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研究

2021-02-09黄霞伟

黑河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黄霞伟

[摘 要]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知识与情感的主要途径,也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阅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一直备受关注。由于小学语文教材中阅读内容相对固定和有限,要实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需要教师重视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融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阅读融合;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结合实际对阅读教学策略进行科学选择。阅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内传授学生阅读学习的方法,在课外拓宽学生的阅读学习范围,进而引导学生养成自主阅读、自主反思、自主积累等自主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一、课前拓展,补充学习背景

为了达到良好的课内阅读教学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即在预习环节就对课文内容涉及到的背景知识有一个更好的了解,掌握一些与文章背景和作者生平相关的知识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奠定课内精读学习的良好基础。同时,课前拓展和资料搜集的过程,本身也是学生知识储备的过程,更是提高学生信息搜集、筛选、整理和吸收能力的过程,尤其是在小学生的阅读学习中,由于小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就相对有限,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也相对滞后,在阅读学习上容易遭遇思维障碍,而通过课前拓展、资料搜集以及学习背景的补充,显然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文化知识和人文情感。如在《芦花鞋》的阅读教学中,学生会发现全文的故事情节很有吸引力,但是对青铜葵花所处的那个苦难年代却难有深入的体验和理解,如果学生不对文章的写作背景有所了解,就很难完整地感悟文章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对此,教师应当让学生提前理解一下“五七干校”时期的历史背景,在预习环节对青铜和葵花的生活环境、成长历程等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在课上阅读过程中对青铜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刻的解读和理解,在教学之后还可以将学生的阅读学习延伸到课外书籍《青铜葵花》的全书阅读上,体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融合,实现更好的阅读教学目标。

二、课堂思考,培养探究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效果,教师需要让学生读思结合,能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培养自己的探究兴趣,这样也可以大大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读写结合等教学形式,赋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多的学习目标,对学生的阅读学习行为进行更好的引导,实现对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立体化引导,进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同时,为了让学生养成在阅读中思考和探究的好习惯,教师要紧密贴近小学生的现实生活,选择与之相关的阅读素材,引导学生将阅读学习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和反思生活结合起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调动学生阅读思考与行文练笔的热情。如在《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时,为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西方列强残暴、无耻的形象,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反思文中为什么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是如何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的;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与圆明园有关的文章,或者观看一些与圆明园和清朝历史相关的影视资源,使学生感受到从前圆明园的繁华与当今圆明园的破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学会探究,进而实现从被动阅读向主动探究的有效转变,提升学生阅读学习的效率和成果。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安排相应的读写结合训练项目,将学生的阅读学习延伸到写作训练上,即让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和探究结果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这样更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内外联系,延展学习视野

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融合,需要教师加强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学习之间的联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进行有效的延展,拓宽学生的知识学习视野和求知渠道。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内阅读学习中积累的优美词句和表现手法,與课外阅读中遇到的类似内容进行比较,开展对比性的阅读学习,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掌握表达技巧,积累阅读学习成果;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及时总结课内阅读学习与课外阅读学习中的不同之处,并融入自己的一些总结和思考。如在《腊八粥》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导读环节阐明本节阅读课的阅读目标:理清文章结构、总结文章主旨和积累优美词句等。在表明阅读目标后,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熟悉文章每一段表达的主要内容,如第1段是写粥的熬制过程,第2~17段是写等粥的过程,第18段和第19段是写喝粥的过程;然后再向学生提问:根据阅读理解,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把“等粥”作为写作的重点?作者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作者在“等粥”过程中,个人的心理和情感是怎样变化的?在学生对以上问题都能有效解答之后,教师可以导入课外与饮食相关的阅读素材,再让学生进行内外结合的对比性阅读,这样学生阅读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升。

四、课尾拓展,沉淀学习主题

为了提高课内外阅读的融合效果,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的末尾,引导学生对全文进行总结,进一步沉淀阅读学习的主题,更好地领悟文章表达的情感,掌握举一反三的本领。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主题阅读活动来帮助学生选择自己需要的书籍,多阅读有益的书,并与课堂上的阅读学习成果进行有机结合,能够“用心”“用情”“用脑”去读,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思维。如在《铁杵成针》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课堂的末尾,一定要进一步沉淀阅读学习的主题,让学生明白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的道理,并让学生明白阅读和学习文言文的意义,然后再次延伸到学生的课外阅读和自主学习上,教育学生学习一定要专一、专心,不可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做事情一定要有恒心,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和理想。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结合“铁杵成针”的寓意,组织安排一定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深化认识、发展情感,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完善学科核心素养。

五、课外延伸,促进学以致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学生们喜爱阅读却“不得其法”,有的学生只是机械性地阅读,不懂得反思和体验,没有意识主动融入自己的阅读思考和情感,实现的阅读学习成果非常有限。因此,教师要借助课内阅读教学的契机,多传授学生一些阅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选读、速读和浏览等方法,能够针对不同的阅读素材和学习目标采取针对性阅读学习,这样学生在课外的阅读学习才会有更多的收益。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学习技巧和方法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课外,促进课堂内外衔接,以教材内容为依托,给学生介绍更多的课外阅读资源,激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丰富阅读学习的感悟,把课内外的学习同时兼顾到位,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与数量。如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进行预习,自己找到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总结人物的主要特点,概括课文的主题;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精读和探究性阅读,甚至进行角色扮演等,收获丰富的阅读学习感悟;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课外阅读更多与历史人物、故事相关的阅读学习素材,总结其中的人物形象、表达技巧等,对相关人物形象也有更加全面、理性的认知,甚至可以与原课文进行对比性的阅读和学习,找出其中存在的差异,这样学生的课外学习将会有更多的收获。

总之,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融合,是符合小学生阅读学习规律的有效方法,教师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学龄特点和阅读学习偏好,在积极看重课内阅读教学的基础上,积极传授学生自主阅读的学习方法,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融合,帮助学生养成阅读学习的良好思维和习惯,进而实现语文学科素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參考文献:

[1]黄亚芳. 以教材为平台,构建有效融合课内外阅读之整体——小学语文教学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J].学苑教育,2016,(07) .

[2]邓绮梅.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J]. 名师在线,2020,(04) .

[3]陈云霞.以课外阅读促进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8,(12) .

[4]郑清梅.浅谈乡村小学语文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J].亚太教育2019,(11) .

[5]蔡清玉.书海无涯“读”作舟——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初探[J].名师在线,2019,(16) .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课内外阅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浅谈农村小学课内外结合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
书海无涯“读”作舟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