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无缝隙护理对颈椎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2021-02-08
(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辽宁 沈阳 110016)
颈椎骨折(cervical spine fracture)指发生在颈部,以头颈痛、颈部肌肉紧张、局部压痛和肿胀的骨折[1]。颈椎骨折根据发生的程度和部位可以分为不稳定性和稳定性,对患者会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还有可能会造成高位截瘫,脊髓平面以下还会发生自主神经功能、括约肌、反射、运动、感觉障碍等,同时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还会威胁患者生命[2]。无缝隙护理是指从患者接受治疗后到出院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患者提供的一种更好、更仔细的护理服务,旨在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3]。患者发生颈椎骨折会造成精神、心理的承受能力降低,表现出悲观失望、精神苦闷等,所以要求医护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及责任心,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护理。为此,本研究选取2017 年8 月~2019年3 月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颈椎骨折患者94 例,探讨颈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无缝隙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8 月~2019 年3 月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颈椎骨折患者94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 例。对照组中男31 例,女16 例,年龄26~59 岁,平均年龄(42.65±2.2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4 例,高处坠落12 例,重物砸伤7 例,运动损伤4 例;齿状突骨折24 例,陈旧性寰椎前弓骨折并发颈椎不稳定22 例,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1 例。研究组中男29 例,女18例,年龄28~62 岁,平均年龄(41.18±2.0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7 例,高处坠落8 例,重物砸伤9例,运动损伤3 例;齿状突骨折23 例,陈旧性寰椎前弓骨折并发颈椎不稳定21 例,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3 例。两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知情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过MRI、CT、X 片证实为颈椎骨折;②资料齐全。排除标准:①患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②患有精神类疾病;③患有血液系统、代谢系统、免疫系统疾病;④治疗依从性较差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手术内容,并配合手术护理。根据患者的意识状况、生命体征给予相应的护理,手术后对疾病持续监护,出院时进行有效的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无缝隙护理,具体如下:建立无缝隙小组,选择资历较高的护师作为组长,选择沟通能力较强的护士为副组长,辅导员选择专科护士长,其他成员作为小组成员,定期进行培训,并根据每个成员的职责、工作要求划分责任,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自身经验,制定对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实施[4]。具体内容为:术前准备:①监测生命体征,并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发生骨折损伤后,患者的呼吸会比较费力,并且呼吸肌力量较小,产生的分泌物不易排出,所以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吸痰、吸氧等,监测血氧饱和度以及生命体征等。②心理护理:因为一般颈椎骨折是由于意外导致的,所以会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等情绪,担心恢复、麻醉风险、手术情况等。需要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疏导,减少医患之间的距离,建立信任,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稳定情绪,争取配合治疗。术中护理:①巡回:根据医嘱准确的执行,并准备好手术中需要用到的物品,严格观察患者的出血量、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等,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告知医生。②消毒:保证手术区域干燥、整洁、无菌,并提高手术者间的默契,及时并且准确的传达手术中需要用到的器械。术后护理:①体位护理:患者平卧在较低的枕头上,并戴有颈托,使颈部处于自然中立位,术后6 h 轴向翻身,保持躯干、肩、颈、头处于一条直线,手术后一般每2 h改变一次体位,也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随时改变体位,但最少间隔30 min。②引流管的护理:注意观察引流管有无扭曲打折。③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心电监护仪上生命体征的变化及血氧饱和度,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④饮食:术后6 h 可进流质饮食,但注意不要引起患者呛咳,术后第1 天可正常饮食。⑤防止压疮的发生:患者床位上要保持没有渣屑,并且干燥清洁,按摩皮肤受压处以及骨突处,提高营养摄入以及抵抗力。⑥锻炼指导: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头颈功能锻炼,坚持颈部活动锻炼。对丧失运功功能的部位和肢体,应协助患者进行被动训练,并根据康复的要求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加大训练强度,增加肌肉力量的训练和神经系统的协调训练。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Barthel 指数、NRS 疼痛评分、Fugl-Meyer 评分、EORTCQLQ-C30 量表评分:Barthel 指数包括10 项内容,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其帮助程度分为0、5、10、15 分4 个功能等级,总分为100 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强,依赖性越小[5]。疼痛程度分级标准:0 分:无痛;1~3 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 分:重度疼痛。Fugl-Meyer 包括肢体运动、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和痛疼5 项,共113 个小项目,每个项目分为3 级,分别计0、1、2分,总分为226 分,全部分为Ⅰ~Ⅳ级,得分越低说明运动功能障碍越严重[6]。EORTCQLQ-C30 中对于功能领域和总体健康状况领域的得分越高说明功能状况和生命质量越好。②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使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总分0~100 分,非常满意:85~100 分;比较满意:65~84 分;不满意:<65 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③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疼痛、压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等。
1.5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应用SPSS 18.0 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Barthel 指数、疼痛评分、Fugl-Meyer 评分、EORTCQLQ-C30 量表评分比较 研究组Barthel 指数、Fugl-Meyer 评分、EORTCQLQ-C30 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Barthel 指数、NRS 疼痛评分、Fugl-Meyer 评分、EORTCQLQ-C30 量表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发生1 例泌尿系感染、1 例压疮、1 例疼痛加重,并发症发生率为8.51%,对照组发生2 例深静脉血栓,3 例泌尿系感染,1 例呼吸道感染,2 例压疮,4 例疼痛加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5.5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8,P<0.05)。
3 讨论
颈椎骨折导致的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病情较为复杂[7]。临床表现为颈部症状颈部疼痛,活动障碍,颈肌痉挛,颈部广泛压痛,并且发麻发胀,局部症状严重[8-10]。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或脱位引起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是一种致残性较高的损害,可以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脊髓功能(运动、感觉、反射等)障碍,使患者不同程度的截瘫或四肢瘫痪,严重影响其生活自理能力[11,12]。颈椎骨折病情较危重,特别合并有神经损伤,很有可能引起瘫痪,因此术后护理尤为重要,但目前围手术期护理仍有不足之处[13]。无缝隙护理在临床中属于新型的护理方法之一,最早由通过美国医疗中心提出,目的是给予患者更加连贯、完整、细致的服务,减少患者在围手术期的风险[14,15]。同常规护理比较,无缝隙护理更加注重细节、全面、整体,对每个环节中的缝隙均进行护理,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Barthel 指数简洁易懂,易被患者接受,适用于快速评估,但不能反映关节功能的具体情况。Fugl-Meyer 量表敏感、可信,评分更为细致,可对患者全身关节活动度和完成情况进行详细的评估,能弥补Barthel 指数的不足。本研究中,研究组Barthel 指数、Fugl-Meyer 评分、EORTCQLQ-C30 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疼痛评分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无缝隙护理可以更好的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促进身体状况恢复,减少痛疼程度。另外,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无缝隙护理可以更好的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减少其心理及生理痛苦,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对颈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无缝隙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提高其满意度较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