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9年以后网络小说中的女性观

2021-02-08宋琳琳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女性观女性意识网络小说

摘 要:本文主要结合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探讨2009年后网络文学女性观的呈现及流变。本文探讨了女性类型人物所体现的女性观,论述了不同题材作品中的女性观表达,研究现今网络小说中女性观的定位,将现有的网络文学中的女性主义研究的普遍观点进行总结概述。

关键词:网络小说 女性观 女性意识

一、 引言

网络文学从20多年前开始萌生渐渐发展至今,有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各类网络文学作品累计2442万部,读者规模已经达到4.3亿人。网络文学不再是专属于80后、90后的爱好,而是普及到了广泛的大众群体中,这也是大众精神文化活动类型的一种变革。网络文学独有的“通俗”“接地气”无疑降低了阅读的门槛。2009年之后,网络文学开始从亚文化圈走向主流文化圈,在官方、文学网站和民间机构合力之下,网络写作和传统写作进入全面融合期(引自《2009年网络文学综述》,《光明日报》2010年1月21日)。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网络小说中的女性向小说也开始从躯体欲望的书写或以身体为噱头的游戏开始转向对内容丰富性、题材写实性和背景落地式的追求。

近年来,从《后宫·甄嬛传》《欢乐颂》到《都挺好》这类以宫廷女性群像、职场女性以及问题原生家庭出身的女性等主人公的IP剧使网络女性文学高调进入人们的视野,一时间呈现出女性作者小说霸屏、女性主义及伪女性主义观念横飞的景观。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以女性为主体的大众文学创作其实是阅读中女性性别意识觉醒的一种表现。而晋江文学城作为“全球最大的女性文学基地”,注册用户多达3000多万,这其中多半为女性作者与女性读者。我们可以从作者的作品以及读者的评论留言中窥见现今大众对女性文学的看法,以及作品中表达出的女性观。本文提及的女性观即作品中所表达的女性观点。笔者借由讨论、分类网络作品中不同的女性角色,来窥探女性向文学创作者以及受众对女性的形象塑造以及普世印象,运用相关的女性主义理论进行分析,与一般女性主义研究有所不同。

二、 女性类型人物所体现的女性觀

(一)职场女性

职场女性往往出现在现代和当代背景的“现实向”或“甜宠向”小说之中。

职场女性角色多为正在寻找工作或者正在奋斗的年轻人。一般可能会被设定为拥有优秀的专业知识、独立的生活能力以及积极向上勇于争取的阳光女性,经过某些挫折和一段时间的成长后,还会拥有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在心理上得以健康成长,拥有独立坚强的性格或宽容温和的品格等。

在晋江文学城近年言情排行榜中,现实行业小说占据榜单的20%。在这些小说中,作者将女性置于娱乐圈、航空、科研、金融等行业中进行刻画,在丰富剧情的同时也能使职场女性的形象更加立体。首先,在职场小说比较重要的女性角色中,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大都能基本实现经济独立,甚至能够成为所属行业中的佼佼者。如丁墨《你和我的倾城时光》中服装公司的设计师林浅就是这类角色的代表,她曾运用独特的工作能力帮助公司度过破产危机,性格开朗不做作,生活独立不依赖他人。这种设定源于波伏娃的理论。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了女性获得经济独立的必要性,强调只有女性经济地位的变化才能带来精神的、社会的、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这正展示了人们对于职业女性的基本认知。

其次,某些作者在表现女性的职场生活时,经常会通过反面角色设计出一些类似“宫心计”的情节。例如作者翘瑶《降落我心上》中女主阮思娴是一家航空公司的空姐,志向是成为飞行员,在给总裁上交申请书时被误会为要勾引总裁而受到其他空姐的排挤。另外,多年以来男性对女性的成见也影响了女性的自我评价,使很多女性作者在审视女性时也会天然地带上“小肚鸡肠”“头发长见识短”“眼界有限”“细致有余、果断不足”“感情用事”等有色眼镜,造成一系列失真的刻画。从本质上说,男性给予的女性定义或者女性给予自己的定义都是一种错误的行为,作为女性作者更应该摆脱旧式的女性标签,给读者一种正面的、尊重个性的积极引导。

作者在设定“职场女性”这一类角色时,往往表达了个人甚至是社会对于职场女性的评判标准。职业女性在社会上存在一定的生理弱势,只有过硬的职业素养和能力甚至强硬的性格才能给女性职业人带来更“公平”的判断。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在理想化的小说中我们看到的女总裁、女经理人等形象在现实中很少见,这也包含了作者对现实的批判意味,表现出一种女性意识的觉醒。可以说职场女性这类小说的角色设定发出了关注女性需求、倡导性别公平的呼声,虽然其仅限于职场范围内。

