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对COPO患者氧合指数、动脉血分压的影响①
2021-02-10单远莹秦文婧齐红松
单远莹,秦文婧,齐红松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河南 开封 475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O)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临床上表现为肺气肿、支气管炎,并伴随喘息、呼吸困难、咳痰、慢性咳嗽等症状,患者接触有害气体或颗粒后易进展为呼吸衰竭,若不及时治疗,甚至会发展为肺性脑病,危害患者身体健康[1]。临床上治疗COPO的方法有氧疗、药物治疗、机械通气等,其中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好,起效快,可控性高,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2]。俯卧位通气是将仰卧位转换为俯卧位后进行机械通气的治疗措施,可以促进患者背侧肺通气,减少通气分流,优化患者呼吸功能,改善患者氧合状态[3]。本研究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COPO患者,观察其对患者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06~2021-05我院COPO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5~71岁,平均(59.26±9.32)岁,病程5~11年,平均(9.54±1.47)年,住院次数2~8次,平均(5.06±1.13)次;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6~70岁,平均(59.18±9.24)岁,病程4~11年,平均(9.38±1.35)年,住院次数3~8次,平均(5.12±1.21)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次数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COPO诊断标准者[4];具有有创性机械通气应用指征者;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神经病者;存在支气管哮喘者;存在肺结核者;存在支气管扩张者;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实施常规仰卧位通气治疗,嘱患者取仰卧位,协助患者戴好呼吸面罩,常规经口/鼻气管插管连接ST-30A呼吸机(湖南明康中锦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辅助通气。设置呼吸机参数为:S/T模式,备用呼吸频率设置为12~16次/分钟;初始吸气压设置为8~10cmH2O,辅助通气30min后将其升,14~24cmH2O;初始呼气压设置为3~4cmH2O,辅助通气30min后将其升为4~6cmH2O;全程将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将吸氧管接入呼吸面罩,维持氧流量为5~10L/min。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给予患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化痰、抗感染、平喘、解痉等药物治疗,连续治疗7d。
1.3.2 观察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呼吸机参数及通气方法与对照组相同,白天协助患者进行6h俯卧位通气,其余时间则协助患者进行仰卧位通气,连续治疗7d。
1.4 疗效评价[6]
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发绀、喘息等症状基本消失,PaCO2、PaO2水平恢复正常,视为显效;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发绀、喘息等症状明显改善,PaCO2、PaO2水平有好转,视为有效;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发绀、喘息等症状无改善,PaCO2、PaO2水平无变化,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观察指标
(1)采用BS-350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湖北拓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测定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2)呼吸困难程度:采用呼吸困难量表(mMRC)[5]评估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分值0~4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越轻。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PaO2/FiO2、PaCO2、PaO2水平及mMRC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PaO2/FiO2、PaCO2、PaO2水平及mMR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O2/FiO2、PaO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PaO2/FiO2、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及mMRC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PaCO2水平及mMR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PaO2/FiO2、PaCO2、PaO2水平及mMRC评分比较
2.2 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74.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50,n(%)]
3 讨论
COPO是一种以气流受限、持续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咳痰咳嗽、胸闷不适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认为与长期吸烟、年龄、空气污染、感染、炎症、职业性粉尘、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COPO易反复发作,急性发作时病情加重会出现临床症状急速恶化,加剧呼吸困难,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应及时给予患者有效治疗[7]。
目前,临床上治疗COPO有机械通气、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等方式,可以支持患者呼吸,缓解临床症状,其中机械通气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可以改善患者通气,缓解缺氧状态,维持组织供氧,避免发生并发症。机械通气的传统体位为仰卧位,可以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但该体位受到重力作用会导致心脏、纵隔等压迫背侧肺组织,造成背侧肺泡的充气程度及通气功能比胸前壁弱;而俯卧位通气将患者体位转换后,可以减少纵隔对肺组织的压力,改变跨肺压,使背侧肺泡复张,改善肺通气功能,重新分布气流,使气流均匀分布于肺内,进而改善患者氧合,缓解呼吸困难[8]。
黄永鹏等[9]认为俯卧位通气联合常规疗法可以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的氧合指数,提高临床疗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aO2/FiO2、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及mMRC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俯卧位通气治疗COPO患者可以改善患者氧合指数,优化患者动脉血气指标,缓解患者呼吸困难。段冬仙[10]发现俯卧位通气可以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的背部肺通气,改善氧合,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俯卧位通气治疗COPO患者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
综上所述,俯卧位通气治疗COPO患者可以改善患者氧合指数,优化患者动脉血气指标,缓解患者呼吸困难,提高治疗有效率,对于患者恢复健康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