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移云背景下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概念、模型与实现路径
2021-02-07侯玉凤
【摘要】由于企业内外信息孤岛的存在, 企业财务管理在质量、绩效、成本控制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 大智移云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 为构建跨企业、跨系统协同的会计信息系统、解决企业内外信息孤岛问题、降低财务成本、提高财务管理质量提供了技术基础。 基于大智移云及协同理论视角探讨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目标及协同主体, 并分别从跨企业协同平台构建、跨企业协同管控、会计业务流程优化等角度阐述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实现的路径。
【关键词】大智移云;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财务共享服务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1)01-0082-7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会计信息系统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实现了业财一体化, 并在财务管理质量、绩效、成本控制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但由于企业内外信息孤岛的存在, 原始单据二次录入、审核及处理的工作量大、重复程度高、员工工作强度大, 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工作积极性下降进而造成员工流失率上升[1] ; 同时, 由于企业内部财务流程过于标准化, 缺乏管理柔性, 沟通效率下降, 造成业务处理程序复杂、员工报销难、报销周期长等问题[2] 。 再者, 会计信息系统多数只为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提供服务, 未能实现跨企业协作, 财务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1] 。 因此, 构建跨企业协同的会计信息系统, 以解决企业内外信息孤岛问题、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2019年11月27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提出“明年年底前, 实现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 意味着2020年底前全国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继普通发票之后将实现全国标准化、规范化和电子化, 为会计信息系统实现跨企业协同提供了契机。 而大智移云(本文泛指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 为构建跨企业、跨系统协同的会计信息系统, 解决企业内外信息孤岛问题、降低财务成本、提高财务管理质量提供了技术基础。
协同是为完成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作行为, 最终得到的结果往往大于单个个体贡献的总和, 即获得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是协同的核心。 而协同理论源于对协同效应的系统研究, 最早由德国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于1976年提出。 将协同理论应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由来已久, 企业信息系统是开放、复杂的非平衡系统, 处于无序到有序的不断演化过程中[3] 。 企业信息系统的高效运作建立在系统内各个子系统的有序运作以及各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上, 而不是单个系统的最优, 单个信息系统应用并不对企业创新能力产生直接影响, 只有高质量的协同集成才能够实现信息共享, 提高企业管理柔性, 实现协同效应[4] 。 跨企业协同对企业间资源的互补与共享、整合和集中、技术创新和价值创造的推动作用更大, 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系统协同集成水平[4] , 跨企业协同就成为解决企业信息孤岛问题的有效方法、实现企业价值共创共赢的有效手段。 本文正是基于協同视角, 探讨跨企业、跨系统协同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模型及实现路径。
二、协同会计信息系统的历史回顾及展望
系统理论认为系统可分为平衡系统和非平衡系统, 其中: 平衡系统是以“旧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为基础, 研究静态环境下系统的一般规律和属性; 非平衡系统则以“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为基础, 动态地揭示系统演变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整体属性。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把“旧三论”引入会计学领域, 明确提出会计是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5] 。 李高奎于1996年将“新三论”引入我国会计学领域, 于2002年从理论角度探索将协同理论引入会计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并提出了协同会计论[6] 。 而会计信息系统的集成及协同, 在企业内部表现为企业内子系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在外部表现为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信息的传递和共享[7] 。 因此笔者认为, 会计信息系统的集成和协同应用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企业内部的集成及协同, 包括会计信息系统集成及协同、集团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系统的集成及协同、企业内部的业财协同;二是企业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跨企业协同。