(二)母亲

关于母亲形象,我们可以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在“理想化”的小说中,母亲的角色形象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或火爆或温和或冷酷,为人通透,比较开明,懂得变通,跟得上新时代思维,并能够在适当的时机给出人生建议。另一种母亲形象则是充满怨愤,牢骚不断,不仅无法过好自己的生活,对孩子的爱也会表现得畸形,进而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社会上经常会有一种思想,认为“女人就要在家相夫教子”,哪怕以当今社会之开放,媒体依然在有意无意地强调女性的家庭责任。女性似乎天生不具备兼顾工作与家庭的能力,这又是一种对女性的偏见。在这种偏见下,小说中的母亲角色无法避免地依附于家庭。作者在母亲形象的塑造中经常围绕母亲和儿女的关系大书特书,但母亲本身像一个封闭的个体,其亲友以及本人的关系网几乎得不到什么交代。因此我们可以说,晋江小说中的女性在以母亲身份出现时,思维、观念都囿于家庭之内,其责任和能力也大都在家庭中体现。

(三)主角的情敌

在刻画情敌角色时,这类角色必然长相身材甚佳,气质上乘,家庭背景也会比主角更优秀——这样的描写存在物化女性的嫌疑,却是网文写作的模式化现状。在放弃追逐主角后,他们多会遇到自己的命定之人,给这类角色配备一个相貌、身份、人品相应的男性角色与之配对。这是作者处理感情线时常有的行为,这种安排除去为了迎合市场和读者的口味、完成读者或者作者的“大团圆”阅读期待之外,也有单纯地想要给笔下角色一个合适归宿的用意。而另一种带有反派色彩的女性角色则会被描写为对主角不满,产生怨恨,头脑不清醒,运用一些违反道德规范的手段,最终害人害己。这类角色多半属于罪有应得,也不会产生悔悟之心。

从剧情设定来看,包括情敌在内的每一种角色都有其出现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这类角色承担着推动剧情发展的功能。从作者心理分析,邪不胜正虽是必然结果,但配角在失败后也不会默默无闻了却一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表达了一个观点:身为女性,只要有了优秀的内在和外在条件,那么就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伴侣,而不是为了某个人委屈自己。

这类角色的设定也变相地证明了女性自身素质的提升有利于两性关系的健康发展。如果女性自身足够优秀、足够独立,那么也不会因为一段失败的感情受到过多的影响。而当代男性对伴侣的期待也往往从宜室宜家转变为相携前行,也与女性形象的这一塑造方向有所印证。

(四)朋友或同学

这类角色多出现在校园小说中,一般作为配角存在。此类配角不存在固定式,有时只是为了完成小说人物的多样化、人性刻画的多层次性而设置的,他们从性格特点到背景设定一般都是为了主角服务。他们大多为乌托邦设定,身上都带有一些理想化的共同特征,比如三观正、生活独立、家庭富有、性格和善、拥有强烈的辨别是非的能力等。从方便写作的角度出发,设定一个有着强大能力的配角能够比较方便地帮助主角解决矛盾,推动情节发展等,不过同时,这样的人设也反映了作者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对这类女性的向往和期待。

(五)相亲对象

这类角色的出场多在男主角长辈的台词中,提及的也多为长相、职业、家世、年龄等。即使是性格讨喜的相亲者形象,其人设也会带有作者对女性尤其是剩女的成见。她们往往年龄较大,有独自生活的能力,性格善良温柔而且不太有主见,是家长和同事眼中的乖女孩,多因工作或性格的缘故社交圈较为封闭,在相亲过程中会被全面评估。有些作者描写这类人物时带有优越心态和嘲讽心理,以此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叛逆,这也是社会真实现实的一种投影,印证了当代社会对于相亲女性所抱有的恶意。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女性在未被解放时,永远是属于家庭的“贤妻良母”,温柔和善的评价是对他们的最大褒奖。直至今日,这种对女性刻板的评价标准依然存在,而不自觉地流露出对这一标准的认同,则是网络女性向小说的一个局限。

三、 不同题材作品中的女性观表达

(一)现实向小说

现实题材的小说中,《欢乐颂》算是知名度最高的作品之一。它于2010年开始在晋江文学城连载,改编为电视剧后,因读者的强烈共鸣成为话题度很高的IP剧,其中五位女性各异的人物性格和残酷的职场生活一直被大众所讨论。

