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女性的媒介生产研究

2021-02-03陈佳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1期

摘要:农村女性作为社会和大众媒介注视下的特定群体,在网络时代有着极其丰富的、被他人建构的媒介文本形象,文章关注农村女性主动进行媒介生产的现象。以“巧妇9妹”为例,说明农村女性如何主动寻求技术支持进行自主的媒介生产,总结其传播特点,探究“巧妇9妹”向受众展现的农村女性形象,并为农村女性如何更好地主动进行媒介生产给出一些建议,以帮助农村女性提升自身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

关键词:农村女性;媒介生产;“巧妇9妹”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1-0016-03

自2017年5月以来,一个喜欢在短视频上分享生活的农村女性火了起来,她就是“巧妇9妹”。作为今日头条的“三农”合伙人之一,“巧妇9妹”中的主人公已经在抖音短视频上拥有436.2万粉丝,累计获赞313.3万次。通过短视频平台,九妹既实现了自身的形象宣传和流量变现,也在展现家乡美景、美食、美人的同时,解决了家乡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一、农村女性对媒介技术的主动探求

媒介技术的进步赋予了农村女性自我展演的机会[1]。农村女性往日在主流话语议程设置中的被动地位逐渐被消解,在短视频中主动进行自我呈现和意义的生产。在“巧妇9妹”的短视频中,其俨然成为家乡的形象代言人,在展现农村女性日常生活的同时,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农村生活画像。

(一)主动探求技术赋权

简洁易懂的操作流程和识读方法让媒介资源更加容易获得,也使媒介的使用权被进一步下放。便捷的移动手机打破了农村女性与外界沟通的信息壁垒,而短视频极低的准入门槛和便捷的操作将主体自我表达的权力下放到每一个个体,实现了农村女性自我展演的技术赋权。“巧妇9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不仅在西瓜视频、今日头条和抖音上发布短视频,还在淘宝和微店上销售农副产品,同时也利用微信平台为粉丝提供售后服务等。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媒介使用权力渗透到社会各阶层,农村女性也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声渠道。农村女性不再是主流媒体描绘的被动个体形象,其开始积极主动地利用短视频进行自我形象的展演,以展现真实的农村女性。“巧妇9妹”创作的短视频中,九妹是短视频中行动和展现的主体,不管是九妹被别人拍摄还是自己自拍,其行动的发起人几乎都是九妹。例如在田间劳作的九妹、捕鱼的九妹、做美食的九妹等等,九妹都能够在短视频中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姿态向观众展现自身朴实的日常生活。在九妹身上,我们看到了农村女性主动进行媒介生产的主人翁姿态。

(二)主动掌握传播话语权

在中国,农村女性和城市女性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首先,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使农村女性掌握的媒介资源非常有限,因此农村女性在媒介传播格局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次,农村女性的媒介形象长期被刻板化描述:一方面被有些媒体塑造成贫穷、勤劳和朴实的农村女性,一方面又存在对农村女性尤其是对农村留守女性的污名化描述,这两种形象都清晰地表明大众媒介对农村女性形象的呈现是片面的,甚至是歪曲的。

“三农”短视频为农村女性开辟了一个自主发声和掌握话语权的平台,使像“巧妇9妹”一样的农村女性逐渐成为短视频原生内容生产的中坚力量。短视频的出现不仅使农村女性获得了自我展示的机会,也逐渐改变其消费心理和消费模式。农村女性在媒介生产的格局中正经历着由无声、边缘化向有声、主动化的转变,正如九妹从一开始的扭捏到现在的自然大方,每一个视频都展现了她开朗的笑容和辛勤劳动的身影。就像农村平常的田间唠家常一样,九妹面对镜头,向观众讲述关于她的农村生产生活故事。因为短视频直播,九妹学会了蹩脚的普通话,走上了央视的舞台,成为村里第一个上过电视的农村女性。

(三)主动建构文化意义

符号的生产和意义的表达是借助短视频进行媒介生产过程中的必然要素。“巧妇9妹”定期在抖音上更新具有自身特色的微观符号的短视频。九妹的卡通头像和独具特点的网名——“巧妇9妹”,共同刻画出一个心灵手巧、可爱善良的农村女性形象。如2017年11月25日发布的短视频,有关南宁老板收购皇帝柑的视频,在南宁老板压价九妹时采取了黑白回放的方式,既诙谐地呈现了收购商对果农的压榨,也体现了九妹的乐观和大方。九妹在短视频中富有特色的開场白是“大家好,我是九妹”,质朴的话语,明媚的笑脸,让每个观看短视频的人都不禁被九妹的情绪感染,农村女性也是这么有趣可爱。

