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湾区”背景下“文化佛山”的建设研究

2021-02-08赵学敏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新策略影视

摘 要:本文以影像视角聚焦“人文湾区”背景下的“文化佛山”的建设,通过分析目前佛山影视的现状,借鉴湾区内香港影视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结合佛山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当下的新媒介,提出佛山影视文化产业的新策略,推动佛山早日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影视文化中心和产业基地。

关键词:文化佛山 影视 香港经验 新策略

一、“文化佛山”及其影像表达

(一)“文化佛山”

2015年,佛山市政府出台《佛山市文化升级两年行动计划(2015—2016)》,首次提出建设文化导向型城市,“文化佛山”也应运而生。2017年,佛山市政府颁布《“文化佛山”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提出文化导向型城市建设,即建设“创新创造活跃、岭南风韵突出、城乡服务均等、城市形象鲜明、人文素养丰厚”的“文化佛山”。

(二)“文化佛山”的影像表达

本文探讨的影像表达,是借助视听元素进行信息传达的艺术形式,不包含静态的照片艺术、户外广告等。而文化佛山和影像艺术的结合,需达到展现、表达和宣传佛山文化的效果,才能称之为对佛山文化具有影像传播的作用。比较常见的影视作品类型,如影视剧、纪录片及综艺节目等。这些影视作品中只要包含以下几种情况,都是本文的研究范畴:第一,影视作品的拍摄地位于佛山,表现的自然是佛山的城市景观和风土人情,带有佛山的文化气质;第二,影视作品的叙事情境位于佛山,或者叙事对象为佛山,又或带有佛山文化元素。

二、“文化佛山”及其影像表达的现状

(一)佛山影视产业发展的优越条件

1.扎实稳进的经济基础 佛山自古以来就是商业重镇。自改革开放以来,佛山的工业产值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五,2019年佛山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经济总量多年稳居广东省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佛山拥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产业依托为城市文化发展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2.底蕴深厚的岭南文化 广东北倚五岭,南临大海,史称岭南。唐宋以来,广东形成粤府、潮汕、客家三大民系,从建筑、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逐渐形成鲜明的地方风格和特色。随着清末西方文化的涌入,尤其改革开放以后,岭南地区受到各种外来文化,包括港澳文化、侨乡文化等风潮的影响,形成了多元包容、务实开放、求实创新的岭南文化。而佛山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承地。佛山原名季华乡,唐贞观二年(628),因在城内塔坡岗挖掘出三尊佛像,以为是佛家圣地,遂改名为“佛山”。迄今为止,佛山已经是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城,享有陶艺之乡、粤剧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广纱中心等盛名。作为明清时期的“两广的人文之邦”,佛山孕育了众多才俊。

3.极富前景的市场优势 首先,佛山的影视基础设施完善。佛山拥有国艺影视城和南海影视城两个影视拍摄基地。其中国艺影视城总面积1100亩,超十个实景拍摄街区,两万平方米道具器材仓储,九个专业摄影棚,集聚了1.5万名群演。此外,佛山还评选出六十个影视取景点,其中自然景观类十四个、历史人文类二十二个、现代都市类二十二个,影视基地类两个,满足剧组各类取景要求。其次,佛山影视消费市场广阔。2019年佛山电影票房达到7.66亿元,同比增长7.43%。佛山全年电影放映场次达到180万场,同比增长16.35%。观影人数上涨到2222.8万人次,同比增长2.32%。影院银幕数达到885块,影院数量也增加到151家,同比增长17%。最后,以制造业闻名海外的佛山,衍生品制造业及周边产品的生产制造发达。我国电影产业的衍生品市场尚待开发。佛山制造业发达,正好可以填补这块空白。佛山拥有众多与衍生品生产关联度较高的玩具、服装制造等企业,其中玩具制造企业有 500 多家,童装生产企业有 6000 多家。

(二)佛山影视产业取得的成效

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市影视及相关企业1241家。其中,影视制作企业613家,来佛山拍摄取景剧组增长到800多个。2018年第2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佛山二度举办同一国家级电影节。同年,中国电影产业投资影响力论坛在佛山举行,佛山面向全国发布了《佛山市南方影视中心影视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要将佛山真正建成享誉中外的中国南方影视中心。2019中国(佛山)大湾区功夫电影周在佛山举办,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首次以“大湾区”命名的电影盛会。

