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2S2O3改性Cu-BTC吸附二甲基二硫醚性能研究
2021-02-04赵毅赵德银王丹孙辉
赵毅,赵德银,王丹,孙辉
(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3.华东理工大学 化工学院 石油加工研究所,上海 200237)
原油劣质化导致轻质石油产品中的硫含量增加,需有效脱硫,以消除对下游加工过程及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1-2]。常用的脱硫方法有加氢[3-4]、萃取[5-7]、氧化[8-10]、生物法[11]、吸附[12-13]等。吸附脱硫是最具应用前景的深度脱硫技术之一。常用的吸附剂包括分子筛[14-17]、碳基材料[18-20]、金属有机骨架[21-23]等。研究表明,Cu-BTC材料对不同类型有机硫化物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且可通过改性进一步提升吸附脱硫性能[24-28]。
本文采用Na2S2O3为还原剂对Cu-BTC材料进行还原改性,研究模型化合物二甲基二硫醚(DMDS)在改性材料的吸附性能,为吸附脱硫材料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与仪器
1,3,5-苯三甲酸(H3BTC2)、N,N-二甲基甲酰胺(DMF)、Cu(NO3)2·3H2O、Na2S2O3·5H2O、无水乙醇、正己烷、二甲基二硫醚(DMDS)均为分析纯。
GC-9560型气相色谱仪;D8 Advance型X射线衍射仪;NOVA NanoSEM 450型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1.2 M-Cu-BTC的制备
1.2.1 Cu-BTC的制备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Cu-BTC[28]。按摩尔比称取H3BTC2约6 mmol,在强烈搅拌下溶于DMF(约20 mL)和无水乙醇(约20 mL)的混合液中,得到溶液(I)。将Cu(NO3)2·3H2O(约 12 mmol)溶于去离子水(约20 mL)中,得到溶液(II)。将溶液(I)与溶液(II)混合,超声处理约 10 min。将溶液转移至带有聚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在85 ℃下恒温反应一定时间后取出,冷至室温。用无水乙醇离心洗涤不少于3次,干燥,得到Cu-BTC。
1.2.2 M-Cu-BTC的制备 称取一定质量的Na2S2O3·5H2O溶解于无水乙醇和水体积配比为 1∶1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Cu-BTC,超声10 min。将混合物放入不锈钢晶化釜中,在85 ℃下恒温反应24 h。取出,冷却至室温。用无水乙醇洗涤不少于3次,干燥,得到改性Cu-BTC,记为M-Cu-BTC。
1.3 测试与表征
1.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吸附剂的晶型结构进行分析表征。管电压 40 kV,管电流450 mA,扫描角范围为2θ=5~75°,扫描速率5 (°)/min,步长为0.02 (°)/s。
1.3.2 扫描电镜(SEM)分析 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晶体表面形貌进行分析表征。加速电压3.0 kV,电子束流100 nA。分析前样品均经镀铂处理。
1.4 吸附性能评价
1.4.1 静态吸附 一定温度下,在50 mL具塞磨口锥形瓶中加入约20 g含一定浓度DMDS的正己烷模拟油,按照剂油比1∶100加入约0.2 g吸附材料,封口。将具塞磨口锥形瓶置于恒温水浴中振荡,间隔一定时间取样,采用气相色谱仪(FPD检测器,毛细管色谱柱,固定相为OV-101)分析DMDS的浓度,根据式(1)计算吸附量(Q)。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通过改变初始模拟油中DMDS含量,得到不同浓度下的吸附量;改变吸附温度,得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
Q=(C0-Ct)/m×M×10-3
(1)
式中Q——平衡吸附量,mg/g;
C0,Ct——吸附前后模拟油中的DMDS浓度,mg/g;
m——吸附剂质量,g;
M——模拟油质量,g。
1.4.2 动态吸附实验 动态连续吸附实验采用自制固定床吸附器,吸附柱内径为10 mm,高度为 300 mm,吸附剂装填高度100 mm,两端分别填充约30 mm石英砂,由恒压平流泵将DMDS浓度约为 6 500 mg/kg 的正己烷模拟油泵入吸附柱顶部,采用循环水浴控制吸附柱温度恒定在298 K,进料体积空速为0.8 h-1。每隔一定时间取样经气相色谱分析流出物中DMDS浓度,直至与原料相同时结束实验,进而得到DMDS在不同Cu-BTC材料床层上吸附穿透曲线。
2 结果与讨论
2.1 改性前后Cu-BTC的分析表征
2.1.1 SEM表征 图1为Cu-BTC改性前后的SEM照片。
图1 改性前Cu-BTC和改性后M-Cu-BTC的SEM照片Fig.1 SEM images of Cu-BTC and M-Cu-BTC samples
由图1可知,改性前Cu-BTC呈现出完好的八面体晶体形貌,晶体颗粒尺寸在15~20 μm。经Na2S2O3还原改性后M-Cu-BTC同样呈现八面体的晶体结构,但晶体表面变粗糙,出现大量纳米级孔洞及沟槽,且表面覆盖大量屑状物。
2.1.2 XRD表征 改性前后样品的XRD谱图见图2。
由图2可知,改性前Cu-BTC显示出了该晶体结构的典型XRD谱图(JCPDS卡号:00-062-1183),与文献中报道的结果一致[29]。改性M-Cu-BTC呈现了与改性前样品基本一致的特征衍射峰,但不同衍射峰的相对强度有所变化,预示了Na2S2O3还原改性过程中Cu-BTC晶体结构的变化。
图2 改性前Cu-BTC和改性后M-Cu-BTC的XRD谱图Fig.2 XRD patterns of Cu-BTC and M-Cu-BTC samples
2.2 DMDS在M-Cu-BTC上的吸附等温线
不同温度条件下,DMDS在改性样品M-Cu-BTC上的吸附等温线见图3。