各种图像、文字等符号的意义互动建构了九妹独具特色的农村女性形象,也将真实的中国农村差序格局式的亲属和地缘关系以一种最朴实的方式展现给观众。个性化的符号聚集在一起,促进农村女性群体文化的集体呈现,并获得身份认同,进而对主流文化建构的农村女性刻板形象做出解构的尝试。

二、农村女性媒介生产的主观呈现

短视频中的个体常常会基于自身的行为习惯和认识,从微观角度进行内容的主观呈现。“巧妇9妹”发布的短视频中,九妹始终是视频内容的主观讲述者,同时也在构建着自己的媒介形象。

(一)农村女性的自我呈现

九妹原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性,走红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这个普通却又不甘于平凡的农村女性,她心灵手巧、勤劳朴实、活泼开朗、大方有爱心。比如九妹美食主题的视频:做肉蛋挞、吃野蜂、烹饪牛蹄、炸土猪肉、吃阳桃等,这些土特产只有在农村才能品尝到,而九妹用农村传统的烹饪技术做出了野味,使受众隔着屏幕就想吃。在九妹捕鱼的短视频中,一根竹竿、一把草、一根细绳就能收获新鲜美味的野生鱼,将九妹高超的捕鱼技术展现得淋漓尽致。

没有技巧的镜头,几乎是以一种最直接最质朴的方式将一个个平常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展现了出来,却建构了一个有趣、勤劳、家务农活样样都行的农村女性形象,为乡村生活图景加上独属于农村女性的清新又靓丽的一笔。

(二)主观构建下的农村景象

在农村相对闭塞的环境下,短视频成为农村女性与外部世界沟通的窗口,她们通过短视频构建个体视野下的农村景象,也阐释着自我认知下的世界。农家的一条小路,一场干女儿的婚礼、一次开钩机开垦土地,生活中发生的每一次变化都被短视频以可见、可分享的方式记录着。当九妹进入镜头开始记录农村生活的那一刻开始,来自农村女性眼中的农村生活景象便诞生了。或许手机屏幕的另一端是许多不认识的人,但通过九妹拍摄的视频,这些陌生人共同感受着、见证着一个村落的风土人情、美景美食与点滴变化,从九妹身上人们见识到了热情的乡村、勤劳的农民,感受到了淳朴的乡风。

戈夫曼的前台后台理论指出,人的外在展示是前臺,私人领域是后台。而“三农”短视频将这两个领域之间的距离缩小,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宏大叙事,“三农”短视频展现的是个体视角下的微观世界,更加贴近农民的日常生活。“巧妇9妹”拍摄的短视频大多是农村的日常生活,记录了九妹每天的日常点滴与趣事,有原生态的乡间田野,也有农村简陋的住房,在这样的场景中,九妹和乡亲们进行着农村生活的展示。既呈现了农村生活朴实简单的一面,也向社会传递了如九妹这样的农村女性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农村女性当家作主

短视频激发了广大农村女性的集体参与意识,散落在广袤农村和束缚于家庭劳动中的女性聚集在网络世界,她们成为自己历史和形象的主人,共同书写农村女性平淡却又不平凡的农村生活。

如今,短视频上活跃着许多所谓的美妆达人,然而农村女性的美却美得自然,美得淳朴。九妹和一群农村女性学习制作口红,在活跃的氛围中,大家互相帮忙制作心仪的口红,开心的笑脸和精致的口红,展现的是农村女性繁重农活之外的休闲时光,她们也爱美,也会为自己的美添上一抹红。

美已罢了,九妹还会做饭、种果树、开钩机等等。繁重的农活不只是男人才能做的活,农村女性同样可以撑起半边天。九妹熟练地操作机器耕地,刷新了网友们对农村女性的认知,原来农村女性不仅只是会干农活做饭,还会这些技术活。

2018年7月15日,“巧妇9妹”通过视频电商帮助武利镇安金村村民销售了滞销的芒果,拍摄的视频发布在网上仅2个小时,就有10万斤的订单,不到24小时15万斤的芒果就全部销售一空。走红的九妹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她还是每天早出晚归,干好手里的农活,热心地帮助老人,并帮助家乡的人们销售滞销的水果,造福家乡的果农。

三、农村女性媒介生产的传播效果

(一)积极构建集体记忆

哈布瓦赫认为,个体将自身置于群体中构建回忆,而群体记忆则依靠个体来实现[2]。“巧妇9妹”短视频中展现的农村景象和人物,是农民群体构建群体记忆的载体。农民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背井离乡打工生活,长时间无法回归土生土长的家乡,难免会产生思乡之情。而九妹融入家乡生活的场景视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农民工的思乡之情。

