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科幻电影中载具概念设计的途径研究
2021-02-05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福建厦门 361101)
从硬科幻的鼻祖——《2001:A Space Odyssey/2001太空漫游》到国内科幻电影的里程碑之作——《流浪地球》,51年间的科幻电影发展不断刷新我们的视觉想象力,绚丽的场景和巨大的视觉冲击力让观众的心灵激动不已。“在视觉奇观引人入胜的电影观感背后,概念设计这一鲜为人知的电影制作环节,逐渐被影迷所熟知和被导演所重视,并在电影制作工序中的必要性不断获得验证。在当代硬科幻电影中的概念视觉所呈现出来的科技设定,也都是今天人类所掌握的技术理论,或者尚未实现却能从物理定律原理中揣度展现出来的科技水平”。当代科幻电影概念设计中除了角色概念设计、场景概念设计外,载具作为科幻背景设定的重要体现,也在很多故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成为电影概念设计的重要分类。本文即从科幻电影中的载具概念设计形式出发,结合电影世界观设定,试图分析出基于不同时代科技背景下载具概念设计的形式特点与途径方向。
一、电影载具概念设计的语义
1.电影中载具概念设计的定义
科幻类型电影的生产流程和方式,在数字摄影技术与后期特效技术支持下获得了极大的改变与生产效率的提升,让各类科幻题材的创作文本被导演们改编拍成电影,这也使得科幻流派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现如今科幻类电影作为数字技术下最具代表性的影视门类之一,由于其类型所需要具备幻想类情景与科技背景,这就需要从过去单一摄制组全程推进的“单线程工作形态”改变为如今多摄制工作组同时展开的“多线程工作形态”,才能高效地完成科幻电影美术设计的部分,而电影概念设计环节作为科幻电影元素与情景的前期表达,已成为科幻电影创作工作流程的新常态。
我们基本可以将“电影概念设计”定义为“电影艺术中提取出来的设计思维和原则设定”。对剧本中有关视觉造型的语言描述进行视觉化呈现,其重要性决定了整部电影的视觉效果。而在科幻电影中,载具作为服务角色、烘托场景的重要元素,其概念设计也体现了电影世界观的设定,主要功能是作为角色运输、战争武器与穿梭时空,并能够代替人工完成相应任务的机械工具,从空间用途上又可分为陆地载具、水域载具、飞行载具以及多栖载具,每种类型的载具概念设计离不开现实世界中载具的结构特点映射,这些结构特点是在当下技术水平与功能需求所决定的。当涉及超现实科幻题材电影时,载具的概念设计更离不开该电影世界观设定下的功能需求与风格表现,因此在造型结构设计上也必须精准的反映出电影故事交代的情景,并能反映所在世界设定的技术水平,并用一定的元素风格进行表现。
2.电影载具概念设计的演变
电影载具概念设计往往是从电影剧本需求设定的概念开始的,例如1902年电影《月球旅行记》,被称为“史上第一部科幻片”,由乔治·梅里爱执导,讲述了一个从发明载具到登上月球后再返回地球的完整故事,故事中一群天文学家到月球探险所乘坐的炮弹就是最早的科幻载具设计,该炮弹载具配合电影布景,匹配电影实拍时的布光,利用油画、喷绘等方式绘制出具备三维立体效果的平面,很好地达到配合电影场景完成剧情故事的效果。此时的载具概念设计灵感来源就是从火炮发射炮弹的情景,是一种建立在现实世界中诙谐幽默的表达。到了1977年第一部星球大战影片《新的希望》,将整个世界观设定为在宇宙星系的背景下,导演为了创造符合电影世界观的虚拟载具,设计并绘制了大量的方案图稿,这些手绘图稿给载具模型制作师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方案,在载具模型制作时能准确高效的呈现。由于是太空科幻题材电影,片中所呈现的外星飞行载具设计都架空于现实,在造型设计上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但在具体视觉呈现上很多载具概念设计融入了当时工业设计的部分理念以及现实中的军用装备部件,此时工业时代标准化的制作流程概念开始在电影制作环节中得到体现。
到了数字虚拟技术在电影中应用时期,不论是编剧还是导演想象中的幻想概念都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转化为具备真实存在感的视觉形象。而科幻载具的设计在银幕上也能让局部与细节更大胆的呈现,视觉上更加“合理化”,结构原理更符合人对现实世界的科学认知,从造型上的设计到动力驱动原理也都能根据电影的设定需求,让电影概念设计师进行具像化的视觉呈现,最后通过电脑特效技术辅助完成。
