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酱香型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快速检测及风险评估

2021-02-01彭小东李红洲谈晓君肖超张建

食品工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酒样酱香型酱香

彭小东,李红洲,谈晓君,肖超,张建

1. 贵州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贵阳 550014);2. 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贵阳 550014)

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又称尿烷,自然存在于发酵食品和饮料酒中,主要是在其发酵过程和存储过程中产生[1-2]。早有研究表明,EC对动物具有致癌作用,可导致动物出现肺癌、淋巴癌和皮肤癌等疾病,其中对猴子的致癌作用表明EC对人类也可能存在致癌的风险[3-5]。2007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EC归为2A类致癌物。许多国家在饮料酒中已有对EC最大允许限量进行相关规定,虽然各国并不一致,但对蒸馏酒中EC的最大限量主要参考了加拿大的标准,为150 μg/L[6-7]。目前,国内外暂时没有针对中国白酒中EC的最大限量,但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以及中国白酒不断走向世界,尤其是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对饮料酒安全方面的要求必将不断提高。

目前,有关EC检测的主要方法有GC-MS、LC-MS及HPLC-FLD等[8-10],其中我国强制标准GB 5009.223—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测定》是现阶段最常用的检测方法[11],采用的是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和稳定性强等特点,但样品的前处理过程较为繁琐,检测成本较高。为提高试验效率、简化前处理过程、节约试验成本,试验比较了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2种前处理方式对EC提取的效果。同时,对来自100多家酒厂的326个酱香成品酒中的EC含量的监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2018—2019年),并对酱香成品酒中的EC进行风险评估,为进一步研究我国酱香白酒中EC提供数据支持,也为监管部门制定白酒中EC的限量标准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材料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5975C+7890A,EI源);Milli-Q超纯水装置(美国,Millipore);电子天平(梅特勒,感量为0.000 1 g);旋涡混合仪(上海沪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氨基甲酸乙酯标准物质(纯度99.0%,阿拉丁);d5-氨基甲酸乙酯(纯度98.0%,阿拉丁);氯化钠(分析纯,国药试剂);乙酸乙酯(色谱纯,Fisher);碱性硅藻土(Cat:HC1001000-9,Agela Technologies);EC检测专用商品柱(LOT:SBEQCA3999,CNW Technologies)。

酒样:共326个酒样,均为酱香成品酒(51%vol~ 54%vol)。

1.2 方法

1.2.1 样品前处理

液-液萃取法:准确移取2.0 mL酒样于具塞玻璃离心管中,然后移取50 μL 5 μg/mL的氨基甲酸乙酯内标(d5-EC),加入0.5 g NaCl,涡旋振荡溶解、混匀后,准确加入2.0 mL乙酸乙酯,振荡提取5 min,静置分层后,吸取上层清液,待GC-MS上机分析。

固相萃取法:1)商品柱,参考标准GB 5009.223—2014[11]的方法,准确移取2.0 mL酒样于具塞玻璃离心管中,然后加入50 μL 5 μg/mL的氨基甲酸乙酯内标(d5-EC)、0.3 g氯化钠,超声溶解,混匀,加样到固相萃取柱上,在真空条件下将样品溶液缓慢渗入萃取柱中,静置10 min。经10 mL正己烷淋洗,用10 mL 5%乙酸乙酯-乙醚溶液以约1 mL/min流速进行洗脱,洗脱液经装有2 g无水硫酸钠脱水后,收集于10 mL氮吹管中,室温下氮气吹至约0.5 mL,甲醇定容至1.00 mL制成待测液,供GC/MS分析。2)手动填充固相萃取柱,准确称取4 g碱性硅藻土填充至10 mL的塑料针筒中(底部垫适量脱脂棉),制成固相萃取柱,其他前处理步骤同1)。

空白样,用无水乙醇配制成53%vol酒精水溶液,其他处理同上。

1.2.2 GC-MS条件

气相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 HP-INNOWAX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进样口温度,220 ℃;载气,氦气,纯度≥99.99%;流速,1 mL/min;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进样体积,1 μL。程序升温:50 ℃保持1 min,以8 ℃/min升至180 ℃。

质谱条件:EI电离源,电子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300 ℃;扫描范围,m/z 45~600;采用多反应监测(T-SRM)模式。EC选择监测离子m/z 44,62和89,定量离子m/z 62;d5-EC选择监测离子m/z 64,44和89,定量离子m/z 64。

1.2.3 标准曲线

EC、d5-EC标准储备液:分别准确称取0.01 g(精确到0.000 1 g)EC和d5-EC标准品,分别置于两个10 mL的容量瓶中,加入色谱甲醇溶解后,定容至刻度,质量浓度为1.0 mg/mL。

标准曲线工作液:用色谱甲醇对EC标准储备溶液进行梯度稀释,得到10,20,50,100,200和400 ng/mL系列标准工作溶液(内含125.0 ng/mL的d5-EC)。

1.2.4 计算公式

1) EC含量按式(1)计算。

式中:X为样品中EC的含量,μg/L;C为标准曲线定量的样品中EC的质量浓度,ng/mL;C0为空白EC的质量浓度,ng/mL;V为提取液体积,mL;v为取样体积,g;d为稀释倍数。

2) 暴露边界比(Margin of Exposure,MOE)按式(2)计算[12]。

式中:MOE为暴露边界值;BMDL为基准剂量下限,为动物实验得到的基准剂量下限值,mg/(kg·bw);人群估计摄入量表示调查所得到的人群估计摄入值,mg/(kg·bw)。

