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解答高中物理选择题
2021-02-02韩艳红
韩艳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校 150400)
很多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得相当熟练,但是在做题时就常常混淆,导致屡屡出错,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尤其是选择题,因为掌握不了解题方法,所以不仅浪费时间,正确率也相当低,严重打击了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选择题的讲解过程中注意将解题方法提炼出来,之后加以概括和总结,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策略,从而轻松解答,提升正确率.
一、认真读题,大胆判断
物理选择题分为很多种,其中一种是不拐弯直接判断就可以得出答案的题型.所以学生在做这类题目时,认真读题,分析题干,并对题目中提供的条件进行整理,之后大胆判断给出正确的选项.这类题目往往考查的是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是一些基础性题目,只要学生在平时上课中认真听讲,那么在面对这类题目时就可以轻松解答,提升解题正确率.
例如,下列物质中不可以看做质点的是( ).
A.单摆中的摆球 B.平抛的粉笔
C.在斜面上下滑的木块 D.滚摆中的摆轮
通过分析可知,这一题目考查的就是质点的概念.质点是指有质量但是不存在体积和形状的物体,其质量相对于运动过程来说极小,经过这一分析,我们可以判断滚摆中的摆轮就不可以作为质点.所以选项为D.可见,这道选择题学生们可以通过分析题目,就能判断出答案,这类题目最基础,只要学生掌握好概念或者常识就能轻松解答.
二、巧用赋值,得以验证
以上的基础类题目在选择中占有相对小的比例,大部分题目还是要考查学生的物理技能.比如有一些题目,虽然展示了一般情形,但是很难判断正误,这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对题干进行赋值,利用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来赋予极端且特殊的情况,之后加以验证,看是否满足题目的条件,从而在验证中获取答案,提升解题效率和质量,为增强解题能力而提供保障.
例如,一弹簧下放着一托盘质量为m0,上面放有一物体质量为m,物体静止时,弹簧的长度比原来增加Lm,现在用力下拉物体当弹簧伸长△L时,将手松开,假如弹簧在弹力限度内,那么松开手时重物所受到盘体的支撑力是( ).
A.(1+ΔL/L)mgB.(1+ΔL/L)(m+m0)g
C.ΔLmgD.(ΔL/L)(m+m0)g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这道题目考查的是牛顿第二定律,如果运用这一定律以及平衡条件进行求解时,那么求解过程就比较麻烦,那么我们采用赋值法,将ΔL=0来运用这一极端的现象进行解答,也就是托盘没有被拉,弹簧长度不变,这时盘对物体的支撑力为mg,之后将每个选项进行验证,一一排除后得到答案为A.总之,赋值法的应用使得题目的解答更加容易,过程更加简便,帮助学生解决了难题,从而快速解答题目,得出正确的答案.
三、逆向思维,加强思考
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从题目题干或者选项出发,从已知条件的反面来进行推测和分析,最后倒推出满足这一选项的条件和结果,最后再看是否与给出的题干相匹配,如果匹配那么选项可选,不匹配就是错误答案.经过这一逆向思维的推理,加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思考,并且从另一个角度来快速找到答案,提升了解题效率.
例如,一物体从一个斜面的底端a点向上滑,之后到c点停止,而b点是ac距离的中点,已知物体从a点滑到b点时用的时间为t,那么从b滑过后到c点再返回到b点所用的时间为( ).
四、提出假设,逐一排除
除了上述的选择题之外,还有一类选择题是考查一些物理知识的规律或者综合类问题的题目,对于这类选择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正面、侧面或者反面举出反例,对假设进行验证,之后将不合理地答案一一排除,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这一方法的应用让更多的学生快速解出答案,在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为接下来的物理学习做好了铺垫.
例如,有甲乙两个物体,其中甲物体叠放在乙物体上,重量分别为m1=2kg,m2=3kg,已知它们之间的摩擦因数是μ1=0.6,而乙与地面的摩擦因素是μ2=0.5,这时用力F向右拉乙物体,直到它们做匀速直线运动,之后F突然变为0,这时甲物体的受力情况是( ).
A.大小为12N,方向向右
B.大小为12N,方向向左
C.大小为10N,方向方右
D.大小为10N,方向向左
分析假设F为0,甲乙物体将继续做水平运动,所以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加速度,由此求出甲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如果小于滑动摩擦力那么假设成立,反之不成立.之后我们运用牛顿第二定理对此进行了验证,f2=(m1+m2)a,f2=μN2=(m1+m2)g,f1=m1a=10N,因为f=μ1m1g=12N.
所以f1 总之,经过假设,可以让学生以另一种思维对题目进行解答,从而得到验证,找出正确的答案. 总之,选择题是物理题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锻炼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主要题目,要想让学生快速解答题目,首先从题目的分析做起,让学生读懂题意,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点,之后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技巧对题目进行解答,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最终消除物理学习的拦路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今后的物理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