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途径

2021-02-12吴超珺

幸福家庭 2021年18期
关键词:散步意识幼儿

吴超珺

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与人合作、与人交往能力的重要时期。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源于生活,生活决定教育,幼儿过什么样的生活便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深入挖掘幼儿的一日生活,抓住各种教育契机,提升幼儿教育的整体效果。以散步和午睡活动为例,教师要为幼儿创造各种合作交往的机会,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教师要从生活的点滴入手,引导幼儿懂得合作、学会合作并且习得与人合作的技能,从而拓宽幼儿今后发展的空间。

以笔者所在班级为例,部分幼儿是家中的“掌上明珠”,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少,与人合作的意识差,缺乏一定的合作技巧和交往能力。部分幼儿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将物品占为己有,不愿意与其他幼儿分享。在小组活动中,部分幼儿不知道如何与他人进行协商,不会分工,不愿意与人交流。

当幼儿之间发生各类问题和矛盾时,部分幼儿在遇到问题后会立刻寻求笔者的帮助,部分幼儿会自主采取攻击性行为解决争端,部分幼儿会默默承受,不愿意与任何人进行交流,性格孤僻,还有部分幼儿选择躲避问题,独立进行各种游戏或活动,以此消极地逃避矛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要注重对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往,鼓励幼儿之间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帮助幼儿养成对他人、对社会的亲近、合作的态度。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和适应社会必备的技能和素质。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要“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幼儿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进行各种教育活动。

教师要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思想,以幼儿为本,结合幼儿的生活需求,以幼儿的日常生活为教育载体,深入挖掘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的教育契机,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塑造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进一步增强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

(一)树立合作榜样,萌生幼儿的合作意识

幼儿年龄小,爱观察,好奇心重,喜欢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因此,教师要规范自身的言谈举止,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自身的示范作用,培养幼儿与人合作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的合作行为。教师之间要加强配合,利用一切教育契机,为幼儿做好行为示范,让幼儿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例如,在组织幼儿进行散步活动时,一位教师在前面带着幼儿前进,另一位教师在队伍旁边或后面照顾幼儿。当幼儿在散步的目的地上出现分歧时,两位教师可以分别带一队幼儿进行不同路线的散步活动,这既满足了幼儿不同的需求和兴趣,也让幼儿了解了分工合作的含义与重要性。在观察教师之间合作的过程中,幼儿会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合作意识。

另外,同伴也是幼儿模仿和合作的对象。教师要注意观察,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幼儿。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合作意识强的幼儿与合作意识弱的幼儿一起游戏,对幼儿偶发性的合作行为或自主性的合作行为进行鼓励和表扬,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以激发其他幼儿向榜样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以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行为。

(二)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激发幼儿与人交往的兴趣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笔者所在班级的部分幼儿合作能力差、合作水平低,当笔者开展小组活动时,他们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去与别人合作。因此,教师要注重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例如,在一些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合作的语言,如“你好,我能和你一起玩吗”“我们一起来玩游戏,你觉得怎么样”“你拿这个,我去拿另外一个”等。语言的学习是幼儿产生合作行为的基础。

在组织散步活动时,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年龄特点,变排队散步为自主散步,提前说明自主散步的要求,鼓励幼儿之间自由交流,支持幼儿分小组讨论散步的目的地、路线、人数等。幼儿可以商量并选择一人作为“小老师”,另外一人作为记录者,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进行自主散步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合作能力强的幼儿带动合作能力弱的幼儿自主游戏。这有助于幼儿习得多种合作交往的方法,还能让幼儿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分工合作、互帮互助,帮助幼儿形成谦让、有礼的行为习惯,引导幼儿养成勤思考、善合作的学习方式。

幼儿的行为具有不稳定性。因此,教师要不断鼓励幼儿的合作行为,引导幼儿感受合作过程中的愉悦和乐趣,激发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欲望。

(三)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分享,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

在自主散步过程中,笔者发现,幼儿会互相观察、互相讨论、互相协商与互相合作,这有助于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锻炼幼儿的社会技能。教师要丰富活动的组织形式,为幼儿提供相互合作、分享经验、互相学习的机会,帮助幼儿总结经验,拓展幼儿的思维。例如,笔者在散步结束后请了一组的“小老师”,并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分享他们组的感受。如“你们是怎么决定散步路线的?”“谁负责记录?”“在散步过程中你们出现了什么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幼儿畅所欲言,分享着自己的感受。这有助于促进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帮助幼儿在分享中习得合作、协商、交往的方法,让幼儿感受合作带来的积极结果,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合作的内在动机,让幼儿的合作行为更加稳定。

(一)为幼儿营造亲密、和谐的氛围,激发幼儿的合作兴趣

在幼儿午睡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安静、宽松的环境,利用主题墙、午睡室墙等,为幼儿营造和谐的午睡氛围。在午睡前,教师可以询问幼儿在散步活动中的发现,让幼儿主动分享自己喜欢的故事和儿歌,还可以让幼儿说说午睡时该注意些什么、想想遇到脱衣服困难的问题该怎么办等。这不仅可以满足幼儿的表达欲望,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还可以让幼儿保持愉快、轻松的情绪,激发幼儿的合作和交往兴趣。

(二)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提高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

午睡活动中隐藏着很多需要幼儿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环节。教师不可包办代替,要善于观察、创设机会,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和互动,支持幼儿商量、解决问题,推动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例如,在午睡前,幼儿需要两人合力才能移动小床。笔者提问幼儿:“今天谁有力气和老师一起去移动小床呢?”愿意合作的幼儿随即跑到笔者身边。部分幼儿在脱衣服时遇到了困难,笔者提醒他们:“谁可以帮帮这个小朋友呢?”旁边的幼儿听到后积极地说:“我可以帮你。”“是啊,我们可以互相帮助,一起合作,这样就能解决问题啦!”幼儿在午睡活动中不断合作、互相帮助、一起解决问题。幼儿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合作能力。

(三)及时给予幼儿引导、肯定和鼓励,让幼儿体验合作的乐趣

幼儿之间的合作行为随时都可能发生,教师要及时抓住教育契机,根据幼儿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向幼儿寻求帮助:“这个小朋友不会扣扣子,谁可以帮帮他?”在教师微笑的提醒下,幼儿会放松情绪,主动尝试合作。对于幼儿已经发生的合作行为,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们能合作完成,真棒!”“你们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翘起的大拇指,这些都会给幼儿带来极大的鼓励,让幼儿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教育与人类生活相伴而生。学会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是每一个幼儿适应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技能,也是他们成长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教师要抓住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耐心引导,激发幼儿合作交往的兴趣,培养幼儿主动与人交往的意识,提高幼儿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同时,教师要注重家园合力,将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工作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家庭教育,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合作环境,激发幼儿合作的内在动机与愿望,促进幼儿的合作行为,为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蘇州市相城区北桥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散步意识幼儿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散步的收获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散步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散步畅想
一起去散步吧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