2 结果与分析

2.1 标准曲线及检出限

由图1可知,d5-EC与EC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3.645和13.735 min。

图1 EC及d5-EC的总离子色谱图

以EC与内标d5-EC响应之比为横坐标,质量浓度之比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标准曲线见图2。EC在10~4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回归方程:Y=1.470X+0.006 693,相关系数r2=1.000,以信噪比(S/N)的3倍计算检出限,当取样量为2.0 mL时,EC的方法检出限为1.2 μg/L。

图2 EC的标准曲线

2.2 不同前处理方法的回收率

准确移取2 mL酱香酒样,检测其EC的本底值,为56.01 μg/L。之后分别加入50,100和150 ng/mL的EC标准品溶液(内含125 ng/mL的d5-EC),每个浓度做3个平行,进行加标试验,计算EC的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RSD),比较液-液萃取法和固相萃取法两种前处理方式的提取效果,结果见表1。

液-液萃取法和固相萃取法(商品柱)均具有很好的回收率(回收率范围在92.50%~102.12%之间),精密度也均很好(RSD<3.64%),二者差异不明显。手动填充的固相萃取柱的回收率(83.62%~ 90.93%)和精密度(3.99%~8.55%)均较之前二者要低,这与人工手动填充的固相萃取柱中的碱性硅藻土的密度不均匀,上样及洗脱的过程中易产生气泡有关,影响了回收率和稳定性。由于固相萃取法的前处理过程较为复杂,较为耗费时间,而且商品柱的费用高,因此试验采用液-液萃取的前处理方法。

2.3 方法的精密度

选取3个EC含量不同的酱香成品酒,每个样品做3个平行,按照1.2.1的方法(液-液萃取法)进行前处理,上机分析,根据所得EC结果计算方法精密度(RSD),结果见表2。3个酱香型白酒中的EC所测数据的RSD<2.91%,方法精密度良好。

表1 不同萃取方式EC的加标回收率

表2 EC检测方法的精密度

2.4 酱香成品白酒中EC含量的分布MOE危险性评估

酱香成品酒中EC的检测结果及分布情况见图3和表3。结果显示,326份酱香成品酒中,99.4%的酒样中检出了EC,平均含量为86.9 μg/L,其中有10.4%的酒样EC含量超过了加拿大规定的蒸馏酒中EC的限量标准(150 μg/L),最高含量达359.4 μg/L,为限量标准的2.4倍。

图3 酱香成品酒EC含量散点图

EC的基准剂量下限值(BMDL)每天为0.3 mg/(kg·bw)[13]。根据《2018年度酱酒报告》[14],2018年全国酱香白酒总销售量约6×108L,酱香型白酒的消费人群占比在20%左右,对应2018年人口(139 538万人)比值得到人均饮酒量为0.005 9 L/d。按酱香成品酒EC含量的平均水平(86.9 μg/L)计算,不考虑其他EC摄入途径,人群估计摄入量每天为8.55 ng/(kg·bw)(人群标准体重以60 kg计),MOE值为35 088。基于动物实验数据,当MOE值<10 000时,致癌风险较大,MOE越小,致癌风险越大[15]。由此可知,酱香型白酒中EC对人群的致癌风险相对较小。

表3 酱香成品酒中的EC含量

3 结论

采用GC-MS法对酱香型白酒中的EC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了液-液萃取法和固相萃取法两种前处理方式,结果发现液-液萃取法与固相萃取法(商品柱)的回收率和精密度均很好;而手动填充的碱性硅藻土固相萃取柱的回收率和精密度均低于二者。从前处理步骤的难易程度及试剂耗材的成本考虑,最终选择液-液萃取法作为此次试验的前处理方法。该方法提高了提取效率,节约了试验成本,缩短了分析时间,适合大批量样品的实验分析,EC的加标回收率为92.5%~100.23%,检出限为1.2 μg/L,相关系数r2=1.000,精密度RSD<3%,表明该方法稳定、灵敏度高。

此次试验发现326份酱香成品酒中有99.4%的酒样检出EC,表明EC普遍存在于酱香型白酒中,EC的平均含量为86.9 μg/L,其中10.4%的酒样中EC的含量高于国际常用蒸馏酒限量标准(150 μg/L)。酱香成品酒中EC的MOE值为35 088,致癌风险相对较低,但不同酒厂的生产工艺各异,EC含量相差也较大,最高含量可达359.4 μg/L,为国际常用蒸馏酒限量标准的2.4倍,因此降低酱香白酒中EC的含量势在必行,而现阶段我国尚无标准规定白酒中EC的限量,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以标准促进生产、规范生产,才能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饮食健康。

猜你喜欢

酒样酱香型酱香
白酒陈化工艺在清香白酒中的应用
超高压处理对低醇沙棘蜂蜜酒品质的影响
避雨栽培对“桂葡6号”葡萄酒花色苷组成及含量的影响
论茅台镇酱香酒发展前景及投资分析报告
中脉名酒事业部 领航酱香白酒之旅
酱香永存
微生物技术在酱香型白酒生产中应用
电子舌在不同轮次酱香型白酒区分识别中的应用
酱香大鲵皮肤泡制酒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茅台酱香型酒糟和酒曲脂溶性成分及抗菌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