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升工程2.0的研究探讨

2021-02-09吴雅慧

黑河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创新探索深度融合信息技术

吴雅慧

[摘 要]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現代化。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科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巩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对优化课堂结构等各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创新探索

2021年伊始,逊克县各中小学掀起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研讨和学习热潮。作为一名教师,不免心存疑惑:本次研讨和学习旨在提高教师的哪些教学技能?这些教学技能的学习是否适用于日常教学?教师的信息提升工程如何与教师的课堂实践有机结合?只有弄清楚这些问题,才能使教师明确本次学习的方向,才能保证教师研修的过程性和教学实践的规范性,才能实现教师信息素养的有效提升,进而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及创新发展。

一、学校的专业化管理与指导为教师提供了学习方向

为了更好地开展本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减轻教师学习培训的压力,学校组织成立了信息技术小组,并且采用“一带多”的帮扶方式结成师徒对子。信息技术小组对本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中的重难点逐一突破,明确培训学习的内容,再通过面对面的现场培训对教师进行指导。这样不但减轻了教师的学习负担,还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让教师明确了学习方向。通过“一带多”的帮扶方式结成的师徒对子,可以在日常的学习中相互交流,随时解决遇到的困难,这也充分体现了学校团队的力量。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教师可以很快地明确本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程的学习方向,即把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二、教师的探索与实践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桥梁

(一)信息技术培训要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相结合

要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巩固教师信息技术使用的基本技能,实现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第一,加强教学软件应用培训,如“PPT演示文档”“word文档”以及“希沃白板”等,在此基础上引导教师用好相应学科软件。第二,加强计算机使用技能培训。引领教师利用计算机备课、上课和组织学生学习,明确教学视频、音频的下载渠道,熟练地使用剪辑软件如“剪辑师”“剪映”等对所需的教学资源进行剪辑,如出现格式不匹配的情况,还可以使用“格式工厂”进行格式转换。第三,加强电化教学设备使用技能培训。了解设备的性能、用途以及使用方法,把电化教学设备的使用贯穿于日常教学中。

(二)教师应转变观念,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取决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了主体作用、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逐渐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这一观念的转变将从根本上增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决心,提升教师教学的自信心。

本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内容通过四个维度展现了教师需要研修的30个“微能力点”,教师对“微能力点”的选择和学习必须基于自身发展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有深入的认知。在一节课当中,哪个教学环节可以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当然是课堂导入环节。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自身的发展需求,教研组成员选择了“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这一“微能力点”,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建立学习信心、获得学习成就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也逐步丰富起来,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的学习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六年级上册《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为例,在教学导入环节可以选取与春节有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源,也可以用“希沃白板”制作相关小游戏,还可以引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有关春节的古诗词,以生动多样的导入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中,还可以进行其他的尝试,如把课堂导入环节交由学生完成,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探讨研究,根据预习效果和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设计有效的课堂导入。学生在进行课堂导入设计时,不妨也主动使用“PPT演示文档”“希沃白板”“剪辑师”等相关的信息技术软件进行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教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起辅助作用。

(三)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学习过程中个,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逊克县民族小学信息化管理团队与培训团队经过充分研讨后,为全校教师共同选择了“A1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这一“微能力点”,以此优化教学评价设计。“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量化评价工具,具有好操作、精准度高的特点。量规评价标准清楚地描述了评价要求,帮助学生和教师定义了“什么是高质量的学习”,有助于教师更清晰、准确地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将评价量规设计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呢?当然,这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在制定量规的过程中,教师先以《语文课程标准》、单元学习目标、每课学习目标为依据初步制定一节课的评价量规表,再深入到课堂当中与小组长一起研究、制定、修改量规,然后由小组长利用电教设备以“实物展台”的形式把评价量规表展现给全班同学,这样便于全班同学一起参与讨论交流并修改量规,最后定稿。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学生不仅明确了量规的制定方向,而且明确了量规的使用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正确使用量规进行相互评价。课后学生把自己的课堂学习成果、课后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以拍照或者录制视频、音频的形式发送到“人人通空间”这一学习软件中,全班同学相互点评,积极讨论,开展互动学习。这是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一种新尝试,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也有助于小组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得到充分发挥。

(四)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完整的学习过程不仅包括课堂学习,还包括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而“微课程”除了可以运用在丰富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方面之外,还可以在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学习活动中运用。所以,逊克县教师进修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为全县教师共同选择了“微能力点”——“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教师们通过对该“微能力点”的学习与研究,对微课程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首先,微课程设计中可以呈现教学的关键信息,以解决教学重难点为目的。在制作微课程之前,教师要明确所要呈现的教学信息,根据班级学生不同的学情、本节课教学中的重难点选择微课程中所呈现的教学内容。其次,微课程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模式,供学生课前、课中及课后使用。课前预习使用的微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降低自主预习的难度;课堂上使用的微课程丰富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课堂上教师单一讲授、学生枯燥倾听的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使用的微课程,让巩固知识的形式变得丰富起来,生动有趣的微课程设计让学生对学习知识充满期待。最后,微课程的使用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学生是不同的学习主体,个体差异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存在差异,而微课程的使用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在平时的教学中,微课程的制作需要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用成熟的微课程,也可以设计、制作或修改微课程。当然,教师自主开发微课程是最主要的途径。在微课程的制作中要掌握拍摄、录屏、PPT合成、剪辑等必要的微课程制作方法和技术工具,根据内容特点及应用目的选用不同的制作方法,如“钉钉”“泛东录课帮”等录课软件使用起来省时省力,能让教师自主设计微课程变得方便起来。“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这一教学技能的熟练运用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也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王爱梅.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语文素养[J].读与写(上,下旬),2016,(09).

[2]钟志贤,王觅,林安琪.量规:一种现代教学评价的方法[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07,(10).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创新探索深度融合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基于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创新探索
新常态下人事档案的创新管理探索
三年制专科美术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探索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基层刑事技术的现状与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