁看重团队身份,不想试图脱颖而出

b.男孩们却试图脱颖而出

c.所以男孩们对团队身份不重视

给出初始前提,很容易得出关于男孩的推论。此外,“in contrast”的使用已经指向这个推论,所以“thus”在文中的贡献度实际上为零,看到它出现在句中读者甚至会怀疑作者的水平。同样,大多数人(58.8%为英语专业,50.0%为非英语专业)认为例(5)中“in other words”是可以省略的。

例(5)Young girls think of a group of people as one natural unit.In other words,they always wants to be considered as one of a group.

据说女孩们在一般情况下尊重某种存在状态,这就意味着一个典型的女孩会为自己维护这种状态,这一点不需要明确指出。很少有人认为例(4)中“in contrast”是多余的,这个连接词标志着两个话语板块之间的重大突破,即“关注女孩”与“关注男孩”相对,读者可能会得到一个完整的信息。

英语学习者可以从不同的教科书里了解连接词的使用。如果写作任务只是让学习者展示插入连接词的能力,那么这样的写作任务是明确的,但它很难算得上具有交际性的任务,也许不比语法替换练习更重要。课堂写作通常只是一种有限的交流,因为学生可能更关心这门课程的分数,而不是为了实现交际目的。真正的写作应该是一种超越课堂教学期待的互动。语用学指导衔接手段在写作中如何使用的原则是要求作者考虑读者是否可以依靠自己而不是连接词来获得信息,这一任务超越了写作教学,实际上也超越了课堂本身。通过关注这个问题,作者实际上是在与一个假定的、身份不明的读者进行意义的单向协商,这些读者的知识信息不可能总是像在直接对话中那样能准确地预测到。对中高级语言水平的学习者来说,在什么地方选择合适的连接词仍然很有挑战性,因此他们需要合适的理论指导来决定是否需要使用连接词。

结 语

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衔接理论对连接词使用的指导价值,更需要掌握规则,灵活运用,既不能出现该用时没有使用的情况,也不能出现一见到两个相邻的句子就考虑一定要使用连接词的现象。任何信息的传递和解读都不要忽视语用学相关理论的应用,在组词成句的篇章建构中,篇章语言学的理论指导固然重要,各类衔接手段的语用功能也必须认真关注。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要合理有效地选用连接词,掌握好连接词使用中的语用观,从而确保英语写作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连接词英语专业英语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衡阳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建设特色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衡阳师范学院英语专业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宾语从句的语序
吸引阅卷老师的“连接词”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麻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