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爱情诗词中示现修辞格的美感意趣

2021-02-01

关键词:修辞格想象

高 明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曾说:“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1]因为人的存在,所以有情感的联系,因为情感的绵延与深沉,于是便留下了千千万万篇满载悲欢离合,忧喜得失的爱情作品。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丰富多彩的爱情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多样的形式,在文学史长河中大放异彩。以爱情为主题的诗词作品,除了传递出缱绻悱恻、意味深长的情感意蕴外,也通过某种特殊的修辞方式引人进入身临其境、如在眼前、感同身受般的情感体验,这种修辞方式是什么呢?它就是“示现”修辞格,其如宝石般镶嵌在作品中,由于广泛的运用使得作品闪耀着迷人的光芒,表现出一定的美感意趣。

作为一种修辞方法,人们对示现的认识最早源于唐代日本僧人遍照金刚所著《文镜秘府论·地卷》十七势中,其第十七势“句势”云:“心朝落句势者,心有所期是也。”[2]而金代王若虚在《滹南遗老集》中这样表述:“为文,有遥想而言之者,有追忆而言之者,各有所指,不可乱也。”[3]以上说明,人们可以凭借想象,将已经过去的事物,或者未来才能实现的事物,或者只是作者设想的事物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现代修辞学大师陈望道认为:“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辞格。所谓不见不闻,或者原本已过去,或者还在未来,或者不过是想象里的景象。而说者因为当时的意象极强,并不计较这等实际间隔,也许虽然计及仍然不愿受它拘束,于是实际上并非身经亲历,也就说得好象身经亲历一般。而说话里,便有我们称为示现这一种超越时地、超绝实在的非常辞格”[4]。这一修辞格具体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追述性示现,即将过去的人或事再现出来,展示给读者或听众,使人觉得这些人或事就在眼前一样,如“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5]14第二,预言性示现,即将现实中尚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或有可能出现的事描述出来,如“君莫嗅。君不见、清香销尽酸风瘦。秋容如旧。只莎草吟螀,蓼花飞鶒,露冷金飙骤。”[6]1107第三,悬想性示现,即将所希求的、或向往的等想象中的事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过去未来全然没有联系,如“梦到江南,伊家博山沈水香。湔裙归晚坐思量。轻烟笼翠黛,月茫茫。”[7]2

示现是经常被用于文学创作的一种积极修辞方法,在刻画人物形象性格、深化作品主旨、展现人物心理活动、创造优美意境、增加作品感染力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者朱光潜在分析美感经验时曾说:“我们天天看见的事物比较难以引起美感,就因为它和我们距离太近,所带的实用牵绊太多。”[8]示现修辞格是在依据现实的基础上,靠着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在叙事过程中用超越时空的非现实性把过去的、未来的亦或想象中的事物及场景生动形象地显现出来的。而古代爱情诗词作品便是大量运用示现修辞格,带我们进入爱恨交织、聚散离合、华美丰富的情感世界,让我们沉浸在美感的体验与意趣感受中。

