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境遇与应对之策

2021-02-01蔡元元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产业工人受教育者教育者

蔡元元,马 铮

(1.河北地质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河北 石家庄 050031;2.河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3.河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1]434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以来,就有着对工人阶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如此。2017年《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简称《改革方案》)一出台,便成为指导当下产业工人相关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方案中,党中央态度鲜明,就是要“把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摆在改革举措的突出位置”[2]。笔者认为,对产业工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该项部署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势、新变化,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机遇与挑战。那么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顺应环境之变,在现实中找到应对之进路,则是本文旨归所在。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建设的四维意义

思想政治建设是一个总体性概念,具有统摄特点。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建设是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引领、制度保障、工会管理水平等来实现产业工人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系统工程。从方法论意义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在普遍性、意识形态性、主体自觉、教育职能四个维度上,与基层党建、思政引领、制度保障、工会管理高度契合,是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为强化和创新产业工人党建工作提供了人才保障

马克思关于“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的著名论断,不仅集中揭示了科学理论与武装斗争的辩证关系,更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要掌握人民群众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特点使其赋权给自己的思想以普遍特性,不仅产业工人,“群众、民族和阶级”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而党建工作的对象相较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来说,靶向性极强,限于且只能限于少数觉悟较高的工人党员及积极分子这个特殊的先进群体。从这个意义上讲,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意义、普遍内容、普遍形式,使其成为产业工人党建工作人才选备的“蓄水池”“补给站”。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使其对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更具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意识形态性教育实践活动,以引导社会成员形成政治共识、增强社会成员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引领功能,便是其功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到产业工人群体,《改革方案》不仅明确了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思想政治引领功能的宏观指向,更是从细部着眼,重点列举了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教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3]三大版块六小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此纲目并举、疏密有致的布局,客观上有利于在实践中提高对产业工人这一受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引领的实效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自觉是健全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内在驱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自觉主要指主体性的觉醒和彰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产业工人,实现主体自觉必然与其主人翁身份相联系,通过激发主体内在能动力量,在认识领域实现主人翁自我意识觉醒的理想状态,在实践领域实现将主人翁自我意识付诸行动的理想状态。具体而言,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为产业工人主人翁自我意识觉醒提供理论上的支持。理论教育是无产阶级意识形成的重要来源之一,对提高无产阶级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起到了重要作用。新时代,向产业工人解答“我是谁”“为了谁”的重大问题、激发产业工人主人翁意识、推动产业工人在实现个人人生价值过程中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使命。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为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实践转化提供现实中的导引。《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增加产业工人在各级各类机构中的代表人数。满足工人队伍中优秀积极分子的政治追求,提升工人代表政治参与能力,保证其行使好人民赋予的管理国家和企业的权力,首当其冲要解决的就是工人代表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的培养问题,这恰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位和要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制度建设的自觉回应。

(四)加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是工会的工作职责所在

工会不仅担负着代表和维护产业工人队伍利益的重任,同时负有教育产业工人的法定职能。工会履行面向产业工人的教育职能,主要包括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产业工人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得以保证,反过来会巩固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实践中,唯有不断完善工会思想政治教育运行体制、拓展工会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方式、创新工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才能保证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而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制度的优势。

二、新时代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境遇

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至深、制约作用明显。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4]873时代的发展和现实的变化迫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明察社会变迁机理,探寻适切因应之策。“新时代”是当前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客观环境的宏阔表达。我们再以空间标准细分,当下经济、政治以及文化领域出现的种种新变化,是目前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具体境遇,其中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一)快速发展与不确定性加大兼具的经济环境,决定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与效果

依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立场,作为思想和观念形态的上层建筑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会受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在制约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诸多环境类别中,经济环境是根本性存在,直接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归属。经济环境中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状况以及个人获取的物质生活条件,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保持长期快速发展,经济韧性和制度优势凸显,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更从根本上回答了思想政治教育“为谁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新时代,中国经济环境呈现出世所罕见的快速发展态势,“实现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5]。巨大经济成果在惠及产业工人、改善其实际生活的同时,一方面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物质积累、提供了条件保障,另一方面丰富了产业工人对抽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理解的经验性体验,进一步巩固和彰显了工人阶级主人翁身份,使提升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成为可能。

