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户外运动材料的结构性发展

2021-02-04朱瑾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户外活动轮胎领域

朱瑾

一、绪论

(一)问题提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于健康领域提出了如下要求“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然而,有专家指出“低结构材料能引发幼儿不断思考,主动地探究与学习。自然空间、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是幼儿户外自主游戏过程的重要特征。因此材料的机构性能极大程度地推动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发展,对幼儿发展方面有着常规室内自主游戏所不能赋予的作用与价值。”[ 林秀明.《挖掘低结构材料,丰富幼儿户外体育游戏》.超星·期刊,2016.22]

那么如何充分利用这两小时的时间,组织设计并且实施活动就显得尤为必要,而材料的运用作为活动安排的第一步, 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然而在现在的幼儿园中,很多教师对于低结构材料往往有一些错误的理解,一味提供给幼儿就可以任其发展,忽略了不同低结构材料之间利用方法以及利用效率的不同,因此进行此次比较研究,将有一定的教育价值。三种低结构材料在幼儿的户外活动中究竟产生什么影响,本文就此进行了探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范围非常广,本文仅限于三大经验领域进行探讨。

二、文献探讨

(一)大班户外活动的目标

大班户外活动一直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将户外活动定位在健康领域,这也是新入园的幼师在组织实施活动的时候经常将户外活动与体育活动画上等号的原因。但是,体育活动的目标领域多数指向“促进身体全面发展”、“锻炼幼儿手脑协调”、“加强幼儿的适应能力”等等,充其量会拓展到“彼此合作完成任务”、“克服恐惧”、“遵守集体活动的基本规则”等少部分社会领域,很少会有其他领域的目标设置。

然而在真正的幼儿园户外活动中,有经验的教师会尽可能的将目标分散在五大领域:如结合音乐开展户外体操的创编,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乐感,就将活动目标放眼于艺术与健康两大领域;又如传统的老狼老狼几点了,或者丢手绢,利用简单的低结构材料就将活动涉猎了语言、健康、音乐以及社会等多个领域;还有呼啦圈,这一低结构材料在日常一日活动中只是简单的个体体育活动,但是幼儿一旦掌握了呼啦圈的基本玩法,教师就可以引導幼儿两个人玩,多人合作一起玩,一个人玩呼啦圈可以定点转圈,用身体不同部位转圈,多人一同游戏就能展开相互争夺,交替转圈或者互相抛接等,幼儿多人游戏除了地面这一平面之外,又多出了位置站立的空间分布,上空传递的空间等等,呼啦圈也可以从静态动态多角度进行利用,丰富幼儿的游戏直接感受,拓展其经验领域内的基本积累。(二)大班户外活动的实施

大班户外活动的实施需要适当的教育行为的支持,教师的教育行为主要包括创设教育环境、设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在活动中与幼儿的互动三方面。在此着重讨论教师在引领幼儿提升材料的玩法中可以培养幼儿的素质,它要求教师做到随时观察幼儿对材料的实际操作经验水平和兴趣, 及时设计新目标, 在游戏过程中引领幼儿接受新目标, 并鼓励幼儿达到新目标, 感受成功的快乐。例如玩棍棒游戏, 教师从幼儿自发模仿孙悟空耍金箍棒的个人自由玩耍中, 引导幼儿用棍棒摆成天梯去做蹦跳直线游戏, 并进而引领跳折线; 双腿跳了单腿跳, 站着跳了蹲着跳;由近距离跳逐渐加大距离跳。在一系列的活动中, 不断拓展新的跳法, 在增加了趣味性的同时逐渐提高了动作难度, 加大了活动量, 增强了幼儿的体质。引领提升玩法使幼儿感到常玩常新, 在玩不够中保持了愉快的情绪, 从而全面开发了幼儿的素质潜能。[1]

综上所述,还需要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就户外活动的角度来说,值得注意的是幼儿在活动中的合作意识已经逐渐增强,能与同伴一起配合进行游戏,于是在活动安排的时候可以尽量布置一些需要幼儿合作才能够完成的任务,提高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大班幼儿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自律,规则对儿童来说还是外在的,因此,儿童在规则的实践方面还会表现出自我中心;大班幼儿动作灵活,控制能力明显增强,他们已经可以使用比较复杂的运动技巧进行活动,在户外活动中除却大型玩具都可以对大班幼儿开放以外,教师还可以有选择性的利用低结构材料架构相对开放的设施。

三、研究程序

(一)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标着重于以下两点:1.观察记录幼儿在轮胎、泡沫塑料板和沙水的户外活动中的具体表现,2.分析三中低结构材料对幼儿在三大领域产生的影响。通过多种研究方法,了解并且幼儿在使用低结构材料进行户外活动时,其经验领域的发展程度和情感体验。在户外活动时最有发展潜质以及有研究价值的,莫过于社会领域、健康领域以及科学领域,通过幼儿在这三大领域的经验积累差异,可以对三种不同的低结构材料在话外活动中的影响进行比较并得出结论。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以5—6岁的大班幼儿为主,我以本人所在的幼儿园的大班幼儿为观察对象。

