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合唱团的建设与传播分析
2021-02-03王欢郭佳琦
王欢 郭佳琦
摘要:音乐是一种极具魅力的艺术形式,欣赏音乐,不仅可以有效舒缓心情、陶冶情操,还可以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对于高校学生来说,音乐对学生的艺术培养以及情感价值的塑造,有十分積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当下新媒体环境的特点,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合唱团表演的特点,分析高校合唱团建设的现状,探究古诗词歌曲在高校学生中的传播优势,最后提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合唱团建设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融媒体;合唱团;古诗词歌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0-0127-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古韵新声”高校声乐唱诵推广项目“中国古诗词歌曲推广与传承”成果,项目编号:S202110203046
一、融媒体环境特点
(一)信息传播效果明显增强
在融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效果明显增强。融媒体充分利用原创性强、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多媒体传播、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循环播放与更新速度快且成本低等优势,达到最佳的信息传播效果。
(二)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有效结合
在信息技术的提升下,融媒体的发展呈现出很大的优势,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传统媒体没有利用价值。传统媒体依然有其自身的特点,传统媒体能够与新型媒体融合发展,各取所长,实现优势互补。
(三)加强了音乐艺术的传播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在音乐中引入一些画面能使音乐的艺术效果呈现得更加完美。不管是传统的电视媒体,还是新型网络媒体,都能够通过音乐与画面的结合,达到更加完美的艺术效果[1]。而新型网络媒体在信息的传播中,所表现出的效果更加明显。声音和画面所结合的艺术形式,能够通过当下先进的信息网络实现全面的覆盖。这一点可以通过当下的流行音乐市场分析得出。在传统的电视媒体中,流行音乐都是以唱片的形式发行的,本质上的传播媒介是电视。在互联网兴起之后,流行音乐的市场发行开始转向网络,不再需要通过实物唱片发行进行传播和盈利。对于音乐艺术的传播来说,互联网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音乐传播更加便捷和高效,音乐艺术的市场价值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二、融媒体对合唱音乐艺术的作用
(一)融媒体能够实现更加广泛的音乐传播效果
融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方式更具有多样性,信息能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全网共享。对于高校的合唱团建设来说,引入融媒体能够使唱团的表演艺术形成更加广泛的传播效果,从而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目前,一些较为热门的新媒体平台每天都在产生新的网络热点话题,一些简单的音乐表演视频经过网络发酵,很快就会成为大众事件。高校的合唱团建设与发展,也要充分利用融媒体资源,增强传播效果,增强合唱团组织的社会影响力[2]。另外,新媒体平台比传统电视媒体更加便捷,同时也不需要依托专业的人员进行录制。
(二)融媒体提供了多种音乐教学和训练形式
在高校合唱团的训练中,融媒体也能够提供多种教学和训练的形式。首先,对于高校音乐课程的教学来说,一些新媒体平台可以提供多种教学资源,将一些优秀的合唱作品展示给学生,让其观看和学习。在进行合唱训练时,指导教师也可以利用新媒体搜集一些合唱教学资料,即使是没有合唱训练经验的教师,也可以利用教学资料,了解和掌握一些合唱训练的方式和要点。除此之外,在进行合唱歌曲的设计和训练时,也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创新应用。比如,在传统的模式下,教师需要在合唱训练的现场不断尝试,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而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及音乐录制设备,提前录制每个学生的独唱音视频,再通过应用软件对这些独唱素材进行调整,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演示,使合唱歌曲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这样的教学和训练模式,能极大地节约学生的时间,提高合唱教学和训练的效率。
三、融媒体环境下学生合唱团表演的特点