不仅是在城市中的农民工群体,留守家乡的农村女性,也在短视频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他们和九妹一样,早出晚归,过着普通的生活。九妹做的家乡菜,九妹干农活的视频,九妹家乡的风土人情,无形中带给她们一种陪伴的感觉,让枯燥的农村生活多了一些活力和色彩。无论是农民工还是留守女性,他们通过观看九妹的视频,都会产生一个共通的意义空间,他们消费短视频,同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自我意义的解读,构建自己的家乡记忆。

(二)跨越城乡的群体归属感

麦克卢汉认为,传播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进入了部落化的传播时代。“三农”短视频将散落在各地的农村个体集合起来,将处在互联网边缘的群体推向网络舞台的中心,展现农村独特的风土人情。

“巧妇9妹”短视频中农村婚嫁、集体聚餐等具有乡土特色的景象在城市中是无法见到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娶新娘必经历的几道程序以及村民们开心的笑脸、热闹的氛围,让观看视频的人产生一种共情。通过九妹的宣传,农民群体也能够找到自我生活的价值和存在感,在一定程度缓解农村人的自卑感和疏离感。

四、农村女性媒介生产的不足及建议

(一)技术普及不均衡

技术的普及能够使个体获得接近和使用技术的权力,但技术分布的不均衡同样会带来媒介生产的落后和不足,农村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农村女性的媒介使用和接近机会和城市女性相比远远不足。据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非网民规模为4.02亿,农村地区非网民占比为50.9%,非网民仍以农村地区人群为主[3]。尽管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已经给农村地区女性带来诸多福利,但仍有众多农村女性处于信息闭塞的境地。新媒体的使用应该不断降低门槛,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使农村女性有更多接触新媒体的机会。

“巧妇9妹”也是依靠侄子专业的制作水平和丰富的媒体从业经历,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取得成功。提高农村女性的网络使用普及率,将短视频加直播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推广到更广大的农村地区,助力当地农业发展和乡村文化的传播。

(二)媒介素养有待提升

学者彭兰认为,网络时代大众的媒介素养包括信息消费、媒介使用和生产要素等。信息的生产者是否拥有较高的媒介素养将直接影响其内容的生产和价值观的形成,在传播过程中,其内容的排版、构思、创意等也会受生产者媒介素养水平的影响。

农村女性由于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其媒介使用的能力不足,生产的媒介内容质量也不高,不利于打破大众认为的农村女性贫困、落后、无知的刻板印象。事实上,九妹的开朗和爱笑确实为她赢得了不少的粉丝,但在《开门大吉》上九妹说错侄子的学校着实让人捏了一把汗。因此,加强农村地区网络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女性的媒介素养是当前亟待解决之事。

(三)乡村主题的表现领域较窄

由于城市与乡村的文化环境不同,两者之间的文化习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农村女性的短视频中,多数都是呈现日常的农家生活,展现农村淳朴的民俗风土人情,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城市对乡村的陌生感,但农村女性媒介生产的内容较为单一,缺乏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呈现,例如农村教育的落后、交通设施的落后等。

通过对“巧妇9妹”发布的短视频内容进行分析发现,虽然有趣的农村生产劳动生活确实能在短时间内吸引粉丝关注,但其内容同质化较为严重,都是围绕九妹的日常生活重复展演。从长远角度看,粉丝的注意力会因为同质化的内容而逐渐转移,所以要想持续吸引粉丝的注意力,必须要开发优质农村内容,在媒介使用上既关注切身利益,也关注公共事务。

五、结语

短视频的普及促进了“三农”议题的生产和内容消费,也从客观上推动了农村女性主动进行媒介生产构建自身的形象,农村空间由以往的被遮蔽和封闭开始走进大众的视野。以往,一些媒体对“三农”的报道还停留在固定化的模式和特定的框架下,尤其是农村女性的媒介接触和媒介使用也常常成为大众讨论的焦点,而短视频的出现使农村女性找到了发声和主动展现自己的舞台,她们用自己淳朴的语言和勤劳的行动塑造新时代的中国农村女性形象,她们不再是无声、被遮蔽、被规训的群体,而能在国家“三农”政策的倡导下,书写下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女性的华章。

参考文献:

[1] 魏慧丽.媒介接触对农村留守妇女自我发展的影响研究:关于山东蒙阴县农村留守妇女的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5.

[2] 刘亚秋.记忆二重性和社会本体论:哈布瓦赫集体记忆的社会理论传统[J].社会学研究,2017,32(1):148-170,245.

[3]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21-08-27.

作者简介 陈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媒介与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