一、追述性示现追忆恋人往昔甜蜜时光,予人幸福的情感之美

追述性示现“即将过去生活中本来早已过去的事物,通过艺术想象展现出来,它不是无目的,无意识地再现过去的事物,而是在充满创造性想象的基础上有意地表现令人难忘或留恋的经历。”[9]306追述性示现一般采用的是追忆的方式,追述的是过往的林林总总,回忆的是往昔的点点滴滴。这里需要主人公对过往经历在头脑中有着清醒地记载和保存。这样的经历或喜悦,或悲伤,或复杂,或纵横,但它确实发生过,不管过去多久,总是在生活进程中的某一个阶段有目的、有意识地再现出来。古代爱情诗词中,追述性示现是用得最多的一种,一般追忆青年男女往昔美好甜蜜的恋爱时光,抑或恋人之间的深情相思,满心惦念,予人幸福生活的情感之美。如繁钦《定情诗》中的诗句:“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何以致殷勤?约指一双银。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6]15这便是通过回想的方式,运用追述性示现追忆了青年男女邂逅相遇,彼此爱悦的过往。其中“邂逅”意为不期而遇,“承清尘”是说两人离得很近,表示出女子对男子的好感、敬重、倾慕。接下来用十一个重叠问答,叙写了两人恋爱时女子将身上的“双金环”“一双银”“双明珠”“香囊”“佩玉”“玳瑁钗”“纨素”等最美好的首饰和衣物毫不吝惜、心甘情愿地赠给新结识的意中人,以显情意之厚。傅玄《西长安行》中的诗句:“所思兮何在?乃在西长安。何用存问妾?香 双珠环。何用重存问?羽爵翠琅玕。”[6]166这是在直陈所思的心上人之后,回忆起女子所念之人往昔对自己的恩爱之情。他赠给她香橙和珠环以示欢爱,他和她一起饮酒,又将翠绿而美丽的宝石戴在她的头上。两个“存问”铺排出主人公和她所爱的人之间亲密融洽的关系,重温了过去美好的一幕幕,爱意浓浓,画面感极强。鲍照《拟古八首(其七)》里的诗句:“去岁征人还,流传旧相识。闻君上陇时,东望久叹息。宿昔改衣带,旦暮异容色。”[6]206这是写思妇的一个回忆:去年有一个征人回来,告诉我他曾经与你相识,他说你在登上陇坂时,东望家乡,叹息许久,并且说你因为长久的思念,身体日渐消瘦,面容日渐憔悴。这段不写思妇如何怀念征人,却写征人如何怀念思妇,运用的是追忆性示现的方式,展现了此时与彼时,此地与彼地的两相思念,艺术技巧显得极为高超。纳兰性德《如梦令》里的诗句:“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知否那人心?旧恨新欢相半。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7]181这是从回忆旧情写起,“纤月”“黄昏”“庭院”这几个意象点明她与情人约会的时间和地点,两人柔情蜜意,情话绵绵。他的《沁园春》中的诗句:“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7]138这是表达对爱妻卢氏的悼亡,作品从哀伤的回忆开始,陈述了往昔夫妻甜蜜生活的场面,闲暇时在闺房的绣榻边共吹落花,在阑干边互相依偎,欣赏落日余晖。相爱的两人少不了娓娓交谈,情话段段。特别是选取“吹红雨”“倚曲阑”两个呈现夫妻欢聚的场景,使意境淡远而绵长。而“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执小扇,又几番凉热。”[7]123“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7]167也是基于悼亡通过追忆的方式再现了恋人旧日共度良宵的甜蜜时刻,加深了感情的表达。还有江淹的《潘黄门岳述哀》:“明月入绮窗,髣髴想蕙质。销忧非萱草,永怀寄梦寐。梦寐复冥冥,何由觌尔形。我惭北海术,尔无帝女灵。”[6]219这是写到明月从窗户照射进来,诗人躺在床上想起昔日夫妻恩爱的情景,千方追忆,万方寻觅,已逝妻子的音容笑貌映入眼帘,深刻地抒写了对于亡妻深挚的怀念。

总而言之,追忆性示现多是通过回忆、回想、悼念的方式追忆过往恋爱男女甜蜜的时光,一举手一投足都饱含爱意,一丝牵挂一丝想念都蕴含深情。而这些恩爱情景往往是与今日的孤独和悲痛形成鲜明的对比,应用于始爱终弃、思妇念夫、夫念亡妻的作品中。今昔对照,以昔映今,使人深感拥有彼此相伴、甜蜜的爱情是多么幸福与美妙的事,而这种美朴素而淳厚,缠绵而浪漫,饱满而深刻。

二、预言性示现预示对未来的期盼与畅想,予人理想的追求之美

预言性的示现“即把未来的事情说得似在眼前,如见如闻。它与追述的示现在时间上完全相反。预言示现一般是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对未来作出科学的预言或判断,并作形象的描绘,……有的则是根据作者或人物的主观愿望或猜测去描绘未来的生活画面,以表现对未来的憧憬、追求和理想。”[9]310。预言性示现一般采用的是预言的形式,即借助想象把现在没有发生,但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物描写得如在眼前一般,这种预言带有必定实现的坚定心理特征。古代爱情诗词运用这类示现修辞格,多为了表明恋爱男女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与憧憬,表现人物向往美好生活的现实心理。如“既见君子,其乐如何。……既见君子,云何不乐。……既见君子,德音孔胶。”[6]21运用预言性示现手法描写女子想象着今后自己与心上人相见、相守的时刻,如痴如醉,“其乐如何”“云何不乐”“德音孔胶”,她大胆向心上人表白,对两人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诗中一个饱有浓烈真挚爱意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让人为其深情而感动不已。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0]278这是通过想象预言未来夫妻团聚时的幸福画面。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剪去燃焦的芯花,仍有叙不完的相思,言不尽的重逢喜悦,细腻而又传神的良宵美景图让人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和期盼,让人深感对于未来憧憬与向往的美感体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0]189这是写于杜甫寓居梓州听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时。诗的后四句是对未来事情的一种畅想,运用预言性示现修辞格,诗中描绘出想象中的“放歌”“纵酒”“作伴还乡”,以及驾一叶扁舟过三峡到洛阳的情景,所有畅想的画面都仿佛是已经展现在眼前一样,我们跟着杜甫一起感受到怀念故乡,渴望安宁幸福生活的迫切心情。还有纳兰性德《一络索》里的诗句:“过尽遥山如画。短衣匹马。萧萧木落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别是柔肠萦挂。待归才罢。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7]55这是写诗人因行役而思念家中妻子。他将这份牵挂用预言性示现修辞格的方式表达,设想与妻子久别重逢后,与其互诉离情,互道相思的画面。“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所表达的感情真挚,温馨浪漫,美不胜收。纳兰性德《青玉案·宿乌龙江》中的诗句:“多情不是偏多别,别离只为多情设。蝶梦百花花梦蝶。几时相见,西窗剪烛,细把而今说。”[7]109这也同样运用预言示现让我们看到诗人渴望的夫妻相伴,共剪西窗烛,重温往昔的团聚时刻,感情曲折浓烈,即使现实是多么倍感悲凉,仍不弃美好未来的追求。

