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 从“心”出发
2021-02-09
要教育培养好孩子,学校与家庭应该是紧密联系、不可拆分的“共同体”。如何更好地将学校和家长的关系打造成“合伙人”模式?
家校合作,重在走心。家校工作应立足于家长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所求与所需,有选择性地确定交流内容,切实帮助家长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困惑。我们一直认定“健康比学习重要,平安比学习重要,孝道比学习重要,习惯比学习重要”,所以平时紧紧抓住学生的习惯养成这一成长关键点,努力发掘家庭资源,积极利用好家庭力量。我校以“班会家长讲”课程作为学生品格提升主抓手,共育习惯,形成家校合作的育人氛围。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从学校层面总体把安全教育上升为生命教育,把中华传统美德融合到家校合作教育中。每学期,我们都给学生留一些传统教育内容的特色作业,如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陪爷爷奶奶散步等,并要求家长把图片上传到微信群晒一晒,让学生学会感恩并互相学习,同时更加自立自强,使教育收到“一石三鸟”的效果。
家校合作,重在用心。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一次特别的家长会。教师们往往会精心制作生动的PPT,与家长一起分享,共同回顾一学年以来,孩子在文明礼仪、学习习惯、能力等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并就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以及家校如何更有力地配合等内容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还会请优秀家长分享育子经验,请优秀学生现身说法,或自己来一场颇具感染力和号召力的演讲。这种活动既有学科教师讲解分析,又有优秀家长现场分享交流,使家长群体获得了一些具有参照性、可操作的家庭教育方法。
家校合作,重在連心。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组织教师入户家访。教师们每到一家,都会先向家长汇报其孩子的在校表现,共商提高孩子学习能力、养成好习惯的针对性方法,谋求家长配合做好学生的家庭教育工作。对教师来说,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几十分之一;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着家庭厚重的期望。家访让教师们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教育学生、服务家长成为学校教育团队的共识。我们根据不同年段学生设计了家长教育内容:一、二年级时重点帮助家长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四年级时侧重于帮助家长掌握与孩子交流的正确方法,多倾听孩子的心声;而五、六年级时,则是辅导家长了解这一时期孩子的生理、心理变化,给予孩子改正错误的勇气,帮助孩子度过敏感期。我们汇编了一本家长成长手册,方便他们随时翻阅案例,记录育子心得。
家校合作,重在动心。为了丰富繁荣校园文化生活,我们开展了“心动课程”的建设:以满族文化传承为切入点,将满语、剪纸、中国结这三大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纳入教育教学校本计划,成立了满语社团、剪纸社团、中国结社团。丰富的活动培养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加强了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意识。学校还开展了“书香家庭”“家风家训”“表彰盛典”等活动,持续引导家长关注子女的发展,见证孩子成长。
在开展家校合作过程中,我们曾经历了唱“独角戏”的尴尬,也遭遇了被家长冷落的困惑。所幸,我们寻找到了一条适合学校发展的家校互动之路,那就是本着让每一个孩子发展的理念,真心诚意地和家长交流探讨,从而唤起家长主动合作的意识和行动。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9日;作者:李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