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食管心房调搏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诱发因素分析

2021-02-04陈辉楚咏晗康锐杨丽红徐金义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文氏不应期径路

陈辉 楚咏晗 康锐 杨丽红 徐金义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患者常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即突发突止的规律性快速心动过速,感到心悸、头晕;体表心电图可提示诊断,但往往难以确诊。患者发生AVNRT的机制是房室结两条径路的传导关系适当。经食管心房调搏(transesophageal atrial pacing,TEAP)作为一项安全、无创的心脏电生理检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对诱发、终止及诊断心动过速类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在TEAP检查过程中利用测量结果预测诱发AVNRT的可能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主要研究TEAP检查中诱发AVNRT的临床因素,但不包括心腔内电生理检查。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6至2018年在信阳市中心医院行TEAP检查的16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57例,女106例。心内电生理检查均可诱发AVNRT。所有患者都有发作性心悸病史,排除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食管疾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器质性心脏病以及该检查专家共识[2]中明确的禁忌证。由专业医师行TEAP检查,共诱发出92例AVNRT(观察组);未诱发出AVNRT或其他心律失常71例(对照组),其中32例采用程序心房刺激法(S1S2法),心房期前刺激递减10 ms时S2R间期跳跃延长>60 ms。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电生理数据都在相同的基础起搏间期下测量,具有可比性。

1.2 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方法

TEAP检查时所有患者都处于禁食状态或至少饭后2 h以上,并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4个半衰期);询问病史,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使用DF-5A型心脏电生理刺激仪及同步12导联心电图工作站系统(苏州市东方电子仪器厂生产)。首先,记录12导联心电图,全程在心电监护下操作,食管电极为7F四极导管,经鼻孔缓慢插入导管至食管;当插至会厌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避免因误入气管而引起呛咳,减少刺激,深度距鼻孔(40±5)cm,观察食管心电图的同时调整电极深度,直至心电图P波出现正负双向心房波且振幅最大时固定导管;然后,同步记录体表12导联心电图和食管心电图,经食管电极起搏测定阈值,基础起搏间期S1S1间期设为600 ms,初始S1S2间期的设置要保证第1个S2刺激后冲动经房室结快径路下传,一般从500~550 ms开始心房期前刺激递减10 ms,直至房室结或心房有效不应期。测量基础起搏间期时PR间期,在程序心房S1S2刺激或频率递增S1S1刺激时测量最长的SR间期(SR延长间期),使用S1S2法测量房室结有效不应期。采用S1S1刺激法,测量房室文氏传导时最长的S1S1间期(文氏周期),并测量和记录诱发频率,终止心动过速。

1.3 经食管心房调搏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判断标准

所有AVNRT患者均为慢快型,心动过速持续时间>30 s,食管导联RP′间期<70 ms。体表心电图P′波可与QRS波群融合,部分在V1导联可表现为r′波,在Ⅱ、Ⅲ、aVF导联可形成假性s波。

1.4 观察指标

将基础起搏间期S1S1间期设为600 ms,测量下述参数:① 基础起搏间期时的PR间期;② 在程序心房S1S2刺激或频率递增S1S1刺激时,最长的SR间期(SR延长间期);③ 房室文氏传导时最长的S1S1间期(文氏周期);④ 房室结有效不应期。记录性别、年龄等数据。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单因素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PR间期、SR延长间期、文氏周期、房室结有效不应期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2.2 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多因素分析结果

基于以上单因素分析结果,筛查出5个诱发AVNRT的可疑影响因素,即性别、PR间期、SR延长间期、文氏周期、房室结有效不应期。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得出:性别是诱发AVNRT的独立影响因素(OR=0.252,P=0.030),男性诱发AVNRT的可能性仅为女性的25.2%;SR延长间期是诱发AVNRT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52,P<0.01),SR间期每延长1 ms,诱发AVNRT的概率升高0.052%;文氏周期是诱发AVNRT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38,P<0.01),文氏周期每增加1 ms,诱发AVNRT的概率下降6.2%。而PR间期和房室结有效不应期均不是诱发AVNRT的独立影响因素(P=0.529,0.201)。见表2。

表2 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2.3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诱发的预测准确率

经二元Logistic回归进一步得出:在实际未诱发AVNRT的对照组中,使用上述方法预测不会诱发AVNRT者62例,预测准确率87.3%(62/71);在实际诱发AVNRT的观察组中,使用上述方法预测会诱发AVNRT者89例,预测准确率96.7%(89/92);总百分比92.6%[(62+89)/(71+92)]。见表3。选择性别、SR延长间期和文氏周期这3个因素对患者诱发AVNRT进行预测,准确率较高,意味着以上运算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表3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诱发的预测准确率

