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乔路成为“网红路”

2021-02-03程华芳王丽莉

中国广播 2021年10期
关键词:议程设置传播学

程华芳 王丽莉

【摘要】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热播引发社会对党史史料的追踪和热议。安徽交通广播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通过热点议程设置让合肥延乔路成为“网红路”。本文以延乔路的信息传播为例,从传播者、传播受众、传播效果等维度加以解析,以期为媒体在传播实践中推动主力军挺进主战场带来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延乔路   传播学   议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热播,引发全网热议和关注。安徽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简称安徽交通广播)主动设置议题,在《觉醒年代》热播期间策划合肥延乔路相关话题,开展融媒报道,利用延乔路等地名寓意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并与今天幸福生活的现实有机关联,引发多家权威媒体关注和广大网友热议,也使延乔路成为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一条“网红路”。

一、主流媒体设置议程引爆全网

合肥延乔路之所以成为正能量满满的“网红路”,与热播电视剧《觉醒年代》在青年网民群体中的巨大影响力以及主流媒体主动策划、设置议题分不开。

2021年2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展播电视剧《觉醒年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该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这一段史实为主线,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等人物寻求救国真理为叙事线,再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宏大历史卷轴。剧中陈延年、陈乔年两兄弟前一幕还是面朝阳光、奔赴理想、赴法深造的模样,后一幕就是脚戴镣铐、浑身伤痕、英勇赴死的场景剧情,令人潸然泪下。作为地方广播电视媒体,在探寻本地红色资源的过程中,安徽交通广播908新媒体团队捕捉到一条信息:合肥市的西南边有条取名于陈延年、陈乔年两位革命英烈的延乔路,认为这正可以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基地。经过实地探访,巧妙设置议题,3月21日, 908新媒体在微信公众号推出一条关于延乔路的融媒报道《合肥有条延乔路,通往繁华大道》。报道以图文形式,从延乔路的尽头是繁华大道切入正题,配发地图及周围春意盎然的街景照片,让人从历史走向现实,在革命先烈英勇牺牲中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报道配以陈延年、陈乔年两位烈士带着笑容英勇就义的画面,用文字点题“两位意气风发的中国少年,用鲜血踏出了一条为国为民的道路”。这篇报道一经刊发,很快就引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权威媒体的跟进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为了让更多人知晓延乔路的有关史实信息并进行广泛传播,7月1日, 908新媒体对原有融媒报道进行延伸和扩展,派出记者前往延乔路现场拍摄短视频,并联动《觉醒年代》中陈延年的扮演者张晚意,由他演播烈士的《一封家书》,形成催泪效应。该视频被央视新闻、央视频等媒体平台转载,持续占据网络热搜,24小时全网关于延乔路的相关话题浏览量达到5亿人次。

10月28日,在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开幕之际,安徽广播电视台策划开展“走好赶考路 奋进新征程——安徽广播电视台大型融媒快闪直播”沉浸式宣讲活动,延乔路再次引发热议。10月30日上午,台内13位主持人来到延乔路—繁华大道交叉路口,为广大市民和网友生动宣讲省党代会报告内容。整场网络直播活动实行“重大宣传主题解读+优秀主持人云集+红色资源打卡地”的大串联,各项资源相互引流,推动伟大建党精神走近群众、走红网络。整场宣讲活动持续两个多小时,由安徽卫视ATV客户端及安徽交通广播等12个部门的新媒体矩阵同步直播。直播开始后两小时,在线观看人数超过150万,微博话题阅读量700万+,位居微博同城热搜首位,视频号新闻类视频推荐居全国前列。

二、传播价值认同、产生情感共鸣

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以往单纯接受信息的受众已经具备了接受和传播的两种功能。他们具有相当强的自主性,使用媒介的需求主要来自信息消费需求和兴趣驱动力。

