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袋鼠护理结合环境干预护理对极早早产儿的干预效果及家长满意度研究

2021-02-07钱施黄小夏钱笑蓉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袋鼠体征早产儿

钱施 黄小夏 钱笑蓉

极早早产儿出生时孕周小、体重轻,往往器官发育不完善且免疫功能低下,死亡率、疾病发生率较高,因此如何通过有效护理措施来提升喂养效率,促进其健康发育是当下热点课题[1~3]。袋鼠护理和环境干预护理能促进早产儿身体器官的生长发育、缩短住院时间等,但目前尚缺乏该护理在极早早产儿中的报道[4]。本次研究旨在研究袋鼠护理结合环境干预护理对极早早产儿的干预效果及家长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月至2019 年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出生且入住新生儿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极早早产儿82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40例;平均胎龄(29.99±0.95)周;平均出生体重(1476.92±124.15)g。纳入标准包括:①均为极早早产儿,胎龄28~32周;②无先天性畸形、神经系统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骨骼肌肉系统疾病;③极早早产儿生命体征平稳;④母亲均为单胎初产妇,定期体检,能正常沟通交流;⑤本次研究经医院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极早早产儿家属自愿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包括:①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②合并严重感染、呼吸道疾病等其他早产并发症者;③母亲有精神疾病史、吸毒史、糖尿病史或传染性疾病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中男性22例、女性19例;平均胎龄(29.91±0.96)周;平均出生体重(1481.42±121.52)g。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21例;平均胎龄(30.06±0.95)周;平均出生体重(1472.42±126.63)g。两组在性别、胎龄及出生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方法 两组均予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护、暖箱保暖、皮肤护理、哺乳指导及对家属实施健康教育等。对照组采用环境干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袋鼠护理结合环境干预护理。

环境干预护理方法如下:①环境模拟:调整适宜温湿度,以关窗帘、减弱室内光线等方式模拟子宫内环境,患儿入睡时可在暖箱上方覆盖黑布以防止光线直射其双眼,觉醒时可小分贝播放轻音乐或患儿母亲的录音,及时消除病房的仪器报警声、避免大声喧哗等;②鸟巢护理:利用亲肤绒布、高弹力棉制作大小合适类似椭圆形的鸟巢,帮助患儿保持舒适的屈曲卧位;③抚触护理:在午睡前、喂奶后1 h,根据国际标准[5]对患儿头、胸、腹、四肢、手足、背部进行抚触护理,抚触时手中涂抹适量润肤油,保证双手温暖,手法轻柔有力度,每日2次,每次15 min。

袋鼠护理方法如下:①对家属进行护理培训,方式包括专题讲座、护理手册及一对一指导等,主要指导家属关于袋鼠护理的实施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等;②母亲入NICU 前,应沐浴并更换干净衣物,确保皮肤清洁、干燥,剪平指甲、去除配饰物等,整个护理过程需在专业儿科医师指导下进行;③于暖箱旁设置袋鼠护理专用躺椅,利用分隔帘等创造独立隐密的空间,协助母亲仰卧(60°)在靠椅上,调整好舒适坐姿后将患儿赤裸全身俯卧于母亲裸露的胸前并将头置于母亲的双侧乳房间,患儿背部及身体后面覆盖毯子。指导母亲一手置于患儿背部,另一手托住臀部,以防止其滑落。期间,母亲可与患儿轻声交流并进行抚触,通过相互感知心跳、呼吸等刺激其器官组织发育。注意密切观察患儿皮温、肤色及呼吸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若有异常情况,如肤色改变、躁动不安等,应立即终止护理过程并及时处理;④实施时间:每日上午10~12 点、下午16~18 点,每日2次,每次约1~1.5 h,避免母亲疲劳。⑤出院时,向家属发放袋鼠护理手册及袋鼠护理记录卡,并邀请进入护理微信群,告知其记录卡的使用方式,嘱其坚持每天进行袋鼠式护理至少2 h 至日龄满42 d,期间若有问题可随时联系护理人员,由护理人员定期监测家属袋鼠护理情况,查看并回收记录卡进行资料汇总。

1.3 观察指标 ①住院期间,记录两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各生命体征指标情况。②本次研究将所有极早早产儿纳入本院高危儿管理,出院时指导观察组和对照组家属填写袋鼠护理记录卡/护理记录卡,并嘱其在出生后第6周到本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儿童保健,测量并记录患儿身长、头围、体重。③于产后6周随访时,记录两组喂养情况,包括平均加奶速度及母乳喂养成功率。④家长满意度评价采用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于产后6周随访时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82份,回收率100%,

