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近王阳明,以小说的方式

2021-02-08徐依楠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形象塑造当代价值

摘 要: 王阳明题材小说是大众走近王阳明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走近王阳明——首届大学生知行合一传习论坛”关注的一个焦点。此次论坛共收到十一篇王阳明题材小说的研究论文,相关研究不仅实现了对王阳明题材小说中王阳明形象的深入解读以及小说创作手法的细致鉴赏,还探究了王阳明题材小说的当代价值。相关研究指出,在形象塑造方面,王陽明题材小说基本围绕王阳明的“仁智勇”“三不朽”和“圣人”形象展开书写;在书写特色方面,神异色彩的增添、叙事策略的创新、“文笔”“史笔”的结合成为写活王阳明题材小说的主要方法;在当代价值方面,王阳明题材小说或寄托作家的自身追求,或发挥其教育功能,或提供文学创作的范式。

关键词:王阳明题材小说 形象塑造 特色书写 当代价值

2020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2020阳明心学大会分论坛“走近王阳明——首届全国大学生知行合一传习论坛”在绍兴文理学院召开。论坛以“走近王阳明”为主题,对如何走近王阳明开展了有益探索。目前以王阳明为题材的小说已有数十种,这些作品无疑是人们走近王阳明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次论坛共收到十一篇关于王阳明题材小说的研究论文,论文作者均来自绍兴文理学院阳明剧社的学生,他们均在绍兴文理学院王阳明研究中心主任卓光平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王阳明题材小说的阅读和研究。相关研究不仅实现了对王阳明题材小说中王阳明形象的深入解读以及小说创作手法的细致鉴赏,还探究了王阳明题材小说的当代价值。相关研究表明,在形象塑造方面,王阳明题材小说基本围绕王阳明的“仁智勇”“三不朽”和“圣人”形象展开书写;在书写特色方面,神异色彩的增添、叙事策略的创新、“文笔”“史笔”的结合成为写活王阳明题材小说的主要方法;在当代价值方面,王阳明题材小说或寄托作家的自身追求,或发挥其教育功能,或提供了文学创作的范式。

一、小说中的王阳明形象塑造

了解小说中塑造的王阳明形象是通过小说走近王阳明最直接的途径。不同作家对王阳明形象的理解各不相同,其在塑造王阳明形象时的侧重点也不同,因而作品中呈现出来的王阳明形象自然也有所差异。透过大学生论坛的相关研究,大致可以将小说中的王阳明形象归结为三类:一是王阳明“仁者”“智者”“勇者”的形象;二是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形象;三是王阳明“千古圣人”的形象。这三类形象有交叉但又不完全相同,与创作者的选材及创作时的侧重点密切相关。

王阳明“仁者”和“智者”“勇者”的形象在不少小说中均有体现。通过总结研究者的阐释可以发现:形象的塑造取决于作家选取的材料。从研究者证明观点时所选的事例中,不难看出“仁者”形象更多体现在对王阳明待人接物事件的描写中。他永远以一颗仁爱之心对待学生、朋友、家人、百姓乃至动植物,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智者”的形象基本体现在王阳明的军事功绩上,尤其是他用计谋取得南方剿匪胜利以及平定宁王叛乱的胜利。而这也是王阳明一生中最为显赫,最为传奇的经历,创作王阳明题材小说几乎不可能不提及。“勇者”形象很大一部分体现在他不畏权贵欺凌,坚守自己心中的正义,譬如几乎每本小说都要写到的不畏惧刘瑾迫害而为戴铣发声。

同时,从“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形象来解读王阳明也能在很多小说中成立。这种形象塑造的分类同样与选材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在塑造王阳明“立德”方面的形象,小说往往选取王阳明坚守圣贤之道以及为地方重振纲纪、移风易俗的事迹,即表现王阳明不仅自己努力成为一个有德者,更帮助他人成为有德者的事迹。而在“立功”方面的选材自然是王阳明在文治武功上的成绩,如推行教化、治理庐陵县及剿匪平叛等。最后在“立言”方面,作品大多聚焦他心学思想上的成就。尤其是“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学说的提出使他成为一代心学大师,而这一学说也影响着千千万万人,成为不朽。此外,也有部分小说写到他对儒释道的见解和阐释,以及留下的诗作,这亦是其“立言”的表现之一。

