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的价值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
——以天津市为例

2021-02-11张宏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1年5期
关键词:天津人才设计

张宏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 300384)

前言

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领域和成长性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与日俱增。在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后,天津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实力显著提高,但规模与增加值等远远落后北上广深杭等城市。设计已经在欧美发达国家被认为是创意产业增长的核心动力。一些国家把设计能力视为国家竞争力的组成部分,设计在经济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Apple、IBM和NIKE等以设计为导向的企业经常被视为行业领导者,他们清楚地了解优秀设计的商业价值。近几年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加快发展设计作为创新驱动服务制造业,实现智能制造,同时商务部2019年将服务设计列为重点发展领域,鼓励设计外包政策。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日趋明显。天津虽然将设计服务业视为天津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行业,但实际缺少具体有效的行动计划,整体发展缓慢。为了促进天津制定有效的设计产业发展计划,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目标,本文通过对设计在经济中所产生的价值与作用进行研究论述,更好地理解设计在商业中的价值,从而通过设计行业的发展来促进天津整体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实现天津智能科技制造计划,促进经济发展。此外,通过建议举措为决策者在制定天津设计行业政策方面提供思路。

一、设计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

(一)设计的定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设计学科已变得非常多元,而设计概念本身同样复杂。“设计”是外来语,源于意大利语Disegno(有表明、刻画之意)一词,意为艺术观念的形象、宗教意义的精神概念草稿。现代的设计概念始于工业革命时期,与经济商业环境下设计师的具体创意工作相关联。设计原本是指物体的外部形态和色彩设计,但如今它还包括其他众多方面,如设计师对设计对象的技术功能及其与用户的互动的考量。在设计过程中,物体的功能、使用性和耐久性都会受到影响,这对于产品设计来说尤为重要。设计是一个过程,产品或服务是设计师所做的必然结果。设计通常要满足一定的目标和约束条件,要考虑美学、功能、经济或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因素,并且要与一定的环境相互作用。随着技术与媒介的发展,设计产生了新的内涵与外延。以顶尖国际设计机构为例,其设计服务类型一般包括产品设计、视觉设计、品牌设计、用户体验及交互设计以及服务设计等。设计领域涵盖智能制造、消费品和服务、通信、能源、医疗与生命科学、出行与交通、金融以及企业解决方案等。对设计有全面的认识有助于正确地认识设计的价值。

(二)设计产业的分类

设计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世界各国对设计产业的分类也不尽相同。以英国和德国为例,英国将产品设计、平面设计、服饰设计归入设计产业。而德国的设计产业则包含了产品设计、平面设计、传达设计、室内设计、首饰设计以及摄影。在欧美各国,建筑设计通常都归入建筑业,与设计产业并列。在德国虽然广告、软件、游戏等行业里都有大量的设计活动,但只有广告业中50%增加值被计入设计产业,其他都作为独立行业统计。国内设计产业分类(2018修订版)更加明确肯定了创意设计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创意设计服务指广告服务(互联网广告服务,其他广告服务)、设计服务(建筑设计服务、工业设计服务、专业设计服务)。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已发展成为全球经济中增长最快,最具创新的产业。从建筑、音乐到书籍、广告,文化创意产业横跨多个领域,其特点就是创意人才在进行创造型工作。无论是从事视觉艺术还是表演艺术,无论是建筑师、设计师还是游戏软件的开发者,所有这些创意人才都代表着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不断更新。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区域都有不同解读,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以德国文化创意产业为例,其定义为“在文化创意产业工作的创意工作者是自由职业者以及大小企业的成员,这些企业主要以盈利为目的,从事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创造、生产、销售或媒体传播”。

二、设计的价值与作用

以设计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创意产业可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德国为例,政府研究数据显示,2019年设计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为210亿欧元。设计从业人数275395人,设计企业数量为60481个,设计在德国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英国是设计出口大国,资料显示2009年至2013年,英国设计服务出口逐年增长。2013年设计服务出口价值为2.04亿英镑,比2009年增加了8800万英镑。设计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不容忽视。

(一)设计是创新的重要环节,设计驱动创新

设计既是创新的资源,也是创新的一种形式。它既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又能提供可以打破原有框架的想法和创意。在价值创造体系中,传统的衡量标准是把科学研究发展的结果视为创新的主体;但如今,越来越多的服务、工作方法、流程、合作形式的创新也被纳入创新评估的考虑范围。因为现在的产品在技术层面上很难做出明显的差异,而设计的介入则为产品形式和用户体验等层面的差异化创造了空间。在数字经济时代,作为一个交叉行业,人机交互、人工智能、行为经济学和工程心理学等众多领域都离不开设计的支持。设计与商业,设计与科技融合创新的趋势也越加明显。因此,设计不仅是经济、技术和文化之间的桥梁和引擎,也对其他经济和社会部门的创新产生了推动作用。