可以看出,预言性示现多是通过设想、畅想等手段表达对未来的一种坚定的渴望与期待,即使现实是那么残酷,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追求一直是心存希望,这就是一种追求美好的力量。因为古代封建社会特有的社会制度和等级制度,爱情诗词多是哀怨、悲怆、凄恻之作,运用预言性示现不多,但这种修辞方式的加入大大扩大了诗词表达的意境,让诗人找寻到另一种抒发感情、表达美感意趣的途径。

三、悬想性示现设计无中生有的玄想画面,予人新奇、玄妙的奇特之美

《修辞通鉴》对悬想示现曾有这样的解释:“不管过去是否有过,也不管未来是否发生,都将所想象的描绘出来,使之如在眼前,确有其人其事一样。它与追述的示现和语言的示现都依靠想象,都占有空间,但是它打破了追述的示现所受的时间限制,其中有些是在特定环境下产生而又无法实现的,仅仅表现人们某一时刻的某种主观意念或心理状态。”[9]314因此,悬想示现会有更强烈的情感表达,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给人新奇、玄妙的感觉,颇具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诗经·幽风·鸱鸮》这首作品是这样写的:“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5]307全篇使用的是悬想示现,作者想象一只孤弱无助的母鸟,它亲眼看到猫头鹰抓走了自己的子女,毁坏了自己的家园,在极度惊恐和哀伤中,它对天长啸,发出凄厉的呼号,正所谓“画为无声诗,诗为有声画。”看似孤弱的母鸟,却有着强大的生存勇气和毅力,它重筑家园,但也没有逃脱悲惨命运的打击。此作通过悬想示现而设想出的一只有着悲惨经历的鸟,正反映出下层民众饱受天灾人祸的不幸和悲哀。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6]324这是作者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颈联完全是通过作者想象而呈现的情景,一个清幽的夜晚,妻子忧心忡忡,夜不能寐,只能独自望月,而望月竟望到雾湿云鬓,月寒玉臂,悬想示现的使用让我们看到一个优美的妇女形象,透过她凝望、遥念之久,更可想见她沉思的真挚之情。李白的《北风行》中的诗句:“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峨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6]305开篇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借助神话传说,描绘了一个奇异而严寒的境界,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通过悬想示现显示出具有北方冬季特征的景象,其中“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想象飞腾,精彩绝妙,寻常的事物在李白的笔下超出现实的禁锢,呈现出不同的美感效果。还有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里的诗句:“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5]39这是结合梦境的方式运用悬想示现辞格,作者在梦境中忽然回到了想念中的家乡,在夫妻二人曾经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小轩窗,正梳妆”,曾经的小屋子亲切而又熟悉,妻子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梳妆打扮的景象历历在目。久别重逢的夫妻没有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多么令人心痛和难过的场面,这是一个令人感到无限凄凉的梦,凄清幽独,黯然销魂。纳兰性德《南歌子》:“暖护樱桃蕊,寒翻蛱蝶翎。东风吹绿渐冥冥,不信一生憔悴,伴啼莺。素影飘残月,香丝拂绮棂。百花迢递玉钗声,索向绿窗寻梦,寄余生。”[7]74上片表现作者不信妻子已死,无限惆怅失落。下片通过幻觉的方式运用了悬想示现,描绘了一个月光下见到妻子的画面,夜晚时分,在朦胧的月色里,妻子的身影飘然而至,她的头发在窗前飘拂,耳畔伴有玉钗撞击的声响。悬想示现让作者在幻觉中见到了想念至深的妻子,为悲凉的现实寻找到一丝慰藉。现实和幻境的巧妙转换,让想象中的人与物超越现实示现,凄凉落寞之情油然而生。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悬想性示现不同于追忆性示现和预言性示现,它往往运用一些诸如大胆想象、梦境、幻觉的描写方式将未发生过的或不可能发生的事示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感受仿佛真有其事。超越时空的非现实性以及非现实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结合,往往会丰富作品的内涵,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收获明显的新奇、玄妙的美学效果。

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曾说:“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11]此话阐释的是艺术构思,但也可用来说明示现修辞格的特点,即通过艺术层面的构思与想象,描绘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其中包括过去曾经经历过的事情,亦包括对未来预想的事情,也包括纯粹想象出来的场景。示现修辞格在古代爱情诗词作品中广泛运用,有的追忆恋人往昔甜蜜时光,予人幸福的情感之美;有的预示对未来的期盼与畅想,予人理想的追求之美;有的设计无中生有的玄想画面,予人新奇、玄妙的奇特之美,使读者如历其境,如闻其声,收获真挚而深沉的美感意趣。

猜你喜欢

修辞格想象
浅谈修辞格在中学语文写作中的个性运用
修辞格判断的原则
快乐的想象
论修辞格的本质
修辞格在高考英语中的应用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修辞教学
超乎想象的雨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先想想再想象——看谁想得妙