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游戏交互方式现状及问题探析
2021-02-11吴昊
吴昊
(中国传媒大学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北京 100024)
随着智能电子设备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游戏逐渐成为了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娱乐消遣的主要方式之一。游戏相比于其他艺术形式有较强的娱乐性、互动性和成瘾性,青少年因沉迷游戏而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也屡见不鲜。游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承载的内容也纷繁多样,如果把游戏的娱乐性形式和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内容结合,提升游戏的价值意义,那么就因此诞生了功能游戏。2018年,腾讯和网易等公司全面布局功能游戏,这也让功能游戏一词正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功能游戏在我国刚起步不久,游戏创作方对于其功能性和游戏性设计的平衡把握不够,通常会过于重视其功能性而忽略了其作为游戏的本质特征,导致游戏性的缺失。
一、功能游戏介绍
(一)功能游戏概念界定
功能游戏早期被称为严肃游戏。学者Clark C.Abt在他的著作《Serious Game》里首次对严肃游戏作出定义,认为“严肃游戏既非游戏,也非严肃,二者兼而有之。这种游戏不以娱乐为主要目的,而是采用寓教于乐的游戏形式,让用户在游戏过程中接收信息,并获得个性化、互动性和娱乐性极强的全新学习体验,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①。腾讯游戏官方同样对功能游戏给出了自己的定义,所谓功能游戏,可以将其理解为严肃游戏或应用性游戏,与传统娱乐型游戏有所区分,是以解决现实社会和行业问题为主要目的的游戏品类,系统性探索与发掘游戏的正向社会价值。在这两段定义中,共同突出了功能游戏的两个重要特征。其一是目的性,功能游戏以解决某种特定问题为主要目的;其二是价值性,功能游戏要发掘游戏的正向社会价值。
(二)功能游戏与娱乐游戏差异性分析
功能游戏和娱乐游戏存在差异性。首先,从目的性来看,娱乐游戏的目的是玩,为了玩而玩,娱乐性和休闲性是玩家首要追求的目标;功能游戏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其次,从游戏性来看,娱乐游戏将游戏性作为最重要的因素,游戏的可玩性决定其是否好玩;功能游戏的游戏性起辅助功能作用,是为了提升其内容传达的效果。最后从价值性来看,娱乐游戏的价值性仍受国内社会的质疑和拷问,强娱乐性也只能给玩家提供短期性的放松;功能游戏更偏向公益性质,多用于军事、教育、医疗、科技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功能价值②。
二、娱乐游戏交互方式要素分析
游戏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交互方式上,与其他传统娱乐产品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互动性。1999年,Geoff Howland发表的《游戏性的焦点》(The Focus Of Gameplay)提出了游戏性的焦点为交互性。交互是用户与游戏沟通的基础,它基于游戏设计技术平台,只有在一个较好的交互平台上,才有可能实现游戏的游戏性③。游戏交互方式的要素主要体现在反馈上,游戏中的反馈设计,能够引导玩家快速上手,提升游戏过程体验和获得情感的满足,起到了联结玩家与游戏的重要作用。
(一)指引性
指引性反馈能在玩家进行操作前提供下一步的引导,尤其对于新玩家进入游戏后快速了解游戏并上手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或者在游戏过程中为玩家提供事前反馈,以便玩家做好准备,并且再次遇到相同反馈时也能做出相应的操作。在较多动作类游戏中,玩家在即将遭受敌人的攻击之前,会有相应的图标和音效提示,提前告知玩家所受的危险,为玩家进入战斗准备提供了指引反馈。
(二)沉浸感
沉浸感来源于玩家做出操作指令时,游戏即时提供的多感官反馈,即时反馈可以使玩家明确自己当前的操作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操作带来的感官反馈在动作游戏中被称为打击感,游戏角色在使用武器挥砍打击时,游戏提供的视觉效果、屏幕抖动、战斗音效和震动效果能让玩家更有代入感。
(三)成就感