例如,美国财富榜前125家企业中10%的企业的高级别行政职位由设计师担任。DMI设计价值指数表明:世界上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将设计作为一种整合资源,从而使产品创新更加有效和成功。2003~2013年中,15家以设计为导向的上市公司保持了显著的股票市场优势,业绩比标准普尔指数高出228%。

(二)设计可以增强品牌价值,增加企业收益

创新的设计可以为产品或服务开辟新的市场,而巧妙的设计则可以使产品在成熟的市场中吸引消费者的兴趣。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发现,设计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具有经济附加值,也是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优秀的设计不仅会引起人们对品牌的一些积极情绪,也可以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将自己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优秀的设计对企业来说是品牌管理的重要手段。一项对成功企业的研究调查表明,约有70%的受访者肯定了设计对增加企业总体收益有积极影响。因此,设计是确保品牌特色的成功因素之一,良好的设计可以增强品牌价值,在各个营销渠道中保持品牌形象的一致也可以使客户在第一时间辨识出品牌。优秀的设计可以促进企业成长,同时产品或服务设计的品质也是企业自我形象的映射。设计和品牌战略的一致性是很多企业的成功因素、竞争优势和独特卖点。

(三)设计在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设计创新不仅是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价值链的高利润区。2011年美国学者披露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每出售一台iPhone手机,苹果公司独占利润的58.5%,而iPhone的生产者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工人仅仅获得0.5%和1.8%的利润。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苹果公司处在价值链的顶端,主要负责产品的设计研发与营销。生产制造则处于价值链的最底端,所占利润最低。因此,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目前,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设计纳入生产、售卖和消费的环节,从而达到价值融合的目的。2016年科技设计报告显示,自2004年以来全球已有70家有影响力的设计公司被埃森哲、麦肯锡等咨询顾问公司收购;Facebook、亚马逊和谷歌等科技公司也在两年内将创意部门在公司中的比重增加了65%,仅在2015年和2016年,设计公司被收购数量就增加了50%。根据领英的数据显示,科技领域的最高梯队企业正在激烈争夺设计人才。脸书、谷歌、亚马逊在过去一年所雇用的艺术和设计人才相比前一年增加了65%,且还有计划招聘更多人才。由此可见,以设计为核心驱动经济转型的趋势非常明显。

(四)设计提升用户体验促进消费

设计不仅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和服务体验,还能引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激发消费活力。以苹果公司为例,苹果的产品更新换代策略的重点不仅仅是在产品功能方面,更是同时兼顾了设计与用户的情感体验两方面。例如,通过消费者审美观念的变革推进产品更新换代,在产品设计方面的重大变化会使顾客产生拥有新产品的欲望。这种营销的策略在近百年前的汽车行业就已被应用。因此,以人为本的设计不仅是创造智能、有效的商品和服务,而且也应该为企业和客户建立服务和体验所需的协作技能。

三、天津文化创意产业与设计产业现状分析

(一)天津市文化创意产业概况

天津文化创意产业目前的发展明显好于十一五期间,在服务业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产业结构系统逐步健全,基本形成多维空间布局。但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较低,总体规模偏小。文化设施数量与其他大城市对比仍处于较低水平。文化创意产业过多依赖政府的投资拉动,创意产业企业营收状况不理想,整体产业缺乏创新动力。政策方面基本是以贯彻国家政策意见为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细分产业的相应举措较少。产业发展重点不明确,发展状况与北上广深杭等城市差距明显。

(二)天津设计产业现状

天津的文化创意产业由8个行业构成,设计服务业在2010年增加值为24.5%。天津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比较低,设计行业缺少活力。设计产业增加值与就业人数按就业人口比例远远落后于北上广深等城市。尤其是以设计为导向的企业以及新科技行业,注重在设计上投资的企业往往比不重视设计的企业更具创新性,盈利增长更快。2017年的数据显示,有大量资本流入了设计服务业。通过各省市排名来看,天津对设计服务业的投资也远远落后于其他各省及直辖市。与之相比,在第三产业相对发达的欧美国家,设计则通常由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所驱动,大部分以服务业为主导。

