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背景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2021-02-05高利波尹革芬吴志雷程美玲
高利波,尹革芬,吴志雷,程美玲,阮 谦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动物医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高等农业院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动物医学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1]。 为了适应新时期动物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服务于现代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高等农业院校应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制定一个适应动物医学专业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显得尤为紧迫[2]。结合2018 年云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认证的契机,参照动物医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动物医学专业), 对云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分析和探讨, 以便在培养目标的修订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1 培养目标定位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的合格兽医师为目标,着力培养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社会责任感强、人文素养深厚,具有正确人生观和良好心理素质,具备动物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将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传统兽医相结合,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能在兽医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物临床诊疗、 防控保健、检验检疫和兽医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备成为行业领军人才潜质, 具有实践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3]。
1.1 培养目标符合学校“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定位
办学八十年来,云南农业大学形成了“国内同类院校一流、国际上知名、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明确了“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和南亚, 依托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资源禀赋,以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 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了以农学优势学科为引领,农学、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4]。
动物医学专业一直是云南农业大学的传统特色专业, 在学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该专业提出的“培养具有实践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高度契合了学校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
1.2 培养目标满足社会需求,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
养殖业是我国农业中最有活力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产品在人们日常膳食结构中的比例愈来愈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大,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在欧洲发生了疯牛病和二噁英污染; 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发生了口蹄疫。 禽流感、牛奶污染等重大事件;2003 年SARS 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并造成重大影响, 这些事件向人们鲜明地昭示动物医学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 不仅局限在家畜动物的有限范围, 还涉及全人类、 全社会,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动物医学专业的公益性和社会性日益明显[5]。
云南省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一带一路”的重要区域,云南边境线长4 061 km,与周边国家动物贸易流通频繁。 由于与云南接壤的一些国家动物疫病防控水平滞后, 云南边境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 高原特色养殖业是云南重要的支柱产业,云南地处热带、亚热带,独特的地域和多样的立体气候, 使许多动物疾病在养殖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云南高原特色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云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依托学科立足中国边境不可替代的动物疫病复杂多样性, 围绕云南省及邻国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为保障云南省及周边国家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专业在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同时, 以培养合格兽医师为目标, 培养能够满足现代动物医学发展需求, 具有成为行业领军人才潜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6],因此,动物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满足社会需求,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1.3 培养目标具有国际视野,体现前瞻性和引领性
当前,农业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未来养殖业发展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 我国动物医学发展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 要准确把握其发展的新态势、新趋向,需要树立国际视野,要放在世界动物医学的大环境、大格局中统筹考虑和妥善应对。
为适应动物医学行业发展新趋势, 该专业培养方案2018 修订版制定的培养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专业英语、双语教学以及大学生课外素质拓展训练等, 提升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通过开设兽医大讲堂,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做学术报告,通过《科技写作》《兽医专题讲座》课程以及毕业论文选题与撰写等提高学生外文文献的阅读水平,帮助学生了解全球动物健康与福利、食品安全、公众健康、生态环境安全等重大问题,使学生具备在跨越不同文化背景下参与兽医领域交流的能力, 为学生未来进入世界兽医行列和生物科学研究队伍并成为国际化人才打下基础。
2018 修订版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提出“能将现代生物技术、 信息技术与传统兽医相结合”,这就是为了满足正在快速发展的现代动物医学,聚焦未来畜牧业生产变革及相关医学的创新,引领人才培养[7]。 同时,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行业专家进入“兽医大讲堂”,让学生能够及时掌握学科、科技和生产发展前沿需求,培养学生的前瞻思想和引领意识。
2 培养目标表述
2.1 培养目标支撑矩阵明确, 考核指标具体,评价标准科学合理
按照学校“立德树人,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彰显特色”的要求,动物医学专业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有效地支撑了专业培养目标。在2017—2018 年修订培养方案时,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培养的要求,按照该专业国家第2 级专业认证(讨论稿)的毕业要求, 进一步形成了更合理的课程矩阵和支撑体系,实现了培养目标“可描述、可衡量、可区分、可评价、可达成”[8]。 培养目标的支撑及达成见表1。
2.2 培养目标体现本专业人才的特色和优势
培养目标体现了动物医学专业理论联系实际的特色。通过重点建设兽医基础综合大实验、兽医临床综合大实验、病理实验技术等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 能够运用动物医学理论与现代生物技术开展科学研究和指导兽医生产一线, 具有对临床兽医和研究中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诊断的能力, 并能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开设分子生物学技术、仪器分析、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加强了学生对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学习以及与动物医学知识的融合。
表1 培养目标的支撑及达成
培养目标明确了毕业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从事动物临床诊疗、防控保健、检验检疫和兽医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几十年来,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逐步建立并完善了 “实验技术——生产实习——技能训练——创新设计” 四个阶梯的实践教学体系, 遵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原则,实现了实践教学环节内容的合理衔接和有效补充[9]。 动物医学专业依托兽医一级学科,以科研促进教学,通过科教融合,推进实践育人。加强“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早进团队”的科研训练,通过对所有年级开放的“创新创业计划、友美基金、正大基金”,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10]。
2.3 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和专业成就
统计表明,2015—2018 年, 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3.87%以上,攻读研究生的比例从2015 年的5.50%逐年上升, 到2017年攻读研究生的比例为18.03%(见表2)。 就业的学生主要进入行业相关企业及国家事业单位,进入党政机关、 事业单位的学生比例为11.43%~17.28%(见表3), 其工作表现和成效均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对就业率及行业分布、用人单位反馈分析表明, 动物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中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良好。
表2 毕业生就业领域统计 单位:%
