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远铭记抗美援朝伟大胜利

2021-02-07王福洲

唯实 2021年1期
关键词:战争毛泽东

王福洲

20世纪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虽然硝烟早已散去,但它带给人们的思考永远不会停止。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难而进、坚韧向前,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新时代,我们必须继承和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进。

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

抗美援朝战争,是当时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战争,也是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无论在我军战争史上还是在世界战争史上,都具有显著特点。

这场战争是美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场战争,是新中国第一次反侵略战争。面对美国的武装干涉和严重威胁,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依靠国家政权、调动全国力量,被迫用实际行动保家卫国,使得战争具有强烈的正义性、广泛性。这场战争,是新中国军队参加的二战后第一场国际局部战争。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号拉拢众多国家参战,使得战争具有极强的国际性、复杂性。这场战争,是新中国与美国互为主要对手进行的一场军事、政治、经济、外交、舆论的全面较量。斗争中出现的边谈边打、谈打交织局面,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这种全方位较量,使得战争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长期性。这场战争,是双方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军事装备极不对称的一场战争。美国动用三军主力,使用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现代化武器,付出几百亿美元战争经费,消耗几千万吨物资(远远高于中方的62亿元人民币、560多万吨物资)。战场上火力之猛、物资消耗之大、使用技术装备之多,远超我国历次国内战争,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少有的,使得战争具有空前的残酷性、艰苦性。

这场战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把握特点、探寻规律,指挥志愿军赢得了最后胜利。在战争全局的指导上,坚持实事求是。战争伊始,毛泽东认为战争结局有三种可能性,以志愿军“站住了脚,但双方形成僵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这种可能性更大些。为此毛泽东要求,“不做办不到的事”,“在稳当可靠的基础上争取一切可能的胜利”。在战略指导上,坚持灵活运用。在前八个月的战略反攻阶段,及时改变入朝前确定的防御作战计划,采取“运动歼敌”方针,大打运动战。在此后两年零一个月的战略相持阶段,采取“持久作战、积极防御”方针,大打阵地战。在战役指导上,坚持着眼全局。将每一次战役视为关系战争全局的战略性战役,照顾好各次战役之间的联系,提出符合实际的指导方针,把握重要关节,适时决定进止。在战术指导上,坚持扬长避短。毛泽东强调:“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根据这一原则,我军发挥自身优势,遏制对方长处,抓住对方短处,创造许多新的战法。如以擅长的夜战、近战为主要作战方式,在运动战中注重穿插迂回、断敌后路,达到战役目的后避免过远追击。又如在阵地战中,依托地形,构筑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体系,将阵地防御从辅助作战提高到主要作战形式,从阻止进攻、消耗敌人发展到攻防并重、歼灭敌人。再比如实行“零敲牛皮糖”式战法,开展轮番与换班作战等。

这场战争中,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中国军民不畏强敌、敢于斗争,先后闯过了四道难关。首先,要回答“能不能攻”的问题。面对强大敌人,能不能把他们赶离国境线、赶向三八线?事实证明,第二次战役时,敌人就被打退几百公里。毛泽东自信地说:“能不能打,这个问题两三个月就解决了。敌人大炮比我们多,但士气低,是铁多气少。”其次,要直面“能不能守”的问题。面对世所罕见的火力强度,能不能守住阵地、打好并不擅长的阵地防御战?事实证明,志愿军在极端困难情况下,创造性地大打坑道战,构建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再次,要解决“能不能保证给养”的问题。面对运输线上的疯狂封锁,能不能保障几十万、上百万大军的供应?事实证明,在战争初期遭受严重困扰的情况下,我方迅速把后勤保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群策群力,有效地保证了给养供应。战争期间,先后投入铁路员工、民工等100多万人,通过军民结合,抢修、抢运和防空相结合,火车、汽车和人力、畜力相结合,形成一條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最后,要克服“能不能长期坚持”的问题。面对现代战争的巨大消耗,长期积贫积弱的国力能不能负担得起?事实证明,抗美援朝是巨大的促进剂,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积极性。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不但有能力支撑现代战争消耗,而且把战争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

一场意义非凡的胜利

这场“始于三八线、终于三八线”的战争,从地理位置上看,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但从历史进程上看,这场战争对亚洲乃至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3年9月12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听取彭德怀所作的关于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报告。会上,毛泽东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伟大的,是有很重要意义的。第一,和朝鲜人民一起,打回到三八线,守住了三八线。第二,取得了军事经验。这一次,我们摸了一下美国军队的底。对美国军队,如果不接触它,就会怕它。我们跟它打了33个月,把它的底摸熟了。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第三,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由于以上三条,就产生了第四条:推迟了帝国主义新的侵华战争,推迟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侵略者应该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我们是不是去侵略别人呢?任何地方我们都不去侵略。但是,人家侵略来了,我们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中国人民有这么一条:和平是赞成的,战争也不怕,两样都可以干。”