(三)佛山影视产业存在的问题

佛山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却没有进行很好的转化利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影视作品质量稍逊一筹,缺乏代表作和领军人物。制片业的普遍焦虑问题是“剧本荒”,特别是“好剧本荒”,佛山这方面的问题更加凸显;第二,影视产业人才短缺。面对如今中国电影产业每年七八百部电影的出产量,各地的影视行业人才都呈现不饱和的状态;第三,佛山影视基地闲置率高,没有和旅游产业进行很好的资源整合。在2016年之前,佛山的两大影视城主要处于闲置状态,影视为表,旅游为里。

三、香港经验

(一)创制模式:类型化

香港电视剧学习好莱坞的制片模式,秉承类型化创作的套路,产生了武侠剧、商战剧、警匪剧、轻喜剧、行业剧和都市言情等题材的电视剧。无论是古装剧还是时装剧,无一例外,都与市民关注的社会焦点话题密切相关,也都充满浓郁的“港味”——外在的香港本土风貌和内在的城市价值观。港剧的类型多样,并且每种类型已经形成各自成熟的体制。香港电影亦如是,并在有限的荧幕时间内遵守着类型原则。著名香港电影研究专家赵卫防教授曾提到,香港电影一直遵循主体类型的坚守原则和类型使用节制性原则。“所谓主体类型坚守的原则,是指类型电影在创作中以一种类型作为主体,其他类型仅起辅助作用。其主体类型以香港电影中的经典类型——动作和喜剧为主,而不是全面开花,因为主体类型才是香港电影的最具美学优势的类型,大多数类型片脱离不开这两种主体类型。”这是“港味”美学中類型美学所遵循的重要原则,也是香港电影制胜的法宝。所谓类型使用节制原则,即是在一部类型片创作时使用类型元素要有一定的节制,一部影片中的类型元素不能超过三个,这样最能发挥出类型的美学和商业功用。否则,将成为一部闹剧。这一原则,也是香港电影经过大量艺术实践而总结出来的美学规则。进入21世纪之后,大部分内地电影创作人意识到并运用此原则进行创作,产生了大量的优秀影片。

(二)审美格调:通俗化和本土化

香港电影通过从题材内容、叙事策略、视听语言等方面为观众营造香港独有的本土气息,努力恪守能够传承其本土文化血脉的“港味”美学。首先,题材内容源自香港通俗文学,继承传统文化,依托香港本土文化。进入20世纪 70 年代后,香港的工业经济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香港人逐渐脱离中原文化,本土文化取代中国传统文化,香港社会对于自我身份的认同要求日趋强烈。香港电影随之走向了全面娱乐化的路线。其次,故事生活化,大部分人物出身于香港市井,尤其关注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其中港式人文理念是“港味”电影美学的首要方面,是其精神内核。它只注重对纯粹个体人的人性的关怀,基本不承载传统道德、民族大义、国家情怀等主流意识的负载,基本脱离了载道和教化。所以,香港电影历来偏重城市中人的个体化叙述,尤其向小人物倾斜。

(三)传播机制:商业化

首先,香港电影以市场为导向,产业模式历经多次流变。在制片机制上,香港影视拥有自己的制作班底及后期制作团队,实现了编剧、导演、制作、发行和播出的全部流程的自行操控。香港电影产业模式经历了独立制片体制卫星制→大厂体制→院线制营销模式→多元化模式的流变过程。在编剧方面,与大陆长期形成“弱编剧、强导演、高偶然性”的特点相反,香港TVB等电视台或影视公司有自己一套编剧的培养方式。在导演方面,香港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新导演扶植政策,最著名的当属“新浪潮短片竞赛”。无论是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还是以老带新的师徒制导演培养模式,对于内地培养新生代导演来说,都是值得借鉴的方式。在发行方面,香港电影产业模式历经多次流变过程,“其产业模式的这一变化表明:香港电影产业行为链中的发行端地位被日益提升,最终成为整体产业行为的决定因素。与制片业相比,发行业更接近市场和观众,将发行业逐步提升至产业行为链的首要地位,赋予了香港电影一切以市场为主、时刻贴近观众的产业特性”。其次,在明星效应上,香港影视秉承好莱坞明星机制,以此提高收视率和高票房,这也是其取胜的重要砝码。香港影视很早就效仿好莱坞明星制,“从寻找有明星潜力的新演员考试选拔、培养、包装、潜力发掘, 到明星市场管理、明星工具 ( Star Vehicles) 开发等等”。

