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大学医学学报发展策略研究
2021-02-03王晓迪杨艳宏刘姬艳骆宏杨磊
王晓迪 杨艳宏 刘姬艳 骆宏 杨磊
摘要:在科技强国建设的背景下,综合性大学医学学报的发展如何抢抓“双一流”大学创建机遇,提高办刊质量,成为学报发展的首要问题。文章基于SWOT-AHP(战略分析—层次分析)模型,分析综合性大学医学学报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结果发现,战略强度系数ρ=0.6724>0.5,应采取积极的开拓型战略。据此,建议综合性大学医学学报要坚持跨学科视角,关注新型交叉学科,抢抓高校“创一流”机遇,作为学术交流平台参与重点學科(特色学科)建设,注重学科融会贯通。
关键词:战略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性大学;医学学报;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1-0070-05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21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科技期刊转型路径探索”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T2021382;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2021年青年基金课题“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医学期刊新媒体运营及传播策略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UJS-QN-2021-029;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一流高校科技期刊建设”专项基金项目“一流高校科技期刊建设中数字出版智慧化变革的发展策略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UJS2021-032
一、引言
医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被称为“生命科学时代”的21世纪,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成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风向标。
综合性大学有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能够为医学学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有35所已建立或者正在筹建医学院[1]。学报是一类由高等院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刊物[2],在我国学术期刊阵营中占有2/3比重[3],是高等院校学术交流、成果发布的重要平台。
相较于科技期刊整体水平,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依然偏弱[4]。在科技强国建设的背景下,综合性大学医学学报的发展如何抢抓“双一流”大学创建机遇,提高办刊质量,扩大学术影响力,成为发展的首要问题。文章运用战略分析法,以笔者供职的杭州师范大学《健康研究》期刊为例,识别影响综合性大学医学学报发展的关键要素,结合层析分析法,定量分析各要素权重,探索综合性大学“创一流”过程中医学学报的发展策略。
二、研究方法
(一)SWOT-AHP
SWOT分析法将影响组织发展的要素分为四部分:优势(S)、劣势(W)、机遇(O)和挑战(T)。
文章根据调查寻找影响组织决策的四类因素,并根据影响程度构建SWOT模型,制定组织发展战略。在使用的过程中,研究者逐渐发现传统的SWOT分析法存在局限性,其没有包含分析决定因素重要性的方法[5],也缺乏对战略组合的量化分析[6],说服力不足。
基于此,学界不断探索将SWOT分析与其他研究方法结合,其中SWOT-AHP分析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SWOT定量模型,系统评估决策过程中各要素的优先权数,可使战略选择更有说服力,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决策问题[7-8]。
(二)研究步骤
文章采用SWPT-AHP分析法,在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形成综合性大学医学学报发展策略的SWOT模型;邀请专家对SWOT模型各要素按照重要性进行量化赋值(采用1~9比率标度法),得出相应的判断矩阵;对每个SWOT组内要素进行两两比较,对SWOT组进行两两比较,构建A、S、W、O、T比较矩阵并对排序进行一致性检验;构建发展战略四边形,比较其四边形的面积大小,对我国综合性大学医学学报发展策略进行选择。
三、综合性大学医学学报发展的SWOT分析——以《健康研究》为例
(一)优势分析
1.多学科支撑为学报发展提供新思路(S1)
近年来,多所综合性大学新办医学院和医学相关学科,这一举措获得了教育部的支持[9],医学学科的发展水平成为衡量综合性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医学科研需要临床实践与统计学等方法学的跨学科协作,也有医学人文和基础研究的碰撞。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5G、人工智能等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杭州师范大学拥有智能健康管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研究信息技术在健康管理领域的应用推广,产生了许多跨学科交叉研究成果。《健康研究》不定期开设专题,报道智能健康管理领域的研究进展,关注智能健康管理在健康监测、心理评估、慢性病管理、生活方式干预和远程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为我国智能健康管理研究与科技转化提供参考,为医学学科和科技发展提供丰厚的补给。