玩家的成就感来自于阶段性结果反馈,玩家完成某个操作或某项任务后需要通过反馈了解其操作会产生何种结果,或者能得到何种收益奖励。游戏的吸引力之一在于即时收益,玩家需要直接快速地了解自己所获得的收益,以达到阶段性任务完成后的满足状态,并投入到下一阶段的操作。比如手游《阴阳师》的战斗结算收益界面,每场战斗结束后,会出现一个红色的大吉达摩包裹,玩家可以点击开启奖励,所得收益物品金光闪闪地从达摩中蹦出,极大地强化了胜利气氛和玩家的成就感,即时收益反馈能有效地激起玩家继续游戏的欲望。
(四)把控感
玩家对于游戏的把控感是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要做到“我玩游戏”而不是“游戏玩我”,就需要游戏设计出玩家自由探索的空间。玩家要切实地沉浸在游戏中,就需要强烈的代入感,让自身彻底融入进游戏世界,并暂时忽略自己的现实空间,达到一种心流状态。此外,游戏的教程指引应当适度,玩家想要跳过教程去探索游戏世界时,若仍受到教程的束缚,参与感则会大打折扣。
(五)情感化
游戏是一种特殊的虚拟产品,玩家之所以爱玩游戏,是因为游戏能带来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满足,那么在游戏的交互设计中,就不得不注重情感化的设计。情感化的体现可以来源于两个方面:成就感和社交性。
玩家喜欢通过达成成就来证明自己,游戏给玩家带来的成就感可以提升游戏的趣味性和游戏黏度。成就感的来源不仅在于获取游戏装备和货币等道具,更源于所得的勋章、称号、头衔等收藏性物品。玩家投入的成本越多,获得的成就越多,就越加深了对游戏的情感。游戏的社交性主要提供给玩家两个功能,一是交友,二是炫耀。游戏的社交系统既可以满足玩家之间交流的需求,也带给玩家自我展示的空间,游戏中的个性化道具能凸显玩家的地位,充分满足玩家的虚荣心,促进玩家对游戏的继续消费。
三、功能游戏交互方式存在的问题
自2018年以来,功能游戏逐渐上线应用市场,以腾讯游戏追梦计划为代表开发出品的功能游戏备受行业和玩家关注。目前的功能游戏所涉及的领域包含教育、医疗、军事、科技、文化、应急管理和城市规划等。腾讯追梦计划中对其功能游戏的分类为传统文化类、科学普及类、公益健康类等。尽管目前上线的传统文化类游戏例如《榫卯》《折扇》《佳期》系列、《画境长恨歌》等受到了玩家和媒体的赞誉,但是其褒奖层面更偏向于文化价值和功能价值的体现,这导致功能游戏更加倾向于功能APP或者趣味APP,忽略了其作为游戏的本质。将目前的功能游戏回归到游戏本体的角度来看待,其交互设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指引性不足
有些功能游戏在进入游戏时没有任何的指引性标识,玩家很难第一时间知道自己下一步如何操作,那么对于游戏的前期探索步骤就变得复杂和迷惑,玩家对游戏的学习成本大大增加,在对游戏系统和玩法的探索上花费较多时间,严重影响玩家前期的游戏体验,造成部分玩家的流失。功能游戏《榫卯》的主界面只有各式各样的榫卯结构模型,缺少文字说明和UI界面,过于简洁的游戏界面导致玩家失去操作引导,无法快速全面地了解这款游戏的主要内容和游戏方式,只能依靠不断摸索试错进一步了解游戏。
(二)体验感缺乏
功能游戏的体量一般较小,承载的游戏内容和表现方式也不如大型游戏丰富和精致,这给功能游戏的体验感和沉浸感设计带来了较大考验。以传统文化类功能游戏为代表,与其说是游戏,不如将其看作是生动的交互电子百科书,游戏注重结果,主要目的是文化知识的传授与表达而非体验的过程,交互方式不过是一种辅助手段。娱乐游戏的交互方式注重过程体验,在于沉浸感的营造,在体验中完成对内容的接受。功能游戏的目的性不能太强,仍要以游戏形式为主导,简单的交互操作和大量的文案缺乏沉浸体验感和吸引力。此外,功能游戏的操作感官反馈设计要和其游戏内容相契合,虽然文化类游戏的交互性较弱,但在设计上也不能完全忽略其存在的作用。
(三)成就感忽视
成就感是联结玩家和游戏之间的重要因素,是提升玩家满足感和对游戏黏性的保障。成就感设计在科普类功能游戏中的体现相对较好,《肿瘤医生》和《电是怎么形成的》两款游戏就以关卡的设计方式帮助玩家去解决医疗健康和科学问题,每当玩家在游戏中治愈了一位病人,或者利用模拟实验室生产出电力,都能即时地反馈给玩家结果,让玩家看到自己的回报,从而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但是在文化类功能游戏中,玩家无法在游戏中解决问题或者挑战自我,教科书式注重结果的游戏目的就导致了游戏无法提供给玩家正负向激励,不能满足玩家自我证明的需求,成就感难以体现。
(四)情感化干涸
目前市面上的功能游戏基本都缺乏对玩家情感化需求的考虑。玩家并非机器,玩家情感的需求要依靠游戏的情感化设计来满足。首先,功能游戏不易激发玩家的情感,平淡的教科书式游戏体验和高贵的人文气息充斥着功能游戏,既不能削弱玩家游戏失败的挫败和焦虑,也不能强化成功的喜悦和激动。简单的折扇制作、榫接卯合还有文化问答等游戏交互形式很难引起玩家的情感波动。其次,功能游戏基本都缺少社交系统,玩家在游戏中达成的成就或者创作的作品都无法通过游戏本身的社交圈进行展示,这既无法满足玩家之间的交流需求,也无法满足玩家的虚荣心和炫耀心理,封闭的游戏圈会影响功能游戏的长期留存。
四、解决方法探析
(一)平衡游戏指引度