表3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 单位:%
表4 培养目标评价机制
2.4 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发展预期分析
综合考虑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结合用人单位调查反馈情况, 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5 年左右在专业领域内的预期目标如下:
①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同学, 一部分在硕士毕业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另一部分进入各用人单位从事动物临床诊疗、防控保健、检验检疫和兽医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或进入科研院所从事科研工作。
②从事动物临床诊疗、防控保健、检验检疫工作的学生,具备独立工作能力,胜任执业兽医师工作,并逐步成为临床动物诊疗师、动物疫病检(监)测技术骨干、 养殖场管理以及大型企业的负责人和管理者。
③从事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学生,具备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
④从事科研或教学工作的学生, 具备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申请、承担科研项目。
3 培养目标评价机制
3.1 建立培养目标定期评价机制
动物医学专业已建立较为完善的培养目标评价机制,通过对教师、用人单位、往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等进行调查, 定期对培养目标达成度进行评价和分析, 并根据评价结果定期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 培养目标评价机制见表4。
3.1.1 应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 每年统计应届毕业生就业质量, 用来评价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 同时,每年进行一次毕业生座谈会,围绕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知识结构构成、教学质量、能力培养等各个方面征求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 以此作为培养目标持续完善的依据之一。
3.1.2 用人单位的反馈评价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一直重视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评估。 从2014 年开始,按照学校招生就业处的要求,由学院学生工作分管副书记负责, 在每年的校园招聘会、 学院专场招聘会及双向选择洽谈周期间联系用人单位的通知, 做好了解往届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及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 学院就业负责人根据当年就业情况做出学院的就业质量报告, 同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问卷定期向用人单位发放,对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根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评价, 分析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社会评价结果, 针对问题分析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及时快速应对社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动物医学专业每年组织一次用人单位问卷调查。 2017 年5 月,学院专场招聘会向27 个企业进行了对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2018年5 月学院专场招聘会向41 个企业进行了对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85%以上的毕业生从事专业对口或在相关行业工作。 用人单位普遍认为云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素质高、能力强,各项满意度在90%以上。
3.1.3 往届毕业生的反馈评价 学院通过校友微信群、QQ 群, 利用企业招聘会期间回访校友等形式, 针对动物医学专业培养目标举办校友座谈会及满意度调查问卷开展调查。 同时还定期通过网络向往届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 征求毕业生对本专业培养目标的意见。 根据往届毕业生的反馈评价和毕业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适当调整培养目标。 2018 年5 月,收回78 份往届毕业生(2013—2017 年毕业生)调查问卷。 从调查问卷反馈评价可以看出,动物医学专业毕业5~10 年的学生已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93.59%的毕业生对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和成果满意和比较满意。
同时, 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也针对自己的业务特色及发展需求对动物医学专业建设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3.1.4 教师的评价 通过对62 位在职教师从培养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三方面共21 个评价项目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人才培养中应充分考虑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就业需求, 加强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3.2 培养目标修订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修订工作,每4 年全面修订1 次培养方案,每2 年微调1次, 使该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新时期发展的需要接轨, 与该校创建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接轨,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发展接轨。
根据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为实现“把学校建成以农科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区域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最近一次培养目标(方案)修订是2017 年9 月启动,2018 年9 月定稿。 学院要求全院教师积极参与,集思广益,结合学校特色和专业特点,了解国家和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充分征求用人单位、毕业生、在校生等各方面意见,广泛进行调研和论证。动物医学专业多次组织校内教学骨干讨论会,并与四川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泰国清迈大学的专家探讨交流,同时参考国家教学质量标准和国际OIE 对兽医人才的要求,形成了2018 版的培养方案。
3.3 培养目标新变动内容和理由
《云南农业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 要建设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区域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培养目标由“具有实践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改为“具备成为行业领军人才潜质,具有实践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云南农业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 学校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的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 等重大战略, 使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明显提升。 培养目标强调“以培养合格兽医师为目标”, 增加“社会责任感强、 人文素养深厚”“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理解能力”等内容,培养目标强调“毕业学生具备成为行业领军人才潜质”,根据社会的发展和用人单位建议, 希望动物医学专业能强化学生对社会的感知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在已有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增加了兽医大讲堂。
增设生命科学前沿课程, 体现良好的国际视野和前瞻性。为了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潜力,根据学院优势,增设了现代生物技术系列课程,如生物信息学、基因编辑等课程。
4 培养目标存在的主要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培养目标中对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 在适应社会和领导能力上的预期要求不够明确,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目标和可持续发展。 虽然动物医学专业对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表现进行了调查, 但不够制度化,调查的内容覆盖面不全,针对性不强。 在修订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时, 虽然对行业企业进行了一些调查,但主要是根据教师、学生的意见进行修订,由高校专家进行论证,行业和企业专家的参与不够。
5 改进措施
针对专业认证时发现的动物医学专业培养方案显现的主要问题, 给培养目标的修正提供了一些思路。一是,专业培养目标中明确对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 在适应社会和领导能力上的预期要求,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职业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辅导。二是,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调查制度化,设计更加科学合理、针对性强、内容覆盖面广泛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调查表, 明确执行人和执行程序, 由专人负责培养目标达成的调研工作。 从2018 年起,每年6—7 月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为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依据。 三是,定期召开行业和企业专家座谈会,对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进行专题研讨, 充分听取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
在今后动物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整过程中,应不断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实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使其适应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及国际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