四、促进天津设计产业发展,加快设计融合科技制造的举措建议

(一)构建创意城市环境,吸引设计人才聚集

天津毗邻首都北京,有着“北方第二城”的称号,在近几十年城市经济排名中均位列全国十大城市。虽然目前京津冀一体化是发展的大趋势,但由于京津冀现有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差异,使得天津的区位优势不再明显,对于人才的吸引力逐渐下降,在人才竞争中处于被动状态,特别是有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严重匮乏。设计人才是创意设计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德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柏林和北京为例,柏林市人口约376万,而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数约为21.5万人(不含年收入低于1.7万欧元从业人员),并且在2017年实现了增加值380亿欧元的目标(约3040亿人民币);而北京则是中国创意产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2016年北京文创产业就业人数198.1万人,实现增加值3581.1亿元人民币。与之相比,天津市文创产业就业人数仅40万人左右,在2017年仅实现增加值619.8亿人民币。因此,天津市政府可以借助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推出政策鼓励措施,提升与设计相关的设施环境,从而吸引创意设计人才,使天津成为北方新的设计之都。

(二)举办天津国际周以及申报“设计之都”加快创意城市建设

自2013年起,天津每年积极举办国际设计周活动来进行设计交流。并且于2018年首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了世界“设计之都”,希望能成为继深圳、上海、北京、武汉之后中国第5个世界设计之都,此举与天津市的发展愿景高度契合,是天津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设计之都的申报和国际设计周的举办都有助于树立天津国际城市形象,扩大对外交流,吸引国际优秀设计人才。

(三)提升设计教育质量,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人才

当今企业需要的是以数字驱动为导向、有一定编程能力同时又兼具商业知识的复合型设计人才,有跨学科专业背景的设计师越来越受到欢迎。此外,受人工智能科技的影响,设计水准较低的设计工作逐步被人工智能代替。文创产业更加需要高层次新型设计人才和设计管理人才。

目前天津各高校的艺术与设计学院开设的设计相关课程与市场需求脱节,不能满足企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标准。与国内外其他知名设计院校相比,在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质量方面也有所不足。提升设计教育质量是当务之急。推进跨学科建设,设置设计与商业管理学科、工程学科、计算机学科相互融合的专业课程;加强理论教育与实践的结合,与领先的设计企业和科技公司合作联合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人才,是高校可以全方位提升设计教育质量的有效举措。

(四)提升设计教师的专业水平是设计人才培养品质的根本保障

高校设计专业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岗位而很少参与设计实践,导致许多教师知识结构老化、观念陈旧、视野狭窄,无法适应国家对建设“新文科”战略的需求。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与教学质量挂钩,教师在执行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及时发现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变化。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设计实战经验对教学非常重要。国内高校的艺术与设计学科教师普遍缺少参与设计实践的经验积累,使得设计教育与设计产业脱节,设计理念滞后。以德国、瑞士等欧洲高校教师聘用制度为例,设计院校所聘用的教授都是以在设计界比较有影响力、有丰富的设计项目经验的设计师为主。他们除了担任日常教学任务外,仍然活跃在设计第一线,从事设计实践项目。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接触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设计方法、设计流程与技能。从事设计教育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优秀的设计师,其次才是会教授设计的教育工作者。针对国内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建议参考国家对职业院校教师的继续深造要求,安排高校设计学科的教师定期进入优秀设计企业进行设计实践培训,从而使高校能胜任高层次设计人才的培养任务。

(五)长期建立各产业数据统计监测报告,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监管能力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天津的文化创意产业分类应逐步完善,与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分类标准相统一。此举有利于统计比较研究,制定对应政策。天津相关部门可以定期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数据统计,公开发布年度监测报告。长期没有系统性的数据监测报告会导致决策者、企业以及相关学者专家无法对文化创意产业各个领域进行客观分析研究,也有可能导致为提高GDP占比而夸大数据事实的现象出现。以设计产业为例,年度监测报告应对设计企业规模分布、从业人员数量、设计师群体的商业活动轨迹、细分行业的发展状况、整体行业增加值、设计师收入状况,以及间接与设计相关工作人员状况等数据进行长期统计分析。实现政府相关部门对设计产业以及其他产业发展的有效调节与监管,也有助于制定合理有价值的相关产业政策。

五、结论

在以数字驱动的智能经济时代中,设计在经济中的价值与作用越来越被领先企业所重视。设计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创新驱动力,许多国家都将发展设计产业纳入了国家战略。天津发展设计产业有助于促进经济转新升级,是实现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的有效路径。此外,设计人才是领先科技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培养合格的高层次设计人才是天津高校设计教育的当务之急。为适应市场对高层次设计人才的需求,高校应加强跨学科建设,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化,更加适应当今社会的市场需求。设计师需要具备将设计与数字科技、人工智能、商业和金融进行整合的创新能力。优秀的设计人才能够带来创新的想法,使天津的文化创意产业步入由城市吸引力、设计师们的积极性以及良好创新环境、政策等因素共同驱动的良性循环机制当中。

猜你喜欢

天津人才设计
如果天津有“画”说
人才云
天津卷
《天津之眼》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