1. 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系统的集成及协同。
(1)会计信息系统集成及协同。 会计信息系统集成及协同是指会计信息系统内不同功能子系统的集成和协同, 目的在于实现会计信息系统整体功能, 解决会计信息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8] 。 会计信息系统在层次上包括会计核算、会计分析和决策管理以及会计监督管理等子系统, 其中会计核算是基础, 会计分析和决策管理是会计核算结果的直接应用, 会计监督管理则是会计核算和分析的保障[5] ; 在职能上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子系统, 其中财务会计是基础, 管理会计则是对财务会计核算结果的应用。 因此, 会计信息系统通过层次和职能两个角度实现会计信息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的协同并由此产生协同效应[6] 。
(2)集团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系统的集成及协同。 集团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系统的集成及协同, 是指集团企业将分散在各子公司的标准化业务集中到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完成, 实现集团企业内部财务数据的协同利用进而产生协同效应。 从价值链角度看, 集团企业内部各成员通过信息协同, 实现集团和成员单位之间的纵向价值链协同, 解决集团企业信息治理缺失和信息孤岛问题, 提高财务战略执行力[9] , 实现集团企业内部财务数据实时共享和集中管理, 使企业在有限财务资源下取得最大财务管理协同价值。
(3)业财协同。 业财协同又称为“业财一体化”, 是指企业内部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的集成及协同应用, 企业内部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的全面集成及协同管理是企业信息系统发展的需要。 业财协同把企业作为整体, 强调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各个子系统的协同及集成应用, 实现企业内部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成及企业内部信息共享, 解决企业内部信息孤岛问题以及不同系统间的融合和资源配置问题, 促进业财一体化向纵深方向发展, 目标在于提升顾客价值和运行效率与效益, 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从而获得突出的整体效应[10] 。
2. 企业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跨企业协同。 跨企业协同的会计信息系统, 是指通过企业内外部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 构建以核心企业为主的跨企业价值链, 通过信息流协同外部利益相关者, 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增值[11] 。 随着大智移云技术的发展, 企业信息系统将打破组织边界, 与外部系统实现有机集成。 未来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跨越组织、系统的边界, 不仅实现与税务、财政、金融系统的集成, 还会实现与上下游企业、战略伙伴等机构信息系统的集成[12] 。
目前, 国内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研究重点几乎都集中在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系统的集成及协同上, 大智移云技术背景下基于协同理论对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概念、目的、实现路径的研究还太薄弱, 但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可以避免组织间出现信息孤岛问题、降低财务成本、提高财务效率, 随著大智移云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 跨企业协同将成为未来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有专家和学者亦指出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将突破组织边界[12] , 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也应由过去的集中模式变为跨部门、跨企业、跨地区、跨时区、跨系统的协作模式。 因此, 本文希望在大智移云技术背景下, 基于协同理论, 以价值共创和共享为目标, 以协同竞争和双赢为原则, 对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研究, 为会计信息化发展尽绵薄之力, 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概念及模型
1. 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 每个系统都有自身的活动范围, 即某系统和其他不同系统不同的责任及空间范围, 该责任及空间范围即系统边界。 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表示跨越企业系统边界, 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和企业外部多元系统之间的协同和集成应用, 集成能够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是系统之间存在业务和信息传递关系, 其目的在于解决企业内外信息孤岛问题、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实现价值共创和共享。 但是, 由于各个系统均有不同的运作机制和目标、利益诉求、安全性要求, 加之系统的动态性、不平衡性, 因此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相对于企业内部业财协同以及集团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系统协同是一种相对松散的结构, 不再强调集中管理, 而是更多地强调多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和共享。
