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滴注灌肠与内服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坠胀临床疗效观察*
2021-02-10刘海燕高斐项贤森刘回石健
刘海燕,高斐,项贤森,刘回,石健
1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合肥 230038
2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合肥 230038
肛门坠胀临床表现为患者常自觉肛门部下坠及胀满感,有时放射至臀部、腰骶部及大腿附近,引起便意频繁、里急后重,部分患者甚至伴随有精神症状如抑郁、焦虑、多疑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2]。中医药治疗肛门坠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学可归类为“后重”等范畴,认为肛门坠胀当属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补中益气汤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是治疗中气下陷的经典方剂[3-4]。本研究笔者采用补中益气汤直肠滴注灌肠与口服,进一步探究比较2种给药方式对于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坠胀效果。
资料及方法
1 入组标准
1.1 纳入标准 符合2017年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5];术后出现明显的肛门坠胀;无肛门功能形态异常;对本次研究及相关治疗取得患者知情同意,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
1.2 排除标准 合并有肠炎、直肠脱垂、前列腺炎、腰椎间盘增生等会导致肛门坠胀疾病者;严重精神疾病、心理障碍者;合并糖尿病、肾脏病或营养不良影响创面愈合者;术前有明显肛门坠胀者;对术后使用药物有过敏史者;妊娠或哺乳期患者。
2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二科住院的60例混合痔术后肛门坠胀的患者,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灌肠组及内服组,每组各30例。灌肠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0.47±10.48)岁;病 程(3.64±1.20)年。内服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1.30±11.25)岁;病程(3.55±1.60)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由同一术者实施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均常规予以抗感染、止血、每日换药等治疗,2组治疗期间均禁食生冷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3.1 内服组 患者口服补中益气汤,处方为黄芪18g,人参10g,白术10g,当归10g,升麻3g,柴胡3g,陈皮6g,炙甘草5g。颗粒剂,100ml水冲服,早晚各1次分服。(中药颗粒剂,购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产厂家: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
3.2 灌肠组 患者采用直肠滴注式保留灌肠,具体操作:上方颗粒剂溶于200ml温水,等分后装入输液瓶中,取输液管,剪去头皮针,石蜡油润滑输液管,经肛门插入直肠内,插入深度在10~15cm,利用重力的作用把药物逐渐滴注到结肠中,控制在10~20min滴注完毕,灌肠液温度用水温计测量确定,秋冬季控制在40℃左右,春夏季控制在38℃左右,每日早晚各1次。灌肠前嘱患者排空大便,灌肠时病人取左侧卧位,垫高臀部,以便药物保留。嘱患者出院遵本法继续治疗,14d为1个疗程,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疗程。
4 观察指标
4.1 肛门坠胀程度评分 无肛门坠胀为0分;偶有肛门坠胀或轻微坠胀,对工作、休息影响不大为1分;时发肛门坠胀或明显坠胀感,影响工作和休息,治疗后症状缓解为2分;频发肛门坠胀或强烈坠胀感,对工作和休息影响较大,治疗后症状稍缓解为3分;肛门坠胀感持续存在,对工作和休息影响大,治疗后缓解不明显或者加重为4分。分别于开始治疗前、治疗14d后分别记录。
4.2 疼痛强度VAS评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9为重度疼痛,10为极度疼痛[4]。
4.3 随访复发情况及创面一期愈合(无裂开、感染等表现)时间 2组治疗结束后对坠胀程度评分≤2分的患者每周电话随访1次,随访3周,将坠胀程度评分>2分视为复发,记录治疗后3周内复发率。(考虑患者复发后多进行后续治疗,记录患者首次复发情况及时间,其后复发记录不计入统计。)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或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a=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疗效观察
1 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情况、疗效指数,结合随访复发情况拟定。痊愈:指肛门坠胀消失,疗效指数≥90%,随访无复发;显效:指肛门坠胀感基本消失,70%≤疗效指数<90%,随访无复发;有效:指肛门坠胀感存在,但对正常生活无影响,30%≤疗效指数<70%;未愈:指肛门坠胀感无改善或加重,疗效指数<30%。疗效指数(%)计算公式(按照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 结果
2.1 2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对2组创面愈合时间进行分析,灌肠组愈合时间为(24.67±3.863)d,内服组愈合时间为(24.33±3.273)d,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1,P=0.961)。
2.2 2组治疗前后肛门坠胀评分比较 对2组治疗前后肛门坠胀评分进行分析,2种方式对缓解肛门坠胀均有治疗作用(P<0.05),其中灌肠组与内服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肠组坠胀缓解程度优于内服组,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肛门坠胀评分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肛门坠胀评分比较(±s)
?
2.3 2组术后疼痛VAS评分比较 3次测量的数据进行Mauchly球对称检验W=0.985,P>0.05,满足协方差矩阵球对称;根据分析结果,不同的评分时间之间疼痛评分数值存在差别(F=1137.734,P<0.05),评分时间与治疗方法之间不存在交互(F=1.305,P>0.05),2种给药方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10,P>0.05),见表2。
表2 术后疼痛VAS评分比较(±s)
表2 术后疼痛VAS评分比较(±s)
?
2.4 2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2组疗效进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2,P=0.028),灌肠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内服组,见表3。
表3 临床疗效比较
2.5 2组复发情况对比 灌肠组复发5例,内服组复发6例,对2组复发率进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1,P=0.739),2组治疗后复发率无差别。
讨 论
肛门坠胀是肛周疾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现代医学认为,肛门具有复杂而又特殊的生理功能,坠胀感与手术损伤肛垫区,术中结扎组织过多、术后换药、排便摩擦创面、术后瘢痕形成、局部挛缩等机械刺激,术后创面局部出现炎性充血、渗出、水肿、继发感染等炎症刺激有关[6-9]。传统医学认为肛门处本身气血运行难至,加之手术直接损伤经络,致气血阻滞不通,肛门局部气血不足更甚,气机不利,排气不通,阻于肛门,而生坠胀[10]。术后中气亏虚、思虑过甚等也是肛门坠胀发生的原因,中气下陷最为常见,以补中益气汤为代表方[11-12]。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方中重用黄芪补气升阳,为君药。人参、白术、炙甘草甘温补中,与黄芪相须为用,益补气健脾之功,共为臣药。气虚日久,耗伤阴血,血为气之母,气赖血以附,血载气以行,故以当归养血和血;陈皮调理气机而助升降之复,同时理气行滞,使补而不滞、行而不伤,共为佐药[13]。少入柴胡、升麻兼具佐使之用,佐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引芪、参走外以固表[14]。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作使药。诸药合用,使元气内充,气虚得补,气陷得升,从而改善肛门坠胀[15]。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灌肠组和内服组在创面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及复发情况上无明显差别,但2组治疗前后肛门坠胀评分及临床疗效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后灌肠组的肛门坠胀评分低于内服组、临床疗效的有效率达90%,表明中药滴注灌肠优于口服给药。现代解剖和组织生理医学发现,直肠周围具有丰富的动脉、静脉、淋巴丛,直肠壁组织具有半透膜的功能,具备选择透过性吸收和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16-18]。经直肠滴注,可使药物直达病所,提高直肠内的血药浓度,并且能够控制流速、吸收充分,从而提高药物利用度,相对于口服安全性高[19-21]。本次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并且肛门坠胀只是患者的主观症状,其观察指标缺乏客观性,在临床实践中,需进一步进行大样本、多中心地探索,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