最后是王阳明“千古圣人”的形象,这一形象同样在很多小说中有所体现。与前面两种形象不同,“千古圣人”的形象要有着非常的高度,因此塑造“千古圣人”的形象也毫无疑问存在着更大的难度。在这一形象的塑造上,作品需要更加关注王阳明的成圣过程,需要描摹他如何一步步成长,如何一步步超越普通人拥有更高的思想境界。因此,致力于塑造王阳明“圣人”形象的作品往往选取王阳明一生中有冲击性的事件,通过对苦难中、矛盾中王阳明的成长叙事描写来实现王阳明圣人形象的塑造。

二、王阳明题材小说的书写特色

写了什么样的王阳明固然重要,怎么写王阳明更是十分值得探索的一个方面。因而,王阳明题材小说的书写特色也是此次大学生论坛的一个重要关注点。通过大家的研究可以发现,王阳明题材小说的书写特色主要聚焦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神异色彩的增添,二是叙事策略的创新,三是“文笔”“史笔”的结合。

神异色彩的增添即指使小说中的王阳明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神化”“仙化”的特点。在神异色彩的增添上,王阳明题材小说主要通过运用一定的创作手法和选取具有神异色彩的材料来实现。在创作手法上,主要靠一些小说笔法来实现,譬如传奇笔法,即运用虚构、情节离奇、浪漫主义抒情方法。a此外还有像直接给王阳明形象本身赋予诸多神秘色彩;通过与他者的互动,以他者的神异色彩来衬托王阳明的神秘色彩;通过小说中时间线上的前后印证来勾连全文脉络。b而王阳明题材小说在内容上则多为选取具有明显神话色彩的事件,譬如选取王阳明人生中有神异色彩的经历和各种应验梦境。c通过这些神异色彩的增添,文章的趣味性将有所增加,同时又能让读者对王阳明肃然起敬,是一种有益的书写尝试。

其次,部分小说在叙事策略上的创新也是王阳明题材小说创作中很有特色的一点。小说在叙事策略上的创新能增加小说的阅读趣味和新颖性。像路勇的小说《心之悟:王阳明龙场悟道》及赵柏田的小说《王阳明——让良知自由》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心之悟:王阳明龙场悟道》将各个情境下王阳明的心理状态刻画出来,以王阳明的心理成长史推动叙事。这可以说是一种通过心理来叙事的叙事策略。《王阳明——让良知自由》则通过“第一人称视角与上帝视角交错”,“心理描写和自我独白结合”,“回忆叙事与抒情笔调交织”d,实现了叙事策略上的又一创新。在这些叙事策略的运用中,王阳明变得不再只是史书上的历史人物,而是成为鲜活可感的血肉之躯。

再次,“文笔”和“史笔”的结合使得小说在保持历史性的基础上增加小说的文学性和可读性,这也是许多王阳明题材小说的重要写作手段之一。“史笔”即是小说创作时尊重史料,力求客观真实还原历史事件、还原王阳明形象。而“文笔”即使通过一定的艺术创作手法使文章带上文学性,具備可读性。在保证历史真实上,即“史笔”的处理上,作家在创作之前往往查阅大量的史料并基于这些史料完成小说的创作。但王阳明题材小说基本属于历史小说,为增加历史情味,当“更加大胆地发挥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e。王阳明题材小说中环境描写、细节描写、虚构等小说笔法的灵活运用在这一点上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些小说笔法使得环境真实生动、人物栩栩如生、情节紧张刺激,很大程度上吸引着读者进行阅读。

三、王阳明题材小说的当代价值

深入挖掘王阳明题材小说的当代价值也是此次大学生论坛上王阳明题材小说研究关注的一个焦点。王阳明题材小说的当代价值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一是有利于寄托作家的自身追求,二是充分发挥了小说的教育功能,三是提供了文学创作的范式。

