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培养学生语言建构能力的实践探析
2021-02-09张童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逐渐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不同的学科中,核心素养既有共同特征,也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在语文课程中,语言建构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文章搜集整理了对于语言建构能力培养方面的文献资料,并立足于语文教学实践进行了研究。文章将结合研究中产生的认识,具体阐述小学语文语言建构能力的基本特征,以及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建构能力;教学策略
一、前言
语文作为我国的母语课程,是引导学生掌握交流与交际工具的重要学科,同时也是学生有效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在综合性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能力是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同时也是其他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前提[1]。简单来说,语言建构能力是指以丰富的语言实践为基础,通过主动积累、整合与梳理,逐步了解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运用的规律,从而逐步形成规范且具有个性特点的语言经验,并在不同的语言情境当中合理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从个体的认知发展规律来看,小学是培养学生语言建构能力的关键时期。同时,由于语言建构能力的发展是一个系统而漫长的过程,语言建构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学习过程[2]。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准确把握语言建构的内涵与要求,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
二、小学语文语言建构能力的基本特征
通过对语文课程性质以及语言建构能力在语文课程中的作用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核心素养以及不同阶段的语文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语言建构能力具有一些鲜明的特征。具体来讲,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基础性。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小学阶段的语言建构能力具有基础性的特征。一方面,语言建构能力的发展是全面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前提。审美、思维、文化等其他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均建立在语言建构能力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语言建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并促进其他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基础。从长远角度来看,语言建构能力的培养还和学生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其对于学生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等方面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语言建构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性保障。
第二,情境性。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在知识、信息迅速发展变化的情况下,使学生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高学生在不可预测的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建构能力是应对复杂环境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能力之一,因此語言建构能力的培养需要以一定的情境作为依托,一旦脱离了真实的情境,语言建构知识必然会丧失现实意义。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设计多样化和具象化的情境,比如美丽的场景、直观的实物演示等。这样一来,学生就可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理解语言知识,进而获得满足自身学习需求以及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语言建构能力。
第三,终身性。语言建构能力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具有终身性的特征。一方面,语言建构能力可以影响学生当下的学习效率。在学科知识建构与能力提升中,均需要学生具有稳定的语言建构能力。另一方面,语言建构能力会对学生的未来生活产生持续的影响。良好的语言建构能力能使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当中终身受益,不仅影响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还更直接地表现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水平上,敏捷的思维和侃侃而谈的口才都需要通过语言建构能力的提升来逐步培养,这些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是非常受用的。
三、小学语文培养学生语言建构能力的实践策略
(一)注重字词解读,加强语言理解
1.理解词语内在结构
语言建构能力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而小学作为语文学习的起点,语言建构能力的培养必然是从字词教学开始的。因此,字词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应用语言,并将字词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但是,小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比较薄弱,且字词等语言知识又比较零散,不利于学生认知理解。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字词的内在结构,明确字词的含义,以此来为学生语言建构能力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以《树和喜鹊》为例,在这篇课文中,出现了“孤单”一词,其由两个含义相近的字组成。同时,在这个词语的前面,还有一句话:“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孤单”的含义,笔者将这句话改写成“从前,这里只有单棵树,树上只有单个鸟窝,鸟窝里只有单只喜鹊”。然后,笔者引导学生朗读这个句子,使学生明白了“单”的意思就是“一个”。根据同样的思路,笔者又把句子改写成“从前,这里有一棵孤树,树上有个孤窝,鸟窝里有只孤鹊”。通过这个句子,学生明白了“孤”与“单”的意思是相近的。接着,笔者对学生进行追问,让学生思考这两个意思相近的字叠加在一起之后形成的词语,在这个句子的语境中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利用这种方式使学生理解了这个词语的结构之后,笔者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想一想自己在生活当中是否有过“孤单”的感觉。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对这个词语的含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2.丰富词语理解
汉语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词语的一词多义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现象的存在容易使学生混淆词语的含义。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字词的多种含义,既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语言建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汉语词语的储备量,使学生在日常的表达和写作时,能够丰富而又准确地运用词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以提升[3]。
以《小壁虎借尾巴》为例,在这篇课文中,笔者讲解完“一条尾巴”中的“条”的意思之后,鼓励学生用这个字组词。经过思考,很多学生都想到了“一条河”“一条路”等词语。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把这个字视为量词。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字的不同含义,笔者引导学生结合一些熟悉的事物进行拓展性思考。例如,柳条、枝条是学生熟悉的词语,这里的“条”表示植物的细长枝。再如,很多学生都知道要形容一个人的身材好,可以用“苗条”这个词语,而“条”在这里表示一种细长的形状。最终,利用这种方式,学生更好地建构了词语知识,可以准确地区分和运用易混淆的词语。
(二)借助阅读教学,提供典范语言