自3月以来,关于延乔路的信息发端于安徽交通广播,并得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权威央媒及大量省级媒体的跟踪报道,最终使这些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方式的融媒产品深入人心。传播的成功首先要归因于受众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认同、情感共鸣。以安徽交通广播《合肥有条延乔路,通往繁华大道》《<觉醒年代>爆哭完结!这个梗所有人都没发现……》等融媒作品的部分网友留言为例:“原来感动和温暖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今天这一切多么不容易啊,珍惜生活,永远跟党走。” “以司空见惯、细小入微的出处见证中国革命的浴血奋战乃至今天的改革开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泪目了!” “我们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前人的披荆斩棘。”……留言发自肺腑、感人至深。

从延乔路成为网红的传播现象可以看出,受众(网民)和媒体并非是“你传我受”的简单关系,而是一种使用与满足的互动关系。在受众(网民)与媒体的互动中,延乔路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活力,成为一条“青春与信仰之路”,传递了精神之火。对党史中革命先烈英勇战斗、不畏牺牲的价值认同,是延乔路相关信息得以加速传播的强大动力;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共鸣,则是传播者和受众(网民)释放参与热情的情感驱动。

三、“网红路”传播效果持续发酵

有学者认为,传播效果依其发生的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环境认知效果、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社会示范效果。这三个层面从认知到态度再到行动,是一个效果的累积、深化和扩大的过程。①

以此次延乔路的信息传播过程和由此带来的传播效应来看,从一个事件开始传播到出现现象级传播有其自身规律。首先,合肥延乔路自3月经报道引发社会关注以来,多次登上网络热搜。从传播学角度来解读,延乔路与革命先烈以及电视剧《觉醒年代》的关联信息作用于人们的知觉和记忆系统,引起人们知识量的增加和认知结构的变化,从传播效果来说,这是环境认知效果,而且效果十分明显。其次,“七一”建党节以及后来的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等特殊时间节点,社会各界自发在延乔路路牌下插上国旗,摆放鲜花、卡片,表达心情。市民的情感表达通过传媒的舆论导向功能发挥出来,在客观上起到了形成与维护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的作用。可以说,有关延乔路的传播,在传播效果的第二个层面“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上得到很好的印证。最后,在网红延乔路的传播效果中,最具影响的是,通过大众传播的报道,向社会提示具体的行为范例或行为模式,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的行动。七一前后,有佩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老人专程赶到延乔路举行纪念活动;有青年大学生从外地来到现场,与革命先烈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有很多中小学生来到现场,敬上庄严的少先队礼;还有很多网友在社交平台留言,告慰革命先烈今日中国之盛世,誓言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吾辈当自强”……这些自发的行动直接体现在有关延乔路信息传播的社会反响上,其内核来源于红色基因的传承和伟大建黨精神的赓续。

四、结语

分析延乔路成为“网红路”背后的传播效果,给主流媒体今后开展重大主题报道带来了一些启示。

一是深入推进媒体融合,主力军加快挺进主战场。当前,受众媒介使用习惯已经悄然改变,越来越多的受众倾向于从智能手机等新媒体端获取信息。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要深度推进媒体融合,树立互联网思维,遵循新型传播规律,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创新,在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发挥新闻专业特长,尤其要加强选题策划,巧妙进行议题设置,实现精准有效传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二是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宣传红色文化,是为了铭记过去, 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在新闻宣传实践中,要提升主题报道影响力,关键是如何深度挖掘、用好红色资源,如何讲好、传播好红色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②

三是创新报道方式,上好青少年“思政课”。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运用多种形式加强青少年对党的历史的了解和培养党史学习的兴趣,是主流媒体的责任。为了让重大主题宣传更好地影响青少年群体,新闻媒体应有针对性地研究青少年群体的喜好特征,创新报道方式、话语体系,发挥新媒体优势,增强现代传播手段,以青少年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开展理想信念宣传教育。

注释

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72页。

②《习近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求是网,http://www.qstheory.cn/zhuanqu/2021-06/02/c_1127522386.htm.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议程设置传播学
线索与议程设置: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的切入点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从“赵薇事件”再议传播学经典理论
论奇观电影中的期待快感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如何讲好南海人文故事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