小说往往寄托着作家的自身追求,他们希望通过小说塑造的理想人物形象传达自己的志向和理想。而作为儒家圣人,王阳明是许多人心中的楷模,他的思想也得到许多人的认可和学习。因此,以王阳明为题材的小说在这方面的价值一定是显著的。所有小说都或多或少寄托着作家自身的追求,但因为作家冯梦龙所处的时代社会动荡,与王阳明所处的时代环境最为相似,所以冯梦龙的小说《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无疑是这一方面的最好例证。冯梦龙在创作这本小说时抱着挽救当时已进入歧途的儒学的追求。此外还有对王阳明心学思想的认同、对王阳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价值观的追求,以及最重要的——对自己所处时代社会动荡的思考和天下太平的期望。小说更是寄托了作家冯梦龙改变世风的内心诉求,寄托了冯梦龙净化朝政的责任担当以及他教化世人的精神追求。f

其次,也有研究者提出了王阳明题材小说具有教育功能。王阳明题材小说的创作者之一冯梦龙认为在某些方面,小说比六经国史的教育作用更大更好,“虽小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由于小说的通俗易懂,欣赏者可以很容易在阅读中获得历史知识,学习社会经验,汲取人生智慧和精神力量。g其实,现有的众多王阳明题材小说正是这样发挥着它们的教育功能。创作者们采用小说的形式通俗讲述王阳明的人生故事,使读者从王阳明人生经历中积累经验、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面对生活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小说的可读性和通俗性将历史人物王阳明写活,将王阳明的道德、思想写进普通大众心中是走近王阳明的绝佳方式。当高高在上的王阳明走下神坛,当看似遥不可触及的高尚道德被拉进日常生活,其对普通民众能发挥的影响力也就更大更广。

最后是王阳明题材小说提供了文学创作的范式,对小说的创作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首先是提供了创作形式上的范式。王阳明题材的小说形式多样,像长篇历史小说、历史传记小说、场景式历史小说等等。其中,《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采用的拟话本形式更是为通俗文学和正统文化的结合做出了有益的尝试。h其次是提供了叙事策略上的范式。在王阳明题材小说中出现的像一人称叙事,如赵柏田的小说《王阳明——让良知自由》,心理叙事的如路勇的小说《心之悟:王阳明龙场悟道》等都是王阳明题材小说的一种创新尝试,避免了叙事形式的单一。这对今后王阳明题材的小说创作提供了经验和参考,无疑具有重大的文学创作指导价值。最后是提供了写作手法上的范式。因为王阳明作为历史人物的特殊性以及他的许多传奇故事无法验证真伪的缘故,导致王阳明题材小说中很突出的一个手法就是“文笔”和“史笔”的结合。历史还原勾勒基本轮廓,虚构、细节描写等为之着色,实是值得学习借鉴的范式。

(指导老师:卓光平)

a 徐依楠:《论小说〈心之悟——王阳明龙场悟道〉中的王阳明形象》,《名作欣赏》2020年第20期,第38页。

bh郝渊渊、卓光平:《神奇圣人:冯梦龙小说对王阳明形象的塑造》,《名作欣赏》2020年第26期,第76页,第80页。

cf马逸聃、卓光平:《冯梦龙小说中的王阳明形象塑造》,《名作欣赏》2020年第20期,第17页,第24页。

d 邵可心、卓光平:《论赵柏田小说〈王阳明——让良知自由〉的叙事策略》,《名作欣赏》2020年第26期,第81页。

e 孙宗胜、吴子林:《历史·历史观·历史情味——试论历史小说的价值维度》,《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第73页。

g 杨晓茹:《论冯梦龙的小说理论》,《新疆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年,第8页。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基于新世纪以来浙江阳明文化传播的考察”(202010349025)的阶段性成果

作 者: 徐依楠,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学生,绍兴文理学院阳明剧社成员。

编 辑: 赵红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形象塑造当代价值
《头脑特工队》的人物形象塑造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我在豫剧《狱卒平冤》中的形象塑造
论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的形象塑造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贾樟柯电影中的底层人物形象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