2.特色学科建设与学报发展相辅相成(S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10]。这要求高校学科建设要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解决现代化建设中的难题,与国家特殊需求紧密对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1年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工作[11],杭州师范大学于2014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博士研究生,“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学科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推动了大健康领域学术研究。
《健康研究》为配合博士项目建设,于2011年开设“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特色栏目,通过特色栏目的打造,做到读栏目文章,知行业发展,特色栏目在刊发本学科领域内高水平论文的同时,推动论文的科研成果积极转化,取得了一定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力,栏目获评华东地区期刊“优秀栏目”。
3.编辑部和学校医学院紧密合作(S3)
学术期刊是学术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对学科发展起着引领作用。同时,学科发展而产生的创新成果也为充实学术期刊内涵、提供优质稿源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医学学报和学校医学相关学科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综合性大学医学学报因大学充沛的医学学科力量,为编委会及审稿专家队伍的组建提供了诸多优势。在学报发展过程中,随着栏目方向的调整,交叉学科、跨学科的栏目及稿源出现,编辑部可利用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与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专家聯络并吸纳其进入审稿专家队伍,帮助把好论文学术的质量关,对学报发展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除此之外,《健康研究》也多次参与医学院大型学术会议,参与“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国际论坛分论坛、护理人才培养学术论坛等学术活动,定向邀约专家稿件、推广杂志及微信公众号,实现学报与医学院资源共享。
(二)劣势分析
1.综合性特点弱化学报影响力(W1)
高校学报因其本身具有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办刊质量受主办高校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影响较大[12]。高校医学期刊是我国医学期刊的主力军之一,据统计,在全国医学期刊总量中,高校医学期刊与中国科协系统、中国科学院系统主办的医学期刊各占约1/3[13]。
高校医学期刊有两类影响力较高,其一是本身办学水平较高的综合性大学主办的医学期刊,如《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等,其前身大多是老牌著名医科院校,随着曾经的主办单位合并入综合性大学后,借助综合性大学“强平台”的力量使办刊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另一类是医学院校主办的期刊,主要是各院校针对自身专科优势所创办的,如中国药科大学的《中国药科大学学报》《药学进展》,它们依托主办高校在药物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而创设,体现了专科优势和学报发展的依托关系。“双非”大学的医学期刊大多学科优势与专业特色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报的发展和影响力的提升。
2.期刊质量受内稿质量优劣影响较大(W2)
高校学报主办单位人员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学报上发表论文,称为内稿。有学者对学报内稿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部分学报存在内稿比例过高问题[14],亦有研究认为内稿在被调查期刊的高被引论文中占主要地位[4]。
实际上,内稿对学报的影响受到主办高校的学术实力影响,综合性大学医学学报的内稿来源无外乎高校医学相关学科及附属医院,由于科研考核、学生毕业、职称晋升的需求,“人情稿”“关系稿”时有出现。有学者通过调查得出结论:一家学术期刊刊发的学术成果的整体质量很难超越其主办单位的科研水平[15],也间接印证了综合性高校医学学报质量受内稿质量优劣的影响。
3.SCI崇拜导致优质稿源外流(W3)
SCI崇拜是学术界争论的重要话题之一。部分学者认为,SCI崇拜会导致人才评价过于看重论文发表数、引用数、影响因子,误导科研工作者,催生学术不端。虽然SCI崇拜受到近年来“破五唯”的影响,热度有所减退,但在医学研究领域,影响因子高的顶级期刊仍然是科研工作者发表研究成果最为青睐的平台。
