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种植物次生物质对黄粉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维生素B1的增效作用

2021-02-03汪彤史东霞张爽杜克久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黄粉虫孵化率芦丁

汪彤,史东霞,张爽,,杜克久,

(1 河北农业大学 林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2 河北林木种质资源与森林保护重点实验室, 河北 保定 071000)

植物与昆虫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存在多种防御和适应机制。其中,在植物对昆虫的防御过程中,植物次生物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植物次生物质种类繁多,主要包括萜类、酚类、黄酮类及生物碱类,目前有近40万种植物次生物质被广泛报道[1]。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属于正双羟基酚类,主要存在于双子叶植物及蕨类植物中,可以毒杀昆虫。王晓丽等研究发现在舞毒蛾人工饲料中添加0.3%的绿原酸可以增强其死亡率[2]。刘海晶等研究发现在舞毒蛾(Lymantriadispar)的人工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绿原酸可以提高Ld NPV对舞毒蛾幼虫的致病力[3]。槲皮素、芦丁属于黄酮类物质,主要存在于花、叶和果实中[4]。研究表明3%的槲皮素可以抑制家蚕(Bombyxmori)幼虫生长发育,延迟其生命周期[5]。此外,槲皮素还可以抑制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体重生长,延长其生活史,使其化蛹困难,增加畸形蛹数量[5]。芦丁能抑制棉铃虫(H.armigera)、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体重的增加,降低化蛹率,降低玉米螟(Pyraustanubilalis)的存活率[5]。京尼平属于环烯醚萜类,是栀子苷经β-葡萄糖苷酶水解后的产物[6],是一类重要的抗虫物质,对害虫有趋避、拒食、触杀等作用[7],白涛等研究发现京尼平可以抑制白鼠体重的增加[8]。

B族维生素是一种辅酶,主要参与脂肪、糖、蛋白质代谢[9]。研究表明在杜仲枝叶浸泡的浓液中放入害虫活体,浸泡至溶化后加入适量的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P可以增强增效液的穿透力[10]。维生素B1即硫胺素,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是动植物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11],它可以调节动植物的代谢,影响动植物的健康。陈桂霞等研究发现维生素B1对蘑菇酪氨酸酶的单酚酶和二酚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12];过高或过低的维生素添加量都会对禽畜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13]。因此,适量的维生素可应用于害虫的防治。

鞘翅目昆虫对林木、果树、仓储等的危害较大,化学防治效果不显著且容易产生抗性、环境污染等问题。目前研究的植物次生物质对昆虫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鳞翅目昆虫上,本试验探讨植物次生物质对黄粉虫(Tenebriomolitor)的触杀作用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并通过添加VB1研究其对植物次生物质的增效作用,从而为植物次生物质用于鞘翅目害虫的防治,减少或避免害虫抗药性的形成,达到药剂的合理选择和科学使用,减少环境污染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黄粉虫幼虫购于山东省泰安市,于实验室培养箱内饲养直至成虫产卵孵化幼虫。饲养条件:光周期12L:12D,相对湿度20%~25%,温度27±0.5 ℃。槲皮素、芦丁、京尼平、绿原酸标品购于陕西绿清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槲皮素、芦丁用无水乙醇溶解,京尼平和绿原酸用蒸馏水溶解,分别配成0.1%、0.5%、1%、3%的梯度溶液,VB1配成0.3%的溶液备用。

1.2 不同植物次生物质对黄粉虫生物触杀作用

采用浸渍法研究0.1%、0.5%、1%、3%等4个浓度下槲皮素、芦丁、京尼平、绿原酸4种植物次生物质对黄粉虫的触杀作用及VB1对4种植物次生物质的增效作用。

通过筛选4个浓度下4种植物次生物质对黄粉虫的死亡率影响,发现3%的植物次生物质对黄粉虫的触杀效果最好,所以以下试验采用3%的植物次生物质进行各项研究。

将黄粉虫分别在5 mL浓度为3%的植物次生物质中浸泡30 s,取出用滤纸吸干多余浸渍液后放于铺有滤纸的培养皿中观察,每个处理组选用30只刚孵化的幼虫,设3个重复,芦丁、槲皮素对照组用无水乙醇,绿原酸、京尼平对照组用蒸馏水,分别于2 h、4 h、6 h、8 h、12 h、24 h、48 h后统计不同处理组试虫死亡率。

