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五维设计”浅探
2021-02-04张新华赵祥礼
张新华 赵祥礼
“五维设计”是基于班级授课的教学形式,从学情、学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五个维度指导教学设计的教学观。“五维设计”主张:在影响语文课的五大维度中,学情和学科决定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设计。它突破了传统备课以“备教材”“备教法”为主的藩篱,将“备学情”“备学科”提升到空前高度,并贯穿到“备目标”“备内容”“备策略”三个环节中。
一、学情立场和学科立场的确定
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凡是学生自己能够弄懂的,不需要教;学生通过教师教也弄不懂的,不必要教;學生自己弄不懂,必须在教师指导或学生合作下才能弄懂的,才值得教。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原有知识、认知能力、思维模式、迁移难易度等多角度发现真实的学情。学情分析的途径:一是预估,二是前测。预估对共性学情了解比较有效,但很难真实了解某个班、某个学生特定的个性化学情。前测的好处在于教师可以运用判断、选择题和网络工具快速收集全班认知困难大数据(分布及程度),快速确定教学重点和非重点,实现学情展示的精准化和即时化。
语文学科以汉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为根本任务,语文教师要有清醒而坚定的学科意识,坚守“正语文”,减少“泛语文”,杜绝“非语文”。基于这一立场,教师可以开列语文核心素养清单,如词语意思的理解、语意差异的推敲、核心语意的把握、表述形式的感知、语意逻辑的分析、观点材料的融合、核心话题的展开、篇章结构的构思等。此外,汉语交际活动也会培养出“汉语情怀”:认同汉语、热爱汉语。这是语文学科独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语文学科立场的应有之义。
二、教学目标设计必须切合学情和学科立场
语文课教学目标需切合学情,无论课堂容量还是难度,都要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相适应。请看《背影》的目标设计: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本文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②揣摩本文朴实而简洁的语言,感悟文字中蕴涵的父子深情;③联系自身生活经历写一写父亲的背影。这三个目标在两个课时之内几乎覆盖了《背影》一文的所有可教学点,容量过大。再如七年级《咏雪》的教学目标:①记住“内集、俄而、骤、差、拟、若、因”等词的意义和用法;②学习文言文翻译方法,能翻译全文;③背诵课文。这些目标对七年级学生而言,显然稍低了些,如果增加一条“评价故事中两个描写雪的比喻句的优劣,说一说你的理由”则可更突出学科立场。
语文课教学目标需坚守语文学科立场,体现语文课的学科特点。某特级教师对朱自清《背影》解读为“生之背,死之影”,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批评者直言该课上的不是语文课,而是哲学课,或者是美学课,或者是生命教育课。显然,这种教学目标的设计远远超出了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另外,我们要努力将语文课程总目标分解并落实到每一个课时。比如,初中阅读目标“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就可以分解到多个阅读课时中:像低年级课文《春》,可设计浅易目标——找出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句子,说出它们表现了春天的什么特点,蕴含着作者的什么情感;而高年级课文《公输》,可设计难度较大的目标——找出文章中运用类比论证的段落,说出类比的对象、类比的结论、类比的效果以及在类比中所包含的墨子的情感态度等。
三、教学内容设计要切合学生最近发展区
教学内容要适应并切合学生最近发展区,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敢于舍弃。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教师要相信:有些内容,学生可以无师自通;有些内容,学生可以触类旁通。讲课的艺术在于少讲和不讲,只有把“少讲什么”“不讲什么”这两个问题研究透了,“讲什么”才会清晰地凸显出来,教师才能把宝贵的课堂时间集中用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
其次,提供梯子。当学生理解不准确、感受不到位、表述不全面时,教师要提供合适的梯子,根据学生认知实际给予点拨和引导。比如讲授苏轼《定风波》词中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时,教师就要想办法给学生提供梯子——“风雨”“晴”既可分别指不同的天气状况,更分别指作者遭受的人生坎坷和内心的达观。
最后,重新建构。理解和迁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它贯穿了学生“生惑——解惑”“出错——纠错”“生疏——熟练”的过程,这些过程应该来源于课堂上的真实学情。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内容的设计少不了教师对学情的全面把握,班级不同,学生不同,课堂建构的面貌也完全不同。很多名师将集体限时练习、快速反馈效果、围观纠错深挖、错题变式再测作为核心教学内容,就是依据学情二次开发教学内容的典型例子。
教学内容要彰显语文课语言学习的特点。一要避免活动泛滥,以表演代阅读,把语文课上成一般性的活动课。比如教学《吾家有女初长成》时,一名教师设计了一台“实话实说”节目,但师生现场交流的内容与文本理解基本没有联系。二要避免文化泛滥,脱离文本无限延伸文化,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文化课。比如教《韩非子·郑人买履》时,有教师把韩非子的政治主张和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大背景给学生剖析开来,不在文本本身花时间,于是,文化成了终极目的,文本只是个可有可无的由头。三要避免空壳设计。有些教师喜欢设计一些非预设化活动,比如“百家讲坛”,但对语文任务和活动任务的要求、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准备等缺少全面的设计,学生要么消极参与而冷场,要么太过热闹而无法控制。
四、教学策略设计贵在“适当、适用、适合”
教学策略主要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评价,必须与其运用联系起来,与具体的教学情境、教学现场联系起来,贵在“适当、适用、适合”,而不能盲目追求“新潮、前卫、高端”,原因有二。
一是学情的制约因素。讲授法在听课专注、纪律较好的班级可以大显身手,那些专注听讲、善于深度思考的学生能够从老师的“讲”中受益;讨论法和合作学习更适合于素质较高、参与度高、自我控制力强的学生群体,否则,小组讨论合作就会沦为部分学生的群体闲聊或者个别学生的独角展示;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快捷特点,但无法捕捉学情变化,难以及时掌控学情,影响课堂生成;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自觉性、自制力有严格要求,如何依据学情提升学习管控度、师生互动性则是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设计中要解决的大问题。
二是学科的制约因素。语文学科特点对教学策略的选用有很大影响。比如,朗读教学法应该是最纯正的语文教学法,因为朗读是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的最直接途径,学科特质使之具有崇高地位。再如,形象化、直观化的多媒体手段并不能完全解决文学表现问题,文人笔下的“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敷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的“东家之子”,我们就很难用文字之外的手段去表现,只能让学生在想象中体味“伊人”风采。如果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是以牺牲学生想象为代价,对语文学科绝不是好事。
(作者单位:武汉市洪山中学)
如果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要回答“怎么教”的问题,那么,学情和学科特点则负责回答“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武汉市洪山中学基于学情和学科特点确立的“五维设计”教学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