目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加大,虽然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世界经济衰退甚或萧条的不争事实使得我们对国内经济形势的研判不能盲目乐观。中国经济紧密嵌套于全球合作链条中,必然不能独善其身,中国企业与产业工人队伍还将面对更多更大挑战。诸如,实体经济面临全球产业链的断裂及重构,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困难重重,制造业、服务业求职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结构失衡导致的就业压力依然存在,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经济的一系列变化会迅速传导至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对产业工人价值观念培养等产生复杂影响。因此,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的基本面前,坚守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学科底色,发挥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效用,是当前对产业工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关切的首要议题。

(二)长期稳定与个别隐患共生的政治环境,关乎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政治环境是指环绕着人的社会政治境况[6],涵盖了包括政治形势、政治意识、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等在内的许多政治因素。政治环境性质,特别是政治制度因素,直接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性质,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又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

中国共产党这一工人阶级先锋队,经受了“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5],化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治理效能,创造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是新时代“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工人队伍建设目标实现及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内容设置的重要依凭。首先,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最大的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上密切而天然的联系使产业工人能够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其次,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优势成功激发了产业工人的主人翁意识和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饱满热情,增强了其对工人阶级作为国家领导阶级的身份认同。最后,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使得作为社会财富创造中坚力量的产业工人,正确处理小我与大我、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舍小家、为大家,在实践中坚持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

进入新时代,新征程路上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无形中会对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和内容设定产生负向影响,并增加教育的难度。工人阶级的国家领导阶级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坚持党的领导、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坚定立场,但具体到个别人与事,工人个体遇到关涉自身生存的利益格局调整问题时,容易产生过激行为,引发负面效应。为此,在肯定中国社会长期稳定带来的巨大福祉的同时,剖析并化解不确定、突发事件的消极影响,确保不偏离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目标,合理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当前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任务。

(三)主基调鲜明与异曲杂陈的文化思想环境,影响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认知

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反映在文化思想领域,突出表现为各种社会思潮粉墨登场、多维渗透。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沉浸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社会思潮作为一定理论观点、社会心理和日常意识的结合体,作为一种观念上层建筑,它的起兴与流变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新时代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在文化论域为各种社会思潮的滋生、弥散提供了有利条件。观照现实,无论是真实空间,还是虚拟世界,民族主义、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形形色色的思想倾向、观点和论争频繁刺激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体,急需他们爬梳整理,以明辨是非。具体来看,恰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建党百年华诞,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一枝独秀,义无反顾地奠定了思想舆论战场的主流基调,不仅深度启迪了个人对民族复兴伟业的思考,极大激发了民众的爱国主义热情与行动,而且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成功唤起了攻坚克难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产业工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工人阶级对民族、对国家、对同胞的深厚情感和使命担当。

主流声音以外,思想领域也不乏异调杂音,掩人耳目、扰乱视听。现实的变动不居,非常容易触发非理性思潮的沉渣泛起。较典型的有,民粹主义耦合其他非理性思潮,栖居网络,利用网络平权性特点,假借人民之名,炒作热点新闻,煽动民众负面情绪。某些个人主义者以“人性自私论”为理论出发点,打着个人利益的幌子,做着损害他人、集体利益之事。除此之外,反智主义无视科学,虚无主义消解权威,以及其他思潮呈现的非理性观点叙事,都在影响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因此,新时代如何坚持正向思潮引领力、提高错误思潮辨识力是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面对的重大课题。

三、推进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进路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因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体、教育环体”[7]126-127,其中又可把教育介体细分为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手段。新时代,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的新情况、新变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环体”之变,推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介体三要素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辩证发展。

(一)夯实教育者主体地位,有侧重地提升教育者主导性

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承担者和实施者[8],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起主导作用。新时期各种线上会议、线上课堂的频繁使用,特别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异时空互动,使得教育者存在方式越发符号化,教育主体特征弱化,教育者主导地位渐趋模糊,呈现潜隐化态势。教学过程只见“活动”不见“人”,教学方法重“隐性”轻“显性”。如此,教育主体做到“隐而犹在”“隐而胜在”已属不易,但要当好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把关人”,达到教育效果上的“破隐立显”“由隐及显”更难能可贵。当下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提升企业基层党组织、工会和职业院校三大主体的主导性。