添加VB1的处理中用4 mL植物次生物质和1 mL的VB1混合均匀,对照组分别用4 mL蒸馏水加1 mL VB1或4 mL无水乙醇加1 mL VB1,其余同上。

植物次生物质两两组合的处理:将植物次生物质各2.5 mL两两组合并混合均匀,对照组用5 mL蒸馏水或5 mL无水乙醇,其余同上。

植物次生物质两两组合并添加VB1的处理:植物次生物质各2 mL两两组合,与1 mL VB1混合均匀,对照组分别用4 mL蒸馏水加1 mL VB1或4 mL无水乙醇加1 mL VB1,其余方法同上。

1.3 不同植物次生物质对黄粉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用电子分析天平称取1 g麦麸,分别加入1 mL 3%植物次生物质于麦麸中,用枪头搅拌,以保证麦麸受药均匀,晾干后放于养虫瓶中,每个处理组选用30只刚孵化并饥饿12 h的幼虫,瓶口用保鲜膜封住并扎几个小孔防止水分蒸发,设3个重复,芦丁、槲皮素试验用无水乙醇作对照,绿原酸、京尼平试验用蒸馏水作对照。每隔1 d更换1次饲料并称重记录黄粉虫的死亡情况、体重、发育历期、化蛹时间、蛹重、羽化时间、羽化率、卵质量、幼虫孵化率等指标。

添加VB1的处理中用1 mL植物次生物质加0.5 mL VB1,对照组用1 mL蒸馏水加0.5 mL VB1或1 mL无水乙醇加0.5 mL VB1,其余同上。

植物次生物质两两组合的处理:将3%的植物次生物质各0.5 mL两两组合并混合均匀,加入1 g麦麸中搅拌均匀,对照组用1 mL蒸馏水或1 mL无水乙醇,其余同上。

植物次生物质两两组合添加VB1的处理:植物次生物质各0.5 mL两两组合再加0.5 mL VB1混合均匀,对照组为1 mL蒸馏水加0.5 mL VB1或1 mL无水乙醇加0.5 mL VB1,其余方法同上。

1.4 数据统计分析

利用Excel对比不同时间的植物次生物质对黄粉虫触杀率并作图分析。用SPSS21.0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中的LSD法检验不同植物次生物质对黄粉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类植物次生物质对黄粉虫的触杀作用

4种植物次生物质及添加VB1时对黄粉虫幼虫触杀作用情况见图1图2。

图1 4种植物次生物质对黄粉虫幼虫触杀毒力Figure 1 The toxicity of four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against T. molitor larvae

图2 添加VB1的4种植物次生物质对黄粉虫幼虫触杀毒力Figure 2 The toxicity of four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added with VB1 to T.molitor larvae

将黄粉虫放于植物次生物质中浸渍30 s,分别于2 h、4 h、6 h、8 h、12 h、24 h、48 h统计不同处理组黄粉虫死亡率。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次生物质对黄粉虫的触杀效果不同。不同植物次生物质对黄粉虫触杀效果和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触杀效果逐渐提高,处理48 h时京尼平的触杀率达到35%,槲皮素、芦丁分别为19%和18%,绿原酸对黄粉虫的触杀率为17%,其中京尼平处理组和其他3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槲皮素、芦丁、绿原酸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植物次生物质添加VB1后对黄粉虫的触杀效果明显增强(见图2),其中效果最好的是京尼平处理组,触杀死亡率达55%和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槲皮素、芦丁处理组黄粉虫死亡率分别为35%、33%,和对照差异显著(P<0.05),绿原酸处理组的死亡率为 22%和对照差异显著(P<0.05)。其中京尼平处理组和其他3个处理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槲皮素和芦丁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绿原酸处理组和槲皮素、芦丁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

植物次生物质两两组合及添加VB1对黄粉虫幼虫触杀效果见图3图4。

图3 植物次生物质两两组合对黄粉虫幼虫触杀毒力Figure 3 Pairwise combination of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to the contact toxicity of T. molitor larvae