正如前文所述,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语言建构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欣赏和学习典范性的语言知识,以此来使学生了解语言表达的一般规律。学生将学到的语言表达技巧经过自己的总结归纳、学习记忆后,内化成为自己的能力,从而应用在阅读、表达和写作等方面。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学习语言建构的方法。例如,语言表达风格。以《火烧云》为例,从整体的语言风格来看,这篇文章的语言十分朴实,文中没有使用生僻字,并且以口语的形式进行了叙述,如“您老是金胡子了”“火烧云上来了”等句子。这种语言特点十分契合小学生的语言水平,适合学生进行学习。再例如,规范性的语言表达句式。以《四季》为例,尽管这篇课文的内容十分简短,但是其语言表达十分规范。完成课文教学之后,笔者引导学生以填空的方式模仿课文内容—“他对___说:‘我是___。”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个性化的表达。这一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
(三)运用现代科技,开展直观教学
从实际情况来看,对小学生来说,仅仅通过听教师讲授的方法去理解语言知识是比较枯燥的。为了避免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教师可以将融合了声音、图片、影像、动画等多媒体要素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从而促进学生的语言建构。
在语言建构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优化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相对于单一的语言讲授,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具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从而增强语言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第二,开展直观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内语言知识有关的人物对话视频。与书面语言知识相比,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通过语气、表情、轻重音、语速等角度判断语言表达的方法。第三,拓展学习资料。随着学生语言建构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挖掘更加丰富的语言学习资料,以学生更易产生兴趣、更加直观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并且把学生语言建构的需求有意识地融入教学内容中去。
(四)引导读写练习,培养语言思维
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书面表达无疑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为此,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练习。在语言建构教学中,阅读是为了吸收语言知识,而写作则是为了进行表达,将两者有机结合,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
在读写练习中,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随文练习。结合课内阅读中所学的语言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以下几种书面表达练习。第一,扩写,即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文本内容的扩充。第二,缩写。缩写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精简表达的能力。第三,改写。改写需要对原文进行较大的改动,其对于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第四,续写。续写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从而创造出一种开放性的语言表达环境。读写方面有针对性、系统化的学习和练习对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更加直观,也会使学生的练习过程更有章法,更具科学性。读写方面的强化练习和运用,是提升学生语言建构能力的必要手段。
(五)组织语言实践,强化语言建构
口语表达同样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重要表现形式。相对于其他形式的语言知识建构活动,口语交际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性[4]。也就是说,利用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时,教师应避免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应提供充足的语言实践机会。为此,教师应根据口语交际的主题来模拟相应的口语交际环境,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角色扮演是小学语文课程中进行情景模拟的有效方式。以《打电话》为例,在这次口语交际活动中,基本内容就是引导学生熟悉和掌握打电话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先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出“打电话”的主题。然后,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打电话的情境。同时,为了优化情景模拟过程,笔者根据交际主题设计了具体的任务。例如:假设你要给同学打电话请教问题,但是接电话的人是同學的妈妈。根据这一情境,学生需要思考以下问题:第一,如何有礼貌地询问对方的身份?第二,如何向对方介绍自己?第三,如何向对方说明自己打电话的原因?总之,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根据主题进行表达与交流,才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六)完善教学评价,提升教学实效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是在语言建构能力的培养中,由于语言建构知识比较零散复杂,因此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之后,教师需要通过教学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点拨。需要指出的是,语言建构教学中的评价不同于常规的评价方式,需要教师结合语言建构知识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评价方式。唯有如此,才能切实发挥出评价环节的积极作用,从而提升语言建构教学活动的实效性[5]。
一般来说,语言建构教学中的评价需要更加重视多元化的原则,其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评价维度多元化。针对语言建构训练过程,教师要重点评价学生语言知识应用的规范性、情感表达的准确性、交流过程中思维的敏捷性等多个方面。第二,评价主体多元化。语言建构训练是多个主体合作参与的过程,而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所以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想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第三,评价方式多元化。根据语言建构内容与目标的变化,教师要注重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延迟性评价与即时性评价的结合。总之,在语言建构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合理进行教学评价是极为必要的。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培养学生语言建构能力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教学任务。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对学生语言建构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根据语言建构教学的要求设计和调整教学策略,并使教学内容更加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冯霞.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探析与思考[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08):55.
[2]冯霞.语言建构与运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视角[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04):23-24.
[3]张喜清.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华志愿者,2020(09):118.
[4]杨小梅,叶春艳,张译尹,等.教育戏剧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实践研究[J]. 教育科学论坛,2020(32):7-10.
[5]钟开球.立足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文渊(高中版),2020(08):261.
作者简介:张童(1990.01—),女,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北区校,二级教师,本科学历,区教学能手,获得区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