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道作文题对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启示

2021-02-04崔毅开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1期
关键词:积累提升

崔毅开

内容摘要:在“新高考”模式下,考试内容和形式将发生明显的变化,认真分析考试说明并通过指导积累、思维训练以及开展实践活动等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提升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积累

作为“新高考”模式实施前的最后一次实践,今年的高考题备受各方关注。本文尝试通过对代表常规地区试题的全国Ⅰ卷以及代表试点地区试题的“全国新高考Ⅰ卷”(山东卷)和“全国新高考Ⅱ卷”(海南卷)的作文题进行比较,分析题目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情况,得出一些个人的感悟和想法,以期在高考作文备考工作上找到更清晰的方向。

一.比较三道高考作文题的特点

今年这三套考卷的作文题各具特色,虽然材料内容、呈现形式和写作任务都不尽相同,但无一例外都涉及对考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各方面的考查。

(一)内容:反思历史、承载文化,立足现实、照见内心

从内容的角度来分析,全国Ⅰ卷比较“内敛”,它巧妙地避开了各个热点。从历史故事入手,探讨的虽然是“感触最深的人物”,但落点是现实。题目的导向是让考生用现代的思维来分析历史事件,或者说是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考查的是考生的历史积累、文化视野及对文化自信的理解。相比之下,全国新高考Ⅰ卷的题目就“现实”很多,它切中时事热点,但又没有单纯停留在对现象的分解和反思上。通过设置两个不同的情景,它把全民“抗疫”这么宏大的社会事件浓缩到对“疫情中的距离与关系”的思考,引导考生立足现实来思考个体意识、责任意识、社会意识、生命意识等深层次的问题。既有对个人社会角色的思考,也勾勒出群体责任和家国情怀等概念,这些都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而全国新高考Ⅱ卷则更加生活化,它以“地名”为载体,考查了考生对历史文化、自然风物以及个人情感的认知。既体现现实,也包含过去;既有物质层面的思考,也有精神层面挖掘;既有大方向,也可小角度。从思维到审美,再到文化,这个题目几乎涉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

(二)形式:注重情景设置,体现实践能力

近几年的高考题,创设具体情境的考查方式已经比较普遍,而在作文题目中引入情境任务也有先例。今年也有几套考卷沿用“应用性写作”的情境写作方式。当然,情境的设置不只体现在应用性文体的写作要求上,其它条件的创设也会涉及情境要求。情境式的考题具备灵活性,加大了套作的难度,能检验出考生“语言建构和运用”方面的真正能力。

本文所选的三道题当中有两道是应用性的写作,全国Ⅰ卷要求写发言稿,但更具体的情境是“班级读书会”,考生必须要明确文章的对象是同学,自己的身份是学生,场合是“读书会”的现场,写作时要突出现场感及对话意识,不能自说自话。全国新高考Ⅱ卷要求写的是电视节目的主持词,考生除了要兼顾“带你走近(地名)”这个主题之外,还要注意自己的身份是节目主持人,面对的是电视观众,也需要现场感和对话意识,语言既要庄重得体,也要通俗易懂;而且既要写出自己的感悟,也需要把观众“带到”自己创设的艺术情境当中。全国新高考Ⅰ卷的作文虽然没有要求写应用文,但它也有明显的情境意识。具体体现在它对“距离”与“联系”两个概念的界定上。它所说的“距离”并不是我们惯常的理解,而是指普通人在疫情之下的生活便利性,“拉开了距离”就是加大了不便。而“联系”也不能按照一般的意义去理解,它是指疫情之下各个社会角色用自己的方式来坚守职责,为社会和他人带来温暖,“密切了联系”就是增加了凝聚力。

(三)思维:辩证统一、角度多元,体现个性、见证品质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思维的发展与提升”,高考作文题在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可以说是“不遺余力”的。通过对材料进行内容、形式和情境方面的设定,题目可思考的维度更多,空间更开阔,更能体现考生的能力和个性。

