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合力方能养成良好习惯
2021-02-03苏京
苏京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是学生成长的“黄金时期”,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而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个需要学校、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态,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更影响着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家庭教育则是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只有把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和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及家庭教育有力配合结合起来,形成健康的运行机制,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加强学校、学生、家庭的三维融合,同向发力,对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意义重大。
“三化”合力推进,突出主导作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可见,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培养能力,养成良好习惯。在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应“三化”合力,主导育人。
养成教育课程化 养成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整体素质,使受教育者走向人生、事业的成功。而养成教育的课程化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载体和途径。所谓课程化,就是将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课程来开发和实施。如升旗、出操、进餐、礼仪、读书、写字、上课等都分别作为相对独立的课程,用课程来规范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首先,要有教材为依托。教材是实施养成教育课程化的凭借,它确定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操作程序、保障措施、注意事项等,绘制了实施的蓝图。没有教材,课程化就失去了依托,成了空中楼阁。教材不同于制度,它比制度的定位高,内容广,文化含量大,育人功能強,可操作性好,实施方法多。教材的编写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坚持从校情出发,坚持在实践中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思考,在思考中编写。教材只有植根于实践的土壤才有生命力。在工作中,我校结合实际制定了《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并以此为依据编印了《养成教育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它在内容的设计上兼顾教师和学生,包含规划篇、学习篇和实践篇三部分。规划篇即学校的《学生养成教育三年规划》;学习篇是《读本》重点,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健康习惯四个方面分别设计主题活动内容,在内容的编排上学生可以自学,也可作为教师组织活动的依据;实践篇中收集了以往教师设计的优秀主题活动设计方案及学校开展的“好歌大家唱”、班徽班训设计、国旗下讲话等活动材料。该《读本》发至每一名师生手中,使师生有章可循,促进养成教育工作步入系列化、规范化轨道,得以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
其次,要以爱心为基础。养成教育课程化没有爱心作为基础,学生就会被训练成一群机器人。我校的《读本》中处处体现着对学生的爱心、关心,既有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又有对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指导,旨在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奠基,展现了对学生终生负责的态度。唯有爱的教育才能彰显出人文性,唯有爱的教育才会有血有肉、有理有情,才会在学生的心灵里引起共鸣,并扎下根来。
最后,文化支撑是养成教育课程化的核心。养成教育课程化过程中的文化引领、文化评价、文化管理可以形成养成教育的灵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引领,环境布置处处体现养成育人。在学生温馨教室的布置中,各个班级结合实际纷纷把“让诚实守信成为一种习惯”“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习惯”“让入班即静成为一种习惯”“让入座即学成为一种习惯”“让守时成为一种习惯”“让认真听讲积极举手成为一种习惯”“让课下问问题成为一种习惯”“让周围地面干净成为一种习惯”“让安静有序进楼离校成为一种习惯”等警示语作为“班级公约”布置在班级中,处处提示学生,使校园环境成为一本育人教科书,培育学生追求文明理念和健康情怀,使学生在优美环境感受一种归属感、安全感、舒适感,让环境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
养成教育系列化 学校根据学生在初中三年不同的阶段中不同的特点和任务,确定了不同的教育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形成养成系列教育,并贯穿学生初中生活。即初一年级主题:迈好初中第一步。通过入学教育、军训、升旗、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史教育、好习惯演讲等活动为学生适应初中生活奠定基础。初二年级主题:迈好青春第一步。通过道德讲堂、美德剧展演、美德少年评选、身边榜样演讲、心理讲座等活动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防止分化,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初三年级主题:迈好人生第一步。通过目标引领前行、勤奋与成才、我的学习故事、中考百日誓师、成人预备期教育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教育活动特色化 学校必须将养成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因地制宜,以点带面,常抓不懈,工作求精求细,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品牌活动。对此,我校积极开展一班一品班级文化建设、《弟子规》诵读、中华传统节日教育、《论语》国学教育、家校合作、七歌教育等,充分发掘学校优质资源,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活动中濡养学生精神,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养成教育特色。