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议题式教学到议题式教研
2021-02-03陈亚萍
陈亚萍
当前,随着新教材的实施,核心素养下的议题式教学得到了普遍重视。但当前的议题式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这也反映出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高的问题。高中思政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因此,教师必须尝试在教学中开展教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以高中思政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新教材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开展议题式教学,并完成从议题式教学到议题式教研的思想转变,进而实现个人综合教学素养的普遍提升,最终使自己有能力完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议题式教学的现状分析
对于议题式教学本身来说,它指的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转变教学思路,突破教学方法,从传统的以知识讲授为主要方式,转变为以“议题”为中心的授课模式,从而实现学生在讨论、议论的过程中将知识充分内化。
理想的议题式教学,首先,是以教学目标和内容为依据,确定课堂的核心议题,并严谨地设计和规范教学流程,教师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成功将所要探讨的问题融入情境;然后,将主要议题以分解的方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揉进教学过程之中,既要保证学生有“议”的内容,又要考虑到学生对于“议”的接受能力。其次,确保学生的“议学”参与度,可以通过小组分组的方式组织学生议题,也可以通过师生对话来完成议题。在议题的全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与引导者必须保证学生的共同参与,不能使一些学生被边缘化,从而影响整体课堂教学氛围和进度。最后,对“议”的过程与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教师要针对在议题过程中所产生的突出问题、典型问题、关键问题进行合理解释,同时对学生的表现情况做出合理评判,鼓励和激励学生更踊跃地参与到议题情境之中,实现个人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然而,纵观高中思政议题式教学的现状,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集中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议题无秩序,在议题式教学的课堂上,有一部分教师对议题式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为了体现“议题”二字,经常在课堂上漫无目的地设置多个议题,导致课堂随处都能看到“议”的现象,但学生却总是不明白“议”的作用和意义。不仅如此,议题一个接一个的提出,看似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但教师却在“议”的过程中严重缺位,最终导致了学生议题的无组织、无秩序。二是讨论不充分。议题式教学过程中的“伪讨论”现象严重,议论过程流于形式,学生对一些议题的讨论并不充分,甚至很多学生缺乏讨论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在教师给定的议题时间内,更多的学生在聊“闲话”,而真正高质量、高水平、实质性的“议题”活动却很少,从而导致了议题式教学应有的教育作用无法发挥。三是议题规则不明。这种情况普遍存在,由于教师在课前并没有明确提出议题的规则,导致学生在议题过程中无明确的分工,学习目标及议题目标不清晰,甚至有些学生始终无法参与其中。究其原因,正是教师在组织、调控上存在的不足,导致了议题式教学的效果并不明显。
由此可见,以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议题式教学,要求思政教师要从课堂教学中总结经验,并积极开展议题式教研活动,就如何开展议题式教学活动、怎样发挥议题式教学作用等问题加以深入研究,最终实现个人专业能力的成长和发展。
開展议题式教研活动路径分析
从议题式教学到“议题式教研”,这是对思政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要求,更是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学实践的需要。
首先,组织构建教研共同体。“议题式教研”活动是一种以学习共同体组织为基础的,针对校本需要开展的研修活动。所谓教研共同体,即组织一些拥有相同兴趣、爱好和专业的教师,在自愿参与的前提下,研究教学中的问题,最终实现个人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发挥议题式教学的作用,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通过教研共同体的构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机会增多,既能促进每个教师专业知识的积累,还能够促帮助他们获得专业成长。
其次,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定期开展校本课程研修。开展议题式教研活动,主要是针对议题式教学等相关内容展开探究,主要可以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引导思政教师对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展开反思,培养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水平等方面的综合认知能力,如新教材的学习、教学设计、教材文本的研习等;二是通过开展议题式教研活动,可以增强教师的实践性思考,如在教学中有实效的方法分享、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有作用的方式等。此外,教研活动必须由指定的组长确定核心议题,然后分别由组员完成各自的研究任务,每个人都要做到知无不言、充分参与。
最后,落实教研活动的目的。议题式教研活动的开展,其目的是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反思并加以解决,从而丰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达到增强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目的。所以,一方面,每个思政教师都要树立目标意识,每一次教研活动中,都要将自己设定的目标以及集体目标作为研讨的依据和指引;另一方面,思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深刻了解并理解学生思政核心素养的内容有哪些,通过议题式教学可以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
从议题式教学到议题式教研,要实现教师专业能力的长远发展,教师必须将议题式教研活动持续开展下去,并建立长效机制,避免个人的单打独斗和闭目塞听。只有集体共同研习,才能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充分落在实处。
正确开展议题式教学的方法分析
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政核心素养,教师需要从议题式教学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议题式教研活动来完成对相关问题的探究并提出解决办法,从而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议题式教学的优势作用。
首先,合理设置课堂议题,保持议题教学的有序开展。通过议题式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在议题式教学中合理设置议题是关键的第一步。一是要从数量上保证合理,每堂课的议题不在多,而在精和准:二是从时间上保证合理,每堂课议题的提出要做到恰到好处,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太早,学生对内容不了解;太晚,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例如,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一课的教学中,其中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内容非常重要,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总的议题,即“从蚂蚁集团上市风波看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然后可以分设几个小议题,如“这只蚂蚁是好是坏”“能不能一刀切地将其拍死”“如何治蚁患”,以此分别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主体地位、非公有制地位作用等方面进行知识讲解。当然,在议题设置的时间上,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需要,适当适时将议题抛出,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展开充分探讨。最后,由教师负责针对学生的表现情况,并结合这一事件进行例证说明,从而使学生对这一课时内容做到充分的理解与掌握。
其次,阐明议题教学的规则,增强议题教学的评价效果。议题式教学效果的保证,一方面要保证学生的整体参与度,每一次议题情境的构建,教师都要想尽办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究之中,充分融入情境并围绕议题做充分讨论。这就需要教师就议题规则向学生做详细阐述,其中包括一定的奖惩规则,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要给予一定奖励,而对表现不佳的学生要施以小惩,主要是以趣味游戏的方式进行惩罚,还能起到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议题互动表现情况做出反馈与评价,从而了解议题式教学的效果如何,以及激励和鼓励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总议题为“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然后,以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以及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为中心,通过视频播放、图片展示、历史故事讲读等方式,为学生呈现“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历史必然性”等相关知识内容,循序渐进地让学生理解“祖国的发展为什么只能走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或是其他的形式”。当学生探讨结束后,教师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开始讲述,并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评价,从而论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当然,正确开展议题式教学并保证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参与度、兴趣等方面着手,综合考量学生的接受能力及长远发展所需,从而更好地发挥出议题式教学模式应有的教育作用,以实现个人专业发展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双赢目标。
总而言之,从议题式教学到议题式教研,核心素养时代下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不仅指加强对学生思政核心素养的培养,还指教师应从专业发展角度出发,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综合素养,从而使自身始终保持具备培养新时代学生思政综合素质的能力。只有教师在“议题式教研”活动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更好地胜任议题式教学,最终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