《健康研究》尝试采用定向约稿的形式,向基础医学、药学等学科的研究团队邀约稿件,期待高质量研究成果能首发于本刊,但约稿成功率远不及同部门的社会科学期刊,也不及本刊卫生管理、护理方面的文章。其缘由大多包括:基金结题考核、研究生毕业、职称晋升等均要求在SCI收录期刊发表文章。自然来稿中的基础研究论文,大多数创新性较弱,难以在影响因子较高的SCI期刊发表,于是国内期刊成了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优质稿源外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报的发展。
(三)机遇分析
1.具备培养学者型编辑的“土壤”(O1)
编辑工作作为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在读者和作者之间起到架设桥梁的作用。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学术期刊质量,学界提出打造学者型编辑人才,即在通晓编辑业务的同时,能够在某一研究领域独有创建,甚至有所著述的复合型人才。学者型编辑的成长路径又可分为编辑学者化和学者编辑化,其中学者编辑化指本身在其他研究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才加入编辑队伍,这类人才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补齐编辑业务短板后可快速胜任编辑工作,利用自身学术人脉,进一步开辟稿源,适合高校学报编辑队伍建设。
《健康研究》目前的2名责任编辑均具备医学及相关学科专业背景,其中1人获得了博士学位,通过新老“传、帮、带”,快速上手编辑业务,同时加强本领域研究学习,提高科研能力。1名责任编辑获得了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组织的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大赛二等奖。
学者型编辑善于学习,这种素质不仅表现在审稿、修稿、定稿的过程中,也表现在对编辑学工作的研究中。综合性大学本身学科门类齐全,吸引众多高学历人才就业,学者型编辑队伍的打造具备一定优势。
2.校内专家资源丰富,可扩充约稿途径(O2)
综合性大学医学学报吸引优质稿源的途径之一,是针对本刊特色栏目和品牌栏目的研究内容,向学术名家邀约稿件,或者请研究团队负责人作为专题或专栏的主持人,组织稿源,把握学术热点方向,形成良性循环。
综合性大学专家资源相较于其他类型主办单位的期刊而言更为丰富,且编辑与校内专家为同事关系,便于交流。《健康研究》已连续举办了5届校内作者专家交流会,邀请了不同学科的教师开展座谈,以了解学术动态,争取获得更多专家资源。一方面扩充了作者队伍,另一方面吸纳了众多高影响力专家加入审稿专家或编委队伍,获得了较好的成效。
3.抢抓政策红利,助力省市两级医学高地建设(O3)
2019年,浙江省启动医学高峰建设行动计划,杭州市坚持实践“打造医学高峰学科”和“支持高校建设一流附属医院”两手抓,通过杭师大等在杭高校“金名片”引进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团队,推动医学高峰学科建设。省、市两级的政策红利,加之学校正处于博士点和“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期,让医学学科的发展进入“快车道”。
《健康研究》作为高校学报,其发展与本校医学学科发展相辅相成。目前,《健康研究》已积极行动,针对学校申报博士点的学科,探索合作撰稿、定向约稿等形式。针对附属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专科的全国领先地位,开辟“青少年心理健康”专栏,派专人跟进学科发展。
(四)挑战分析
1.国际顶级期刊全面进入中国,挤压本土期刊发展空间(T1)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科技期刊总量为4958种,其中医药卫生类期刊有1135种(22.89%),位居第三。2010年至2019年,中国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数占全球SCI论文总数的1.72%,同期中国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数占全球SCI论文总数的比例达18.06%[16]。
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总体不高,影响力不强。部分科研人员为了学术成果得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会将国际主流英文刊物作为发表论文的首选。国际顶级期刊由于起步较早,拥有较为先进的办刊理念和成熟的出版模式,且多为集团化运营。近年来,这些期刊不断细分研究内容,创办子刊,实施集群化发展,对国内学术期刊的发展空间造成了挤压。
2.期刊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对学报发展提出挑战(T2)
2020年,中国大陆被SCI收录的期刊共241种,数年保持增长趋势[16]。尚未被收录的英文期刊,也将进入国际检索系统定为发展目标,以提高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这一趋势会对中文学术期刊发展带来挑战。虽然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等指标上升较快,但期刊年均发文量普遍较低且呈持续下降的态势,值得引起重视。《学报》的管理又普遍较为传统,难以走国家化发展道路,对其影响力的提升形成了一定制约。
3.期刊数字化进程缓慢(T3)
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不同期刊的数字化基础、资源和优势不同,难以探寻可复制的数字化道路。数据显示,我国近91.1%的科技期刊自身建有网站,但主要以“摘要+全文”的形式提供。数字时代强调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近年来,各学术期刊纷纷尝试开通微信公众号、服务号等,但推送内容大多为本刊的目录、通知、重点文章,且更新频次较低,定位不清晰,阅读人数少,存在“开通热,运营难”的现象。由于我国的出版机构“小而散”,缺乏具有一定数量规模的科技期刊出版机构,在建设高影响力数字出版与传播平台方面缺乏基础。