2. 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 “协同”是指多个系统基于共同目标进行协作, 最终目的则是获得协同效应。 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不再是集中和控制, 而是企业内外信息系统的协同、集成, 关注的不再只是企业内部的效率, 而是企业之间的协同效率, 强调企业财务决策管理的实时性、科学性及内外系统的交互性, 实现组织间信息资源的互补与共享, 通过整合外部资源, 提升企业竞争力, 降低企业财务成本, 最终实现以下目标:一是决策观念转型, 即实现企业的财务决策观念由过去的经验判断向数字和智能决策转变; 二是组织机构转型, 即基于跨企业协同重构系统协同方式、管理层次及业务流程; 三是技术转型, 即实现大智移云等技术手段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 推动财务管理实现跨企业、跨系统、跨区域、跨时区的管理模式; 四是合作转型, 即实现企业从控制和占有信息资源向共享信息和共创信息的生态平衡转变; 五是财务转型, 即实现财务管理从核算型财务向价值创造型财务转型, 财务管理职能从财务信息记录向业务部门合作伙伴的角色转型, 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3. 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的协同主体。 企业信息系统是一个整体, 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的重要子系统, 企业内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从业财一体化和业务流程优化的视角看, 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更多的是通过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和外部多元系统的协同与集成实现。 因此, 要想构建跨企业协同的会计信息系统, 应当突破企业系统边界, 遍历其外部协同主体, 梳理会计和业务流程, 即按照企业的交易或者事项对会计信息的源点和终点进行追溯, 这是会计信息系统重构的关键, 目的是追溯企业发生的各类交易或者事项中各种会计数据的源点和输出会计信息的终点[8] 。
(1)企业资金运动中各类会计数据源点的追溯。 所谓会计数据, 是指对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等客观事物属性的描述, 从来源渠道看一般分为两类。
一是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各类原始单据, 包括工资分配表、固定资产折旧清单、出入库单、调拨单、企业利润分配表等。 随着企业业财一体化, 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内部各业务系统实现了集成和协同, 因此能够自动实现会计数据采集和凭证自动生成, 不属于本论文研究重点。
二是来自于外部的各类原始单据, 包括: 企业采购商品、提供劳务和采购固定资产中由供应商提供的采购发票、与供应商签订的采购合同以及供应商代垫费用单; 企业缴纳相关税费的完税凭证; 员工差旅过程中的交通行程单、住宿和餐饮发票等; 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活动中开具的销售发票, 以及与客户签订的销售合同; 企业购销活动中本企业承担的保险费等相关发票, 物流企业开具的运输发票等以及来自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结算凭证; 企业投融资活动中与各类证券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往来结算凭证、贷款合同等。 以上原始单据除了直接来自于商旅服务系统的行程单和来自于银行等金融系统的结算凭证、贷款合同, 以及与供应商或客户共同签订的合同, 完税凭证、发票基本由利益相关企业或者本企业在金税开票系统开具。 因此从数据源点看, 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的协同主体主要为上下游的供应商、客户、金税系统、银行等金融系统、商旅服务系统。
(2)企业资金运动中会计信息的终点追溯。 会计信息系统的终点指会计信息的最终利用者, 主要为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 从会计信息的终点来看, 会计信息系统的外部协同主体主要是外部利益相关者。
4. 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模型。 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首先, 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对于来自外部的各类原始单据由跨企业系统平台进行自动和智能检验、识别和追踪, 并引入企业相关业务系统, 根据业务处理和凭证模板自动生成记账凭证, 财务系统对记账凭证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及记录。 其次, 根据核算结果生成各类报告, 包括财务报告、管理报告、绩效报告、税务报告以及预测决策分析报告。 最后, 利益相关者在法律框架及权限约束下利用跨企业协同平台实时搜索相关信息并进行预测和决策。
四、构建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构建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1)企业内外系统仍然存在信息孤岛和系统壁垒。 目前, 由于企业内、外信息系统之间存在信息孤岛和系统壁垒, 来自于外部系统的原始单据仍需要二次输入。 支持纸质原始单据的单位需要打印粘贴原始单据和记账凭证, 而支持电子原始单据的单位则要对纸质原始单据进行扫描、拍照、上传。 如果单位原始单据数量巨大, 就会导致以下后果: 一是单调重复的工作易引起员工的职业倦怠、积极性降低, 进而造成员工离职; 二是原始单据的真伪验证难度加大, 验证成本增高, 相关人员可能会利用同一原始单据进行多次报销, 套取资金; 三是出现设备更新、折旧、耗材、人力等成本增加的一系列问题; 四是原始单据的二次录入容易引起二次录入错误。
