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读教学,不一样的精彩

2021-02-09李贺玲

教育界·上旬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摘要】随着略读的广泛应用,教育者开始重视略读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略读教学存在一定的误区,要求教师要正确对待略读教学,力求使略读课文的教学达到“精中有略,略而不简,精略皆获”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略读教学;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一、前言

我们翻开小学语文教材会发现,三—六年级略读课文所占比例和精读课文不相上下。这足以说明略读课文是小学语文阅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略读课文对一线教师们来说有一定的教学难度,主要是因为教学方法难以把握,讲得太精细或太粗略都不得当。略读教学需要一定的方法策略[1]。

二、略读教学存在的误区

(一)定位模糊,略读课演绎成精读课

略读课文无论是内容还是语言,篇篇都文质兼美,深受学生喜欢。但是,许多教师对略读教学的定位模糊不清,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要求理解不够透彻,甚至有些老师认为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一样重要,把略读课文当作精读课文进行教学,于是课堂上不分主次,每篇必讲,教学方式“一刀切”。

(二)误读《课程标准》,略读课文不受教师重视

很多教师仍然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略读课文并不纳入考试范围,所以对《课程标准》中对略读课文的要求不重视。有的教师认为略读只是让学生大概了解文章的大致枝干,而不需要咬文嚼字、仔细探讨[2]。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略读课文,教师只是轻微带过。这会导致学生对略读课文没有任何印象,使得略读成为泛读。

(三)经验欠缺,略读教学方法单调

从人教版教材中可以看出,教材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者之间设置了一段导读文字。这段文字流畅通顺,能够将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自然连接起来,同时为课文阅读学习提供了要求和方法,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更好地发挥阅读功能。然而,很多教师并不了解教学导读的作用,甚至对阅读教学方法模糊不清,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提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带领学生朗读,一起回答问题,便完成了整个略读的教学过程[3]。实质上,这样的教学是白白浪费时间。教师引导学生发问,学生按步思考,并逐步作答,并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使其获得情绪陶冶。

三、小学语文略读教学方法探究

在略读教学方面,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与朱自清先生共同写作了《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他们认为,在教学方面,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辅助,略读指导也需要提纲挈领,认真对待。他们提出将阅读课分为两部分的概念,将精读与略读结合起来。略读的作用是为了拓展知识面,所以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教学宽度。如果想要略读在课堂中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应正确对待略读教学,并对略读教学有正确的认识[4]。

(一)强化目标,表现略读教学特征

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的方向,目标必须非常准确和明确,才能避免课堂教学偏离主题。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教学目标,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也没有清晰的推进計划,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的。明确了教学目标,阅读课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大多数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其是以精读课文为基础进行拓展的。略读课文教学是否有效,主要看是否能够让学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培养学生概括阅读材料大意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阅读技巧,把握读书方法,提升学生阅读和陶冶情操的能力[5]。略读课文前的导读提示也是不可忽略的,教师应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导读提示,根据导读提示进行文章阅读,使学生养成阅读文章的良好习惯。虽然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不同,不要求仔细分析深究文章内容,但是学生应做到了解文章大意,提高概括文段的能力。从以上对略读作用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略读是为精读做准备的,精读是略读的基础,为学好精读课文,教师可以将略读作为练习。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一样,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人文知识,为学生在日后的读书实践中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论知识[6]。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略读课文叫作《与象共舞》。在学习这篇略读课文前,教师应确立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题和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一起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掌握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课文表达的独特文化和美好理念。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教学能力和明确教学目标,以保证略读课文虽被略读,但不被忽略。

(二)坚持方法,略读课堂同样精彩

略读教学与精读教学不同,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明确区分二者,不能将略读过分精雕细琢、深入研究,也不能随意教学、盲目教学,要明确略读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位置,发挥略读的重要作用。略读与精读都有共同的阅读目标,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略读还要进一步发挥拓展知识面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略读材料中知识面的拓展,也可以通过略读材料将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串联起来,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整个单元的文章内容和文章精神,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阅读能力。虽然略读是让学生独立阅读,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不能放任不管,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教授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7]。

五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一篇略读课文叫作《彩色的非洲》,这是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最后一篇课文。在学习这篇课文前,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阅读方法。所以在最后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将学生已学的阅读方法,结合本次阅读进行总结、提炼,引导学生将所积累的学习方法应用到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六年级语文教材上册中的略读课文《故宫博物院》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共有四份阅读材料。这些材料既有文字介绍,也有图片提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别适合达成“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这个目标。但由于文本内容多、材料杂,学生在学习时难以下手。在教学时,笔者以单元教学目标为抓手,先让学生对前面两课的精读课文进行回顾,确定本节课的阅读任务,然后让学生带着阅读目标展开自主学习,之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安排全班展示,让学生扮演小导游带领大家游故宫。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既深入学习了文本,也掌握了单元学习目标,还将所学阅读方法通过展示的形式进行了加深和巩固。

