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标本真菌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
2021-02-06智慧林夏修蛟刘泽虎钟燕桑波吕闻闻李秋萍沈宏
智慧林 夏修蛟* 刘泽虎 钟燕 桑波 吕闻闻 李秋萍 沈宏
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机体营养状况差、患有恶性肿瘤、粒细胞减少、侵入性操作等因素,导致真菌感染患者日益增多,已引起广大医学界的重视[1-3]。深部真菌感染是医院重要的院内感染,以白念珠菌为主,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多发,不仅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会浪费医疗资源、给患者造成经济损失、给社会带来经济负担,因此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4]。作者回顾性分析本院近三年深部标本真菌检查结果,了解真菌病原谱及流行性特征,为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行真菌检查的深部标本2703例,其中直接镜检阳性标本904例(33.44%),真菌培养阳性标本1424例(52.68%)。标本来源患者年龄14~99岁,标本类型有痰、尿液、咽拭子、粪、肺泡灌洗液、冲洗液、分泌物、纤维支镜毛刷、脑脊液、引流液等,标本来源科室有呼吸内科、干部病房、心内科、ICU、内分泌血液科、急诊科、肾内科等。
1.2 方法 (1)直接镜检:标本经10%的KOH处理制片,加生理盐水或特殊荧光染色液在显微镜下查到大量菌丝和孢子为镜检阳性,脑脊液经墨汁染色有新型隐球菌为镜检阳性。(2)真菌培养及鉴定:将深部标本接种于含氯霉素的沙氏葡萄糖琼脂和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上,分别置于25℃和37℃恒温培养箱培养2周;根据菌落特征和显色特征进行鉴定,或采用API 20C AUX鉴定板。(3)菌种分析:同一病人多部位真菌感染,采用念珠菌定植指数(除血液外有同一种念珠菌定植的部位/总监测部位)。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深部标本真菌阳性在不同科室的分布情况 见表1。
表1 深部标本真菌阳性在不同科室的分布情况
2.2 不同类型深部标本直接镜检真菌阳性结果的分布情况 见表2。
2.3 不同类型深部标本真菌培养阳性结果的分布情况 见表3。
表2 不同类型深部标本直接镜检真菌阳性结果的分布情况
表3 不同类型深部标本真菌培养阳性结果的分布情况
2.4 深部标本真菌培养阳性的菌种分布情况 见表4。
表4 深部标本真菌培养阳性的菌种分布情况
2.5 常见标本类型菌种分布情况 见图1。
图1 常见标本类型的菌种分布情况
3 讨论
近年来,深部真菌感染在医院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断升高,由于深部真菌感染临床特征不典型,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分析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谱及流行病学特征,可为院内预防和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提供思路。
本资料显示,深部真菌感染科室主要是呼吸内科(35.70%)和干部病房(29.48%)。呼吸内科是主要感染科室,与文献报道呼吸道和肺部是真菌感染主要部位相符[5],提示对于呼吸系统真菌感染早期诊断和预防需引起重视。干部病房多是退休后有基础疾病住院的老年人,由于器官功能逐渐老化、T细胞增殖能力减弱和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易并发真菌感染,提示老年病房的防治工作更应重视[6]。
本资料显示,深部标本直接镜检阳性率33.44%,其中痰标本最高(40.28%)。真菌直接镜检,操作简便快捷,在判断是否为致病菌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是诊断深部真菌病的重要手段。当真菌培养阳性时,临床医师需结合真菌镜检结果、念珠菌定植指数、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血清学检查等综合分析[7]。
本资料显示,深部标本真菌菌种分析以念珠菌属为主(93.75%),其中白念珠菌占比最高(70.44%),热带念珠菌(9.48%)和光滑念珠菌(7.23%)次之;非念珠菌属占6.25%,烟曲霉为主(5.27%)。曲霉在痰标本、肺泡灌洗液和冲洗液中检出较多,但在粪便、咽拭子、尿液检出较少,与曲霉多出现于呼吸道的报道相符[8]。同一标本培养出2种菌种共85例,其中74例(85.1%)应用单独/联合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可能与滥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等导致菌群失调有关,具体原因还有待深入研究。多种标本中检出同一种念珠菌28例,年龄≥69岁,是否会发展为侵袭性念珠菌,有待后续进一步检查研究。LI等[9]研究表明,尿液和直肠拭子标本中真菌培养阳性的患者更易发生侵袭性念珠菌感染。而念珠菌定植指数≥0.5与侵袭性念珠菌发生明显相关,对指导抗真菌治疗及风险评估具有积极意义[10]。
本资料结果显示,痰等来源于开放性通道的深部标本真菌培养阳性率高,提示开放性通道常是真菌侵袭的门户,如何甄别致病性真菌需要临床医生重点关注。直接镜检在深部标本真菌检查中尤为重要,并且要高度重视多种标本真菌培养为同一种念珠菌的患者,是否发生侵袭性念珠菌感染,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等进行综合诊断。分析了解深部标本真菌的病原谱及流行病学特征,有助于临床上高危人群深部真菌感染的监测诊断和防治,减少病死率[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