(2)企业内外会计数据的验证难度大。 按照传统的会計流程, 记账凭证根据原始凭证填制或者生成, 即使实现了业财一体化, 由于来自外部系统的原始单据和记账凭证之间处于分离状态, 不能自动进行相互印证、相互牵制, 因此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之间逻辑关系的验证以及原始单据的真伪识别也需要手工完成。 对内而言增加了内部审核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对外而言增加了企业进行财务造假、粉饰报表、偷税漏税等的机会以及外审的工作难度, 因此企业内外会计数据逻辑关系验证工作量非常大。
(3)会计决策管理功能仅能局部实现。 在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下, 由于相关会计信息主要来自于内部的财务和业务数据,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仅能根据来自于内部的财务报告和业务报告进行财务决策和预测, 但相关决策和预测除了利用内部相关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 还需要来自同行业竞争者以及国家与国际的经济、政策和政治等外部环境信息以及上下游供应链相关信息。 由于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存在内外信息孤岛问题, 导致外部等相关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受到极大的限制, 并且外部信息获取成本较高, 所以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决策和预测功能仅能局部实现。
2. 构建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的可行性。
(1)系统接口标准化, 数据采集标准化。 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实现的前提是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 是指信息系统在信息的收集、存储和加工、传输和利用等管理活动以及信息技术的制定和发布中实施各种信息标准, 以获得最佳收益。 构建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的目的是通过内外协同解决企业内外信息孤岛问题。 如果外部系统和原始单据数据繁杂, 没有统一的标准, 就会增加协同难度; 同时, 如果对外提供的相关数据标准不一、口径不一, 就难以加以比较和利用。
信息采集的标准化是指源头数据格式规范标准。 随着国家金税系统等“十二金”系统的标准化和统一化, 国内的原始单据逐步实现了标准化。 比如由企业购销、员工差旅等日常经营活动形成的各类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由供应商或者本企业在金税系统完成, 完税凭证也全部来自金税系统, 而金税系统在全国实现了征税和票控标准化、一体化, 因此发票和完税凭证格式标准、规范统一。 商业汇票等结算票据则建立了依托中国人民银行的票据系统, 结算票据实现了电子化、格式规范、标准统一; 而直接来自商旅服务系统的行程单则由国家税务总局监制并按照2010年国务院公布的修订的《发票管理办法》纳入税务机关发票管理, 实现了标准化, 为构建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奠定了基础。
(2)电子票据、发票、合同及签章合法化。 随着大智移云技术的广泛应用, 电子票据、发票及合同应运而生, 并以其低成本、流动便利、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不易遗失、不易造假以及安全性、唯一性和完整性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同时2004年8月《电子签名法》的颁布和2015年4月、2019年4月的两次修正, 保障了电子签名和签章的合法性, 亦意味着电子票据、发票及合同的合法化, 为企业运用电子票据及其他电子支付结算、开具电子发票、签订电子合同提供了法律支持, 为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原始单据的合法性提供了法律保障。
(3)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协同的本质是信息化进程打破原来组织之间的障碍、弱化组织间边界、创建协同组织、降低协同成本、实现协同效应, 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是实现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的手段。 大智移云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 使得基于区块链等技术的电子发票、电子合同及电子票据应运而生, 保障了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可验证性、可跟踪性;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实现跨组织、跨区域、跨时区财务管理, 自动识别和实时获取原始单据成为可能;大数据、人工智能及云计算的运用则帮助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提供科学决策。
五、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的实现路径
1. 构建跨企业协同平台。 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实现不同主体之间的系统集成和协同, 但由于内外系统的异构性, 在异构信息系统之间直接进行信息共享和交互是不可能的, 因此需要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构建信息交互的集成平台, 即跨企业协同平台。 所谓跨企业协同平台, 是指提供给不同经济主体共同使用的基础设置, 在信息化视阈下指提供给不同经济主体系统进行商业行为的IT基础设施或者软件系统, 用于协调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 控制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信息流、资金流和单据流。 由于内外系统的不平衡性和动态性以及利益诉求和目标不同, 跨企业协同平台应成为一个开放的平台, 能够承载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商业模式的协同需要。 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平台的实现通常有两种路径: 一是借用第三方公用平台; 二是自行构建或者协同相关经济主体联合共建。