原著中安迪是一位雷厉风行却饱受情感缺失症折磨,且可能存在“精神病”的“海归”总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安迪代表了一种表面光鲜而心有隐痛的精英女性形象,她们外貌出众,生活优沃,工作能力超群,一直处于上等社会,对小人物挣扎求存中的复杂人性没有太多接触。

樊胜美的社会意义则更为普遍,她被塑造成一个畸形原生家庭培养出的虚荣社会女性。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使她即使获得了一定社会地位之时,依然将希望寄托于寻找到一个能力出众、身份不凡的男性伴侣之上。然而她也带有底层人民特有的热心和仗义。这类角色身上寄寓了相当一部分社会女性的心理,纵然有独立的外表,内心却依然倚靠男性,组建家庭、安稳生活是她们远超事业的终极追求。

曲筱绡又是另一大群体“富二代”中的典型,但并非“二世祖”型的标签式宣二代。她家境殷实,我行我素,既玩世不恭又真诚善良,懂得现实却不事故。这一形象严格说来缺乏现实意义,但在特定圈子里又有一定真实性,满足了人们对现代富家大小姐的想象。

邱莹莹和关雎尔则是初入社会、积极进取的年轻职场女性,两人的出身和能力有高下之分,分别代表了平民和中产家庭的后代,真诚热烈又刻苦肯干,经济不够独立,经常面对职场压力和感情压力的双重选择。

这五个女性性格各异、特色鲜明,同时又都具有极强的代言色彩,这也是现实向小说最吸引人之处。最能让人产生共鸣的是人物光鲜亮丽的外表下一地鸡毛的个人困境,揭示了很多现代社会问题,尤其全面集中地展示了当代都市女性面对的各种问题。

(二)幻想类小说

幻想类小说通常是以魔法、修真或星际战争为背景的热血小说,男性向小说的数量远大于女性向小说,主人公也以男性为多。这类小说中的重要女性角色经常是独当一面的强者,但必然会输给男主。

以修真小说为例,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在生活和成长中对男主依赖颇多,在身份地位上也经常处于弱势。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无意识地表现了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依附和依存现象。这种对人物关系的设定和情节走向就是女性作者创作中隐晦的“依附”心理和男性中心思想的体现。与此相反是另一类“女尊”“女强”小说,基本均为母系社会设定。然而实际上,过分强调女性话语权是一种伪女性主义的表达,它的背后是十七年时期消泯两性差异的“不爱红装爱武装”,回避了女性的生理特点,一味将男性特征装置在女性角色身上进行“意淫”,甚至刻画女子“开后宫”等行为。

最近几年,以女性作为绝对主角刻画的小说很多,但是只有少数突破了之前的固有模式,晋江文学城的作品《星际奶爸》和《第一战场指挥官》可算其中的典例。

在《星际奶爸》中,女性不再被要求身体上的绝对专一,可以选择拥有伴侣也可以选择独自生活,性也不再成为女性的束缚,男性和女性同样可以追求生理上的需求。怀孕甚至也可以由男性完成,作者将技术水平和科技水平也设定为可支撑架构。当然,这里的性别区分和现实中的常规区分是一样的,近几年小说中还存在ABO设定,即把性别区分成三大类六小类性别(即Alpha、Beta、Omega,在这三种性别下再次区分男女)。其中女性Alpha性格强势,身体以及心理素质被设定为与男性没有太大区别,在具体的小说中会存在不同设定。这类角色也体現了作者某些基于女性心理的隐晦期待:女性在身体和心理素质达到顶峰后会占据和男性同样的话语权甚至权利等,这也是女性理想的寄托和反叛精神的一种表现。

《第一战场指挥官》则是晋江小说中罕有的不以感情线取胜的小说。女主角拥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实战水平也领先于大多数男性,智谋以及身体素质都极为优越,突破了以往小说中女性角色在战斗中一定弱于男性角色的固有设定。同时,在亲情和战友感情的支撑下,爱情对女主角来说已经不太重要了。其实这种跳脱出两性模式的视野和赐予,也是另一种先进的女性生活意识的表达。

(三)古风类小说

这类小说往往会受限于古代社会文化及社会制度的框架,女主若是穿越到过去,那么现代思维与古代制度会产生冲突;若是重生类,那么主角会利用信息大胆挑战权威,并达到自己成长、掌权或复仇的目的。而这其中女性的行为,往往会透露出作者的女性观。