四、自由自主,让略读成为精读的练兵场

略读课的课堂教学环节一般是大板块的,这样能够防止对精读课的线性设计形成干扰。略读课的教学过程应留给学生自主权,不宜过于精细,以巩固阅读技能为主。教师在略读开始前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目标;在阅读结束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反思阅读目标是否达成。整个略读课的课堂设计应避免与精读课重复,精读课注重讲解,而略读课注重练习,使学生有自由自主的空间,能在实践中提升阅读能力[8]。与以往的略读课文不同,现在的略读课文没有课后思考题与练习题。将课后思考题与练习题删除,是为了留给学生提问及思考探索的空间。教师在教学略读课文时应结合整个单元的阅读内容,把握好整个单元的阅读重点,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然后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在略读课文中筛选出需要着重讲解的内容。此外,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有整体性观念,将一个学习训练作为一个整体,注意连接好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之间的知识体系,把握好略读课文在整个单元文章中的位置,从略读课文中提炼训练内容,设计好完整的读写训练体系,为整个单元的精读学习做好准备[9]。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十册略读课《刷子李》一课时,通过研读教材,教师可以看出文章编排的意图很明显:让学生在本组精读课文的学习后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应用。在教学时,首先,教师让学生体会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围绕高超技艺找出文中的精彩描写并进行交流讨论。作者通过一件极富戏剧性的事情,突出这个“奇人”刷墙技艺的高超,氛围渲染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带领学生拓展阅读《泥人张》《快手刘》等,让学生进一步领悟作者刻画人物的不同手法。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随阅练笔:你们生活中有像刷子李这样身怀绝技的人吗?你能通过生动的描写向我们介绍他吗?学生畅所欲言,乐于表达,产生了写作意愿。教师当堂展示、评价、修改学生习作,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又如,在教学六年级课文《花之歌》时,在了解课文中花的形象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进行写作练习:如果你也来想象花的形象,你会想到“我”是什么?或者“我”还会做些什么?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和作者的想象进行对比,感受作者想象的奇特。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联想自己阅读的其他关于花的文章、诗歌,对联想这一学习方法进行巩固训练。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为一篇课文服务,也为本单元的写作做了准备,使阅读课真正成为学生施展语文技能的练兵场。

五、拓展知识面,略读格外精彩

略读课文的设置目的是实现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连接,是为了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知识点的连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在略读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面的拓展,获得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教师在略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理解课文内容,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认知层面。在学生阅读文章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文章内涵,赏析名言名句,阅读相关文章,搜集相关资料,为学生拓展更宽的知识面。教师也可以在课文中抽取某部分內容,带领学生共同研究该部分内容的主要价值,并借鉴文章的写作方法,为学生的日后写作积累经验。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课堂与课外紧密结合起来,将学习贯穿于日常生活中,从课本走向社会。

例如,在教学《祖父的园子》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文章的关键字,并对关键字进行斟酌,引发学生对关键字的个性化解读,使学生受到语言熏陶,获得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进行延伸训练,引发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主人公将会怎么做?以此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站到作者的角度续写课文,从而为日后写作积累经验。教师可推荐萧红的《呼兰河传》、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等著作,帮助学生增加阅读量,丰富知识积累,充实个人生活。

又如,在教学《汤姆索亚历险记》一课时,教师可先从课文题目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浏览精彩片段后,引导学生围绕“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人?”“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等问题交流读书感受,对文章产生深刻认知。课后,教师可给学生布置《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本书的阅读任务,并组织班级读书会,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从一篇课文引向整本书、其他书,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增加阅读量。事实证明,这种以文带文、当堂推荐著作产生的阅读效果显著,这本书很快就成了班里的热门读物,很多学生对书中的故事如数家珍。

六、结语

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延伸,是整个单元精彩内容的延续,不可忽视。教师只有实事求是地钻研教材,根据自身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方法,深度运用教材,才能使略读教学达到“精中有略,略而不简,精略皆获”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裴秋根.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有效提问策略:以《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为例[J].江西教育,2021(24):38.

[2]谭奕旭.试论提问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2021(06):48-49.

[3]刘尚.基于策略学习,破解“提问之难”[J].福建教育,2021(36):28.

[4]汪潮.有问题的阅读:兼谈统编本教材四上“提问策略”的教学[J].小学语文教学,2020(28):4-8.

[5]王亚玲.提问策略培养学生高层次阅读理解能力:以《穷人》的教学为例[J].新阅读,2018(08):51-53.

[6]黄永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问策略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52):118,120.

[7]赖中羚.巧借提问策略 助推语文深度阅读[J].名师在线,2021(05):35-36.

[8]孙婧雅.学生课堂阅读提问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09):46-47.

[9]吴欣.提问策略的学与教:以统编本四上《蝙蝠和雷达》为例[J].小学语文教学,2019(23):5-7.

作者简介:李贺玲(1978.08—),女,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回民小学,一级教师。获2021年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大赛市级一等奖,获自治区2021年论文教学成果评选一等奖。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