图4 植物次生物质两两组合添加VB1对黄粉虫幼虫触杀毒力Figure 4 Pairwise combination of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added VB1 to the contact toxicity of T. molitor larvae

由图3可知,植物次生物质两两组合混合均匀后,将黄粉虫放于浸渍液中,分别于2 h、4 h、6 h、8 h、12 h、24 h、48 h统计黄粉虫的触杀死亡率,结果表明,植物次生物质两两组合后触杀效果比单独使用1种次生物质效果好。不同处理组和对照之间差异显著(P<0.01),其中最佳组合为京尼平和槲皮素,触杀率达63%,其次为京尼平和芦丁,触杀死亡率达55%,触杀率较低的为绿原酸和芦丁处理组,死亡率约为46%,其余3组的触杀死亡率大多在50%左右,其中,京槲、京芦处理组和其他处理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京绿处理组和绿槲、槲芦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绿芦处理组和槲芦处理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

由图4可知,各个处理组和对照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且和图3相比黄粉虫死亡率均提高,其中死亡率最高的为添加VB1的京尼平和槲皮素处理组,死亡率达75%,其次为添加VB1的槲皮素和芦丁处理组,死亡率在65%左右,死亡率最低的为添加VB1的绿原酸和芦丁处理组仅为45%,其中绿芦+和槲芦+2个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其他处理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

综上所述,多数处理添加VB1后对黄粉虫的触杀效果明显增强,其中不添加VB1和添加VB1的京尼平、芦丁、槲皮素处理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不添加VB1和添加VB1的绿原酸处理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植物次生物质两两组合后不添加VB1和添加VB1的京绿、绿槲、绿芦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其余3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

2.2 不同植物次生物质对黄粉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植物次生物质对黄粉虫幼虫历期、蛹重、蛹存活率、产卵量及幼虫孵化率的影响见表1,添加VB1的植物次生物质对黄粉虫幼虫历期、蛹重、蛹存活率、产卵量及幼虫孵化率的影响见表2。

表1 植物次生物质对黄粉虫幼虫历期、蛹重、蛹存活率、产卵量及幼虫孵化率的影响Table 1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on the duration of T. molitor larvae, pupal weight,pupal survival rate, egg production and hatching rate

表1(续)

表2 添加VB1的植物次生物质对黄粉虫幼虫历期、蛹重、蛹存活率、产卵量及幼虫孵化率的影响Table 2 Effects of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added with VB1 on the duration of T. molitor larvae, pupal weight,pupal survival rate, egg production and hatching rate

由表1可知,在麦麸中添加3%的植物次生物质饲养黄粉虫,黄粉虫取食含有京尼平的饲料后虫体活动缓慢,不能正常蜕皮,幼虫历期明显延长,蛹重减轻、存活蛹数减少,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4种植物次生物质均能降低黄粉虫的蛹重,添加京尼平处理组的黄粉虫蛹存活率低,存活率仅为54.78%和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即使能存活,蛹体大多瘦小、干瘪不能羽化为成虫。添加京尼平的处理组黄粉虫产卵量、幼虫孵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添加京尼平的处理组黄粉虫的产卵量为132粒,约为对照的40%,幼虫孵化率仅为46.67%。除京尼平处理组外,其他几组黄粉虫的幼虫发育历期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槲皮素处理组黄粉虫产卵量为212粒,约为对照组的76%,绿原酸处理组黄粉虫蛹的存活率为85.53%,产卵量为236粒,约为对照的72%,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芦丁处理组产卵量为253粒,约为对照的90%,幼虫孵化率为69.28%,和对照差异显著(P<0.05)。

植物次生物质两两组合后对黄粉虫的抑制作用增强,其中,京槲、京芦、京绿处理组的幼虫发育历期、蛹重、产卵量、幼虫孵化率都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绿槲处理组的产卵量为184粒,蛹存活率为67.91%,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幼虫孵化率为64.67%,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绿芦处理组产卵量为175粒,蛹存活率为66.06%,幼虫孵化率为55.41%,与对照差异极显著。槲芦处理组蛹存活率为68.18%,产卵量为168粒,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幼虫孵化率为70.03%,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

