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充满智慧
2021-02-04张奎
张奎
从叶圣陶先生主编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到2001年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教材开放,再到2016年以来的统编版语文教材,语文教材不断变化,教师们的困惑和矛盾也不少。
走过三十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學生涯,笔者认为,教材万变不离其宗,如何活用教材,用活教材,帮助学生爱上语文、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
践行“大语文”教育观念
“大语文”就是生活语文,“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抓手,但是不能局限在教材狭小的范围内。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语文教学何尝不是如此?
“生活即语文”,是生活教育的一个部分。社会生活时时、处处涉及语文,语文无处不在。教师有了这样的自觉,也会感染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语文即生活”是“大语文”教育观念在语文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教学做合一”是“语文即生活”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
语文教学当如书画艺术创作,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从备课环节到课堂教学、课后指导,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充分的准备;从课程标准到教材特色、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各个方面都要成熟于心。唯有如此,教师方能展示出教学的艺术,达到胸有成竹、出神入化的地步。
要熟悉语文课程标准,不仅要熟悉本学段的课程标准,还要熟悉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语文课程标准。每一个学段该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如何引导学生学习,都要心中有数。教师要站在高位,以求四两拨千斤之效用。
要熟悉教材体系。比如议论文,知识点不多,初中写,高中也写。但是对初高中学生的要求明显不一样。初中是能写简单的议论文,做到观点正确、条理清晰。高中学生不但要求观点正确、条理清晰,还要求论据充分、辩证分析、逻辑严密。年龄有大小,阅历有深浅,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亦各自相异,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自然不同。
要熟悉教育心理学原理。比如皮格马利翁效应,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正面期待会在学生的学习成绩等方面产生效应。教师长期关注该学生,给予他积极的心理暗示,学生会自信能够满足老师的期望,最终学习不断进步,成绩不断提高。
课堂是学生的
教师讲台上表演得再好,学生的收获也没有通过自主学习获取得多。因此,一定要把学习的机会还给学生。“自学、互学、助学、悟学”是笔者总结的课堂教学智慧。
“自学”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学习的自觉性,可通过“学习任务单”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互学”就是“小组合作”,强调学习小组内的合作,有分工有合作,培养合作精神与能力。“助学”主要是“教师助学”,学生在自学互学的过程中产生疑惑,教师及时点拨,以求“举一反三”的功用。“悟学”主要是“感悟收获”,强调学生活用所学知识,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例子”。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现代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语文教学同样面临着信息化、数字化的现实变革,语文教师要主动迎接挑战,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引入“思维导图”训练,拍摄“微课”推送给学生,教会学生通过网络搜集整理资料,从而引领学生深度阅读,还能够帮助学生整理写作思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不断影响我们的教育教学。主动适应、勇于创新,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所在,也是真正帮助学生爱上语文、学会学习,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和语文能力的根本所在。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城西桥学校)
责任编辑:黄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