二、电影载具概念设计中的概念分析
1.脱离现实认知的概念设计
人类对于太空领域的好奇心从未间断,限于目前太空探索的技术水平,能够给太空科幻电影创作提供的现实依据也是有限的,但是对于编剧来讲,在电影创作中未知却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特别是在飞船载具的概念设计上,给了概念设计师很大的发挥空间,在缺少剧本文字对载具相关描写的情况下,概念设计师可以基于剧本所描写的其他细节信息来呈现。比如电影《普罗米修斯》中外星工程师的飞船造型,呈现的是一个未封闭的环形状(见图1)。观众在银幕上很难从对现有地球上的飞行器造型、动力原理的认知上产生认同,是一种完全新奇的感知,从概念的设计手法上可以理解为一种反认知的创作,完全打破人们对于某一事物的认知或原本的心理预期,带来陌生感,同时整体造型又处于人们所熟悉的视觉感知体系内,这两种感知的冲突让这类载具的设计独具风格化,最终视觉呈现也恰好符合在电影中外星工程师所掌握的黑科技完全异于地球上的设定,给外星人种族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图1 电影《普罗米修斯》外星飞船 图片来源于电影截图
在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中提到的“由强互作用力材料(SIM)所制成的宇宙探测器,因为其形状与水滴相似,所以被人类称之为水滴。表面会反射几乎全部的电磁波,绝对光滑,温度处于绝对零度,原子核由被强互作用力锁死,无坚不摧。”小说中对于三体人的宇宙探测器的文本描述,给电影概念设计提供了清晰的具像化视觉呈现,首先是水滴的造型,其次是表面绝对光滑,也就是镜面反射的材质,在概念视觉的表达上更接近于现代玻璃材质的装置艺术,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再把这种熟悉的感知应用到宇宙探测器上的概念设计上,对于比我们文明先进的三体人设定角度来理解,也是符合观众的认知逻辑的。
2.基于现代科学的载具幻想设计
对于科幻类型电影的奇观展现是很多观众的一个期待。概念设计师不断创造出新的形象和视觉,可被看成是业界对市场寻求新奇的回应和超越。在对未知外星领域的载具概念设计,可以完全脱离建立在地球上的科学认知进行天马行空的创意,也能找到自己的一套逻辑。而对于建立在人类世界基础上的近未来科幻设定,人们对于载具的概念认知更多的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之上的,在从已有的载具设计认知出发,去反观科幻中的载具概念设计是否符合电影的世界观设定。这就要求概念设计师应该通过科学剖析和深入考虑从各个角度进行探究,对于所处时代物理、材料、能源等方面的现实科学水平有一个认知,为未来的“合理”规划做基础。
以电影《流浪地球》为例,载具设计就包含救援球、无人机、飞机、车辆与行星发动机等,其中矿石运输载车作为影片中的一大亮点,其造型的概念设计与现实中的ETF卡车造型相似(见图2),对于电影设定中39米的庞然大物,不可能采用机械传动来控制方向,所以也就不需要传统方向盘,转向系统的概念设计是基于现实的科学基础来设计的,首先运输车使用的转向系统是方向球,以圆心为运动中心(见图3),运载车采用全轮驱动以及全轮转向技术,就可以实现侧移、掉头、斜前进等等操作,这样就能在极短恶劣的苦况下轻便地实现大幅度转向。其次,方向球能减轻操纵力度,在人口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可以让更大年龄区间的驾驶员承担驾驶运输车的任务,也符合电影的世界观设定。
图2 左图为《流浪地球》中矿石运载车,右图为ETF矿用卡车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3 《流浪地球》中矿石运载车的放向球转向系统设计 图片来源于影片截图
三、结语
数字技术为电影带来的技术效果在科幻类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也因此科幻类电影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全新的表现领域。对于科幻电影中的概念设计呈现不断给观众带来视觉奇观的真实,其存在的合理性在设定上已成了观众观影的潜在诉求,同时前沿的数字技术对电影特效的推动也让概念设计有了更大的实现空间。本文从科幻载具概念设计作为切入口,探析其创造的途径方式与内在逻辑,力求在未来科幻电影中载具的概念设计有新的创新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