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方法引领 创设深度阅读情境

2021-02-09周建华

教育界·上旬 2021年11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奠定学生语文学习基础、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深度阅读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文章分析了创设教学情境的优势,总结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深度阅读情境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教学;教学策略

一、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1]。情境创设与语文阅读教学的结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其发散思维,奠定其良好的语文学习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深度阅读情境值得语文教师深入探究。

二、创设情境的内涵和优势分析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是指教师以教材阅读内容为出发点,营造生动活泼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在语文阅读中主动学习和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2]。借助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热情、兴趣,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创设与语文课文主题相关的情境,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阅读学习[3]。具体来说,情境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第一,教师在合适的情境中展开教学活动,可以在教学中融入自身情感,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让学生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并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第二,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感情地阅读课文,并对学生思维进行拓展,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4]。第三,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与文章主题产生共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的内涵,增强阅读教学的效果。总体而言,通过情境教学法展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能够更好地诠释文章的主题和内涵,从而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三、创设情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情境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情境教学法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心智特点[5]。学生身处教师营造的主动探究的氛围中,能够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阅读文本。教师利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创设阅读情境,可以使枯燥的文本变得生动活泼,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阅读教学的效果。

(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习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这不利于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会导致阅读教学活动流于形式,难以有效提高阅读教学质量[6]。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实现阅读文本与学生生活的有效衔接。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生动的情境,能够将教学内容与阅读情境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文章的主题思想,从而更好地感受文学之美,提高阅读教学质量[7]。

(三)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有效创设阅读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阅读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8]。这样,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综合性锻炼,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发展。

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意见和建议

(一)联系生活,创设生活情境

阅读教学是一门艺术,和生活密切相关。生活化教学是当前教育教学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情境中获取知识和能力[9]。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一年级《乌鸦喝水》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文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来理解文章的主题。为了创设生活情境,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读课文,并分析乌鸦最后喝到水的原因。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进行小实验,准备一个装有少量水的容器,让学生模仿乌鸦,向容器中放入小石子。随着石子的增多,水面逐渐上升到容器口。最后,经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在透彻理解课文的同时,感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因此,阅读情境和生活实际的结合,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文本,将文本中的道理内化为自身的思想,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此外,为了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整合起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聆听和感受课文内容。比如,在二年级《传统节日》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搜集关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再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關视频资料,展示不同节日的习俗和庆祝场面。这样,教师将阅读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质量。

(二)围绕文章主题,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利用情境展开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围绕课文主题创设情境,而不能单纯将情境当作活跃课堂氛围的工具[10]。教师在创设阅读情境时,应充分认识到情境对阅读教学的积极作用,围绕课文主题创设情境,注意情境的延续性,使学生沉浸在情境中,更积极地开展阅读学习。

例如,在五年级《颐和园》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课堂引入阶段创设情境,还要根据课文主题及不同段落的内容,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连续性地创设情境。比如,在教学“走进颐和园的大门”一段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想象并描述相关的情景,然后播放视频,让学生对颐和园形成清晰的认识;当阅读到“登上万寿山”的章节时,教师可以和学生分享自己的爬山经历,带领学生想象山上的美景,创设“登山观景”的情境。这样,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他们的阅读思维,使他们对课文主题形成深刻的理解和体验。教师将创设情境与阅读的各个环节相结合,创设连续性的阅读情境,能够使学生在阅读的整个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开展竞赛,创设竞赛情境

单调的阅读活动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调整教学模式,组织阅读竞赛活动,创设具有竞争性的教学情境[11]。小学生竞争意识极强,他们不服输,不喜欢被他人超越,有着较强的好胜心[12]。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组织竞赛活动,创设竞争性的阅读情境,从而使学生主动开展阅读活动,增强阅读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三年级《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总结小兴安岭的美丽之处。另外,教师可以在小组之间展开竞赛,让每个小组选出代表朗读课文关于描写小兴安岭美丽之处的段落,以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应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在竞赛的激励下,学生在小组中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深入理解了课文,从而提高了自身的阅读能力。

(四)开展角色体验活动,创设角色情境

角色体验教学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13]。教师可以根据角色表演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再现课文文本中的情境,从而加深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例如,在二年级《狼和小羊》一课的阅读教学中,这篇寓言故事的主题是狼为了吃掉小羊而找了各种理由。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狼和小羊的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为了让学生把狼的凶恶和狡猾展示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狼的“故意”和“找理由”,同时让学生了解小羊天真怯懦的性格。这样,学生就可以在阅读中深入把握狼的虚伪狡诈的形象和小羊的单纯弱势的形象。同时,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把握自己扮演的角色的性格及内心情感,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案,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创设课文情境。在情境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更好地扮演不同的角色,收获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在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展开分角色朗读,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扮演某一角色时,他们会更加积极地走进角色,揣摩角色的内心情感[14]。同时,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形成对这些角色的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此展开探讨。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会对课文内容产生自己的理解,此时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能够使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其更好地理解课文主题。如果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统一的看法,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人物。

(五)通过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

信息化时代,阅读教学方式趋于多元化。多媒体设备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突出作用,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阅读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帮助学生充分理解阅读材料,提高课堂教學的吸引力[15]。多媒体设备可以通过文字、音频和视频结合的方式展示阅读材料中特定的场景,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发展。

例如,在《草船借箭》一课的阅读教学中,针对小学生好奇心较强的特点,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选择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相应的影视资料片段,播放能够体现诸葛亮机智过人、借用草船获得大量箭只的镜头,从而使学生理解“草船借箭”的全过程。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会产生阅读后续内容的兴趣。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可以使学生兴趣高涨地投入阅读中,更好地理解文章主题。在阅读教学结束后,学生感到意犹未尽,对《三国演义》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搜集关于“空城计”“火烧博望坡”等故事的资料,并让学生互相分享搜集到的信息,加深学生对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这样,学生能够在课下主动阅读《三国演义》,从而实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拓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十分重要。教师创设丰富多彩的阅读情境,如生活情境、主题情境、竞赛情境和角色情境等,能充分体现阅读教学的艺术性和实效性,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增强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余芬芬.创设有效情境,提高阅读成效:略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巧妙运用[J].语文课内外,2019(31):154.

[2]张同巧.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J].中华少年,2019(13):30.

[3]高章岭.情境体验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课外语文,2021(06):47-49.

[4]吕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J].新课程,2020(43):142-143.

[5]邓玉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0(20):117-118.

[6]朱玉君.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策略[J].学周刊,2020(11):143-144.

[7]彭瑞.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91,96.

[8]汪成建.创设情境 有效生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名师在线,2019(14):14-15.

[9]李玉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J].学周刊,2018(19):132-133.

[10]王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08):74-75.

[11]田贵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62.

[12]韩例芬.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1):74-77.

[13]许嘉蓉.融情于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探析[J].知识窗(教师版),2020(10):121.

[14]王冬梅.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08):17.

[15]宋萍.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1):74.

作者简介:周建华(1980.12—),女,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中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