2019年由晋江原创小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改编的同名IP剧在各大电视台播放,女主人公明兰“面对丈夫要像对待上司”的理论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作为一部大女主小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传达的是明哲保身之余对男权社会的有限抗争。在原著中,作为新时代空降来的自由女性,明兰虽然为了生存接受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恋规则,却也没有轻易迁就不合适的婚姻、委屈自己下嫁贺宏文;而在与顾廷烨的婚姻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之后,她又能非常乐观地以“面对丈夫要像对待上司”的信条安慰自己,认真经营这段婚姻;更难得的是在与张氏等闺阁女儿们交往时,她能够在不至惊世骇俗的程度以内,鼓励她们把视野放开,不要唯丈夫一人是天,多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与快乐,营造出气氛良好的女性社交环境。虽然她没有像《庆余年》中的叶轻眉之流以一己之力挑战天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担当了同时代女性的启蒙者角色。

(四)耽美小说

晋江文学城在2009年之后开始逐渐向耽美倾斜,作家榜上积分前十的作者基本都以耽美创作为主。耽美作品也是当今女性向网络文学市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耽美小说的写作本身就有女性主义的一面,坦然以女性眼光欣赏男色之美、男性之爱,不失为一种进步。但它的写作并没有脱出男性中心主义的樊篱,表现之一就是女性的存在被弱化。在《伪装学渣》《撒野》等以校园为故事背景的小说中,女性角色多以教师、母亲、妹妹、同学的形象出现。与侧重于批判现实主义的同性恋小说不同,耽美小说属于双男言情,作品基调趋于理想化,背景环境多为“乌托邦式”社会,女性角色大多对同性恋有很高的接受度,对主角持有真诚的关心态度,纵有过竞争关系最终也会支持主角的爱情。如在作者Priest《镇魂》中的祝红和《默读》中的和郎乔,都是以爽朗干练的精英形象出场,并为主角的事业提供帮助,也为他们的爱情提供助攻。但除了少数经典女性角色之外,大多数耽美小说的友人型女性角色都比较扁平,功能性强而立体性弱。

部分不入流的耽美小说中存在恶意丑化女性角色以及不能正视女性特点的现象,比如在ABO小说中,将女性角色塑造成Alpha,但较男性来说Alpha依然处于弱势;将女性角色设置为Omega,却让人物因厌恶自己的性别而进行变性。再如在《攻略男神翻车日常》中,将主角的女性大学同学刻意塑造成花痴,并安排她做出恶意辱骂主角等不必要的行为。有学者认为这种情况属于厌女现象,是一种不健康的女性创作心理,不过这种现象属于少数。

在耽美故事中,作者关于女性意识的表达多表现为为了爱人奋不顾身,追求绝对纯净美好的爱情等桥段,套路与传统言情小说并没有太大区别,不过因双方身心上的平等而多了相携共渡难关的意味,而非言情中的拯救与守候关系。有学者指出,这正是耽美之所以被女性所喜爱之处,现代女性已不是菟丝草心理,她们期待的是平等的、势均力敌的、绝对忠诚的爱情。

四、 网络小说中女性观的定位

(一)与传统小说中女性观的异同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大量的阅读发现,网络小说中女性角色的塑造存在标签化、模式化现象,类型化还是比较初级的人物塑造方式,这或许与网络小说隶属于通俗小说,且大多是业余创作有关。同时,网络小说在故事情节的设置中也隐晦地传达出许多“依附”“慕强”等心理,体现的是一种保守落后的心态,与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尊重性别、尊重个性、独立存在的个体等女性主义观点相悖,反而进一步弱化了女性独立存在的意识。

另一方面,现今网络女性向小说作者强调的女性主义基本倾向于经济独立、职业平等、身体自主等比较日常的内容,对一些敏感内容则鲜少涉及。由于传播力惊人,我国对网络小说的三观管控比传统小说还要严格,这使得西方女性主义中一些有关女性参政、家庭暴力、性骚扰、性暴力、性爱绝对自由等内容得不到探讨。这一点反而是李昂的《杀夫》、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等传统小说走得更远。

(二)网络小说中女性观的进步之处

现今进行网络女性文学创作的作者想要打破女性被压抑和压制的现象,在故事中尽可能地给女性角色营造独立、开放的形象。女性向网络小说中饱受诟病的集过人的美貌、超凡的工作能力、优异的智商和情商甚至强大的背景于一身的“无敌女主”人设,其实也是女性意识觉醒后对理想女性的刻画。而网络小说也展示了一个已不是神话的事实:女性不必依附于家庭和男性也一样可以过上优质的生活,而这必然会冲击大众对女性的固有印象。

随着网络女性向小说创作质量的提升,部分作品也触及两性关系中女性的被领导地位的改变问题以及解绑女性与家庭的问题,但数量还很少,影响也不大,在“女性价值在于家庭”“男性为家庭支柱”等思想占主导的大环境下一般不被提及,但确实为网络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就此发展下去,未尝不能唤起社会上人们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同时也会启发读者对女性的生活产生新的思考。