抗美援朝是一场立国之战,也是中国人民对一切侵略者的郑重宣告。这场战争,打出了军威。面对强大对手,志愿军“以刚克钢”,歼敌71.8万人,加上朝鲜人民军战绩,共歼敌109万人(美军被歼39万人,其中死亡6万余人,自身减员36万余人),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场战争,打出了国威。刚刚从长年内乱、一片废墟上站起来的新中国,把最强大的对手挑落下马,震惊了世人。经此一役,曾经遭人欺凌、任人宰割、尝尽屈辱、受尽磨难的中国人,真正站立起来了。正如彭德怀所说:“它雄辩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这场战争,打出了稳定的国内环境。过去,不足2万人的八国联军,就在中国横行霸道。现在,上百万的“17国联军(含南朝鲜军)”却在中国邻邦被打得落花流水,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凝聚力。全国人民斗志昂扬、豪情满怀,国内经济快速恢复,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到处呈现出政通人和、蒸蒸日上的景象。这场战争,打出了和平的国际环境。长期处于战乱的中国人民,用铮铮铁拳赢得了良好外部条件。在朝鲜战争后期担任副总统的主战派人物尼克松,在其当选美国总统后主动从太平洋彼岸向中国伸出和解之手。

抗美援朝,是中国改变世界格局的一场战争。从15世纪末以来,西方霸权一直居于世界主导地位。抗美援朝,是500年来一个东方国家战胜西方列强的一场战争,是真正动摇西方霸权的一场战争。可以预见,在霸权终结的历史进程中,这场战争将是一座不朽丰碑。抗美援朝,是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的一场战争。它表明,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不怕战争;追求正义但不畏霸权;渴望自由但不屑强权;向往统一但不惧强敌。如果说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讲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一种宣示,那么这场战争则从行动上作出了有力诠释。

抗美援朝,既确立了中国军事强国的地位,又打下了中国经济强国、政治强国、文化强国的基础。军事上,志愿军在朝鲜半岛横空出世,让美国从此将中国军队视为世界上最强对手之一。20世纪60年代,在美军“二战”后参战人数最多的越南战争中,美国地面部队自始至终未敢越过中国划下的北纬17度线。最终,北越打败了南越,统一了越南。美国元气大损,由冷战中的强势变为弱势,被迫寻求与中国合作。1960年,中苏交恶之际,在中国边境陈兵百万的苏联,珍宝岛战役中被打得灰头土脸,却始终不敢大打出手,主要原因也是慑于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的表现。一场战争,让世界上实力最强的两个国家百般忌惮,并为中国赢得了有利的战略机遇。经济上,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把中国作为与西方抗衡的重要力量大力援助,使新中国短期内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军队在朝鲜战场上打败了美军,挽救了差点灭国的朝鲜,维护了莫斯科的尊严和利益,令“老大哥”倍感兴奋。一场战争,使中国既赢得了对手的尊重也赢得了朋友的信赖。为了抱团对抗西方,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工业国家对农业国家的全面扶持。苏联援建中国的156项工程,后来虽因双方关系破裂而中止合作,但不少项目已基本建成,中国也因此拿到了工业化的“入场券”。政治上,中国凭借在朝鲜战场上打出来的常规战争实力,以及后来拥有的核威懾能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在众多国家支持下,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一举奠定了政治大国地位。不打不相识,此后中美关系逐渐正常化,也为中国改革开放创造了条件。在国内,随着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节节胜利,中国共产党得到广大民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几百万在旧社会有恶行的人,变得服服帖帖。即使最顽固的反共分子也崩溃了,关押在东北冥顽不化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伪满战犯等,手捧马列、毛泽东著作潜心研读。由此,中国共产党的威信进一步提高。文化上,中国奇迹般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中国人真正从精神上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前,中华民族就像一个百病缠身、精神颓废的老人,满目凋敝、一片荒凉,全国人均寿命仅30多岁,文盲率达80%以上。抗美援朝打出了文化自信,打出了深埋几百年之久的民族血性,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呼百应的领头人,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改造。几乎一夜之间,上千年沉疴积弊、腐朽糟粕消失得无影无踪,欢歌代替了悲叹,健康代替了疾苦,智慧代替了愚昧,友爱代替了仇恨。从此,为人民服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等道德风尚逐渐深入人心。这场战争不仅打出了国内的新面貌新气象,打出了国际的新格局新天地,也打出了中国工业文明的光明前景,打出了中华文明复兴的灿烂曙光。