(1)利用第三方公用平台。 利用第三方公用平台, 是指本企业不再投资、运营和管理跨企业协同平台, 通过与第三方平台服务商达成协议或者形成战略合作, 直接利用第三方建设的平台实现跨企业协同, 减少本企业平台构建和维护投资, 降低成本, 获得第三方平台的专业化服务和最佳解决方案, 同时能够使企业专注于核心竞争力。 比如企业商旅模块, 可以和商旅平台(如携程、同程、途牛)或者铁路票务系统(12306)、中航信系统等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以获得高折扣优惠或者积分活动, 直接利用第三方平台或者根据企业的资金充裕情况在第三方平台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定制, 开发适合本企业的功能模块。 构建业财税一体化系统时, 由于国家金税系统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企业与上下游的商业行为形成的发票和完税凭证可以利用金税系统平台, 实现快速开票, 发票真伪验证、专票认证抵扣、进项管理, 辅助纳税申报、所得税汇总清缴、供应链协同管理以及税务分析及筹划等全税种管理等。 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协同亦可以利用开户银行提供的支付平台或者第三方支付平台, 获取企业往来结算记录和结算单据。
(2)自行构建或者协同相关经济主体联合共建。 如果企业规模较大, 企业资金比较充裕, 有高水平信息技术人才, 对于核心业务, 企业可以自行构建或者协同相关经济主体联合共建协同平台。 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核心业务之一就是企业的各项购销等交易活动, 企业财务核算和管理的核心之一也是对企业发生的各项购销等交易活动进行核算和管理, 因此对于核心业务可以自行构建或者联合上下游企业联合共建跨企业协同平台。 这样就可以做到: 一是有效整合渠道资源, 对企业交易活动进行全流程的监管, 进而使企业增值; 二是打通内外部流程, 协同上下游进行库存、订单、费用、合同管理, 使上下游库存、订单、费用及合同管理等越来越透明, 提高内外部资源配资效率和客户反应速度; 三是从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上打破上下游壁垒, 真正实现业财一体化, 从业务源头获取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 实现实时核算和管理, 以及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及时报送。
2. 进行跨企业协同的管控。 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通过企业内外独立系统的协同与集成形成复杂、动态、非平衡、开放的系统, 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关系像一条纽带把多元化系统连接起来, 解决了企业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 打破了系统边界, 实现了价值及信息共创和共享, 降低了企业成本, 增加了企业价值和效益。 但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并不是没有成本的, 其构建成本包括双方的协调成本、标准化成本、流程优化成本等。 其中: 协调成本指协同双方为实现协同进行人员和资源的匹配及协调而产生的成本; 标准化成本指由于内外系统底层数据格式和规范的不同, 为了使内部系统识别、接受和利用外部数据, 对内外数据格式规范进行标准化建设、系统接口优化而耗费的成本; 流程优化成本指为实现跨企业协同进行流程改革和优化而耗费的成本。 因此, 如果没有一定的机制进行管理, 那么跨企業协同产生的成本可能会反噬其带来的收益, 所以应当对跨企业协同进行管控, 解决内外信息孤岛问题、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柔性及决策科学性。
3. 会计业务流程梳理优化和标准化。 会计业务流程是企业业务流程的重要及基础流程, 是输入会计数据、输出会计信息并实现增值的过程[8] 。 在构建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之前, 首先要对传统会计业务流程进行梳理, 并对传统会计业务流程中存在的不足及不增值的环节进行优化, 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信息技术实现内外信息系统的协同和集成应用, 以打破传统的组织边界和壁垒, 从而实现会计信息加工、存储及利用在成本、质量、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改善。
(1)优化原始单据的二次录入, 实现业财税一体化。 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原始单据录入优化的目的在于减少原始单据二次录入, 尤其应当减少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完税凭证以及结算凭证的二次录入。 其一, 对于来自协同主体的原始单据尤其是增值税发票, 能够在税控系统跟踪、调阅、识别和对比真假并引入系统, 减少虚假外部原始凭证; 其二, 引入系统的原始单据能够根据业务模板自动生成记账凭证, 实现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相互印证和牵制, 减少人为审核, 提高记账凭证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实现入账报销检验一体化; 其三, 根据业务发生的相关数据自动计算应纳税额并进行纳税申报和增值税抵扣, 实现申报纳税自动化, 最终实现业财税一体化。 其优化后的流程如图2所示。
