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幼儿园精细化管理
2021-02-11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面对施教对象的特殊性,幼儿园工作必事无巨细。精细化管理是对幼儿园发展目标分解、细化并落实的过程,能够使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使传统管理转变为科学系统管理,加快高质量精品幼儿园的塑造。
精细化管理理念渗透于幼儿园各项工作,关键在于实施过程中尊重需求者的个性与所需,看见并支持他们的专业发展。基于此,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永安路幼儿园尝试从新教师专业发展、保育工作、幼儿膳食工作等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不断反思改进,让改变看得见,促进了幼儿园高质量发展。
幼儿园的膳食管理是幼儿园后勤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处处体现着对精细管理的要求。我园一直以精致管理的理念来指导幼儿园膳食工作,并积极制定科学合理的幼儿食谱—《四季食谱》,以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来使幼儿食谱落实得更加具体、更加细致。《四季食谱》分别以四个季节为主线,选择当季时令的瓜果蔬菜粮食等作为幼儿膳食的主要原材料,更细分出了四季主食、四季菜类、四季粥和汤类等多种菜品的不同制作方法。
◎食材选择顺应季节变化与地域特色,体现选材的科学合理
一年四季,不同的季节盛产不同的瓜果蔬菜,每个地方也都有独具地域特色的食材。以幼儿常居地的主要食材为选择来源,应该是幼儿园制定食谱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这能充分体现出食谱制定的科学合理性,更能体现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特色。因此,我园食谱选用的食材顺应四季的节气变化,尽量避免让幼儿摄入人工催熟的食材,让他们能够吃到应季蔬菜,以充分保障幼儿的饮食健康和安全。
◎食谱制定不仅保证幼儿喜欢吃,还体现膳食的营养平衡
幼儿正处于身体生长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对各种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都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园的《四季食谱》不仅按照季节进行分类,还注重在花样和形式上体现多选择性。以最常见的主食之一—“米饭”为例,我园不单只有“蒸米饭”,还有很多与其他食材相搭配的品种,让米饭也能变出花样来。
同时,我园《四季食谱》细致、灵活地运用粗细搭配、荤素搭配、颜色搭配、口味搭配等方式,每周都由保健员专门进行修改和完善。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提供给幼儿的饭菜“看着好吃”,还能让每一口饭菜的营养更加丰富。每个幼儿每日在园摄入的不同食材可达十余种,每周可达到几十种之多。这些食材和花样的变化使得我园的膳食不仅味道鲜美、口感丰富,最主要的是做到了让幼儿食用了更多种的食材、摄取了更丰富的营养素,达到了“保证膳食平衡”的目的。
◎食谱中不同做法的变化,体现了科学饮食的要求
《2016版儿童营养指南》中指出“对于儿童不喜欢吃的食物,可通过变换烹调方法或盛放容器引导其接受”,同时,“幼儿的饮食在烹调方式上要注意宜采用蒸、炒、炖等的方式,合理烹调”。为此,我园为幼儿创设《四季食谱》时就对菜品的烹饪方式作出了细致的要求。我们在制定食谱时,将大部分油炸的方式改为了“煎”或“蒸”的烹调方式,以减少油脂的摄入量。此外,当前有较多幼儿都有挑食的不良习惯——不吃蔬菜或者不爱吃某种食物。对此,尝试将幼儿不喜欢的食物“变换一种形式”,从而让幼儿接受它,多方面摄入这些营养素。例如,我园食谱中设置了“茼蒿蛎黄汤”“油菜丸子汤”等菜品,就是将一些幼儿平时不喜欢吃的绿叶蔬菜“变换花样”,引导他们吃进去,通过这样的方式起到慢慢纠正幼儿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作用。
◎食谱的科学带量与加工制作,体现对不同年龄段的细致管理
幼儿园中3~6岁的幼儿分为大、中、小班三个年龄段。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每个年龄段的幼儿对食物的口感、口味、需求是不一样的;同时,他们自身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对食材的消化吸收也不相同。小班幼儿咀嚼能力较弱一些,提供的食物需要更加软烂一些,尽量无骨无刺;每餐的食物需求量较少,可以将食物制作得小一点,每道菜里的食材也可以切小一点,让幼儿易于接受。而中、大班的幼儿则可以咀嚼稍大的块茎类食物,可以自己拆骨、拆刺,每餐的食物需求量也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所以,我们在落实食谱加工、制作的过程中,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分别计算带量、购货,还特别要求食物制作的工作人员,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在食材的切配、面食的制作、水果的切块等加工过程中,注意区分大中小不同的年龄段,以做到更加精细化的实施带量食谱的目标。
幼儿园的膳食营养工作非常重要,制定科学、合理、细致化的幼儿食谱,为幼儿提供“全面、平衡、适量”的膳食,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体现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方面。我园的《四季食谱》从细微处着眼,在注重幼儿膳食的精细化管理的同时,加强了幼儿园精致管理的力度,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文/侯娟娟)