四、基于影像表达的佛山文化建设的新策略

(一)引进来:合作

2019年4月,广东省电影行业协会、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澳门电影协会共同签署了“粤港澳电影行业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基础上,在影视产业领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方式的互利合作。

1.语言基础:粤语 作为共同依托岭南文化的粤语,能够加深身份的辨识性,能够激发同一地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粤港两地观众同声同气, 港产粤语影片的台词在语言上的精妙, 是只有样说粤语的人才能领略得到。 因地缘、人缘关系,粤港文化一脉相承,两地电影人的交流合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文化同源:岭南文化 当代岭南文化,是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文化、中西文化的多元混合体,也就是梁元生先生所指称的“文化复性”。岭南文化是粤港澳地区人们共同的价值观,需要共同的挖掘与重新叙事,影视通过更为直观的影像叙事为湾区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架起了一座桥梁。

3.产业生态:通俗性、商业性 香港政府对其影视文艺的生产和传播采取自由化态度。只有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趣味,确立“观众本体”的观念,以观众为核心,从适应观众,超越观众,最终掌握观众,因受众而变,这样才能不断激发观众的兴趣,积累观众的期待,才能获取更多的受众和更多的票房。这也意味着香港影视以满足市民的观赏快感为准,通俗性成为其一大标签。

(二)走出去:守“旧”与创“新”

1.守“旧”:回归传统,发展特色 第一,创建岭南文化名城。如果说“港味”是香港影视剧的本色,那么佛山的本色应该就是岭南风韵。可感可见、可触摸的岭南建筑正是传承岭南文化的根基。佛山作为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除此之外,佛山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佛山十番、八音锣鼓、醒狮等。第二,共筑功夫之城。香港动作特技演员公会秘书长吴育枢提到:“佛山功夫片要更注重文化挖掘,突出武德、武林规矩等元素。”以黄飞鸿、李小龙、叶问等佛山武术家为主题的电影开创了世界电影史上的“功夫电影”这一新类型,开创了功夫电影的“武术导演”新体制。如何将这一类型的电影继续发扬光大,“粤港澳大湾区流行文艺要不断创新,回归到传统文化与主流价值观,或许是一个重要路径”。第三,建立美食之都。佛山市以其民间食谱丰富、茶楼食肆林立、烹饪技艺精良而闻名中外,享有“美食之乡”的美誉。《寻味顺德》让顺德在全国一夜成名,自此饮食文化成为顺德区的一大文化品牌。

2.创“新”:新媒体 第一,流量节目。时下的综艺节目才是流量之王。很多综艺节目在拍摄时,会对节目录制现场或周边,甚至整个城市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录制。再者,综艺节目的嘉宾都是流量明星,在微博等社交媒体发布节目的预告宣传,也会带动更多的粉丝或观众关注拍摄地所在的城市。第二,移动直播。移动直播凭借内容多样、使用方便、实时呈现、积极互动的特点显示出了巨大的吸引力,在互联网时代受到了热捧。市民通过移动直播平台,将自己在城市中的所见所闻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推广,有效激活并展示城市中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实体空间,增加城市发展的活力。第三,城市微电影。城市微电影的制作门槛低,表达方式自由,制作周期短,传播速度更快,受到了越来越多城市的瞩目。在“微电影”剧本方面,要注意结合现今的流行趋势,加入佛山的地方特色和人文风情,全方位向外宣传佛山。

参考文献:

[1] 赵卫防.娱乐启蒙、类型规范与港味美学[J].中国文艺评论,2017(6):21-29.

[2] 赵卫防.后融合时期香港本土电影中的“港味”[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7(7):5-12.

[3] 赵卫防.香港电影产业模式对内地的启示[J].当代电影,2008(3):58-62.

[4] 邱章红.形像与资本——好莱坞电影工业明星制剖析[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6):11-19.

[5] 范丽珍.粤语电影市场现状分析[J].中国电影市场分析,2011(1):4-8.

[6] 蔣述卓,李石.粤港澳大湾区流行文艺生态试探[J].广州大学学报,2018(10):51-58.

基金项目: 本文系广东省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9-GJ004)结项成果

作 者: 赵学敏,硕士,佛山开放大学(原佛山广播电视大学)讲师。

编 辑: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欢

新策略影视
影视展
基于代谢调节的抗血管衰老新策略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对中国影视独特的爱
报纸数字化生存的“新策略”简析
羊寄生虫病防控的新策略
提高历史审题能力的新策略
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新策略―肺部超声“彗尾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