(五)综合性大学医学学报发展策略的SWOT矩阵的建立
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访谈的基础上,确定需要评价的因素并建立SWOT矩阵,设计问卷对相关领域专家共15人进行专家咨询,对战略因素进行评价和筛选,对上述12个指标进行两两重要性判断,并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四、判断矩阵层次排序构建与一致性检验
(一)對各因素强度进行评分及运用AHP计算各因素相对重要性
首先,采用1~9比率标度法,采用德尔菲法,邀请15位专家对各因素对学报发展的影响程度进行评分,经过三轮专家咨询获得一致结果,请专家对S、W、O、T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建立两两比较判断矩阵以及各类型因素的内部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经过三轮专家咨询获得一致结果。其次,计算出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二)总优势、总劣势、总机会和总威胁强度
结果显示,文章所有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根据总强度计算公式计算总优势S、总劣势W、总机会O和总挑战T的强度,得S=0.103、W=0.065、O=0.134、T=0.103。
(三)SWOT战略四边形的构建
以S、W、O、T四个变量各为半轴构成四维坐标系,P为S、W、O、T的重心,反映了四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重心坐标为:P(X,Y)=(∑Xi/4,∑Yi/4)=(0.0094,0.0078)P(X,Y)=(∑Xi/4,∑Yi/4)=(0.0094,0.0078)
结果显示,重心P位于第一象限,提示应采取SO战略。接下来,引入战略类型方位,用θ表示战略类型方位,得tanθ=Y/X(0≤θ≤2π)。在这里,tanθ1=0.0078/0.0094=39.4716°,因此属于第一象限的[0,π/4)方位域,即属于开拓型战略区的实力型。战略正强度定义为U=O1×S1,其中O1、S1分别表示机会和优势,即战略正强度是机会与优势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战略负强度定义为V=T1×W1,其中T1、W1分别表示威胁与劣势,即战略负强度是外部威胁与内在劣势两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将战略强度系数ρ定义为ρ=UU+VUU+V,ρ的大小反映了战略类型的实施强度,ρ∈[0,1]。U值越大,战略强度系数越大,表明战略强度增强;V值越大,战略强度系数越小,表明战略强度减弱。以0.5作为临界点,当ρ>0.5时,应采取开拓型战略;当ρ<0.5时,应采取保守型战略。经计算,战略强度系数ρ=0.6724>0.5,综上,应采取积极的开拓型战略。
五、综合性大学学报发展的建议
(一)抢抓政策红利,助力建设科技强国
高校学报诞生之初便是为了满足高校学科发展的需要,2017年发布的《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对高校学术期刊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高等院校是科技强国战略下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建设科技强国的大背景下,综合性大学医学学报的发展应秉持与高校“创一流”战略“同呼吸,共命运”的思想,深度参与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建设,在结合国家政策发展和学科水平提高的基础上,更好地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二)借力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打造跨学科研究平台
综合性大学有门类齐全的学科和科研平台,有广泛便捷的校内合作途径,更容易产生跨学科的创新科研成果。综合性大学的医学学报和医科大学学报相比,更方便借力于多学科优势,有效沟通、配置、融合各学科的学术资源,把自身打造成多学科研究平台。尽管近现代科学的发展导致学科分类逐渐细化,但需要跨学科解决的科学问题却越来越多,致使跨学科的研究也日益迫切,学报作为学术交流的重要阵地,恰可利用综合性大学多学科门类的优势,对本校或外校的重大多学科研究进行跟踪报道和成果发布。
(三)提升期刊数字化水平,创新办刊模式
新媒介具有交互性、即时性、共享性、信息海量、便捷性等优势。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媒介融合的发展给期刊的办刊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高校学术期刊的媒介融合出版近年来逐渐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出版学术研究和期刊实践的热点与焦点。数字化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受众阅读方式的巨大变化,高校学术期刊应积极拥抱变革,抢抓机遇。
根据前文分析,综合性大学医学学术期刊可在保证传统期刊运行流程的基础上,积极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在高校数字化建设浪潮之下,创新期刊运营、期刊发行、服务作者、沟通专家、审稿约稿的形式,进一步探寻期刊微信公众号、网站、开放出版等方面的可行路径,汲取国际化办刊经验,力争在出刊效率、办刊水平、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六、结语