(三)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简单的调查包括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师的教学日记、教师的课程自评或者互评等等,这是为了便于了解教师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使用该种类的低结构材料预设了怎样的教学目标以及关键性环节,同时掌握该种类低结构材料使用的重难点;调查还包括了向家长进行询问、与家长沟通交流,家长作为幼儿最主要的照顾者,可以最直观得感受到幼儿的变化,虽然变化的产生并非一定与本次户外活动有关,但是也可以作为一定的参考为结果的比较做出指导;最为必不可少的是针对幼儿调查以及试探性观察,要掌握幼儿的初始状态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同时可以参考教师所给的资料对幼儿的初始状况确立下大致的定位。

2.制定计划

根据试探性观察的结果,制定进一步的观察计划。

具体安排接下来的观察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明确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態等。

观察者还需要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根据研究需要,列出需要观察的户外活动,确定该活动所使用的低结构材料。着重选取此次比较分析中所涉及的低结构材料(轮胎、沙水、泡沫塑料垫),根据活动安排初步选择将要使用的观察表。

3.实施观察

在观察计划的基础上,研究者对每次或每段(几次同一性质上一内容的观察组成一段)观察提出具体提纲,以使对每一次观察的目的、任务和设计的低结构材料非常明确。观察提纲包括本次观察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是观察者在前一次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来。在本次的研究中我采用了时间取样,事件取样两种观察方式,这两种方式最利于观察材料使用的整体效果以及幼儿在活动前后的变化。设计表格见附录

(四)研究内容

1.户外活动中幼儿在轮胎游戏中的观察与记录

经过观察,某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通过轮胎与其他幼儿合作,竞赛,有很多的社会性交往行为;在滚轮胎的过程中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获得了锻炼;轮胎的操作难度相对于大班幼儿依然较高,即使是小型的轮胎依然很难让幼儿灵活滚动;轮胎的外形导致很多活动中的意外事故,易引起幼儿之间的争论;平放的轮胎比较稳定,可以在户外活动中充当一些其他作用,如轮胎的堆叠将轮胎作为了建构材料;一定数量的轮胎可以在组合之后成为大型游戏场所。

2.户外活动中幼儿在沙水游戏中的观察与记录

情境描述: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户外的沙坑旁边,组织幼儿围着沙坑进行沙水活动,水龙头就在沙坑旁边,幼儿可以用教师提供的小水杯盛水。

经过观察,沙水游戏在活动中依然保持传统的活动方式,作为一种基础的建构材料提供给幼儿使用;在沙坑中进行游戏的幼儿并没有主动与周围幼儿合作;而另一名幼儿通过模仿其他幼儿开始了游戏,然后因为搭建的物品有共同点所以开始了合作游戏;幼儿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大多数时间保持在平行游戏的状态,即便出现了共同挖坑这一行为但是并没有更多的交集,谈话很少而且拒绝其他游戏行为的介入,排除其它的干扰;幼儿在进行沙水游戏的时候开始了传统的建构,充分发展了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幼儿在经过了长时间的平行游戏后,发现了游戏的其他方式,于是在讨论过后达成共识,开始利用建构的成果展开游戏,锻炼了语言领域和社会领域。

3.户外活动中幼儿在泡沫塑料垫游戏中的观察与记录

经过观察,泡沫塑料垫很明显地作用就是作为障碍物进行户外体育活动;大班幼儿很熟练地进行泡沫塑料垫的使用,但是就是因为惯性思维,所以很少将其发挥其他的利用;教师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展开更多的活动,让幼儿掌握了更多的使用方式;部分幼儿在自行调整难度之后可以很顺利地进行游戏,但是幼儿很取巧地运用泡沫塑料垫本身完成了教师的游戏方式;泡沫塑料垫本身就是可以攀爬的稳定材料,通过一定的操作可以让幼儿安全的操作;材料数量不足的情况下,泡沫塑料垫轻便的特性有利于幼儿自行操作。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三种低结构材料的户外活动对幼儿三大领域发展的影响分析

1.对幼儿健康领域的影响分析

轮胎在户外活动中很典型地被使用在了健康领域,教师的活动目的一开始在于锻炼幼儿的大肌肉;轮胎本身就是一个圆形的外观,因此才能让幼儿方便的滚动,不然大而沉的轮胎即便大班幼儿也很难使用,整个搬运的过程就是一个锻炼幼儿力量和身体平衡能力的过程,轮胎作为幼儿滚动操作的材料,很适合锻炼大班幼儿的身体协调和平衡;与轮胎相比较,泡沫塑料垫虽然都可以进行搬运摆放,作为障碍物,但是两者之间外形的不同、重量的差异很容易将游戏的重难点往两个方向发展,泡沫塑料并没有锻炼耐力的发展,但在摆放之中其轻便的特性利于其构成一定高度,有助于跑跳和支撑等动作的训练;与这两种相对大型的材料对比,沙水材料则更强调幼儿小肌肉的锻炼,在堆叠砂砾和用水浇灌的过程中可以将幼儿的手部抓握能力强化;砂砾甚至可以用手指进行操作,让幼儿的手指运动更加精确。