任何一款游戏都应有适当的新手引导,玩家在接触一款游戏时的认知水准参差不齐,因此既要提供一定的操作引导,又要将玩家的学习成本尽可能降低,有助于短期内使所有玩家易于上手。在进行功能游戏设计时,初期可将概念量降到最少,尽可能用一句话或者一个图标、动效来说明玩法,随着游戏的进程推进不断开放学习内容,控制一段时间内玩家学习内容的数量,有助于玩家对游戏资源的合理分配。同时要避免出现游戏全程用教程指引的小箭头指点玩家下一步的操作行为,教程指引不应太过火,并且只适用于游戏的初期阶段。
(二)提升参与感,强化过程体验
游戏作为一种强交互性艺术,玩家的参与度影响着游戏的可玩性和趣味性。功能游戏同样要提升玩家的参与感,强化玩家在游戏时的过程体验,同时给予玩家探索的空间和自由度,增加玩家对游戏的把控感,让玩家充分代入自身角色,投入游戏,达到心流状态。
(三)创新操作反馈与交互方式
相比于传统主流游戏,功能游戏在人机互动方面的发展更具有前沿性和开拓性。娱乐游戏往往要求其传达方式简单且易于操作,而对于涵盖不同领域的功能游戏来说,其操作方式和操作设备尽量与特定的虚拟环境或世界保持一致,鼠标、键盘和触摸屏显然不能满足。对于功能游戏,结合体感或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设备,可以提升玩家的操作感、参与感和沉浸感。
(四)增加结果反馈与正负向激励
玩家对于游戏所带来的结果反馈和即时收益具有依赖性,及时的反馈能更有效地增加玩家继续进行游戏的欲望。这种结果反馈包含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正向激励如游戏过关时强化玩家的胜利氛围,突出玩家获得的奖励收益,增强玩家的成就感。适度的负向激励也应帮助玩家从游戏失败的挫败感转化为继续游戏的动力。在传统文化类功能游戏以及科普教育类游戏中,不妨加入一定的奖励机制,通过设置阶段性任务和评价奖励,使玩家在各阶段都能获得不同的游戏收益。以此提升玩家的游戏体验,提升游戏黏度和寿命,可避免此类功能游戏成为一次性的文创产品或简单的交互应用。
(五)添加社交功能以满足情感化需求
游戏作为独立的小型趣缘社区,玩家希望在其中能与志同道合的玩家进行交流。功能游戏尤其是应用在移动端平台上,社交途径和方式方便简易,更适合玩家进行社交和分享。玩家的情感化需求应当得到满足,游戏设计要考虑到玩家的社交欲、表达欲和虚荣心,给玩家自我展示的空间。手游《阴阳师》的社交系统和情感化机制较为突出,玩家获得的成就会在公开频道广播,同时其他玩家可以给此玩家点赞和留言。这种设计充分满足了玩家的虚荣心,同时增加了游戏的活跃度,促使玩家进一步消费。在功能游戏中,也可以参照相似的设计手段,当玩家从一款功能游戏中学有所得,适当的鼓励和辅助玩家炫耀心理会提升玩家的信心和热情,功能游戏也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其功能价值。
功能游戏在国内刚刚起步,而国内社会环境对游戏的看法仍有偏激,因此游戏制作方设计功能游戏会刻意放大其文化教育内容,同时会缩小游戏性的比重。尽管这对提升功能游戏的价值意义具有成效,能在主流视野中获得认可,但是在玩家的眼里,功能游戏的本质仍是游戏,其交互性、游戏性、趣味性等游戏特征被忽略了,那么就失去了其作为游戏的存在标准,称之为交互APP和文创应用产品也不为过。设计者对于功能游戏的理解陷入一种误区,就是把功能和游戏拆分成了两个概念,为了追求其中之一而放弃了另一项的比重。要做到功能游戏的交互性提升,除了强化游戏反馈度、增强玩家参与感、满足玩家成就感和游戏设计情感化之外,也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设计功能游戏可以从教育文化等价值内容出发,向着游戏的形式靠拢形成,或从游戏本体出发,在保证了游戏的基本特性前提下,游戏内容大力贴近文化教育医疗科普等内容,也许会有更优秀的功能游戏作品诞生,在保证对玩家需求满足的前提下,传播其功能价值和教育意义。
在近两年的游戏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了功能性和游戏性相融洽的功能游戏。这得益于游戏开发者的努力和社会提供的支持。游戏不是洪水猛兽,功能游戏也不是说教意味浓厚的应用程序。功能游戏既可以作为游戏进行正当的收入和盈利,也可以作为优秀的寓教于乐产品,为广大用户提供富有正向价值的内容。或许在未来,功能游戏会不断提升社会对游戏的包容度,乃至消除对游戏的偏见。
注释:
①杨建华.新媒体严肃游戏的心理趋向[N].光明日报,2015-06-15(007).
② 李方丽,孙晔.功能游戏:定义、价值探索和发展建议[J].教育传媒研究,2019(01):65-68.
③肖宁.向传统借鉴——浅析严肃游戏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障碍[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5(01):20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