文章采用SWOT-AHP法分析综合性大学医学学报发展战略,计算出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总优势、总劣势、总机会和总挑战的强度分别为S=0.103、W=0.065、O=0.134、T=0.103。通过构建战略四边形,最终得出结论,综合性大学医学学报的发展应以积极的开拓型战略为主,针对此,文章提出综合性大学医学学报的发展建议:抢抓政策红利,助力建设科技强国;借力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打造跨学科研究平台;提升期刊数字化水平,创新办刊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在应用和开发研究领域,科研工作者要以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关键科技难题为己任,繁荣、振兴学术期刊发展。
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出台的一系列研究评价改革政策,必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本土期刊的发展,提高本土期刊的学术质量,也将营造更加有利于我国高校医学学术期刊发展的良好氛围。
综合性大学医学学术期刊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发展优势和机遇大于劣势和挑战,这给期刊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抓住我国科技强国建设机遇,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在医学学科发展占据我国科技进步重要地位的现状下,突出高校学科优势,打造跨学科研究平台,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提升期刊数字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高校“医学热”!医学院为何成顶尖大学标配?[EB/OL].腾讯网-要闻,https://new.qq.com/omn/20200730/20200730A0FYAD00. html,2020-07-30.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的通知[EB/ OL].教育部,http://www.moe.gov.cn/s78/A13/sks_left/s6388/moe_771/t null_1049.html,1998-04-01.
[3] 李淑英.高校學报的生存困境及其超越:基于跨学科研究的视角[J].中国编辑,2017,13(10):59-64.
[4] 陈汐敏,接雅俐,蒋莉,等.从6种医学学报的高被引论文分析看如何提高医学学报类期刊的影响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4):666-670.
[5] 郭云,高丽,冯南平.基于SWOT-AHP的我国生态产业园企业战略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63-67.
[6] 王欣,陈丽珍.基于AHP方法的SWOT定量模型的构建及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242-245.
[7] 李振福.北极航线的中国战略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24(1):1-7.
[8] 宋莹莹,李悦铮,吕俊芳,等.基于SWOT+AHP分析法的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以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6):117-119.
[9]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130号建议的答复[EB/OL].教育部,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jyta_gaojiaosi/202012/ t20201217_506080.html,2020-12-17.
[10] 常青,李力.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212/ c40531-29819780.html,2018-02-12.
[11] 杜占元.关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以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和2012年工作的初步考虑[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29(5):1-4.
[12] 方秀菊,陈敏娟.浙江理工类高校学报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4):578-582.
[13] 杨婷婷,姚远.中国高校医学期刊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编辑学报,2014,26(6):608-611.
[14] 叶丽娜.高校学报内稿比例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传播与版权,2019,7(12):62-65.
[15] 刘向宁.高校文科学报内外稿质量初探:以教育部第3批名刊为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33(5):137-141.
[16]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141-143.
作者简介 王晓迪,博士,编辑,研究方向:健康管理、编辑学。杨艳宏,硕士,副编审,研究方向:编辑学。刘姬艳,博士,副编审,研究方向:分子生物学、编辑学。骆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儿童心理健康。杨磊,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