第一,侧重显性教育,发挥企业基层党组织核心主体主导性。“党领导一切”赋予了企业基层党组织进行工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参与者特别是教育者都应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八个统一”作为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遵循,其中“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统一”的思想为我们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潜隐问题指明了方向。面对新时代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政治经济格局,企业基层党组织的性质决定了它更多地要在显性教育之路上发挥主导作用,毫无保留地渲染马克思主义底色,大刀阔斧地发展工人党员,理直气壮地进行政策宣讲,不仅在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而且要担负起领导、指导、带动其他主体的艰巨使命。

第二,融思想政治教育于服务工人实践,发挥工会主体主导性。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是法律赋予工会群团组织的重要职能,明确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相关条款中。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会基本职能向服务工人职能转变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是工会职责履行的根本遵循。从理论层面看,提倡发挥工会主导性,将思想政治教育职能融入服务工人实践,根本上讲,是源于思想政治教育职能与服务工人职能最终归宿的统一,即使工人阶级摆脱束缚于身上的“枷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从实践层面看,力促两种职能“合力”,一方面是创新工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呼唤,另一方面是工会职能系统整体实现的适洽选择。从实操层面看,工会围绕服务工人这一基本职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找准“融合点”是当务之急,也是其主体主导性发挥之体现。

第三,德技并修,发挥职业院校主体主导性。疫情加剧了我国劳动力就业的结构性失衡趋向,产业工人劳动力就业结构矛盾更为突出。为了进一步降低失业率,合理配置劳动力要素,国家已经在职业教育领域启动了更为系统深入的新布局。职业院校毕业生原本就是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要来源,新时代劳动力市场对中高端技术工人需求的与日俱增,更突显了职业院校“供给方”的重要主体地位。职业院校在“供给”技术素质的同时,更要注重“立德树人”。具体来说,一要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二要积极构建“课程思政”大局面,专博结合、德技并修,构筑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新局面。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发挥以学历教育为特征的职业院校主导性外,也不能忽视以非学历教育为特征的职业培训等主体的主导性。

(二)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体的张力与平衡中,深挖受教育者自主性

教育者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唯一主体,受教育者接受、认可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理念、理论,并自主地将其外显于行为实践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主体角色的体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形成与彰显,仰赖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导性和主体性的张力与平衡。尽管媒体工具无形中消解着教育者对教学全过程的权威性管控,但是“融媒体”亦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范围,扩充了受教育者的资源边界和话语权限,激发了受教育者的潜力和能量,为深度挖掘受教育者自主性创造了条件。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第一,教育者要重新审视并正视产业工人的主体地位。新时代的教育领域,互联网路径依赖势必加深,时空切换更加便捷,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角色转变越发流畅。同时,产业工人队伍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特别是年轻产业工人对线上教育的广泛接纳与深度参与,将会促使教育者在思想上认同产业工人的主体角色,在思维方式上改变“强制灌输”“我说你听”的单向度思维,在教育实践中打破传统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屈从、依赖的等级关系,从而构筑双主体以平等独立关系为基础的良性互动交往模式。

第二,产业工人要提高自我教育能力。自教自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真状态和终极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学科综合性特点决定了其教学资源数量大、种类多、更新速度快,疫情期间高科技深入嵌套下思想政治教育时空又得以最大限度的拓展与延伸,使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可能性大大提高。教育者应将这些纷繁芜杂的海量资源有效转化为教学内容,充分使各种思政教育时空与受教育者结合,但是单靠教育者主导性的发挥远远不够,归根结底还得靠受教育者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值得注意的是,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对其潜在自我教育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的激发和引导,将是今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重任。

第三,产业工人要实现受教育者向教育者身份转化。虽然主体间性理论强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特别是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身份,但是仅从单向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来看,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也改变不了其教育客体的客观事实。教育时空的变化,特别是教育新载体的应用,使得任何受教育者都有可能实现向教育者身份的转化。这种转化主观上得益于受教育者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客观上建基于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政治素养,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外化逻辑过程的生动体现。产业工人队伍人数众多,如若方法得当,引导更多的产业工人向思想政治教育者转化,发挥朋辈效应,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紧扣“培养什么人”教育目的,合理确定教学内容