满意率=(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期间的生命体征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期间的生命体征指标比较

由表1 可见,住院期间,观察组的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率、呼吸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61、4.63、6.34,P均<0.05)。

2.2 两组的喂养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喂养情况比较

由表2 可见,观察组的日均加奶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7,χ2=7.81,P均<0.05)。

2.3 两组体格发育情况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体格发育情况比较

由表3 可见,观察组的每周身长、头围增长及日均体重增长速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51、4.82、9.31,P均<0.05)。

2.4 两组家长满意度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家长满意度比较

由表4 可见,观察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P<0.05)。

3 讨论

由于极早早产儿的器官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多需要进入NICU 实施监护,而在NICU 中的灯光、噪音及护理操作等不良刺激可能会对患儿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影响其神经系统发育及体格发育。有一半以上的早产儿伴远期认知及行为功能障碍,但由于该病症在婴幼儿期无特异性表现,易被忽视,以致多数患儿直至学龄期才被识别出来而错过干预的最佳时机[6]。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护理手段来提升极早早产儿喂养效率,促进其健康发育意义重大。

环境干预护理是通过调整光线、控制噪音等方式模拟子宫内环境,让早产儿在暖箱中获得更为舒适的照顾,从而促进其生长发育及快速康复。袋鼠护理又名皮肤接触护理,是一种能有效护理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护理方式,因其类似于袋鼠等有袋动物照顾婴幼儿的方式而得名。袋鼠护理主要通过让早产儿在出生早期与家长进行持续性皮肤接触等措施,达到为早产儿营造与子宫类似的生活环境的目的,从而促进其身体器官的生长发育[7]。翟佳等[8]研究指出,袋鼠式护理可稳定早产儿生命体征,其呼吸频率、心率、体温值等指标均优于常规护理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袋鼠护理结合环境干预护理患儿的体温、心率及呼吸频率各生命体征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均<0.05),提示袋鼠护理结合环境干预护理能有效改善极早早产儿的生命体征,对于控制体温、维持其呼吸、循环稳定意义重大。与足月新生儿相比,极早早产儿由于皮下脂肪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等因素,对于体温的调节更加依赖环境温度。在实施袋鼠护理时,母婴裸露皮肤的密切接触能够使母亲体内的催产素水平增大,从而使母亲体温略微上升,进而通过母婴接触不断将热量传递给极早早产儿,因此能够更为有效地维持婴儿体温。另外,将极早早产儿紧贴在母亲胸口,能让其更有安全感,稳定其呼吸循环。

一项Meta 分析结果显示,袋鼠式护理可促进早产儿体质量增长[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袋鼠护理结合环境干预护理的患儿身长、头围及体重增长速度、加奶速度、母乳喂养成功率均明显大于常规护理患儿(P均<0.05),表明袋鼠护理结合环境干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极早早产儿的母乳喂养成功率,增加食欲,从而促进体格发育。推测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实施袋鼠护理时,母婴皮肤的接触刺激了婴儿的皮肤感受器,皮肤感知能在母婴间传达听、视、行为等信息,帮助刺激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激发神经细胞生长,提高神经行为信息传递效率,调节婴儿体内生长激素等激素水平,调节蛋白质、脂肪等能量物质的代谢情况,使其奶摄入量增加,体格发育更好[10];②极早早产儿能够在袋鼠护理实施期间得以充分休息,减少自主活动,降低热量消耗,且能刺激其主动觅食,增加母乳摄入量,有利于体重的增加;③对于母亲而言,因极早早产儿需要在NICU 接受监护照护,往往过早地与婴儿分离,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和皮肤接触,部分产妇甚至出现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降低了母乳喂养的自我效能,而袋鼠护理提供了母婴肌肤亲密接触的机会,婴儿舔舐母亲乳房的行为能促进母亲乳汁分泌,使得母乳喂养效率提升。

综上所述,袋鼠护理结合环境干预护理是一种科学、有效、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有助于稳定极早早产儿生命体征,改善其喂养情况,促进体格发育,且家长满意度高,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但本次研究尚存在样本量较少、随访时间较短等问题,今后应扩大样本量并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证实袋鼠护理结合环境干预护理对极早早产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猜你喜欢

袋鼠体征早产儿
早产儿出院后如何护理才正确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袋鼠
我自己可以做
袋鼠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蹦蹦跳跳的袋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