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3”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与施行

2021-02-03张养忠李成文郑锦

教育·校长参考 2021年11期
关键词:校园中职学校

张养忠 李成文 郑锦

当前中职学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各个学校的安全教育基本只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开展普通讲座或开展相关的校园安全教育活动也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方式也只是理论教学,没有进行实践层面的安防教学,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

教学内容陈旧 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的安全教育内容还停留在防火防水防电以及道路交通安全层面,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有关安全教育的需求,在教学内容上只片面强调规章制度,对新型犯罪内容少有涉足。教学内容的滞后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难以达成培养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提高的目标。

师资力量薄弱 大部分学校很少专门开展针对教师的校园安全教育技能的培训,这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后,很多都没有多少精力去开展校园安全教育的相关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园安全教育的开展,也影响了校园安全教育的效果。

“123”中职学校安全教育体系构建

多年来,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将“爱国拥党、德技双馨的新时代中职生”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以“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为办学使命,坚持“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理念,构建了一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123”校园安全教育体系。

1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 学校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学习短板,注重均衡发展,安全教育教什么、怎样教、何时教、怎样评都根据学生的情况决定。

2个基本点——安全教育内容、安全教育形式 首先,安全教育内容。体系从课程标准、教材开发、授课计划、教学组织到考核评价的各个环节强化学生安全素质培养,实现了安全教育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同时,将安全教育渗透行业、岗位,绘制“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目标全图,从教育性和实践性双维度构建内容体系。一是安全教育课程化。将消防、交通、传染病、非法侵害等9项安全内容,设计成16课时的安全教育课程,编撰《安全教育手册》,每周上好一节安全教育课,并且将安全教育贯穿在各课程实施中,与学科渗透,实现安全课程与课程安全的有机融合。围绕中职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的意义、作用和目标,紧扣中职生特性、专业和学校实际,开发了“预防”“控制”“应急”“维护”的“四位一体”校本教材,录制了《校园防欺凌—不做沉默的羔羊》《国家安全》《预防盗窃与电信诈骗》等6节精品课程,课程资源被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平台录用,面向全国推广,发挥了课程示范辐射作用。二是教育对象精准化。根据生源地域文化差异、专业特点、所在年级等因素,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阶段的差异性安全教育,精准投放教育内容。三是急救培训普及化。学校建有北京市红十字会昌平急救培训站,开展急救演练,提高师生安全能力。新生入校必须参加急救培训,由昌平区红十字会到校为学生进行急救理论知识及实践培训,全校每年约1200名师生取得急救证书。

其次,安全教育形式。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设立CPVS安全教育公众号,定期推送安全提示;开展在线安全教育知识竞赛、安全演讲比赛;聘请校外专家、法治副校长到校进行安全教育专题讲座;定期举行地震、火灾等科目安全应急演练;学生创编舞蹈、心理剧等文艺作品,以强化安全教育的成效。近年来,学校203名学生在市、区防震减灾知识挑战赛、交通安全演讲比赛等活动获奖;心理剧《回家》被昌平电视台选中,录制成法治专题片在全昌平区放映,影响面广,反响热烈。

3个支撑——机制保障、软硬平台、师资队伍

一是机制保障。该体系以学校“1297”安全管理体系(1个目标—无死角、无隐患、无事故的平安校园;2个机制—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学校及周边安全综合治理机制;9项安全主要内容—消防、交通、网络、食品、意外伤害、卫生、非法侵害、气象地质灾害、实习实训;7大措施—完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制度、优化安全教育、创新防控手段、加强隐患排查、规范安全评价、严肃责任追究)为依托,组织机构和各项管理制度保障安全教育不流于形式,切实履行安全教育实施主体的责任,保证教学实效性。

二是软硬平台。首先,建设安全体验馆,实现教学育人知行合一。学校注重教学实践,从“法治教育基地”升级到“校园安全体验馆”,打破了传统的说教式、填鸭式教育模式,采用视觉、触觉相结合,以“场景式+情景式”的三维立体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模拟地震、消防灭火,通过主题墙展示、多媒体播放视频、知识问答、VR体验、安全教育大讲堂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个人安全防护知识和不同安全器材的使用方法,提高应急避险逃生技能。从模拟法庭到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震减灾、应急安全、校园安全等利用互动体验设备,使体验者能在现场以互动体验的形式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学校安全体验馆每学期开展214课时安全体验课程,共6000余人次参加体验学习。同时体验馆即将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开放,充分发挥教学资源辐射,服务全区的功能。其次,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打破时间空间障碍。开发一个“CPVS安全教育”微信公众号平台。平台包含安全必学、安全提示、安全留言3个模块。安全必学模块包括:安全考试、安全教育、政策法规,学校定期上传安全教育内容、政策法规等供全校师生在线进行自学,学习完成后进行随堂考试检验学习效果。安全提示模块包括:通知公告、安全提示、平安活动、安全公益片,学校在此模块定期发布校园安全工作动态、安全知识普及、重要安全提示、安全活动开展情况、安全公益宣传短片等资源。安全留言模块包括联系我们和学生留言,学生可以在此对学校安全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此外,利用“教育部青少年普法網”开展法治教育。各班班主任在网站选取精品课程资源,对学生开展法治教育;组织全校学生参加网站开展的“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演讲等各项法治教育活动。

三是师资队伍。首先,强化教师安全教育,提升教师安全知识素养。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学习安全知识、技能和处理相关安全事故的办法。通过培训,教师安全素养提升,从而加大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的广度,保证教学实效。其次,聘请校外多元讲师,提升教育质量。学校通过聘请法治副校长、检察官、警察、律师、学术专家到校为师生开展分层、分类的安全教育,内容涵盖法治、消防、交通、心理健康、电信诈骗、治安等多方面,专家讲师们从各专业角度剖析师生常见的安全问题,课堂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为一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广受教师欢迎。

“123”中职学校安全教育体系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和实训基地为主阵地,以组织机构和制度体系为保障,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安全意识教育、安全责任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为内容,依托课堂教学、体验式教学、“CPVS安全教育”微信公众号平台等教学手段,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开展安全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预判、分析存在的潜在风险,形成自觉遵守安全法律法规,强化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近年来,在“123”安全教育体系的推进中,昌平职业学校安全工作成效显著提升,学校被评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首都核心功能定位对中职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安全教育体系将不断传承与创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为目标,立足行业企业岗位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在校园营造安全氛围,形成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建设校园安全文化的精神动力,打造新时期“三全”育人模式的安全教育工作新常态。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2021年度重点课题“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内部治理现代化的研究”(课题编号:CPZD2021-003)的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

猜你喜欢

校园中职学校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