一场给人深刻启迪的战争

光荣的历史,照亮前进的征程。在这场战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带领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而且留下了无比珍贵的财富。这笔财富,不仅仅是一份份电文、一件件批示、一篇篇讲话、一次次交谈,更是一种藐视一切的气势,一种敢打必胜的信念,一种不畏艰难的决心。这笔财富,不仅仅是弱者战胜强者的勇者之胜、智者之胜,更是正义战胜邪恶的仁者之胜。这笔财富,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刀光剑影,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更是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全面胜利。这笔财富,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也是世界人民反对霸权、捍卫和平、维护正义、追求自由的强大动力。

要打赢现代战争,必须依靠“指挥+勇敢+技术+政治”四位一体。要正确处理人和武器的关系,现代技术装备的短板要尽快补齐,正确灵活的指挥、英勇顽强的作风、坚强有力的组织,这三项传统优势要永远保持。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立功人员达30多万人;在1952年受表彰的英雄模范中,共产党员占87%。可见,广大战士是这场战争的主体,共产党员是这场战争的主心骨。但是,对人的因素不能过分夸大,现代战争中的技术装备至关重要,是军队战斗力的物质基础。

要打赢现代战争,必须推动军队转型升级。军事变革好似“鸡蛋破壳”,从外破壳,成为别人的美食;从内破壳,成就蓬勃的新生。思想的锈蚀比枪炮的锈蚀更致命。面对新军事革命日新月异的态势,要把握核阴影笼罩下的有限战争趋势,跟踪军事变革大势,顺应技术发展潮流,紧盯智能战、生物战、网络战、太空战等高科技战争形态,适应多维度、超常规、跨领域战争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健全现代战争体系,提升多军种集成能力。

要打赢现代战争,必须充分认识后勤的重要作用。后勤是联系经济和军事的桥梁。从一定程度上说,现代战争比拼的是国家综合实力。有什么样的后勤条件,才能打什么样的仗。要完善国家保障体系,形成现代战争的强大支撑能力。

要打赢现代战争,必须加快建设高质素军事干部队伍。军队战斗力,由人和装备两个要素构成。在人的要素中,指挥员起着关键作用。各级指挥员除了要具备优良的军政素质外,还需要具有全新的知识结构特别是掌控战争局势的能力,这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从更大范围看,这场战争给了我们更加深刻的启示。一要坚持大国理念。薄一波在回忆抗美援朝决策时说:“记得毛主席曾跟我谈过,我们确有困难,一些同志不主张出兵,我是理解的,但我们是个大国,不打过去,见死不救,总不行呀!”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就要有大国定位、大国格局、大国威严、大国气派。二要坚持全球视野。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关于出不出兵,毛泽东是站在整个东方、整个世界这个大局上来把握的。它启示我们,运筹谋划、决策行事,不仅要立足国内实际,更要着眼国际大局。特别是在全球化时代,更要善于在纷繁复杂的大势中预见未来、把握先机。三要坚持战略眼光。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出兵前,毛泽东曾表达过这样的意思:不出去,连入局的可能性都没有。这体现的是大战略、大气魄、大智慧。要善于跳出军事看军事、跳出眼前虑长远、立足现实谋未来。四要坚持危机意识。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个星球上,战争之火从来没有熄灭过,战争是常态,和平是例外。一百多年来,中国面临的战争威胁也从来没有消失过,必须居安思危、枕戈以待。五要坚持底线思维。作了最坏打算,才能有最周密的准备。朝鲜战争伊始,当美军与朝鲜人民军打得难解难分时,毛泽东强调:“对战争打起来的时候,不是小打而是大打,不是短打而是长打,不是普通的打而是打原子弹,我们要有充分准备。你如果一定要那样干,我们就跟上来。”六要坚持斗争精神。和平靠斗争赢取,核心利益要准备用鲜血来捍卫,懦夫永远建立不起胜利的纪念碑。20世纪50年代末,国内遭受自然灾害,西方掀起反华浪潮,中苏关系破裂,中印边境紧张,可谓“高天滚滚寒流急”。毛泽东提倡“不怕鬼”、敢于斗争。“经验证明,鬼是怕不得的。越怕鬼就越有鬼,不怕鬼就没有鬼了。”1989年面对制裁时,邓小平态度坚决:“你越怕,越示弱,人家劲头就越大。并不因为你软了,人家就对你好一些,反倒是你软了,人家看不起你。”七要坚持系统观念。要全面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建设。经济是基础,必须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科技是支撑,必须切实提升竞争力。领导是核心,必须大力加强党的建设,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八要坚持人本思想。“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人是第一战斗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一个人的脊梁不是骨骼而是精神,一支军队的脊梁不是武器而是信仰。要加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弘扬正能量,增强软实力,凝聚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纪委)

责任编辑:刘志刚

猜你喜欢

战争毛泽东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刘文西笔下的毛泽东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象牙战争
体内的战争
奶奶说“战争”
战争催生的武器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