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在PPH术当中的应用①

2021-02-10田金元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麻醉师穿刺针进针

田金元,王 琪

(黄河三门峡医院麻醉科 , 河南 三门峡 472000)

肛肠疾病是常见病,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改变,成年肛肠疾病发生率已高达50.1%,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1]。临床针对肛肠疾病多采用手术方式治疗,骶管麻醉为主要麻醉方式,麻醉师定位穿刺时多是盲探解剖结构,易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2,3]。随超声技术发展创新,超声可视化技术可结合无创及可视双重优点,能显示患者局部组织解剖结构,还能对麻醉穿刺进针深度、方向发挥引导作用。本研究选取我院124例择期行美国强生微创痔疮手术(PPH术)患者,旨在从穿刺情况、并发症等方面探究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02~2020-04我院124例择期行PPH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62例。实验组男37例,女25例,年龄31~63岁,平均(47.54±5.76)岁;体质量指数19.4~28.1kg/m2,平均(22.86±1.27)kg/m2;常规组男39例,女23例,年龄33~64岁,平均(48.24±5.65)岁;体质量指数18.8~28.7kg/m2,平均(23.03±1.24)kg/m2。两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均衡可比(P>0.05)。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为痔疮;②符合PPH术指征;③无呼吸系统障碍;④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②无法积极配合;③合并心、肝、肾功能障碍;④麻醉禁忌证;⑤服用精神类药物。

1.3 方法

建立静脉通路,常规给氧,监测心电图、SpO2、血压。

1.3.1 常规组:接受传统解剖定位,手法摸出两侧骶骨角,以7号短针头注射器于骶裂孔处垂直进针,若穿过骶尾韧带时有明显突破感,则停止进针并固定针头,若回抽无脑脊液、血液,则注射1%利多卡因(MOEHS IBERICA S.L.,国药准字H20150613)5mL,观察5min,若无脊麻征象则注射0.5%罗哌卡因(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781)20mL。

1.3.2 实验组:接受超声引导定位,常规扫描,获得骶裂孔断面超声图,定位骶尾韧带、骶骨角,探头旋转90°,以获得骶裂孔纵切面,由两骶骨角之间进针至骶管(以平面内进针技术实施),若回抽无脑脊液、血液,则注射1%利多卡因5mL,观察5min,若无脊麻征象则注射0.5%罗哌卡因20mL。

1.4 麻醉效果

麻醉无效(Ⅳ级):穿刺失败;麻醉不明显(Ⅲ级):术中患者疼痛明显,肌肉松弛情况差,需静脉辅助镇痛;麻醉较明显(Ⅱ级):术中患者有轻微疼痛,肌肉松弛效果欠佳,轻度牵拉反应,血流动力学有轻微波动;麻醉完善(Ⅰ级):术中患者无痛感,肌肉松弛效果好,血流动力学稳定。将Ⅰ级、Ⅱ级计入麻醉成功率。

1.5 观察指标

(1)麻醉效果。(2)对比两组穿刺情况,包括痛觉消失、麻醉起效、穿刺、穿刺针调整频率等。(3)对比两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

实验组1例Ⅳ级、3例Ⅲ级、16例Ⅱ级、42例Ⅰ级,麻醉成功率为93.54%(58/62);常规组4例Ⅳ级、11例Ⅲ级、21例Ⅱ级、26例Ⅰ级,麻醉成功率为75.81%(47/62);同常规组相比,实验组麻醉成功率明显升高(χ2=7.521,P<0.05)。

2.2 穿刺情况

实验组痛觉消失、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常规组,穿刺时间长于常规组,穿刺针调整频率少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穿刺情况对比

2.3 并发症发生率

两组呕吐、恶心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同常规组相比,实验组穿刺部位血肿、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62,n(%)]

3 讨论

骶管阻滞指经骶裂孔穿刺,属硬膜外阻滞麻醉其中之一,适用于肛门会阴部、直肠手术等。骶管阻滞操作流程较为简便,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骶管中静脉丛丰富,若稍有不慎,则会引起局部出血或血肿,且静脉丛对局部麻醉剂吸收较快,易导致局部毒性反应发生,因此,穿刺定位准确性极为重要[4]。

传统骶管阻滞需寻找异感,通过神经刺激器完成探查定位,对于麻醉师手法及经验要求较高,其麻醉成功率受患者生理变异及麻醉师水平影响,例如肥胖患者皮下脂肪较厚,解剖标志不易探查,易导致穿刺失败等,同时骶管弯曲、骶管裂孔变异、前后矢状径狭小亦会导致进针失败,且易对静脉丛、硬膜囊造成损伤,导致穿刺部位血肿、出血等并发症发生[5]。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麻醉成功率93.54%高于常规组75.81%,麻醉起效及痛觉消失时间短于常规组,穿刺时间长于常规组,穿刺针调整频率少于常规组,穿刺部位血肿、出血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提示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在PPH术中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患者痛觉消失、麻醉起效时间,延长穿刺时间,降低穿刺针调整频率,更利于麻醉师操作,安全性高。分析原因为高分辨率彩色超声能提供局部麻醉剂扩散、神经、静脉分布、骶管间隙实时图像等,从而减少穿刺针误入血管,降低穿刺部位血肿、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在超声定位扫描下,能准确决定穿刺椎间隙,对于背部水肿、肥胖等解剖标志较难触摸到的患者依然适用[6]。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在PPH术中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术中穿刺情况,利于麻醉师操作,提高麻醉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麻醉师穿刺针进针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麻醉师麻醉前访视是为了获得这些信息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无菌棉签按压法拔除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无损伤穿刺针对患者的影响分析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麻醉医师职业暴露预防中环节管理的应用分析
想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