3 讨论

随着心房期前刺激逐渐缩短,SR间期逐渐延长,有房室结双径路表现的患者通常在关键的S1S2配对间期时显示SR间期突然延长(跳跃现象),其典型表现为心房S1S2刺激时S1S2偶联间期缩短10 ms,S2R间期跳跃延长>60 ms[2]。然而,在常规检查中,仍有许多患者有AVNRT发作但未见S2R间期跳跃延长。约30%的AVNRT患者在电生理检查中可出现连续的传导曲线,随后证实为房室结双径路[3]。重要的是,房室结双径路现象是正常的房室结电生理学特征,很多人存在房室结双径路现象而未发生折返性心动过速,这可能与折返需要同时满足多个条件有关。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AVNRT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反映了这类心律失常的特点之一。田少华等[4]认为,性激素使房室结的电生理特性发生改变。Suenari等[5]发现,自主神经张力随月经周期变化,女性绝经前后房室结传导发生变化,绝经前组AH间期(希氏束电图最早心房波至H波起点)、慢径路前传不应期、慢径路逆传不应期、心房不应期明显缩短,且更易诱发AVNRT。结合目前证据,除手术外,加强对绝经前女性的急性雌激素管理,也是控制AVNRT发作的治疗方式之一[4],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仍有待研究。本研究结果也表明,性别是诱发AVNRT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更易诱发AVNRT。

AVNRT的机制为折返,临床上大多由房性早搏或心房期前刺激所诱发。心房起搏可诱发AVNRT,与足够的房室传导延迟有关。当快径路发生前向传导阻滞时,传导向慢径路转移。心房刺激前向传导在快径路发生阻滞,先沿慢径路下传,再沿快径路逆向上传。只有当慢径路足够慢、待快径路逆传恢复时,才可能产生折返。这个关键的SR延长间期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基础起搏周期、自主神经张力或给药情况的改变而改变,一般为360~440 ms,反映房室结有效不应期和文氏周期的变化。快速心房S1S1刺激时,SR间期可超过RR间期,且能持续从慢径路传导进而诱发AVNRT[6],刺激波跨跃室波则更易诱发[7],特别是在房室不典型文氏传导中。本研究结果也表明,SR延长间期是诱发AVNRT的独立危险因素。

要诱发持续性AVNRT,还有赖于慢径路持续反复地前向传导,要求折返环路的传导时间长于心动过速所有组织的不应期。尽管不同患者逆传快径路的传导速度有所不同,但大部分是相似的,所以AVNRT的频率主要取决于慢径路的传导时间。研究表明,快径路的逆行传导时间与其前向传导时间(PR间期)相近[8]。若PR间期较短,则通过快径路的逆传也较快,且容易折返。但是,短PR间期的折返性心动过速也可能有其他诱发机制,包括隐匿性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本研究也证实短PR间期为AVNRT的可疑诱发因素之一。在TEAP检查中,SR延长间期、文氏周期等电生理指标与当时的自主神经张力有关,并可通过用药(如阿托品)等方式进行干预,进而影响AVNRT的诱发[9]。自主神经张力的改变会影响房室结双径路的传导——交感神经刺激可缩短房室结传导时间和不应期,迷走神经刺激则产生相反的效应。当两种径路所受影响程度不同时,便可能导致传导从一条径路转移到另一条。文氏周期则反映慢径路维持反复前向传导的能力。Denes等[10]研究发现,只有当慢径路在心动过速周期<350 ms且保持1 ∶1前向传导时,慢快型AVNRT才能被诱发。本研究表明,要发生AVNRT,文氏周期一般为 300~350 ms,且文氏周期是诱发AVNRT的独立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SR延长间期能够为进一步诱发心动过速提供参考依据,从而避免长时间刺激,减轻患者痛苦。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出现SR间期明显延长,提示为AVNRT。文氏周期为临床上行TEAP检查使用药物(如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心动过速、为急性发作时改变自主神经张力(如Valsalva动作)治疗心动过速提供了参考依据。然而,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由于TEAP并非心内电生理检查,因此无法进行心房多部位起搏诱发;其次,未能对所有患者进行自主神经张力刺激(异丙肾上腺素试验),而心房多部位起搏和自主神经张力均会影响AVNRT的诱发。如果将食管电生理与心内电生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或能进一步发现其中的关联;最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样本差异。

猜你喜欢

文氏不应期径路
房室结慢径路发生的韦金斯基现象 1 例
文氏桥式振荡器电路探析
LKJ径路数据校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种SDN架构下业务属性相关的多径路由算法
相同径路的高速列车运行图编制方法
房室交界区对房性期前刺激的反应方式
食管心脏电生理测定心脏传导系统不应期(二)
R-P间期/P-R间期呈反比关系的再认识
文氏电桥正弦波振荡电路
不同程度不同水平的复合性Ⅱ度房室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