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生命成长的密码
2021-02-03李萌
李萌
阅读心得
吃手,扔东西,撒泼,打人,总是喜欢反着干。以往,当孩子出现这些行为的时候,我总会尝试用自己认为有效的方法进行干预,而结果往往不尽人意。读了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后,我恍然大悟,幼儿这些看似“不可理喻”的行为和做法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如黄金般贵重的概念——敏感期,如果成人不了解这些敏感期,那么所实施的教育也只会南辕北辙—与初衷相违背。
这本书里收录了许多幼儿敏感期的真实案例,通俗易懂,联系实际,同时,作者还针对每个不同个案作了点评。结合本班幼儿的成长实例,我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了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了儿童生命成长的秘密。
成长——秩序的开始
这学期我带的是小班幼儿,孩子们的“小执拗”经常浮现在面前:早上,笑笑哭着进来,原来是因为时间来不及,奶奶没像往常一样,让他来按电梯;果果因为汽车小手套上的车轮不小心丢了,满脸不开心;放学时,翰翰因为没看到姥爷,不肯和姥姥回家……初为人师,刚开始想当然地认为这些就是孩子的小脾气,但当我意识到这是幼儿在建构自己的内在秩序时,教师的使命感也油然而生。当孩子出现这个敏感期时到底该怎么解决呢?汲取书中的智慧,再融合实践,我也有了一定的思考。
首先,面对孩子的“小脾气”,我们要做一个感性的老师,理解并尊重孩子,感受孩子的感受。其次,要做一个理性的老师。通过观察与倾听去了解孩子的需求。最后,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当幼儿的“执拗”可以接受时,要按照孩子的想法去做;如果不符合常理,就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引导,避免采用强硬的手段,引发教师和孩子的正面冲突。正如作者所说,理解不是特别难,但变通需要智慧和技巧。只有变通得好,才能成功解决问题。
成长——语言的力量
小班下学期,班里幼儿语言敏感期的表现更加突出,语言模仿、妙用成语甚至诅咒……《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关于语言敏感期的个案,班里的孩子总能够对号入座。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作为教师要格外注重自己的语言,应改变随意的说话方式,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同时,我们也要充分抓住这个契机,在一日生活中注意词语的使用,帮助孩子扩充词汇量。
诅咒的语言也在班级幼儿“乐乐”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我要把你踢飞”等,也总有其他幼儿一脸委屈地跑来告状。通过阅读,我意识到这是乐乐语言敏感期的到来,并通过适当的询问尝试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及行为背后的深层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教师与幼儿心与心的交流会引发幼儿的共情意识,如:“你刚刚说了一句特别不好听的话,听起来很糟糕,你觉得可以换个什么词来表达这个感受呢。”其次,避免冲动教育,冷静处理。幼儿往往善于察言观色,面对孩子的“脏话”“狠话”,成人要注意自己表情、情绪的管理,适当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去弱化。最后,发挥成人、同伴的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表达。几个月过去了,诅咒的语言在乐乐身上消失了,如今知道如何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内心诉求的小乐乐已经安全度过了这一时期。
成长——追求完美
马上就要四岁的本班幼儿“葫芦”进入了追求完美的敏感期。中午,小朋友们都躺好了准备入睡,葫芦还在“有条不紊”地整理衣物;下午,幼儿都吃完加餐去做户外准备了,葫芦还坐在餐桌前一脸痛苦地守着一大杯牛奶,原来是老师在盛牛奶时不小心把几滴奶撒在了杯子外面。读过《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后,我了解到保护幼儿追求完美的意识就是在保护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作者在書中提到留存幼儿对完美、规范事物的感觉,这样幼儿心中才会有标准,才会追求事物的完美、和谐、规则,并为此忘我地工作。幼儿追求完美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因此,教师及父母要允许孩子追求完美,理解孩子细腻、追求完美的心,保护孩子的完整性,尊重孩子的要求,把这些要求当作孩子成长、品质形成的机会,这样会更容易找到适合的方式帮助孩子。因此,我并没有过度要求葫芦与其他幼儿的“统一”。
敏感期伴随着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我们要学会耐心等待,理解、尊重孩子出现的“小状况”,欣赏、接纳他们的“不完美”,支持、保护他们的“小心思”,以最合适的理解和爱滋养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充满爱和自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