教师发展是幼儿园发展的重要基石,是提升办园质量的实施者。我园自形成集团化办园规模后,每年都会有不同比例的新教师加入,幼儿园整体教师队伍呈年轻化趋势,因此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我园工作的重点。为了提升新教师的整体专业素养,通过座谈及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发现80%的新教师在教学的组织、游戏的创设与指导、家长工作三方面需求突出。解决问题即促进成长。对此,我园借助精细化管理方式,在提升新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积累了相关经验。
◎精细制度管理,促进新教师成长驱动力
精细化管理是在常规管理基础上细化的深入层,细化的规章制度更能提升教师的执行力。首先,园级制度层面。成立新教师培养领导小组:由园长、各园业务负责人及骨干教师组成,涉及師德培训、一日活动组织、家长工作、教科研等各方面成长项目,确保新教师培训的各项工作按计划开展;明确新教师界限,即毕业分配到我园工作3年内的青年教师,第一年为新教师,需要熟悉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和一日活动各项内容的组织要求。二是个人规划层面。鼓励新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三年成长规划,建立个人专业化成长档案,让新教师在完成发展规划中更有主观能动性,也避免了目标制定过小或过大对新教师积极性产生的影响。
◎精细软管理,加快新教师成长融合
软管理指精神领域、价值观等方面的管理。作为教育一线最直接的实施者,应加强新教师精神层面的精细化管理,使之快速找到归属感,增加团队凝聚力。一是精细新教师和园所文化相融合。我园一直致力于建设“家”一样的幼儿园,以“让教育融入幼儿生活”为理念传承。在教师入职前开展幼儿园办园思想、文化理念方面的培训,使他们在教育行动上和园所文化相统一,缩短融合期,从而加快专业成长。二是重视新教师师德精细管理。在常規师德培训的基础上,我们引导新教师站在不同角度思考、审视教师的意义,明晰成长的方向。三是营造宽松、民主、尊重的人文氛围,让新教师在团队中建立安全感,从而轻松、专心地投入岗位,实现专业成长。
◎精细以人为本培训,带动新教师个性成长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育幼儿时强调的“因材施教”,面对教师同样适宜。基于此,我们细研新教师存在的问题,找准施力点,力求精准打造,支持新教师个性化发展。
专家教师面对面,让精准有高度 近几年,我园邀请了诸多的专家与新教师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借助专家的智慧引领教师快速成长。
个性化定制,让精细有准度 我们结合每一位教师的入职年限、自身能力、特长等,采用分层指导的方式,找准切入点,为每一位教师找到最近发展区,开展了系列个性化成长菜单。一是导师带培:聘请幼儿园5年以上的骨干教师当导师,签订代培协议,明确导师及学徒职责,以直接经验带动新教师成长。二是长短板互助:开展新教师间的长短板互助,请某一方面突出的教师担任技能老师,带领其他教师进行技能专项学习,充分调动新教师技能提升的积极主动性。三是个性化培训:根据教师目前所处水平,分别开展骨干教师、新教师不同层面的个性化培训,根据教师的需求提供相应培训,真正以人为本,让培训价值落到实处,满足教师当前所需。四是“叮咚”站台:全园成立“叮咚”微信群,借助线上程序针对新教师的问题进行实时解答。
课程领域组,让精细有专度 为了鼓励新教师找准自己的优势学科,进行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以成为这一领域的带头人,我园成立园级课程领域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自选学科领域,自主组成领域组。在课程领域组中,骨干教师将自己组织教学的经验开诚布公地介绍给新教师,新教师也在园本化、人本化的教研活动中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精细教科研管理,满足新教师成长需求
精细园本教研方式 一是级部教研。同年段执教教师为一个小组,由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担任组长,带领级部教师开展集备、主题预操作、常规级部教研等教研活动。其中,主题预操作教研活动采用项目负责制,让新教师根据自己专长优先选择主题实施前的研讨交流内容,从擅长入手,由被动聆听者变成主动参与者,进而提升新教师主题实施的有效性。二是专题教研。专题教研是园本教研细化的专项研究,通过调查问卷聚焦当前教师最具代表性的问题、困惑开展教研活动,每次教研前制定教研预案并提前将预案发给教师,教师在参加教研前可以查找资料、丰富相关理论知识拓宽教研思路,在交流中提升表现力,树立自信心,也能带着问题去思考,让教研更有实效性。三是领域教研。领域教研主要通过一课三研、同课异构、课前说课等形式开展,兼顾五大领域,新教师可以在同伴相互观摩学习中查找自身不足,反思自我教育行为,并借助课后研讨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不同形式的领域教研中,提升新教师教学活动组织能力,为专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精细科研提质量 科研是带动教师专业成长的又一有效途径,我们鼓励新教师分三部曲参与到课题研究中。一曲前奏,吸引新教师成为教师小课题的第四人,在课题主持人及成员的带领下,熟悉课题研究流程,参与课题中简单的项目研究,对科研有初步感受;二曲间奏,引导教师成为课题组成员,承担课题部分研究内容,深入了解科研方式,提升新教师探究能力;三曲高潮,鼓励有能力的新教师担任课题主持人,在科研负责人的帮助下找准课题切入点及研究路径,定期搭建平台分享阶段性研究成果,深入扎实地开展课题研究,以科研促专业成长。在逐层参与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新教师的研究、学习、反思能力不断提升。
精细化管理不是让程序复杂化,而是更加贴近新教师成长本身需求,促进新教师个性成长,促进幼儿园整体发展再上新征程。
(文/王超)