表演作品具有新颖时尚的特点,在融媒体的环境下,学生合唱团的表演作品具有很明显的特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厦门六中合唱团,厦门六中合唱团所表演的作品大都是比较流行的歌曲,内容较为时尚,同时也有一些如《西江月》之类的古诗词歌曲。早在2017年,这些流行音乐就经过了合唱团的改编,整体艺术表现较为丰富,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以新颖时尚的风格特点,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视听体验[3]。尽管合唱作品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歌曲本身的影响力,但是经过改编之后的合唱所取得的艺术效果也是不容忽视的。
学生合唱团表现形式多为阿卡贝拉模式。阿卡贝拉即无伴奏合唱,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欧洲的教会音乐。从表演风格来看,厦门六中合唱团的表演大都是以阿卡贝拉的形式呈现的。在最早的网络传播作品中,厦门六中的合唱作品都是选择在学校场景录制,比如教室、图书馆等地。学生利用教室的设施和常用的工具,比如水杯、桌椅、图书等,来制作一些打击乐的节奏,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音乐伴奏。这种利用场景开展纯人声的合唱形式,能够展现出更加直观和自然的状态。同时,阿卡贝拉模式对于表演者的个人音乐素养以及整体合唱的配合有很高的要求,所展现出的音乐效果也与常规的合唱效果有很大的不同。
合唱团成员展现了青春靓丽的形象。厦门六中合唱团成员都是本校学生,在表演中都穿着厦门六中的校服,没有进行任何妆容的修饰,造型简单干净,所表现出纯真的外形特征,对观众产生了较强的心理冲击。这与传统的儿童合唱赛事为追求舞台灯光下演员的形象,而采用浓妆的效果是有很大差别的。
厦门六中的合唱表演并不是传统的庄重式的表演,而是设计了多种灵活的、新鲜的动作和造型。比如,在《夜空中最亮的星》这一作品的表演中,合唱团以图书馆为表演场景,将书本作为表演的道具和配乐用具,设计了翻书、拍打图书等动作,一气呵成,作为歌曲的打击节奏[4]。图书馆场景与学生所表现的歌曲内容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衬托出了中学生的青春活力以及拼搏奋斗的主题。
四、古诗词歌曲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优势
(一)高校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底蕴
高校学生是知识分子群体,具有良好的传统文化底蕴,同时对流行音乐文化也充满兴趣。古诗词歌曲最早就是在青年学生群体中传播的。相对于古诗词歌曲,传统的古代诗歌的展现形式较为单一,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而古诗词类的歌曲将古诗词作为歌词创作的基础,在古诗词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和创作,再配合当下青年学生群体较为喜爱的旋律,能够展现出全新的艺术效果。高校学生群体具有较为丰富的古诗词知识,在审美层次上也较为先进,自然也会对古诗词歌曲产生热爱和追捧。有些学生甚至会参与到古诗词的创作中,将古诗词作为文学创作的源泉。
(二)古诗词歌曲极富古典美
古诗词歌曲是以我国古代诗词为歌词创作基础,通过现代的编曲艺术创作的。古诗词歌曲兼具古典美和现代音乐艺术特点,对青年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我国的历史文化十分悠久和丰富,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演化为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古诗词中所展现的传统文化的内容具有十分真挚的情感,其中大量歌颂爱情、友情的内容,以及思乡、怀古的情绪,与当代学生的情感十分接近,能在学生群体中引发强烈的共鸣[5]。在现代编曲艺术的创作中,将这些古诗词进行现代化改编,将诗词作品与现代旋律相搭配,能够将古诗词的古典美以一种新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得古诗词作品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
(三)古诗词歌曲的改编十分盛行
当下在流行音乐领域,复古风盛行。一方面,现代歌词创作很多缺乏新意,不能满足当下青年学生群体的审美要求。另一方面,传统古诗词作品随着网络媒体的传播,受到了社会更加广泛的关注,使得古诗词的创作和改编风气盛行。目前在音乐市场中,古诗词类型的歌曲内容十分丰富,而且也在不断被改编和翻唱,并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高校学生是新媒体平台的活跃用户,习惯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同时,一些学生也会根据自己所擅长的技能,对古诗词歌曲进行改编和创作。
(四)古诗词的合唱效果更加明显
古诗词歌曲在进行合唱时,可以有多种演绎方式。在服装造型上,可以对学生进行古风包装,更加形象地展示古诗词合唱的效果。另外,也可以将男声、女声以及乐器伴奏分开进行,通过男声女声之间的转换和对唱等形式,表现古诗词所要表达的韵味和情感。古诗词歌曲合唱的形式符合当下青年学生群体所崇尚的复古文化,因此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同时,还会有许多学生为合唱表演献计献策,共同打造精彩的古诗词合唱作品。
五、融媒体环境下高校合唱团建设发展策略
(一)通过新媒体方式提升合唱教学水平