(2)优化档案管理流程, 实现会计电子档案“生成—管理—利用”一体化。 无论是电子还是纸质的传统会计档案管理都需要进行二次整理, 程序繁杂, 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 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应按照2015年财政部、国家档案局联合发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在系统中增加会计档案生成功能, 根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之间的逻辑关系自动生成电子书形式的会计档案, 实现电子会计档案生成、管理及利用的一体化。 一是针对纸质发票, 采用移动终端扫描功能、拍照功能或者专用扫描工具扫描上传发票池, 来自内外系统的电子发票则可直接上传发票池; 二是对于发票池中来自内外系统的各类发票, 由财务系统根据凭证模板自动生成记账凭证, 并保存在记账凭证池, 实现原始单据和记账凭证的相互印证和相互牵制; 三是由于记账凭证根据原始单据自动生成, 因此记账凭证和原始单据已进行匹配和验证, 经过签章生成电子会计档案, 保存在电子会计档案池中, 实现电子档案的自动生成; 四是会计电子档案管理部门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2015)对会计电子档案进行检索、查询、销毁、移交、查阅等并进行相关管理; 五是使用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在授权基础上利用电子档案进行税务申报、内外部审计、提供财务信息并进行企业内部管理。 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业财税一体化流程如图3所示。
(3)优化商旅费控流程, 实现商旅费控的移动化、智能化。 传统员工差旅活动先需要员工自行选择差旅行程、订购酒店, 在报销时填写报销金额、报销事项, 扫描或者拍照并上传原始单据到企业系统或者手工粘贴原始单据, 再由财务部门将企业平台上的数据与员工填写的报销事项进行核对和报销。 可见, 员工差旅活动占用员工资金, 报销时效性差, 程序复杂。 而基于跨企业协同的会计信息系统, 则需要通过和商旅服务系统(携程、同城、途牛)或者交通(航空、铁路、公路)企业票务系统及酒店协同合作, 形成跨企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构建跨企业协同平台, 实现商旅费控的移动化、智能化, 优化员工差旅费报销流程。 在跨企业协同会计信息系统中, 员工差旅费报销进行事前申请—事中控制—事后处理及分析。 事前申请指员工在发生差旅事项时首先申请然后由主管批示; 事中控制则根据员工差旅申请自动生成员工差旅行程计划, 并在商旅服务系统进行差旅预定, 根据企业预算管理对员工差旅费进行控制;事后处理则根据审批系统行程计划自动进行网上差旅事项订购, 协同系统根据员工差旅订购事项开出相应的增值税发票, 并采用公对公进行事后集中支付、预付或者实时支付, 避免员工支付并占用员工个人资金, 最后进行财务处理, 自动生成记账凭证, 根据和税控系统的协同进行税款抵扣和报销一体化, 同时系统根据员工差旅天数和地址及相关的标准自动计算差旅补助, 并直接进入员工工资账户。 具体如图4所示。
六、结语
跨企业协同不仅是现阶段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而且是未来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高质量的跨企业协同将解决企业信息孤岛问题、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绩效, 实现企业价值共创共赢。 因此, 会计信息系统如何高质量地实现跨企业协同, 开展跨企业协同工作、跨企业协同管控、跨企业流程优化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也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1] 李闻一,高康,冯仕聪,张楠.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之PEST分析[ J].财会月刊,2018(11):36 ~ 39.
[2] 杜勇,姜云燕.BW公司财务共享服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J].商业经济研究,2017(4):106 ~ 107.
[3] 陈建斌,孙洁,方德英.动态复杂的环境下企业信息化的协同观[ J].情報杂志,2008(1):9 ~ 11.
[4] 陈升,刘泽,张楠.企业信息化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实证研究——基于资源观理论视角[ J].软科学,2017(11):44 ~ 48.
[5] 葛家澍,唐予华.关于会计定义的探讨(续)[ J].会计研究,1983(5):51 ~ 54.
[6] 李高奎.协同理论与会计协同论[ 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3):12 ~ 14.
[7] 郭宗文.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研究[A].2008年国际会计与商业会议论文集[C].刘易斯顿:美国尼亚加拉大学,2008:199 ~ 217.
[8] 侯玉凤,曾敬.会计业务流程动态进化研究——基于会计信息化发展演变的思考[ J].财会通讯,2014(13):101 ~ 105.
[9] 张瑞君,朱以明,夏坤.集团财务战略执行力:纵向价值链的优化与信息集成策略——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为例[ J].管理世界,2007(4):130 ~ 137+147.
[10] 张瑞君,邹立,封雪.从价值链管理的视角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核算模式[ J].会计研究,2004(12):45 ~ 48.
[11] 张瑞君,殷建红,胡耀光.基于价值链的预算信息协同机制研究[ 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1):59 ~ 63.
[12] 刘勤,杨寅.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会计信息化:回顾与展望[ J].会计研究,2019(2):26 ~ 3.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9CGLJ19);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
2019RKB01592、2019RKB01163);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8LY95)
【作者单位】山东交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济南 25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