解决所有教育问题的原初起点和最终落脚点,都牵涉“培养什么人”的教育目的之思,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确定也当如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具体化”[7]175-176。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指示,同时考虑到工人教育对象的差异化特性,党中央将“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确定为新时代工人队伍建设目标。[2]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是工人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其教育内容的选取、确定及教授,理所当然应围绕上述工人队伍建设目标来推进。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石。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归属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压舱石”般内容定位。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工人队伍,才能对自身的处境、所处的阶级和历史使命有一个清醒的认知;也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一定数量的工人进行理论指导,才能将工人个体发展成组织,实现由量及质的变化。产业工人也唯有“掌握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本质属性,才能无畏“现实苦难”,攻克各种难题,化“理论”为“物质力量”,“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和教化。[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必修课。新时代,要用活典范案例,找对方法手段,瞅准难得契机,讲好中国故事,突出制度优势,彰显治理效能,不断巩固对产业工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成果。

产业工人职业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贯要求。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产业工人的道德教育应当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具体可以把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培育作为重点内容。劳动精神教育筑牢产业工人的思想基础,工匠精神教育激发产业工人的内在驱动力,劳模精神教育引领产业工人的成长方向,三者各有侧重,定位层次分明,共同架构起产业工人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系。

产业工人生态文明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对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回应。生态问题事关可持续发展大计。生态文明观念的牢固树立,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不容小觑。人与自然、人与资源、人与他人、前人与后人的关系问题,既是新时代人类需要长久思考的生态问题,更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需要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产业工人多分布于制造业、建筑业、采矿业等资源消耗型行业,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特别注意的是,对产业工人的生态文明教育,不应当仅从生活实践出发,还应当主要从生产实践出发,在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关系的辨思中去解答“发展之问”。

(四)正反并举,虚实结合,有针对性地选采教学方法与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多种多样,实践中,教育主体所采用的方法手段首先要坚持针对性突出、有正有反、有虚有实三个原则。

普遍意义上,重大突发事件会触发个体思想文化层面的深层思考和启迪,但个体的差异性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精准“供给”。每个受教育者虽置身于几无二致的宏观环境,但身处的小微环境千差万别,自身的先天条件和价值诉求亦是各不相同。这些因素就像“力的平行四边形”一样综合投射到个体的思想领域,使受教育者呈现出迥异的镜像。因此,在产业工人群体内部,针对不同的工人个体、处理不同的教育内容时,教育主体也要“精准”选择方法手段,真正做到按“需求”来“供给”。

新时代“危”与“机”辩证存在,需要思想政治教育采取正反双向方法手段,既解构又建构。化危为机,积极氛围建构与消极因素解构须同步同频,偏重偏废皆非良法。例如,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可以同时交叉运用榜样示范法和心理疏导法。一方面通过对榜样人物及其光荣事迹的解读,使抽象的理论具象化、枯燥的说教形象化,最终实现对产业工人进行正面引导、正能量灌输的目的。另一方面随时消解工人不正常心理、不稳定因素,化解危险于萌芽状态,最终正反双向合力于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教育效果的倍增。

注重网络引领,虚实结合,共育产业工人思想政治素质。线上线下教育融合模式备受关注,被当前教育界认可。实践中针对产业工人的线上教育虽颇有成效,但真正发挥网络思政的引领功效,还需要解决融媒体教化功能弱化、教育资源投放泛化、教育者信息化能力滞后等诸多问题。除此之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现实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的工作,而不是虚拟景观(spectacles)的庞大堆聚。网络媒体只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发挥的载体,力量再强大也绝不能替代真实的存在,要防止以虚拟影像为中介来掩盖真实的教育关系,必须加大对传统线下课堂的关注,确保师生“面对面”沟通的教育方法手段“主渠道”地位不动摇。

总览当今形势,被世界经济牵累的经济形势、不稳定因素犹存的政治局面以及思潮激荡的思想动态,是我们需直面的现实,也是催化思想政治教育变革的外部之力。为应对此种变化,本文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四方面探索推进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路径。虽文辞粗浅,但思想政治教育对产业工人的重要作用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和难度可见一斑。文中所述不过是冰山一角,浅尝辄止。如何评判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何构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合作体系等诸多重要问题还有待于深入探讨。总之,探索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可行之路、提高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提升产业工人思想政治素养事关重大、永无止境。

猜你喜欢

产业工人受教育者教育者
为高精尖产业工人插上腾飞“翅膀”
品读
大邑县:助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产业工人新时代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