对于高校合唱团的建设发展来说,新媒体所起到的效果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对于一些师资力量匮乏的高校合唱团的建设,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对相关教师进行线上教学或者视频教学,利用新媒体网络信息资源,為高校合唱团的训练提供培训素材,使教师能够快速掌握合唱团训练和表演的相关技能。这可以弥补高校师资力量不足的劣势,使得一些非音乐专业教师也能够掌握专业的合唱训练能力。同时,要广泛吸取优秀电视合唱团的建设经验,根据自身的特点,打造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合唱团队伍。在合唱团的日常排练中,要呈现出电视、网络媒体所要求的效果。除了整体的声音效果之外,还要注重每个成员的面部表情和动作,保证在特写镜头展示过程中能够达到完美的效果。其次,在合唱团训练的过程中,要树立一种电视镜头意识,让每个成员都能自觉正视镜头。排练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身体当作镜头,在移动的过程中使合唱团的成员随时保持注目[6]。另外,在合唱团的舞台表演中,要注意队员的服装、化妆效果,充分利用舞台的背景、灯管等辅助设备,展示良好的整体形象。各个学校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平台进行远程的协作与交流,将本校的合唱表演内容上传并分享到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并向专业人员寻求指导意见,通过不断总结经验,自我改进,实现合唱水平的提升。
(二)利用新媒体打造优质的古诗词合唱作品
在高校的合唱团建设中,可以利用新媒体打造优质的古诗词合唱表演作品。例如,教师可以在新媒体网络平台中挑选比较热门的古诗词歌曲,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新媒体观看多种合唱表演效果,利用本校的学生资源及场所,进行创新表演。教师可以借鉴一些网络上著名合唱团的优秀经验,并将其应用于本校合唱团的建设中。同时,通过网络推广和社会表演,形成一定的社会效应。通过新媒体平台打造的合唱作品可以有效提升合唱团的知名度,也能够给参与合唱团的学生带来很大的荣誉感,进而增强学生参加合唱组织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音乐知识和技能,实现对其人文艺术素养的培养。要发动高校广泛参与到合唱团的训练和表演中。在班级的日常音乐教学中,发掘一些有音乐素养或音乐天赋的学生,并推荐其加入本校的合唱团组织[7]。此外,鉴于一些非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普遍薄弱,有必要吸引一些声乐专业的人才加入合唱团。
(三)加强高校合唱作品在网络及电视等媒体的宣传推广
新媒体为合唱团音乐作品的传播提供了多种形式。相关部门及高校合唱团的指导教师都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融媒体资源,加强对高校合唱团赛事及合唱作品的宣传推广。首先,作为高校文化活动的管理者,学校的共青团组织应该加强对高校合唱团的建设与宣传,积极举办相关的赛事活动,并且利用自身公众平台的影响力,通过本地的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增强对高校合唱团的传播力度。同时,共青团组织还应该积极与当地电视媒体沟通,在更大的电视平台上推广优秀的高校合唱作品,加强对高校合唱团的宣传与推广,提升高校合唱团的影响力。其次,要有效提高各个基层教学单位对高校合唱团建设的重视程度,从而自觉加大对合唱团的组织建设力度,进而使合唱团发挥出一定的教育效果,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六、结语
融媒体的环境下,古诗词歌曲传播范围较广,传播的影响力较大。在高校合唱团的建设中,可以利用当下优质的古诗词歌曲资源,吸引高校学生踊跃加入合唱团组织建设,壮大合唱团的力量。同时,教师要整合多方资源,打造精品合唱团队,还要利用融媒体的良好环境,对合唱团进行广泛的宣传,让高校合唱团成为高校文化活动的重要名片。
参考文献:
[1] 魏娱卉.融媒体时代音乐文化传播特征和对策[J].新闻文化建设,2021(14):20-21.
[2] 伊丽媛.融媒体时代音乐文化传播:特征、困境与策略[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12):25-28.
[3] 韩璐.融媒体环境下音乐传播系统的建构: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J].北方音乐,2020(11):240-241.
[4] 袁多艺.高校合唱团建设对校园艺术文化水平提高的探索研究[J].艺术品鉴,2018(33):321-322.
[5] 牛幻诗.阿卡贝拉在古诗词歌曲中的运用:以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合唱团演唱的《西江月》《鱼戏莲叶间》为例[J].戏剧之家,2020(24):78-79.
[6] 王颖.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技巧与特征[J].当代音乐,2021(10):137-139.
[7] 张燚.大学生音乐社团现况与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0.
作者简介 王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郭佳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