图3 DMDS在M-Cu-BTC上的吸附等温线Fig.3 Adsorption isotherms for DMDS on M-Cu-BTC
由图3可知,随着DMDS浓度的增加,吸附量逐渐增大,温度越低,相同浓度下的吸附量越大。
采用Freundlich经验模型对吸附等温线数据进行拟合,并计算吸附热力学参数,结果见图4和表1。
图4 Freundlich模型拟合曲线Fig.4 Fitting results using Freundlich model
表1 不同温度下吸附等温线的Freundlich模型拟合参数Table 1 Freundlich fitting parameters of adsorptionisotherms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qe=K0Ce1/n
(2)
(3)
其中,K0为Freundlich吸附平衡常数,K0值越大,吸附剂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n为经验常数,n越大,表明吸附作用越强。
由图4和表1可知,模型拟合效果较好。不同温度下的常数(n)均大于1,表明此吸附为优惠型吸附。当吸附温度由288 K增加至308 K时,模型参数n和K0分别由3.3和4.41 mg/g减小至2.9和 3.58 mg/g,即低温更利于DMDS在M-Cu-BTC上吸附。
2.3 吸附热力学参数
根据Gibbs和Van’t Hoff方程,由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0)即可求取吸附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变(ΔG)、焓变(ΔH)和熵变(ΔS)。
ΔG=-RTlnK0
(4)
(5)
(6)
其中,R为理想气体常数,8.314 J/(mol·K);T为吸附温度,K。
根据拟合结果及热力学关系式得到的DMDS在M-Cu-BTC上吸附的热力学参数见表2。
由表2可知,在288~308 K的温度范围内,DMDS在M-Cu-BTC上吸附的吉布斯自由能ΔG在-11.85~-12.14 kJ/mol,ΔH为-7.72 kJ/mol,表明M-Cu-BTC吸附DMDS的过程是一个热力学自发的放热过程。
表2 DMDS在M-Cu-BTC上吸附的热力学参数Table 2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for DMDSadsorption on M-Cu-BTC
2.4 DMDS在Cu-BTC和M-Cu-BTC床层上的动态吸附性能
DMDS在改性前Cu-BTC和改性M-Cu-BTC上的吸附穿透曲线见图5。
图5 DMDS在Cu-BTC和M-Cu-BTC固定床上的吸附穿透曲线Fig.5 Adsorption breakthrough curves of DMDS onfixed-bed with Cu-BTC or M-Cu-BTC
由图5可知,吸附穿透曲线均为典型的S型。在床层穿透前的吸附初始阶段,吸附流出样品中DMDS含量可由原料的6 500 mg/kg降至0(低于FPD检测限),表明改性前后两个样品对DMDS均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吸附能力。当吸附达到一定时间后,床层开始穿透,吸附流出样品中DMDS浓度迅速增加,并最终达到与进料初始浓度相同的水平,床层达到吸附饱和。对比改性前后两个样品的吸附穿透曲线可以看出,DMDS在改性后M-Cu-BTC床层上吸附达穿透所需的时间更长,即改性M-Cu-BTC具有更优异的吸附性能。
采用式(7)所示的Thomas模型对吸附穿透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见表3。
(7)
式中 KTh——托马斯速率常数,mL/(min·mg);
q0——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动态饱和吸附量,mg/g;
υ——进料流速,mL/min;
t——吸附时间,min;
c0——吸附进料中DMDS浓度,mg/kg;
ct——吸附t时刻流出样品中DMDS的浓度,mg/kg;
m——吸附柱中吸附剂的装填量,g;
t1、t2——吸附穿透和达饱和的时间,min。
规定流出样品中DMDS浓度达初始进料浓度的5%和95%时的时间分别为吸附穿透时间和吸附饱和时间。
表3 吸附穿透曲线的Thomas模型拟合结果Table 3 Thomas model parameters for adsorptionbreakthrough curves
由表3可知,拟合DMDS在改性前后两个样品上的吸附穿透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表明拟合效果较好。298 K下,DMDS在M-Cu-BTC上的动态饱和吸附量(q0)为317.16 mg/g,托马斯速率常数(KTh)为0.018 mL/(min·mg);相同吸附条件下,DMDS在Cu-BTC上的q0为220.91 mg/g,KTh为0.015 mL/(min·mg)。DMDS在改性M-Cu-BTC吸附剂床层上的动态饱和吸附量是改性前Cu-BTC的1.44倍,且速率常数更大,表明Na2S2O3还原改性可显著提高Cu-BTC的吸附脱硫性能。吸附量的增加主要归功于还原改性后Cu-BTC结构中的部分二价Cu(II)被还原为一价Cu(I),增强了Cu-BTC结构与DMDS分子间相互作用[27],因此表现出更好的吸附性能。
3 结论
(1)DMDS在M-Cu-BTC上的吸附等温线可以用Freundlich模型较好拟合,当吸附温度由288 K增至308 K时,模型参数n和K0分别由3.3和 4.41 mg/g 减小至2.9和3.58 mg/g,低温更利于DMDS在M-Cu-BTC上吸附。
(2)在288~308 K的温度范围内,DMDS在 M-Cu-BTC 上吸附的吉布斯自由能ΔG在-11.85~-12.14 kJ/mol,ΔH为-7.72 kJ/mol,M-Cu-BTC吸附DMDS的过程为热力学自发的放热过程。
(3)298 K时,DMDS在M-Cu-BTC床层上的动态饱和吸附量(q0)为317.16 mg/g,是改性前 Cu-BTC 的1.44倍,Thomas速率常数(KTh)为 0.018 mL/(min·mg),高于在Cu-BTC床层上的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