由表2可知,植物次生物质中添加0.3%的VB1饲养黄粉虫,京尼平+处理组的黄粉虫各指标和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槲皮素+处理组产卵量为217粒,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幼虫孵化率为67.18%,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绿原酸+处理组蛹存活率为81.45%,产卵量为241粒,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幼虫孵化率为75.33%,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芦丁+处理组蛹存活率为74.81%,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产卵量为248粒,幼虫孵化率为71.37%,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3%的植物次生物质两两组合并添加VB1饲养黄粉虫,黄粉虫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幼虫历期显著延长、化蛹率低且畸形蛹较多,羽化的成虫弱小几乎不能进行交配,即使成虫能交配产卵也难以孵化成幼虫。其中,京槲+、绿芦+和京芦+处理组的各个指标都和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京绿+处理组幼虫发育历期为192 d,蛹存活率为60.00%,产卵量为150粒,幼虫孵化率为41.17%,和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绿槲+处理组幼虫发育历期为152 d,幼虫孵化率为63.67%,和对照差异显著(P<0.05),蛹存活率为66.07%,产卵量为178粒,和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

由表1、表2可知,对黄粉虫生长发育抑制最强的是京尼平和槲皮素的处理组,和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幼虫期达183 d,蛹存活率仅为50.52%,产卵量为123粒,幼虫孵化率仅为40.07%。因此,2种次生物质组合使用对黄粉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自然界中存在很多植物次生物质引起昆虫趋避、抑制昆虫生长发育的现象[14]。问荣荣研究发现鱼藤酮对舞毒蛾幼虫具有触杀作用[15],胡晓研究发现舞毒蛾对紫杉醇有强烈拒食效果[16],杨振德研究发现苦豆子碱可以明显抑制柳蓝叶甲产卵[17]。本研究触杀试验表明4种植物次生物质对黄粉虫都有不同程度的触杀作用。经饲喂试验结果表明,4种植物可显著影响黄粉虫幼虫历期、蛹重、蛹存活率、产卵量及幼虫孵化率。具体来说:3%的京尼平对黄粉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芦丁和槲皮素,绿原酸的抑制作用最弱。3%京尼平处理组的黄粉虫活动缓慢、体重增长率低,不能正常蜕皮、化蛹率较低且畸形蛹较多,几乎不能完成生活周期。植物次生物质两两组合后对黄粉虫的抑制效果比单独使用1种植物次生物质好,其中最佳组合为京尼平和槲皮素。魏辉应用不同植物提取物联合控制小菜蛾过程中,结果也表明一些植物次生物质间会发生相互作用现象,如增效作用,拮抗作用,而有的则没有显著影响[18]。

VB1作为一种微量元素在体内主要参与糖和氨基酸的代谢[19]。本试验在植物次生物质中添加0.3%VB1对黄粉虫的触杀效果,结果发现,添加VB1研究其处理组的黄粉虫,处理6 h时虫体活动缓慢,以后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失去活动能力,死亡的黄粉虫虫体大多发黑。但在麦麸中添加植物次生物质和VB1饲喂黄粉虫与仅添加植物次生物质相比,未发现对黄粉虫生长发育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且通过后期测定其解毒酶活性发现添加VB1处理组和不添加VB1处理组的解毒酶活性并无显著差异。因此,我们推测VB1并没有通过胃毒作用影响黄粉虫的生长发育,而是通过接触黄粉虫表皮,加速了植物次生物质对黄粉虫体壁的穿透力,增强了植物次生物质对黄粉虫体壁的渗透作用,因此可作为增效剂加以开发利用,但其具体的作用机理有待后续试验进一步探讨论证。

猜你喜欢

黄粉虫孵化率芦丁
苏豪×钟晔(抗)正交秋用种孵化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黄粉虫粪在花卉栽培中的运用与探索
提高家禽孵化率的有效措施
浅述影响蛋种鸡种蛋孵化率的若干因素
黄粉虫取食塑料的特征研究
美味塑料我爱吃
芦丁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
荞麦
芦丁-二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物理化学表征及体外溶出研究
芦丁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