(三)网络小说中女性观的倒退之处

网络小说与传统小说最大的区别就是女性角色设定偶像化,相貌平凡的女性有无资格进入小说之嫌,网络小说中很少出現真正的平凡女生,长相身材设定趋近于统一化。容貌出众、身材姣好已经成为固定模板一般的存在。而这一点恰恰是女性主义最反对的物化女性心态的反映。

网络文学的这一问题首先肯定要归咎于传统的“德容言工”女性评价标准。自古以来人们向往的优秀女性是温柔包容、勤劳刻苦、心灵手巧的,如果在这些品质之上拥有姣好的面貌则更是喜人,但这种女性特质的固化,是女性解放不完全的表现。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曾说:“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她也曾提出观点,在考虑女性时,首先要考虑其作为人,而不是性别。女性主义的目的就是要逐步打破这些加诸在女性身上的规条。但是部分网络小说不仅缺乏这种意识,反而更加强调了这类评判标准。女性外貌姣好是人物所有美好特质的基础,所有网文剧情能够开展的前提,甚至成为一根金手指使女主人公获得帮助,获得爱情,甚至获得成功;相反,一个胖胖的角色会遭受暴力歧视,除非她最后蜕变成为“好看”的人。这些叙述对于建立女性群体的自信存在极大的误导,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并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其次,为了迎合读者的心理期待,网络小说作者常会犯“主角洁癖”,即主角的三观一定是绝对正确的,性格一定是非常讨喜的,小缺陷可以有,道德方面是绝对不能有一丝瑕疵的。这种美化后的主角身上看不到任何深刻的思想活动,也就无法围绕他形成真正的紧张冲突,也就闪现不出太多人性的亮点,也就撑不起宏大的架构和复杂的剧情,故而极难让人产生共鸣。一个复杂的、有深度的故事,其主角必然也是多面的,心理活动一定是丰富的。只有处理好人物,不再单一为了获取大众的喜爱,而是使他的性格、情感符合故事的背景和逻辑,以人物的性格发展为线索切合逻辑地推动情节进展,才能真正震撼读者。网络文学若是想拥有更好的发展,必须做到既考虑读者期待,又不唯读者马首是瞻。

五、结语

网络小说作为通俗文学,其作品中的女性观点受限于当代人的普遍认知,也最真实直接地体现了时代下女性的特点,传达了大众对女性的认识,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但正如大众的声音永远滞后于启蒙者,网络小说中的女性书写也很少有特立独行、惊世骇俗者,缺乏走在理论前沿、深度触及现实的观点。但是,网络小说所塑造的多元女性角色类型让大众对于女性的定义不再单一,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反作用于社会上的女性评判标准,虽然这种反作用会是双向的。

由于坐拥庞大的作者群和读者群,网络小说的影响已经不输于甚至超越了传统的严肃文学,它的普及度以及对读者潜移默化的影响,意味着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网络作品的质量。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网络作品已成为当代青年塑造三观、健全人格的重要方式。宣扬健康向上女性观的文章会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女性认知,也会促使社会对推进性别平等、女性解放等采取更进一步的举措;而庸俗的、物化女性的作品也会使本来就处于弱势的女性群体处境更为雪上加霜。本文以女性观作为选题,目的就是提請人们关注这繁荣的表象后是否存在偏激或者错误的引导,以便及时发现并止损。

参考文献:

[1] 刘思谦.新时期以来的女性文学创作与女性文学研究[J].名作欣赏,2019(34):5-10+2.

[2] 邵燕君.网络文学的“断代史”与“传统网文”的经典化[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2):1-18.

[3] 李莎. 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中的问题与反思[N].文艺报,2020-01-20(006).

[4] 李昊,吴玉杰.女性文学异托邦建构的可能性——以“耽美文学”为例[J].当代文坛,2018(6):131-136.

[5] 刘家红.网络耽美女尊文中的女性意识表达[J].现代商贸工业,2018(6):98-99.

[6] 舒晋瑜.晋江文学20年[N].中华读书报,2019-08-28(017).

[7] 刘琳,王侃.性别视域下的爱情书写——新世纪网络女性写作浅探[J].名作欣赏,2016(22):99-104.

[8] 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9] 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基金项目: 本文系大连外国语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耽美小说与大女主小说的女性观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910172158)研究成果

作 者: 宋琳琳,大连外国语大学本科毕业。

编 辑: 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欢

女性观女性意识网络小说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从影视改编看网络小说的人物形象重塑——以《花千骨》为例
网络小说与明清小说之比较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影响网络小说流行度的要素研究——以起点中文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