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黄队长”邓英: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
2021-02-05任伟
任伟
姓名:邓英
职务: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蔬菜研究室主任、贵州大学生科院生物工程硕士生导师,贵州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贵州省蔬菜专班韭黄小分队队长,省级科技特派员。
专长特长:一直从事蔬菜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科研工作及蔬菜种植技术推广。致力于研究单倍体育种,成功培育出黄瓜单倍体品种。目前正着力于把自己在单倍体育种领域的研究经验应用在韭黄上。
“作为一个农业科研人员,我考虑得较多的是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科技注入到脱贫攻坚中,让脱贫致富、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搞农业不像其它行业,必须深入广大农村,行走田间地头传授科技知识。”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蔬菜研究室主任、贵州省蔬菜专班韭黄小分队队长邓英说:“现在育种技术已经很先进了,但只有自己掌握的,才是自己的技术,我们不能靠别人的技术。”
“小的时候母亲问我‘是读书好还是种地好’,当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读书,结果读着读着还是种了地。”邓英打趣地说,似乎她这一辈子,是和种地“杠”上了。
1998年,邓英考上贵州大学农学院园艺学专业,由于对专业认识不够,以为就是园林设计、插花艺术这样的专业,结果兜了一圈又回到地里,干的还是挥锄头、抬泥巴这些轻车熟路的事情。失落之余,个性倔强的邓英咬着牙,一头扎进了农学专业里。
“大学里学习的知识在地里做做指导还行,但真正想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很难。”邓英说,等进了科研单位,需要开始专业的科学实验时,发现单就蔬菜这个领域而言,自己的知识储备根本不够。
干一行就要精一行,为了弥补不足,邓英选择继续深造。2006年考上了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蔬菜学硕士学位,2013年考上了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单倍体育种的研究方向从未改变。据了解,这种植物育种手段可以明顯缩短育种年限,但由于技术复杂,在国内属于“很多人尝试却难出成果”的局面。
“别人能做出来,我也能做出来。”看中了单倍体育种的实用价值的邓英,即使知道困难重重,也不顾一切迎难而上。
基础科学有时候靠的并不是灵光一现,而是脚踏实地的付出,在走出洞穴之前,你并不知道前方的路还有多长。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反复试验着,以至于最后邓英在总结失败经验时说:“之前,也许是做得不够多、不到位,而自己胜在有耐力和执行力。”
时间紧、任务重,黄瓜单倍体育种实验就像一把匕首悬于头顶。
2016年邓英在小儿子出生40多天时,便提前结束产假,回到研究室继续研究。直到某一日,众多培养皿中一簇鲜嫩的绿色植株探出,“成功了!黄瓜单倍体培养成功了!”
“作为一名科特派指导员,我们要引导农民种出最高的经济效益”。
白旗韭黄是安顺市普定县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作为高效农产品,白旗韭黄是推动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主导产品。
播种一次,采收3-5年,每年收割两次,且采收时间灵活可控,亦不怕暴雨、冰雹等自然灾害,市场价值高。试问这样的农产品,谁不心动?
2018年,以白旗村为中心联动周边村寨推出10万亩韭黄种植基地。产业规模化、产品打品牌,还需要农业科技专家保驾护航,2019年,邓英戴上了“贵州省蔬菜专班韭黄小分队队长”的袖套。
进一步推进标准化种植,选育抗病优质的新品种为产业作储备,攻克连作障碍,推行绿色防控是邓英这位“韭菜队长”的使命和职责。
“蔬菜种植讲究精耕细作,有时候规模太大,步子太快,未必是好事。”邓英说。
她一方面指导企业在品种上要选择抗旱、抗病虫害、直立性好的,土壤要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怎么制定厢面、怎么播种、怎么进行宽窄行栽培,使得每亩可以达到2800-3000窝,年产量在4000斤以上。一方面在韭黄小分队的日常工作之余,邓英又自发地带着队员们启动了韭黄的品种资源收集工程。
在邓英看来,育种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现在农户都买种子,买来的种子开花后连花粉都没有,所以技术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行。”她希望把自己在单倍体育种领域的研究经验应用在韭黄上,以此来大大缩短韭黄的育种年限,选育更加优良的品种,为白旗韭黄的产业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