例如,“七歌飞扬”活动中,七歌的内容经过精心选择,服务于学生健康成长,包括能够濡养家国情怀的国歌、校歌、爱国歌曲,激发学生们坚强意志品质的军歌(励志歌曲),感恩教育的感恩歌曲,弘扬传统文化的经典戏曲,有助于培养现代化人才培养、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英文歌曲等。演唱的时间定于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班级集体唱歌,既可振奋精神,陶冶情操,还有助于下午教学活动的进行。在精心选择演唱内容的同时,学校还会通过安排一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唱歌兴趣,如年级组织班主任进行歌曲背景、歌词内容的宣讲交流,学校开展“红五月歌咏比赛”等。此外,唱歌也成为各年级爱国主义教育中经常出现的一个环节,如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时,学生们高唱抗战歌曲,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再如有些班级在家长会中安排学生唱感恩歌曲,既增进了学生与家长的感情,又为他们提供了彼此深入了解的平台。
学生定规立制,强化自我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所以,在养成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校与学生形成互动的合体,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并参与到自我教育中来,这样才能发挥教育最大的效能。学生的自我管理不是自然形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培养下,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中形成的。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由他律变自律。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并给予学生一定指导,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进步的机会,发展其自我管理的能力。在班级中学生参与班规班训的制定、班徽的设计、学习目标的制定、无声自习的管理、《良好习惯计划书》的起草、自我评价等,通过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查找自己的不足,实现自我管理,养成良好习惯。
例如,在《良好习惯计划书》的起草制定中,每个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习惯培养行动计划。首先,进行自我分析,写出“我已经具备的好习惯”,加以坚持。然后,写出“我的问题和不足”后,起草制定“我要养成一个好习惯”行动计划书,学生每个学期或每一个月确定1~2项自认为当前最需要培养的习惯,作为习惯培养的阶段重点,教师不做统一的规定,但要求目标要具体、单一,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并写出具体的培养计划、奖罚办法和行动监督人(老师、家长、同学均可),让习惯培养成为他们自己的事情,成为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的事情,从而激发积极性、主动性。
再如,学生上无声自习,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课后是教师例会和教研活动时间,这个时间全由学生自我管理。因为每个同学都参与了班规的制定并要信守承诺,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监督者,大家共同维护着班级纪律,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全校学生自习课鸦雀无声。
家长有力配合,强化积极参与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奠基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这说明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在学生初中入学初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往往会出现脱钩现象。家长对学校养成教育的做法不理解、不支持,甚至起到副作用:很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教师的事,自己只关心孩子的分数,不懂得学习对孩子来讲很重要,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重要。
对此,学校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期望和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入手,找准结合点,通过构建良好家校共同体、提高家访质量、开好家长会、办好家长学校、做好單亲家长工作、建立校园开放日、好家长评选、发挥家长委员会职能等途径,建立了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使家长了解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作用。学校向家长下发《中学生行为习惯问题家长调查问卷》,就“对于孩子的成长问题你最关心的是什么”“孩子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对学生行为习惯问题你希望学校首先解决哪些问题”“针对学生行为习惯问题你觉得家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广泛了解家长的想法。以此为依据,研究制定了《养成教育实施方案》,确立了明确的习惯培养目的、意义、目标、内容及措施,并以此开展工作。学生在校的点滴进步,老师都会及时反馈给家长并感谢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在孩子的教育上结合实际做好家校沟通并给予恰当指导。这样进一步调动了家长参与养成教育、配合学校工作的积极性,家长从被动的接受联系变为主动的联系老师,共同探讨家教方法,形成良性循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为一体,相互配合,做到目标一致、观念一致、行动一致。家长在参与养成教育的过程中理解并支持学校工作,成为养成教育的坚实后盾。
学校、学生、家庭三维融合,是养成教育的最佳状态。在三维融合中,学校的作用至关重要,起主导作用,同时也起到调和剂、黏合剂的作用,学校不断探讨养成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让全体学生参与养成教育的全过程管理,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并使家长融入学校教育,配合学校工作,三维一体,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玉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