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KAP理论下阶段性健康管理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2021-02-02黄楚梅张艳红邵丽香伦爱美

当代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掌握情况信念病情

黄楚梅,张艳红,邵丽香,伦爱美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 肇庆 526000)

冠心病是目前临床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血 压升高,很多心、脑、肾等器官疾病均建立在高血压的基础上[1]。冠心病是慢性疾病,患者治疗周期较长,因此,患者的依从性和配合度会逐渐降低,不仅影响治疗效果,长此以往也会影响患者心态[2]。本研究探讨KAP理论下阶段性健康管理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92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6 例。对照组男48 例,女48 例;年龄49~69 岁,平均年龄(58.8±2.2)岁;病程3~7年,平均病程(5.5±0.6)年。观察组男49例,女47 例;年龄48~68 岁,平均年龄(58.5±2.1)岁;病程3~8 年,平均病程(5.3±0.5)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确诊为冠心病;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异常者;认知功能障碍者;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者;全身免疫性疾病者。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定期检查患者的生理指标,督促其按时、按量服药。

给予观察组基于KAP理论的阶段性健康管理教育。KAP理论即知信行。知:即知识教育,通过公开课、讲座等形式对患者进行医学常识的讲授,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使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有初步的认知;信:即建立信念,通过健康教育及讲解成功治疗案例,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决心、信念;行:行为改善,患者在康复信念的引导下,对自身行为等做出改变,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慢跑等运动,对呼吸进行锻炼,每次30 min,每周3 次;此外,鼓励患者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②阶段性健康教育,住院早期,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科室人员等,耐心为患者答疑解惑,拉近医患关系。积极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为后续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住院中期,了解和记录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饮食习惯、生活作息、生活习惯等,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且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和处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忌熬夜、抽烟喝酒,低盐低脂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油腻食物;出院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制订复诊方案,告知患者如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诊;出院后,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及饮食、睡眠、用药等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引导。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采用本院自制的评分量表进行评测,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越佳;②采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心理状态进行评测,分数高低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呈现负相关性;③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评测,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④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SMS)对两组自我效能感进行评测,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自我效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96)观察组(n=96)t值P值护理前5.88±1.10 5.82±1.12 0.37 0.71护理后8.88±1.47 11.14±2.14 8.53 0.01

2.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s,分)

表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96 96护理前SAS 35.16±3.25 35.35±3.28 0.40 0.69 SDS 37.64±3.33 37.54±3.26 0.21 0.83护理后SAS 32.55±2.87 22.55±1.32 31.02 0.01 SDS 30.88±2.78 21.19±1.44 30.33 0.01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96)观察组(n=96)t值P值生理功能63.45±8.14 76.49±11.43 9.11<0.01躯体疼痛64.43±8.13 75.16±12.11 7.21<0.01生理职能66.02±8.87 73.57±11.09 5.21<0.01精神健康65.11±8.36 75.13±10.34 7.38<0.01情感职能64.24±8.09 76.88±11.11 9.01<0.01社会功能65.11±8.14 75.55±10.25 7.82<0.01活力67.36±8.87 76.16±11.27 6.01<0.01总体健康64.14±8.03 73.33±9.98 7.03<0.01

2.4 两组自我效能感比较 观察组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及情绪认知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护理干预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常规的健康教育无法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干预,局限性较大,效果不佳[3]。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模式不仅能帮助患者改善病情和症状,还能帮助患者大幅提升生活品质[4]。

知信行理论,是通过对专业知识的讲解,树立患者治疗和参与的信念和信心,从而对自我形成约束,在康复信念下付出行动,从而更快康复。认知是基础,信念是行动的动力,三者之间相辅相成[5]。利用专业的医学知识,使患者对于疾病和治疗有初步的认知,包括冠心病病因、危险因素、危害等,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认知,从而形成坚定的康复信念,才能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在实施过程中,需纠正患者的不良习惯,增强患者的信心,形成良性循环。阶段性健康教育是在特殊的节点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6],住院早期,通过沟通和交流,既能了解病情,还能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紧张感,从而拉近医患关系[7];住院中期,重点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提升患者的配合度[8];出院前,对患者进行重点的自我约束教育,如告知患者如何测量血压;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从而更好的增强治疗效果[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KAP 理论的阶段性健康管理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表4 两组自我效能感比较(±s,分)

表4 两组自我效能感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96)观察组(n=96)t值P值日常生活管理26.81±5.11 31.58±5.45 6.26<0.01疾病医学管理48.71±3.11 57.76±5.66 13.73<0.01情绪认知管理12.32±2.25 16.13±4.88 6.95<0.01

综上所述,基于KAP理论的阶段性健康管理教育对冠心病患者效果显著,不仅能显著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掌握情况信念病情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女性人工流产术后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研究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为了信念
发光的信念
信念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菏泽学院公共体育课学生篮球规则掌握情况及对策分析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反馈
论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