2.对幼儿社会领域的影响分析

轮胎这一材料的特点就是又大又重,是一个幼儿单独很难使用的材料,布置在户外活动中很容易就引发了幼儿的合作行为,幼儿如果要将大量轮胎堆叠,必然需要多人配合一起摆放,且轮胎的数量有限,幼儿为了利用轮胎也必然会产生分享或者争夺,这些过程都是社会行为发展的契机;泡沫塑料垫在这方面与轮胎有略微差别,它可以让幼儿自己随意拿取,幼儿也可以独自拿取多个进行建构,并没有合作的契机;沙水活动很难摆脱传统的游戏模式,由于沙水这一材料很容易就会弄脏双手,所以沙水游戏在户外活动展开的过程中不可能并列拓展出其他游戏,于是大量的幼儿集中在一起游戏,为共同游戏创造了机会;但是沙水游戏本身材料非常充足且容易操作,大班幼儿即便不合作也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游戏,游戏的自由度非常大;于是游戏对社会领域的发展很微妙的变成了展现幼儿自身社会能力的平台:善于交往的幼儿争取与他人合作或者起着领导榜样的作用,而社会能力略差的孩子会紧跟其后模仿,再次之则会完全演变成独自游戏;沙水游戏创造的合作机会在于幼儿合作搭建,如果进行的沙水活动并没有具体目的,在没有教师引导的前提下很难让其他幼儿介入;一旦有了成型的建构,幼儿会彼此吸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各自的成果自由组合。

3.三种材料在科学领域的比较

(1)轮胎

轮胎一旦平放在地成为了一个极为稳定的材料,而且橡胶的材质很安全,让幼儿操作的可能性极高,能让幼儿产生摆放的兴趣,促进了幼儿科学领域的发展;唯一值得注意的是轮胎堆叠之后的安全性因为幼儿是操作者而产生了降低,轮胎中空的特性既是乐趣的来源也是安全的隐患,对幼儿科学领域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定;

(2)泡沫塑料板

泡沫塑料垫同轮胎同样是一种建构材料,且操作的安全性更高,幼儿摆放的自由度也更大,更能促进幼儿科学性的发展,但是其形状有限,也会对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加上了范围;泡沫塑料垫类似于室内的乐高积木,可以在室内的活动中完成的操作都可以在泡沫塑料垫这个材料本身进行体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经验对游戏的模式进行改动,幼儿完成反复练习这个操作,巩固科学领域的已有经验;

(3)沙水

沙水材料的自由度注定其在科学领域可以完美利用与各种搭建,沙水的定型极其简單,幼儿可以让自己的想象力完全具象化,在利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沙水材料做各种处理,使科学领域获得极大的发展。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不同低结构材料虽然都拥有低结构材料的特性,但是由于游戏的方式不同会有很大的差异:而作为低结构材料,沙水、轮胎、泡沫塑料垫三者都有各自的优劣,锻炼的幼儿大小肌肉也不同,促进的健康领域也不同,通过交流进行搭建以及通过想象力完成搭建就发展了健康、社会、科学不同方面的领域;同样低结构材料的安全性也是户外活动的一大要点,三种低结构材料毋庸置疑有很大的差异;幼儿的游戏体验也会因为材料的操作难度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沙水活动很难有难度的差异,幼儿的情绪也比较平静,而能够有难易跨度的轮胎和泡沫塑料也会造成幼儿情绪的波动,借此发展社会领域不失为一大教育策略;而且这两者在数量方面的设置也会让幼儿产生社交行为和探究行为,但沙水活动就不具备这样的特点;探究行为在低结构材料的利用中经常出现,轮胎本身具有的操作难度让幼儿更容易产生思考和探究,泡沫塑料垫也相同,但是同样沙水活动操作简单,更容易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象。

参考文献:

[1]贾秀春.从提供户外活动材料着手促进幼儿持续渐进发展.学前教育研究,2007,9:36-38

[2]林秀明.挖掘低结构材料,丰富幼儿户外体育游戏.学苑教育,2016,22:12-13

[3] 陈文洁.小圈圈,大学问——浅谈中班户外体育活动中呼啦圈的投放与幼儿运用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中),2015,(第22期).

[4]戴应萍.走近玩沙活动,搭建大班幼儿合作游戏的桥梁[J].科技展望,2015,(第9期).

[5]朱芳芳.如何在玩沙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第4期).

[6]余昳丽.废旧轮胎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的实验研究[J].教师(上),2016,(第9期).

[7]席伟伟.幼儿园大班户外活动的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5,(第22期).

[8]杨佳红,刘志清.大班区域活动低结构材料的投放与指导[J].山东教育,2015,(第17期).

[9]《上海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10]《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猜你喜欢

户外活动轮胎领域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研究
浅谈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实践探究
户外活动开始啦
“蜂窝”住进轮胎里
大轮胎,玩起来
2018年热门领域趋势展望
暴走的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