保教工作是由保育和教育组成的,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的保育员队伍则能够确保高质量的保育工作,从而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生活和游戏场所,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基于此,为了有效提高保育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增强其思想认识,我园积极从保育工作精细化管理入手,致力于让保育工作的每一步、每个流程都细化、精准,使保育员操作有目标,工作有标准,真正做到“保中有教,保教结合”,加强幼儿园保育工作质量。
◎完善制度,规范行为
首先,结合实际工作,进一步完善《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及各环节要求》《不同物品消毒方法及流程》等保育工作的相关制度和细则,使幼儿园保育员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其次,学习、内化制度,组织所有保育员学习、讨论相关制度,明确每一环节、每一流程的具体要求,再根据幼儿一日作息时间,每一环节定人定点负责。第三,人文管理,对保育人员提出的好意见、好建议及时采纳,加以推广,鼓励保育人员在工作中树立“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的精神,让保育人员有成就感、获得感。
◎“日巡法”促细节
衡量管理水平的关键就是“细”。为此,我园后勤组严格落实“日巡工作法”。每天,后勤园长、保健教师深入班级,巡视保育员一日活动各环节的操作是否规范,观察班级教师与保育员的保教合作情况,了解各班幼儿的卫生习惯养成情况。对于在巡查中发现的细节问题,能解决的个性问题当场指出,及时解决,共性问题则通过专题研讨的形式,找准突破口,逐一细化落实。在日巡过程中注重“抓实抓细”,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每天都有巡视的重点,对重点巡视环节加强横向提升和纵向比较,自我完善和巡视指导相结合,极大地调动了保育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精细管理抓落实
首先,为使保育员的工作有标准可依,我们组织全体保育员观看《生活环节微视频要求》,明确日常工作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同时规范保育技能。其次,根据幼儿园实际讨论、确定、落实消毒方案,同時提供物质准备,使落实消毒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对此,我们采取典型引路的方法,选出“靶子保育员”,现场观摩操作,现场研讨,每个人都提出各自的困惑,大家集思广益找到解决办法。再通过人人参与的方式,在体验中明确操作方法,达到操作标准的一致性。在边研讨、边修改、边操作、边提升的过程中,逐渐规范保育员的工作流程,使每一个员工对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流程、内容、方法和成效都熟记于心,外化于行。
◎交流学习,精细化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
“邻居”传帮带,细化新入职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 保育员岗位通常存在一定的流动性,在新人加入前会进行岗前培训,而后再通过“就近入班,学习代培”的方式,让新入职的保育员与最近的“邻居保育员”在一日工作流程的执行中,互相学习优点,一起改进缺点,以细化新入职保育员的一日工作流程。
“师带徒”强化精细化服务意识 开学初,确定师带徒人员,由师傅发起,组织徒弟开展进餐、环境消毒、午睡等生活活动的传帮带。由师傅传授保育工作的经验、做法,率先组织示范活动,之后“徒弟”进行现场观摩学习研讨。观摩后师傅分享自己的保育技能与工作经验,并为“徒弟”答疑解惑。此后,“徒弟”在工作实践中遇到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与师傅沟通解决。一段时间后,再开展“徒弟”生活活动的观摩交流,“师傅”对徒弟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中使“徒弟”快速成长起来,真正达到示范、研讨、促进的作用。
“亮点环节”实操观摩精进操作技能 对保育员的日常工作分时间段进行跟踪,选出每个流程中最有亮点的保育员进行亮点操作展示,让所有保育员进行观摩学习,以增强保育员规范操作的意识,精进操作技能。
自选菜单式观摩活动,向精细化要质量 将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分为进餐、加点、盥洗、午睡、配班区角活动等版块。保育员抽签决定展示版块,并在相互观摩后组织评价交流研讨会。通过保育员之间的经验分享,实现人人心中有标准,精细规范一日活动各个环节。
大练兵,优化完善保育工作精细化管理 在保育员掌握了工作流程的基础上,以大练兵形式提升保育技能,将各生活环节规范操作应用到实践中。在检验了保育员日常工作的质量的同时,增强了保育员规范操作的意识,促使其对自我工作进行反思与提升,使保育工作更加精细化。
总之,在幼儿园保育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非常重要,但也要认识到精细化管理是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延续、创新,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我们要从细处入手,脚踏实地抓落实,不断地创新,在失误、困惑中总结,在艰苦劳累中不断提升,从而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幼儿打造一个安全、卫生的成长环境。
(文/尹淑伟)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永安路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