全国Ⅰ卷让考生通过辩证的思维,在三个历史人物当中实现比较和选择。材料中的每个人物都有优缺点,后人的评价也各有则重,如何辩证地看待和权衡取舍,最终做出选择并讲清楚理由,考验的是考生思维的严谨性和灵活性。全国新高考Ⅰ卷虽然没有提供很多的思考角度,但它体现的是辩证法里“对立统一”思维,“距离”的远近与“联系”的疏密都不是绝对的,看似“远”的可以是“近”,看似“疏”的也可以是“密”,反之亦然。考生必须理解到这一点,才可以把握到题目的内涵,然后通过辩证统一的思维来进行分析,最后才能真正完成相关的写作任务。而全国新高考Ⅱ卷对“地名”的解说则侧重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从某个地名联想到自然风物、历史文化或者是个人的经历等等,这是一个由虚而实,或者由实而虚的过程,单纯地罗列素材是没办法完成任务的,需要有形象性和创造性的思维,从小细节中体现大主题。

二.反思与策略

把分属于“新”“旧”高考的三个作文题摆在一起,着重看的是三者的联系。它们之间既有变化也有传承,但不管如何,从最基本的层面上看,无论新旧,这些题目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都是全方位的。因此,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才是应对即将到来的“新高考”的根本且有效方法。根据个人的有限认识,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一)重积累:从历史积淀到文化素养,从现实素材到自己的内心

从古到今,“积累”都是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荀子在名篇《劝学》里就明确提出“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观点。以往的积累大多是强调素材的收集和整理,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记住了古今中外大量的典型素材,这对于考场的写作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在现今形势下,这种单一的积累方式是远远不够的。“新高考”作文对考生的考查是全方位的,因此积累的方式也应该是“立体”的。老师应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的流变及事件的前因后果,而不是单纯的只记住一件事情。对文化现象的思考也应放到历史的时空里去,对现实素材(时事)的分析也不能脱离历史、流于表面。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让学生明白,任何事件都不是孤立的,当它出现或被提及的时候就会跟“我”产生联系,所以对自身情感世界的挖掘和反思也是积累的一部分,它体现的是个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简单的来说,积累需要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记忆,需要清楚它们的具体语境和联系,更需要有读者自己独特的感悟。“新课标”里提及的“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以及“跨媒介阅读”等方式,其实就是这种“积累”的重要形式。

(二)善思考:需要常规化和系统化的思维训练

在高考场上,华丽的语言和严谨结构都只是表面功夫,真正体现能力的是独特而深刻的思维。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应引导和督促学生进行常规化、系统化的思维训练。

常规化的思维训练,其实就是抓住教学或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它既有固定性,也有随机性。比如说课前的演讲,或者课堂涉及的人物、事件、现象,又或者热门的时事等等,都可以成为大家思想碰撞、各抒己见的机会。而老师恰如其分的补充和点评,也能让学生的思想境界更为开阔,认识更有深度。

系统化的思维训练实际上就是写作思维指导课,一般的操作是按照常见的思维种类和特点,分类别、分步骤进行专题的写作训练。这样的训练能让学生对常见的思维方法有更清晰的认知,并逐步学会将其运用到日常的写作当中,最终形成习惯、练就能力。

(三)多实践:“请进来”和“走出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基本理念”第3点谈到“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是要求语文教学要与实践挂钩,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和机会,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多实践”的理念要真正落实到语文课堂或者说是作文教学的课堂,则需要做到“请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步骤。

1.请进来:设置情景进行课堂训练

高考题目的“情景化”已明确告诉我们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有多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特定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带着更具体的目标进行学习活动,并且遵循更清晰的路径来完成学习任务,最终的目的是养成能力。常规或不定期地把演讲、辩论、主持、发言、研讨和等活动引入课堂,既能丰富上课形式,也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够真正培养到学生的实践能力。

2.走出去:结合课堂知识进行实践活动

与“请进来”相对应的是“走出去”,意即把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本领运用到实践活动当中。比如,上面讲到在课堂中引入活动,那是零碎的实践,需要有总结和系统的指导。而真正要“走出课堂”,则是在总结经验之后举行系列的专题活动,让每个同学都能接受检验,验证自己对相关技能的掌握程度。所以,适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及举行演讲比赛、辩论会、研讨会等专题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才是实践的最终目的。

“语文學科核心素养”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在高考当中,它所包含的各方面能力要求必然是渗透到试卷的每一篇材料、每一道题,甚至是每一个知识点里面的。而作为最能检验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作文题,“分量”无疑是最重的。提高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或许有很多办法,但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重视积累、训练思维和加强实践,对作文水平一般的考生来说也不失为一条现实且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

[2]柯进、万玉凤、梁丹.十一道作文题折射语文教改新趋向[N].北京:中国教育报.2020年7月8日03版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积累提升
浅谈语文课堂语言的积累
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