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1-02-07夏如梦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7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初中

夏如梦

摘要: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价值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得到认同和肯定。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探讨和研究,是为了强化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使道德与法治课堂围绕核心素养的具体维度展开,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学科素养。下面就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分析和解释。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前言

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社会和成为高素质人才所不可或缺的素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是指导教学发展的重要思想。在此基础上,文章简要论述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价值,并对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进行论证和分析。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价值

1.1拓展了道德与法治教学范围

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作为初中德育与法治学科教学的主要内容,这类内容固然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现代社会,单纯依靠学科教材的内容来开展教学活动,就会限制学生的认知范围。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引入真实感、生动性的教学内容,并以个性化的特点展开教学,拓展了学科教学的范围,为提高德育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奠定了基础。

1.2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理念

随着教育的发展,立德树人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基本教育任务。但在当前的教学中,立德树人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并未充分体现,学生们陷入“只注重理论,不重视实践”的怪圈,从而削弱了道德与法治的德育价值。但在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实践学科思想,说明核心素养思想有利于立德树人的根本理念的贯彻。

2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2.1引入历史文化故事,培养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

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关键培养目标,也是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理念高度结合的重要体现。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传统文化中的历史故事成了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和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为了培养初中生的优秀道德品质,教师可以从教材实际教学内容出发,引入历史文化故事,让学生受到传统政治和文化的积极影响,使得学生在具体的事件和人物中提炼出优秀思维品质,以此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首先,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和教学主题进行探索,然后以此为依据搜集和引入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故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感悟故事中蕴含的优秀思想内容,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例如,在七年级上《交友的智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友谊”的主题引入“俞伯牙和钟子期”“管仲和鲍叔牙”“刘备、张飞和关羽”等历史人物的文化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交友的方法和技巧,增强他们珍惜友情、诚挚待人、舍已为人的品质,由此,学生就能在传统文化故事中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2.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公共参与意识是学生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素养,只有不断提升其公共参与意识,他们才能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为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做出努力。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落实核心素养的理念,教师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时正确认知自己的价值,并在活动中形成集体主义精神和为人民奉献的伟大品格。总的来说,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出发选择适宜的活动主题,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让学生在完善的活动内容和新颖的活动形式中提升公共参与意识。例如,在《勇担社会责任》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教师可以举办社会实践活动,与当地的环保局和卫生局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在义务打扫公共卫生、社会公益服务等多样的活动中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和担当能力。

2.3结合实际新闻案例,强化学生的社会法治观念

法治观念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内容,也是学生在法治社会中必备的基础素养。而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社会热点内容和新闻案例则是培养学生法治观念和素养的有效素材。因此,为了强化初中生的社会法治观念,教师可以结合新闻案例展开教学,引入与具体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闻案例,让学生在报纸杂志、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等平台和手段的辅助下,了解新闻事件的全貌,并在其中提炼出关键性的法治理念,由此成为一个遵纪守法、懂法用法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例如,在八年级上册《做守法的公民》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形成法律观念,教师可以结合近一段时间内新媒体平台中报道的网络违法真实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违法人员违背的具体法律条款,使他们明确网络的正确使用方法、促使他们以合法的方式利用互联网资源,从而强化他们的社会法治观念。

2.4建设校园师风师德,起到教师的榜样作用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没有成熟,而作为教学和教育主导者的教师,是影响他们三观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践行和落实核心素养的理念,学校和教师可以从教师的积极影响出发,通过建设校园师风师德的方式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影响下认识到思想道德品质和个人素质的重要性,进而在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个人素养和道德水平。例如,在《做情绪情感的主人》之《情绪的管理》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有效管理自身的不良情绪,使他们形成关爱他人、友善待人的道德品质,学校可以致力于建设师风和师德,让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合理管控自身的情绪,以此带给初中生积极正向的影响,以和谐如春风的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从而发挥出教师的榜样作用。由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就能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

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开展基础教学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理应受到关注和重视。因此,为了凸显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地位,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思想,通过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增强道德品质、强化法治观念、提升公共参与意识等,以此促进初中生的正向发展,体现出核心素养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丽萍.浅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J].科技风,2020(17):80.

[2]汤新霞.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浅析[J].中学课程资源,2020(5):11-12,16.

[3]摆雅红.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2020(2):207.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