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研究过程 探索数之规律

2021-02-04谭又英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项数公比通项

谭又英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本文以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五》第二章《数列》教学为例,探讨如何更好地探索数的规律。

一、用数学眼光看问题,抽象数之“一般性”

数学的眼光就是要把现实世界中与数学有关的东西抽象到数学内部,需要忽略事物一些表面的、特殊的、非本质的性质,通过细致地观察,寻求规律,将其共性剥离出来,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

例如:已知数列[an]的前几项,写出下面数列的通项公式。

(1)[34],[23],[712],[12]...

(2)0.3,0.33,0.333,0.3333...

出示题目后,教师说:“由数列的前几项写通项公式,关键是要找出每一项与其项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这就需要大家仔细观察,从数的结构、形式、变化趋势等方面将共同规律抽象出来。”一名学生说:“(1)中前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减少‘1,但是第三、第四项不是这个规律。”另一名学生说:“整个分数值是越来越小的,如果将第四项写成[612],那就是在第三项的基础上分子减少‘1,我认为可以将四个数通分之后再作比较。”

教师将学生提出的思路板书如下:

项数[n]:1      2       3      4

↓     ↓      ↓     ↓

项[an]: [912]    [812]     [712]    [612]

板书后,学生马上发现规律:每一项的分子与对应项数之和为10,通项公式为[an]=[10-n12]。

接着,教师出示第二道例题:某地区为防洪抗旱大面积植树造林, 如下图, 在区域[(x,y)x≥0,y≥0]内植树,第1棵树在点[A1](0,1),第2棵树在点[B1](1,1),第3棵树在点[C1](1,0),第4棵树在点[C2](2,0),按照图中箭头方向,每隔一个单位长度种一棵树,第2020棵树所在的点的坐标是         。

在完成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学习之后,教师提出上面的问题让学生解决。一部分学生很快计算出正确结果,还有部分学生完全没有头绪。教师请已经完成的学生讲解自己的思路,一名学生说:“按照树的种植位置的规律,可以放在一个个“正方形”中来考虑,第一个正方形上有三棵树,第二个正方形上有5棵树,第三个正方形上有7棵树……以此类推,根据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找出和最靠近2020的[n]值,确定这棵树的位置,然后写坐标。”教师肯定了该学生的观点:“根据树的种植位置找规律,很容易结合等差数列进行求解,我们一起尝试计算。”

第1个正方形  第2个正方形  第3个正方形  第[n]个正方形

↓        ↓        ↓          ↓

3棵树        5棵树       7棵树        2[n]+1棵树

前[n]个正方形共种植树的棵数为3+5+7+……+([2n]+1)=[n(3+2n+1)2]=[n(n+2)],而44×46=2024,可知前44个正方形共种植树木2024棵。由种植方向得出第2024棵树在[y]轴上,其点的坐标为(0,44),往回数四个点,即第2020棵树的坐标为(4,44)。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前面的探究我們发现,树在种植排列时很有规律,我们要写出某棵树所在点的坐标,往往会借助坐标轴上的点变动得到。大家观察落在坐标轴上‘树的棵数与其所在点的坐标关系,能否发现什么?”学生很快发现这样的规律:第4、16、36棵树在[x]轴上,它们的坐标分别为(2,0),(4,0),(6,0);第1、9、25棵树在[y]轴上,坐标分别为(0,1),(0,3),(0,5)。由[452=2025]类推可知,第2025棵树在[y]轴上,其坐标为(0,45),往回数五个点,即第2020棵树的坐标为(4,44)。

二、用数学思维想问题,推理数之“严谨性”

“逻辑推理”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法,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证。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概念、公理、定理出发,通过严谨的推导,方可获得正确的结论。

例如: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1]=1,[an+1]=[13Sn],求[an]。这是数列中的高频考点,考查[Sn]与[an]的关系,[an=S1,n=1Sn-Sn-1],[n≥2]。学生对这一类题目的解法很熟悉,可以顺利解答。

当[n=1]时,[a2=13a1=13]

当[n≥2]时,由[an+1=13Snan=13Sn-1]作差可得[an+1]-[an]=[13an],即[an+1]=[43an]。

而看到[an+1]=[43an]时,学生就顾不上多想了,立即判定[an]是以[4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然后求出其通项公式。这样不严谨的结论会得出错误答案,解题中学生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Sn]与[an]的关系在运用时原本就是分类处理,所以[an+1]=[43an]的关系只能适用于[n≥2]时,还需要补充考虑[n=1]时,[a2]与[a1]的关系。由[a2=13a1=13]可知,数列[an]的第二项与第一项并不满足比值为[43],由等比数列的定义,就不能下结论说[an]是以[4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接上述过程,正确规范的后部分解答应该是这样的:

当[n≥2]时,[an+1]=[43an];且[a2=13a1=13]不满足上式;故[n≥2]时,[an=13·43n-2];

综上[an=1,n=113·43n-2,n≥2。]

三、用数学语言答问题,建模数之“广泛性”

数学的语言就是模型,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从错综复杂的现实背景中抽象出本质的关系,并用数学符号和数学语言表达。

对于第一道例题中(2)的数字,学生很容易发现它们的规律——依次在小数点后多添加一个“3”。但是,如何通过一个式子正确表达第[n]项[an]与项数[n]之间的对应关系,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呢?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转化,逐层递进,让他们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转化一(小数化整):3,33,333,3333...

转化二(简化倍数):1,11,111,1111...

转化三(体现位数变化):1,10,100,1000...

转化四(相关数的表示):9,99,999,9999...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无论是整数还是小数,依次添加一个数字的变化本质是“数位的变化”,只要掌握了“转化三”中数列通项公式的写法,再进行倍数及和差等运算,这一类题目就迎刃而解。由1=[100]、10=[101]、100=[102]、1000=[103]可知“转化三”中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10n-1]。于是可得:

转化四:[an]=[10n-1]

转化二:[an]=[19(][10n-1])

转化一:[an]=[39(][10n-1])

所以,数列0.3,0.33,0.333,0.3333……的通項公式为[an]=[39(][1-][10-n])。

(作者单位:洪湖市文泉中学)

责任编辑  张敏

猜你喜欢

项数公比通项
数列通项与求和
n分奇偶时,如何求数列的通项
巧求等差数列的通项
求数列通项课教学实录及思考
数列核心考点测试卷B 参考答案
全国名校数列测试题(B卷)答案与提示
一个不等式的推广
数列基础训练A 卷参考答案
全国名校等比数列测试题(A卷)答案与提示
论高次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